close

一九四九年十月一日,毛澤東在天安門城樓宣告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後,不到三個月,英國便在一九五○年一月六日承認中共政權為合法政府。

然而在宣布承認中共的同一天,英國外交部同時聲稱不會變更與美並肩「反對共產主義的長期目標」,並將與台灣國民黨政府保持實際上聯繫。

與國共同時打交道維持22年

英國這種同時與台灣和中國、國共兩政府打交道的政策,維持了二十二年,一直到一九七二年三月十三日,自台灣淡水紅毛城撤館,與中共互換大使,建立全面外交關係為止。

根據英國國家檔案中心目前解密的文件,英國至始至終都是依自身利益同時與台海兩岸保持關係,但隨著時間和國際局勢變化,到六○年代末,「紅色中國」毫無疑問是英國的首要考量。

在一九七一年十月二十五日中華民國宣布退出聯合國前,英國的立場顯然不似極力推動讓台灣保有聯合國席位的美國和日本。英國外相布朗一九六六年十月與加拿大內閣部長晤面。加拿大對中國在聯合國代表權問題覺得十分困擾。

英方思考 紅色中國席位優先

布朗表示,關於這個問題「我們的中心必須很堅定」,「紅色中國席位優先,福爾摩沙代表權可以稍後再處理。」他同時表示,「問題不在於維持福爾摩沙在聯合國裡,同時讓紅色中國進來,而是,讓紅色中國進入聯合國。」

威爾森政府在一九七○年四月大選中敗選,保守黨親中派首相希斯執政後,與中國關係發展迅速。一九七一年二月雙方重開建交談判。周恩來三月二日接見負責與中國談判的譚森,提出全面建交三點要求。第一是撤銷英國在淡水的領事館,第二為支持中國參與聯合國,第三澄清英國的所謂台灣法律未定論。

接下來幾個月裡,英國深入打探美日對中國和台灣的最後立場。一九七五年五月二十八日,英國駐日本使館發回倫敦的密電裡,聯合國政治組主任亞門告訴英國大使葛韓,日美已就台灣和中國在聯合國的雙代表席位達成協議,不過情況混亂,沒有人知道雙代表權會造成什麼影響。電文中透露,英方的情報顯示,美日向蔣介石施壓,要他放棄對中國統治權的宣示,可是那個「老傢伙」(old man)拒絕答覆。

不僅如此,美日還說服其他國家,向蔣介石政府施壓。密電中說,亞門相信在聯合國大會上多數國家將反對把「小台灣」(plucky little Taiwan )驅逐出去,但前提是國民黨政府必須先自我調整。

一九七一年六月九日,英國外交部要求淡水領事館調查蔣經國身體情況,以及他對父親在聯合國代表權上的影響。淡水領事館密電回覆指出,蔣經國血糖高達二百三十,但地位重要且具政治活動力。

電文中說,蔣經國是國民黨政府中少數的「務實者」。他可能會「尋求」說服父親接受像是聯合國裡兩個中國席位,但他絕對不敢說服父親接受把台灣排除在外的一個中國方案,因為他知道蔣介石不會放棄對宣稱對中國大陸擁有統治權的主張。英國外交部最後結論為,蔣經國將無法在台灣/中國聯合國問題上,扮演任何具作用性角色。

一九七一年六月二十二日,英國外交部次長羅伊爾告訴中國駐英臨時代辦裴堅章,確定英國支持中國的聯合國代表權,並同意從台灣撤館。

此刻,除了積極機密部署淡水撤館外,心機綿密的英國人,同時研商如何給蔣介石一些口惠,因此特別調查法國在一九六四年和國民黨政府斷交時的做法。

中英建交 低調舖路老謀深算

英國外交部決定由其遠東司準備一份有關「蔣介石委員長歷史定位」的簡稿,安排由外交部次長在國會答詢中,低調「念完」。同時「勸說」欲就台灣和中國問題提詢的英國國會議員,儘量不要在這段期間提問,以免引發中國質疑,阻礙中英建交談判。

七一年八月,淡水英國領事館開始著手銷毀文件。十月十九日,英國外交部以密電發到其亞太區域內各館處,告之與北京政府談判,短期內自台灣撤館,並訓令各外館不得向台灣國民黨政府透露任何訊息。次年三月十三日,英國和台灣斷交,與中國正式建交。時間上,距離台灣退出聯合國不到五個月,尼克森訪中不到二周。與其說巧合,不如說,英國老謀深算,功力超人一等。

http://news.chinatimes.com/Chinatimes/newslist/newslist-content-forprint/0,4066,110504+112006111200072,00.html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FguHistoryAlumni 的頭像
    FguHistoryAlumni

    佛光大學歷史學系系友會

    FguHistoryAlumn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