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東協建立對話關係十五周年紀念峰會已於日前舉行,會中再次確認中國、東協自由貿易區將如期在二○一○年上路,並以此作為東協加三(中日韓)的主渠道作用,這對無法參與亞洲區域經濟整合的台灣而言,恐怕不是個好消息,後續的發展值得關注。

更不幸的是,由於杜哈回合談判極可能破局,一旦WTO功能弱化,區域經濟整合和FTA之簽署將如雨後春筍般再度興起,若台灣無法有效因應,台灣邊緣化危機,會是赤裸裸的現實。

杜哈回合談判暫停後,美國持續和韓國及馬來西亞洽簽FTA。歐盟盤算的是,要與東協、印度、韓國等簽署FTA。東協國家呢?也為其東協加一、加三及加六的推動,忙得不可開交。至於經濟日漸復甦的日本,除了跟包括東協在內的國家洽簽FTA,也積極推動日本版的OECD。

反觀台灣,不僅遭到區域經貿組織,如東協等的排擠,要與主要市場國家簽署FTA,在中國的打壓及各國的政治考量下,困難度可說是非常高。一旦WTO功能弱化,台灣就會陷入邊緣化的困境,甚至還可能是個無止盡的夢魘。

激烈的國際競爭下,台灣許多高科技廠商已面臨個位數的利潤保衛戰,若是其他國家廠商都可以透過FTA享有優惠或零關稅,唯獨台商不能,這會對台灣經濟產生多大的傷害,不難想像。

此時,為了存活、為了維持競爭力、也為了能享有關稅優惠,台商勢必大舉外移向外投資,屆時的衝擊,恐怕不是一個百分之四十的中國投資上限能夠擋得住的。

台灣不應該被邊緣化,台灣在很多產業,尤其是IT等高科技產業上,扮演了重要的關鍵角色,九二一大地震連帶引發美國那斯達克股災,可為明證。

然而,台灣在國際和區域分工上,雖有其重要性,但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下,隨時有被取代的可能,台灣唯有再強化自身的競爭力,以及在研發、服務、關鍵技術和零組件上的製造能力,讓其他國家無法缺少台灣的支援,才能避免邊緣化。

而且,誠如美國商會會長姜森日前所說,既然中國已是全球供應鏈的一環,台灣若要切斷與中國的連繫,就會失去與全球的連繫。那台灣何不反過來,儘速鬆綁兩岸經貿的限制,讓台灣對外商而言更具吸引力,更有策略地位,如此才會有更多外資進來。台灣若能成為更多產業的重鎮,就愈能確保自己不被邊緣化。

既然台灣與中國經貿互動如此密切,兩岸都應該擱置政治爭議,讓政經能夠分離,並設法找出一個雙方都能接受的共識,維持一個良好的互動關係,太強調政治,只會讓彼此陷入僵局。

中國應該先釋出善意,不應再阻撓台灣加入東協等區域經濟組織,也不應再打壓台灣與其他國家簽訂FTA。合則兩利,有了台灣的奧援,相信兩岸產業分工當更具效果,台灣和中國的經貿也能更如虎添翼。

中國、東協自貿區等區域經濟整合方興未艾,台灣邊緣化的危機已經開始。面對FTA談判,台灣更可能得面對開放國內政府採購、通訊業、醫藥生化市場的壓力,未來的談判非常艱辛,台灣是不是已經做好準備?

http://www.udn.com/2006/11/2/NEWS/OPINION/X1/3584936.shtml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FguHistoryAlumn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