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wangf.net/vbb/showthread.php?s=8d6b283545f5957c22039476eafc448c&threadid=22150

  原來手頭正在寫的一個訪問麻省 Salem 的小游記,才寫了一部分,卻因像方克立被蔣慶的“讀經運動”所困擾一樣,被新時代聖人麻衣的人性幽暗說所困擾,而放下手邊的游記加入討論。接下來又遠行臺北,所以游記只能先擱到一邊,等遠行歸來再說。不過回到一別數年的臺北,也是人間快事,所以就先寫寫在臺北的見聞吧。因為是訪學訪友,心情難得如此輕鬆,且此行頗有難得之機緣,得訪一般訪客足跡少至之處,所以無意修飾文字,唯以傳遞信息為目標。

  先來說說購書。臺北實在是購書者的天堂,書籍之多,難以用語言形容。臺北的書店據說有七百家。論購書的方便,現今的世界除了日本東京或京都以外,大概沒有其他地方可與臺北相比,中文圖書固然不用說,洋文書也很可觀。在西方,因為有了網路購書的方便,零售型書店越來越大眾化,在書店想要找到學術水準高的書其實越來越難。專銷學術書的書店本來就少,一般都在有名的大學附近,可現在除了哥倫比亞大學附近的labyrinth 書店依然聲望不墜,且多有折扣書外,其他著名大學附近的書店似乎都在急速衰退之中,比如普大、哈佛就是兩例。我在美國購書主要是通過亞馬遜的網上服務,以前去書店多半也只為了與人喝咖啡聊天,現在更少逛書店。原來以為書店缺少高質量的學術書,只是文化落後的美國如此,後來發現歐洲“先進” 的文化古國也同樣如此。記得幾年前首度到英國劍橋,一位當地的學者很興奮地告訴我一家大型書店即將在劍橋落成,我一問之下,原來那家令他興奮的書店是美國的兩大連鎖書店之一的“Borders”,實在讓我哭笑不得(當然去年在劍橋,發現Borders 是最晚打烊的一家書店,還買到好書兩本,所以對之略生敬意)。至少就商業書店的圖書質量來說,臺北可居前列。至於各類書店的訊息,這次我順手購得的《臺北書店地圖》一種,圖文並茂,可以參看。

  我到臺北的第一天,上午在中研院活動中心一放下行李,就在一位熱心的博士生陪同之下,趕去城內買書。臺北的書市和我六年前第一次到那裏時很大的一個差別,就是大陸圖書的大量涌入。大陸文史哲類圖書尤其對臺灣的同類書籍造成很大壓力。因為不少臺灣的學術書也有了大陸的簡體字版,所以臺灣的學生常常就只買便宜的簡體字版,說來這是人心不古,但這種不古的人心大概我也有。凡見到臺灣出的有價值的大陸學人著作,我也常會猶豫要不要買,因為總狐疑會有便宜得多的大陸版存在(比如見到陳平原的一種著作時即是如此)。所以現在臺灣的出版社一般希望在繁體字版出版一年後再授權出簡體字本。雖然以我的經驗,目前大陸的學術書質量高的其實並不很多,但購買近期大陸的出版物還是我既定的主要訪書目標之一。此外,我上次在臺北訪書,光顧找和自己專業有關的書籍,卻忽視了收集和臺灣的文化歷史有關的書籍,這讓我後來很是後悔。其實這方面的研究精彩日增,是當今東亞文史學最具創造力的領域之一,遠遠超過了目前中國大陸的地方文化傳統研究。因而這次決心在這方面多下些功夫。

  我訪書的第一站是上海書店,那是聯經的林載爵先生在忠孝東路的聯經門市樓上開的專售大陸書的書店,據說書籍種類很齊全。我匆匆在聯經門市購書後就直接上樓到上海書店找書。書的確很多,但主要還是大陸出的文化讀物和翻譯類書籍,屬於文史專業範圍內的好書比我預期的要少,但服務不錯,書籍購買超過一定數量就都有打折。臺北的書店以台大,師大附近為多,所以我在一個下午的時間內就在台大附近逛了問津堂,山外和秋水堂三家書店。和上海書店有所不同的是,三家書店都賣大陸專業文史學術書為主,所賣書雖多相同,但也足可互補,所以我以為三家看下來,在臺北的大陸文史書基本可以看盡,後來的經驗證明情形並非如此。我去的三家書店都在羅斯福路三段的巷子裏,其中問津堂是台大的分店,總店在師大附近。這家問津堂也離一家雅致的泰國餐廳很近,一位最近訪問史語所的北京南北朝地方研究的權威學者曾經用餐的。所以我購書之前先慕名前去那裏用餐,以實際經驗證明那裏的飯菜相當有特色。問津堂據說是臺北最早開始違禁銷售簡體字圖書的書店,也因此而出名。現在簡體字圖書已充斥臺北,當然這也就無足為奇。在羅斯福路三段333巷14號1樓的秋水堂規模最大,有上下兩層。而最讓我驚訝的是山外書店,在一個很狹小的地下室,但書的總體質量卻最高,書價也最便宜。在臺北買大陸書,價錢一般都算合理,按人民幣的價格乘以四到六不等,換算成台幣。秋水堂是乘五,而山外則乘四。如果是這些書店的會員,還有些打折,所以和在大陸買書價錢上相差無幾,唯一不足的是這些書店都沒有郵寄的業務,幸好有熱心的朋友替我送書,否則就很麻煩。在到臺北的十多小時內看了這麽多家書店,最大的感受是想焚書,這不表示我喜歡秦始皇,也不是覺得書看不過來,或買不勝買而想焚書,所以沒有相信人間正義的麻衣所指出的那種人性幽暗。而是發現很多大爛書,而為找一本可讀之書要花費許多光陰,令人痛恨寫爛書的人。不過在幾個小時內也找到有價值的書好幾十本,連自己都感驚訝。

  我到臺北的第二天早上就請朋友把我送到信義路誠品書店的門前。我記得逛誠品是我首次到臺北時最為難忘的經驗之一。當時所逛的敦化南路的誠品店到現在還是臺北唯一的一家二十四小時服務的書店。那家書店雖地處繁華,卻在樹陰覆蓋的敦化大道邊,鬧中有靜,燈影月色之下,來往很多都是衣著入時的青春少年,也別有風致。我記得我連續許多晚上在那裏停留到午夜後才搭計程車回南港的中研院。這次去,誠品又有新境界,在居於新興的高級商業區的信義路開了一家地下兩層地上五層的旗艦店(見所附照片),據朋友告知,這是亞洲最大的書店。這家誠品和上面提到的上海書店很近,我在那裏一停留就是大半天,離開時已過五點,要不是和中研院的朋友有約,恐怕到夜深也出不來。該店地面以上一層為精品百貨店,讓我印象頗深的是大樓入口處的花店。地面二樓以上四層為書店,地下有一層是食品街,有價廉而精美的各類飯食,還有一家很好的素菜館,所以比起敦南路店更是適合讀書人。我估計那裏的伙食種類大概可以使我三個月不必跨出樓門。但最讓我意外的是這家誠品還開了簡體字館,專銷大陸圖書。我那天去時可能因為時差關係,神志還不很清楚,粗粗看來大陸館,發現這裏的大陸書籍和上海書店的書類型差不多,所以就去專力找臺灣出的書籍。但是到周五碧利斯颱風在台登陸之際,我心血來潮,又在一早中午趕去信義路誠品,並打算在傍晚颱風登陸之前撤出。也許因為颱風警訊,書店裏人流大减,外面狂風大作,我卻在店內巋然不動。既然不能離開,也就定下心來看書,結果發現那裏的大陸書相當不錯,有許多其他地方沒有的書,所以一路搜尋下來,收穫豐富。誠品的大陸書較其他地方略貴(好像是乘以六),但代辦國際郵購,所以方便之極。那天我在店裏托運的書就達四十多公斤,其中近半是大陸書。

  以上是在臺北購書的主要經過。其實在餘下的天數裏都不斷有訪問其他各處書店的經歷。最可笑的是等我在臺北市內狂游了兩日書店,才經羅兄志田提醒說中央研究院活動中心地下室有四分溪書坊(四分溪是中研院旁的溪流),專售研究院學者的各類著作及其他學術書籍,這是我上次在中研院時所無。那家書店門面雖不大,但書還不錯,門類也多,我想找的一些有關臺灣的書那裏都有。最令我激賞的是買完了書,就可以坐店門邊的電梯將書拿到四樓的房間,這是我經驗中從書店到住所距離最近的一次,完全符合勞心者治人的真理。當然書店的旁邊是洗衣房,所以主張勞心勞力應當平衡的人士也可在洗衣之時順便讀書,頗有耕讀之風。在四分溪書坊找到的書裏與我研究關係最密的是史語所新出的嚴耕望《唐代交通圖考第一至第六卷引用書目及綱文古地名引得》。順便提一下,這次獲贈的史語所新出圖書中,有《漢代石刻畫像拓本精選集》一巨冊,收石刻圖像118種,極美觀而有價值。

  這次購書之餘,對臺灣的出版業也多一些瞭解。臺灣的中國文史書籍無論數量還是類型都已明顯落在大陸之後,質量方面雖然大陸爛書極多,但好書的絕對數量也開始明顯超過臺灣。而最令人吃驚的是臺灣的年輕一代學生利用大陸的簡體字版書籍毫無滯礙,和老一代迥然不同。但是大陸的優勢在目前僅止於此。臺灣的一般性文化類書籍無論深度還是數量都遠非大陸所及。這不僅是臺灣頗為深厚的人文積澱有關,也和臺灣的開放社會有直接的聯繫。臺灣對大陸書籍的一視同仁,正是開放社會的信心標志。我到臺北前,正逢吳大猷科普文學獎在信義誠品頒獎,楊振寧先生還特地和給他的老靈魂帶來無限安慰的新太太出席,很造成轟動。該獎的前三名都是大陸作者的作品,其中的第一名我遍尋而不得,看來已經脫銷。如果大陸真要強調統一,恐怕必須具有同樣的勇氣和信心。如果哪天在北京的街頭書店能看到講述臺灣悲情的書籍,那離統一的目標也就不太遙遠。

  開放社會還有一個特點就是每個人的看法很不相同,對書店也一樣。一晚與學界的一些同仁共餐,彭明輝教授聽說我一到臺北就去誠品,就用很異樣的眼神看我。據他的分析,誠品是臺北發生一夜情最多的四大地點之一,他好像也做過這方面研究云云,所以聽到我對誠品的稱贊並不以為然。但我絕不會為他的諷刺所動,因為我相信書中(而非書外)自有顏如玉,誠品門前縱有麗人千萬,吾往矣!

  以上是購書篇,尚有宮廟篇,漫游篇,學術篇隨後。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FguHistoryAlumn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