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發浪漫想像的歷史名城

歐洲的歷史名城在觀光客的眼中有幾類,第一類是名都大邑,如巴黎、羅馬、倫敦、柏林等。這些城市由於居地理與歷史的重要地位,在建築與城市風格上甚至都是教科書上的材料。觀光客到歐洲旅行先要到這些地方,以瞻仰西方文明的菁華。以今天的話來說,是開眼界。第二類是文化名城,如佛羅倫斯、威尼斯、牛津、劍橋、德勒斯頓、威瑪等,這類城市在文化史上有地位,亦為大家所熟知,觀光客去探訪是發思古之幽情,對建築與藝術有興趣的人可以探幽尋勝,沉醉在文化的氣息之中。第三類城市以浪漫著稱,中、北歐洲的名城大多屬於此類。她們並沒有什麼顯赫的歷史地位,又非當年支配西方世界發展的名都,卻有自己的獨特風格,自己的歷史與文化背景,發展出動人的風貌。出發之前印象非常模糊,因為這些地方非我們所熟知,但到達之後卻會有高度的新鮮感,不時有新奇與令人驚艷的發現,引發浪漫的想像。布拉格就是這樣一個城市。

中歐是中心,也是邊緣,是地理的中心、政治與文化的邊緣。西方文明是沿著地中海與大西洋發展的,靠海洋的國家才具有中心地位。歐洲的東方以斯拉夫民族為中心,以希臘正教為信仰,發展出一種以大陸為基礎的文明。這兩種文化在中歐相交會,不用說,中歐各國同時也受到兩邊的欺壓。這樣的地理位置,不可能產生驚天動地的重大文化事件,在建築與藝術上不會有領導世界的貢獻,卻能吸收強勢文化之長,在全無心理負擔的情況下,反映在真實的生活之中。他們不考慮民族的傳統,社會的象徵,美感的教條,喜歡什麼就做什麼,幾百年間,自然可以建造一個充滿浪漫情思的生活環境。布拉格可以視為這種文化邊緣城市的最佳代表。

標準的中歐風格,就是裝飾風格

捷克就是流浪的波西米亞人的家鄉,他們在日耳曼人勢力的邊緣,找到這塊山水秀麗的所在,建立王國,實在是很不容易的。今天所看到的布拉格,在青山綠水之間,一片片的紅瓦、白壁的樓房,都是十九、二十世紀所建造的中產階級的城市。在十九、二十世紀初奧匈帝國放鬆其控制之後,淪於德國、俄國的控制之前,是布拉格的黃金時代。當時捷克大有發展,成為歐洲頗有樣子的工業國家,在建築上也找到自己的風格。布拉格與歐洲很多王國的首府一樣,是沿著一條河而建的,河的名字是優塔瓦。建城之初,不例外的是在河的西岸山坡上建造城堡,其中有教堂與宮殿,城堡的下面近河邊發展出市民的居住區,後來免不了也有自己的廣場。到了中世紀末期的十四世紀,歐洲的中產階級開始抬頭,才在河東岸的平地建造市民的城市,為市民建教堂與廣場,被稱為老城廣場,逐漸成為布拉格的市中心。為了連結新舊城區,查爾斯王建造了一座美麗的石橋,就是今天觀光客逗留不去的查爾斯橋。

如果你想在布拉格找到歷代的偉大建築,那是會失望的。在布拉格建城有點規模的時候,歐洲建築史上輝煌的時代已經過去了。所以留下的像羅馬時代與哥德時代的建築很少。看上去有點樣子的哥德教堂,就是城堡中的那一座聖威圖(St. Vitus)。此教堂站在山頭上,為布拉格最顯眼的地標,但因為建造的年代晚,又是德國式樣,很少旅遊手冊上提到它,卻把河東岸市民廣場上的聖女堂當作布拉格的標誌,因為那才是標準的中歐風格。什麼是中歐風格?就是裝飾風格。文化邊緣的民族沒有發展出基本風格的文化背景與傳統,他們的才華是表面的、浮動的、生活的,不往深處想,只求歡樂與快意,從文化史上看,就是沒有悲劇感,沒有教條。這就是為什麼布拉格是如此浪漫動人的原因。

巴洛克進到布拉格,如魚得水

布拉格不是哥德建築的城市,因為哥德建築太理性了、太認真了;不是文藝復興式城市,因為文藝復興太一板一眼,太裝模作樣了。他們要的是輕鬆與愜意。因此他們不要哥德建築,卻在原本平淡無奇的結構上,加上哥德的裝飾,形成獨特風格。他們所認識的哥德建築,不是高聳的飛扶壁與筋拱,而是尖塔與筋拱的裝飾。在聖母堂的雙塔上,每個屋頂都是一個錐子形的尖塔,在此尖塔四周,加上八支小錐子,形成一簇尖塔。他們認為這才是哥德式。自老城廣場向東走,不遠處可看到一個高高方正的門樓,頂上就是尖塔式屋頂,是有名的「火藥樓」(Powder Tower), 為十五世紀所建的後期哥德建築,表面上好像血管一樣突出表面的筋線裝飾,作出層層尖拱的樣子。以平面模仿立體,這就是布拉格的哥德式建築。那麼著名的查爾斯橋的兩頭各有一座類似的門樓,使這座橋成為長條形的藝廊,橋上的歷代雕像固然很重要,布拉格特有的哥德式門樓才真正予人以深切的地方風貌的感受。在古堡裡,有一個哥德式的大廳,廳裡空無一物,大家是來參觀它的筋拱結構。抬頭看拱頂,是由一些曲線組成的圖案,布拉格把原本有力學作用的拱筋,完全平面化了,成為悅目的裝飾。這樣的拱是怎麼砌起來的?我就參不透了。

我在布拉格一個著名的墓園教堂裡,看到一座真正的法國式哥德教堂,是標準的四分拱頂,我相信是後期仿造的。可是在這標準的拱頂上,他們卻加上非常繁密的裝飾。顯示他們的興趣不在結構,而在好看的圖案,只要看聖威圖華麗的彩色玻璃窗就知道了。布拉格沒有辦法接受文藝復興建築,卻可以擁抱巴洛克建築。在西歐被視為輕佻的巴洛克,到了阿爾卑斯山以北已經與音樂結合,成為主流建築,進到布拉格,就如魚得水,如同回到故鄉一樣。這個古老的城市,是有機的細胞組織式街巷,到處都是小教堂,處於街道的重要位置,有時是街道的端景。這些教堂都是巴洛克式,富於裝飾趣味,不受傳統式樣的約束。在走向古堡的路上,我曾走上一個高坡,看到一座十八世紀的巴洛克教堂「我主誕生堂」,當地稱之為「樂里塔」(Loretta),如今是一個藏有寶物的教堂。這座建築紅屋頂、白牆壁、中間是一個白色的鐘塔,原是很樸實的造型,可是在白色的壁體與塔身上,用簡單的金色線條與雕飾勾畫出輪廓,又在塔頂加上一個綠色的尖塔式雙層圓頂。整個建築,在幾個大小尖塔形圓頂的點綴之下,顯得十分活潑。在老城的市民廣場上,哥德教堂的另一角,有一座巴洛克教堂,是正面雙塔,中央有圓頂的建築,可是布拉格人玩弄建築的元素,組合成意想不到的造型,照今天的說法,這就是否定傳統,銳意創新吧!室內的裝飾也充滿了新鮮而雅致的感覺。

旅遊手冊上看不見的布拉格,是市民的布拉格

布拉格沒有真正的文藝復興式的建築,勉強有點文藝復興趣味的是國立博物館,建於十九世紀,正面莊嚴大方,內部沒有很好的展覽,也沒有珍貴的藏品,卻在建築的公共空間下了點功夫。大樓梯的梯廳,與圓頂下的空間,都裝飾華麗,比起西歐與美國的博物館來要華麗許多。西方國家的博物館是以平淡的建築物凸顯展示品,在這裡展示品倒像是為襯托建築而陳列的,又有壁畫、又是雕塑,博物館圓頂內的裝飾比教堂還要考究呢!走在布拉格街巷中,偶爾看到的巴洛克教堂,都予人清新、訝異的感受。巴洛克建築即使在德國已經是常有出人意表的造型了,在布拉格,更是完全沒有章法,只運用了曲線、橢圓,自由組合出一個外觀。十七、八世紀的建築卻有二十一世紀的心態!

在捷克的盛期,是奧匈帝國的工廠,占了該帝國工業的百分之七十,是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國家之一。在科學與工業上的成就,到今天已經被大家遺忘了,但是老城廣場上的天文鐘,仍標誌著捷克當年的光榮。這座天文鐘設在原市政廳的鐘塔上,可能是世界上最大也是最有裝飾性的鐘。分上下兩部,上半部每小時就有一位耶穌使徒出現,下半是代表黃道帶上的十二星座的十二個圓盤,按時有樂音出現。只是觀光客多半匆忙,攝影留念而已,極少有人有耐心等在前面看他們的表演。布拉格頗為他的居民──十六世紀的天文學家克卜勒感到驕傲。自廣場沿街向查爾斯橋走去,在離橋不遠的地方,可以看到街邊一座建築的窗台下嵌了一張銅牌,上面是克卜勒的浮雕頭像及他的名字與寄居的地址。後來又在古堡一邊的山上,一處公園的路邊,看到克卜勒與另一位科學家布拉(Brahe)的雕像,這是旅遊手冊上找不到的。旅遊手冊上看不見的布拉格,是市民的布拉格。那是捷克在十九世紀末到二十世紀初,經濟飛躍發展,市民文化興盛階段的布拉格。我的興趣恰恰在這一部分。那是因為布拉格是受法國的新藝術運動(Art Nouveou)影響最大的城市。新藝術運動是一種裝飾運動,是城市中產階級的品味對抗傳統貴族品味的文化活動。實際上是巴洛克建築後期洛可可風格的再現,只是洛可可是屬於貴族與教堂建築的,新藝術把它解放為一種普遍追求的新風格,可以視為中產階級的市民品味的代表。

我在布拉格幾天,除了瞭解整個城市,參訪重要古蹟之外,就是在街上逛,尋找有新藝術意味的裝飾。新藝術在布拉格如魚得水,主要因為這裡原本就是裝飾藝術的故鄉。現代的布拉格,其市民建築與西歐無異,街上的建築大多是單純的、功能的,幾乎與荷蘭建築同樣的質樸無華。這是現代建築的根源,布拉格不同於阿姆斯特丹,是捷克人的浪漫情懷。我覺得,到了布拉格沒有欣賞他們的新藝術風格的街面,就沒有看到布拉格獨特的一面。布拉格市民不甘願接受只是窗子與牆壁的建築,他們要把建築當藝術看,裝飾成一幅有趣的圖案。在我遊走的有限範圍內,我記錄了不少有趣的建築立面,都表現了捷克設計師裝飾的才能。他們並不影響建築的設計,而是在設計完成的正面上加以點綴,使正面活潑美麗起來。這是最直接的美化城市的手段,他們使用的主題大多是花草、蔓藤、浮雕人體等。妝點的位置以簷下、窗下為多,有些建築的裝飾,可以視為建築有機的一部分。這使我記起,這就是美國的萊特開始活躍的時代。裝飾的可貴是極少雷同,只感覺屬於同一風格。或多或少,或簡或繁,使用色彩有清淡繁麗之別,所以可以玩出主人與設計師的個人風格,比較謙虛的使用淡色浮刻,比較大膽的,則使用多色彩畫。

布拉格的街頭使我想起國內的公共藝術。我認為他們把關鍵的建築表面予以藝術的處理,是最高明的公共藝術。建築當街而立就是一個大畫板,施以浮雕或繪畫,最容易為市民所欣賞,又不占寶貴的公共空間,實在是最理想的公共藝術展示方式。為什麼國內的公共藝術非弄些莫名其妙的雕塑不可,令人不解。受布拉格的啟示,我在台南藝術學院的廣場地面與建築上做了些裝飾,申請當時的公共藝術經費,可是不為文建會的審議委員會同意,他們認為那不算藝術!這些年來,公共藝術居然成為雕塑工業的一大資源,而形成文化投資的重大浪費,有些甚至造成視覺污染的亂源。為什麼不參考布拉格市街建築的裝飾藝術呢。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FguHistoryAlumn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