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媒體刊登嘲諷伊斯蘭先知的漫畫,激起穆斯林的怒火,《人籟論辨月刊》總編輯魏明德認為,歐盟與阿拉伯國家正處於政治敏感時刻,媒體在此關頭拿伊斯蘭先知開玩笑,實在不可思議。

魏明德是來自法國的神父,獲美國耶魯大學政治學碩士、法國巴黎政治學院博士,曾到亞洲、非洲衝突地區如以色列、安哥拉等地,研究當地政治與人文發展;一九九二年到台灣,長期從事文化工作。他認為,媒體言論自由應受保障,但言論自由不應濫用;他可以理解穆斯林的憤怒,卻不能理解其暴力的方式。他也指出,除了文明的衝突之外,貧窮與富裕的衝突,是對世界和平更嚴重的威脅。

以下是魏明德的專訪,以第一人稱記述。

政治、宗教、文明 雙方衝突引爆點

丹麥媒體刊登嘲諷伊斯蘭先知穆罕默德的漫畫,去年九月發表後,經過一段時間的相對沉寂,卻在最近全面引爆穆斯林的怒火。其中有政治的原因,也有宗教的歧見與文明的衝突,以及發展的差距等問題。

歐洲聯盟過去一直比較中立,但伊朗想擁有核能,引起歐盟對伊朗可能發展核武的疑慮;歐盟態度突然變得比較「兇」一點,而包括伊朗、敘利亞、黎巴嫩、巴勒斯坦等和西方的政治關係都趨於緊張。在這種情勢下,歐洲媒體刊登這些漫畫,伊斯蘭基本教義派也以西方侮辱穆斯林為由,想要影響比較中間派的人,激起穆斯林的憤怒。於是,事件愈演愈烈,終致不可收拾。

我個人的想法,發表這樣的漫畫,是一件壞事,絕對不應該。一則,不能汙衊一個宗教的先知;如果用同樣的漫畫去說基督教、佛教的事,他們也會很不高興。再則,阿拉伯國家常認為受到西方壓迫,已經很不滿,加上伊拉克戰爭、少數民族問題、高失業率、社會地位低等問題,在這樣敏感的環境中,報紙刊出這樣的漫畫,對任何人都沒有好處。

媒體要有責任感 言論自由應尊重

媒體不應濫用言論自由,要有責任感,應考量到會引發強烈的社會回應;刊出漫畫嘲笑一位宗教的創辦人,是負責任的做法嗎?媒體要刊登之前,應先了解他們的文化背景、了解他們的感覺,也要肯定他們的努力,西方需要多一點包容的心。

不過,媒體言論自由也應尊重,媒體有權利發表,我們也有權利批評;穆斯林可以站出來說出他們的不滿,但不能要求丹麥政府關掉媒體。

我了解穆斯林的憤怒,但我不能了解他們用暴力的方式。面對穆斯林的反應,歐洲也有人說:「你看,他們要攻擊我們。」雙方關係日益惡化,愈來愈讓人擔心。 這個問題沒有辦法解決,我的想法比較悲觀,最好讓時間來解決,忘記這起事件。

強調共同的挑戰 可消弭文明衝突

化解西方與伊斯蘭世界的衝突,我不會直接討論宗教的問題,我會間接先從大家共同面臨的問題做起,例如環保、缺水等問題,推動地中海發展計畫。至於文化的衝突,應該透過意見的討論、經驗的分享、交化的交流來化解。

不過,我認為真正會危及世界和平的,並不是文明衝突,而是貧窮與富裕間的衝突。阿拉伯國家對西方文明的不滿,與其生活條件有很重要的關連,他們也會用宗教話語表現其困境;如果條件改善,態度也會不一樣。

文明衝突是一個話語,表現出很多不滿,但這並不是文化的本質,我不相信文化有不會改變的本質。我們對歷史會有記憶,例如中國十九世紀受到列強侵略、猶太人也會記得慘痛的過去,但文化不是不會改變,隨著我們的經歷,記憶會慢慢改變。伊斯蘭世界與西方的對立,文明衝突之下有更重要的問題,例如貧窮、環保、能源、教育等,更是人類共同的挑戰。不要強調文明的衝突,要強調共同的挑戰,自可消弭文明的衝突。



漫畫風波土國示威 阿拉伯聯盟籲終結爭議 中央社伊斯坦堡十二日法新電

歐洲媒體刊登回教先知穆罕默德的風波越演越烈,數以萬計的土耳其人民今天走上街頭示威抗議,阿拉伯聯盟主席穆沙則呼籲東方與西方必須終結這項「惡意的」爭議。

丹麥媒體去年九月首度刊登先知漫畫,今年其他媒體更進行轉載,引發回教世界抗議,丹麥成為眾矢之的,被迫召回六個國家的駐外官員。

印尼政府昨天批評丹麥政府方面的決定「過於倉促」,堅稱印尼能夠確保外交官的安全。

丹麥方面則表示,撤離使節是基於「可靠情報」,顯示駐外人員面臨回教極端份子攻擊威脅,丹麥政府也建議國民離開印尼。

迄今全球各地已舉行多場示威抗議,包括今天在土耳其迪亞巴克的示威活動;在回教團體號召下,五萬多名民眾走上街頭,高呼反丹麥口號。

土國第一大城伊斯坦堡,四千群眾在禱告後走上街頭,高呼敵視丹麥、美國與以色列的口號,約一百五十名回教民族主義人士更朝法國領事館扔擲雞蛋,高呼「真主至上」與「復仇」的口號。

全球抗議行動迄今造成十三人死亡,近日抗議聲浪已減緩,但昨天在巴黎、奧斯陸與柏林等歐洲大城,仍舉行和平抗議集會。

丹麥觀察家警告,丹麥並未擺脫這場危機。

丹麥「政治報」編輯賽登法登表示,他希望最暴力的抗議行動已經結束,但「我們還沒脫離危機」。

阿拉伯聯盟主席穆沙今天呼籲東、西方合作終結爭議,並稱這起爭議為「惡意的火焰」

穆沙今天在沙國大城吉達一場經濟論壇上發表演說指出:「東西方現在不應該爆發衝突。」

穆沙說:「我們穆斯林希望與西方建立正面關係,讓我們與歐美各地許多志同道合的兄弟手牽手,撲滅這團惡意的火焰。」

【2006/02/13 中央社】



丹麥人 撤離印尼 關閉使館 編譯董更生/綜合外電報導

丹麥十二日勸告其國民離開印尼,指可靠情報顯示丹麥人在印尼安全堪慮。丹麥十一日且再關閉駐伊朗和印尼的大使館。

丹麥駐敘利亞、黎巴嫩和突尼西亞的大使館原已關閉。丹麥外交部十二日發表聲明說:「有確切的情報顯示,這個極端團體以丹麥人為目標,以抗議對其先知穆罕默德的汙辱。」聲明並未說明是何團體。外交部表示威脅主要在爪哇島的東部,但可能波及其他地區,包括峇里島。

印尼的抗議於周末進入第二周,有六百多抗議民眾走上首都雅加達和亞齊省席格利鎮的街頭,有的人高喊「真主萬歲」。十一日的抗議雖喧鬧卻平和,不像先前抗議有穆斯林闖進丹麥大使館的穿堂,並且焚燒丹麥國旗。

丹麥於去年九月刊登十二幅漫畫,其中一幅顯示穆罕默德戴了一個炸彈型的頭巾,歐洲各國最近紛紛轉載。印尼總統尤都約諾十一日重申許多穆斯林認為這些漫畫汙辱了他們的先知穆罕默德。

他在國際前鋒論壇報刊出的評論中說:「轉載這些漫畫以證明言論自由,是玩火的無意義行動,而且褻瀆了民主。這個動作對穆斯林社群發出『在民主國家可以攻擊伊斯蘭教』的錯誤訊息,斲傷欲證明民主與伊斯蘭可以並行不悖的努力。」

尤都約諾呼籲穆斯林原諒已經道歉的漫畫家。

丹麥外交部十一日說,駐雅加達大使和使館人員已經撤離印尼,他們安全受到威脅,但外交部沒有進一步說明,只表示館務暫由荷蘭大使館代管。

歐洲若干大城市十一日也出現穆斯林上街頭抗議的場面。在法國巴黎,七千多人從事和平遊行抗議。在英國倫敦,四千人聚集在市中心特拉法加廣場和平示威。在瑞士的伯恩,約一千人舉行和平抗議,標語牌上寫著:「你們踰越分寸了。請尊重穆斯林的感受。」

【2006/02/13 聯合報】



先知漫畫爭議 萊斯:情勢可能失控 中央社華盛頓十二日法新電

美國國務卿萊斯今天針對歐洲媒體刊登回教先知穆罕默德漫畫,引發回教世界憤怒情緒一事表達憂心,並指出特別在伊朗與敘利亞等國家搧風點火下,情勢可能「失控」。

萊斯接受美國廣播公司訪問,再度重申上週的指控,指伊朗與敘利亞政府為了自身的目的,利用漫畫爭議煽動反美情緒與暴力衝突。

萊斯說:「的確,如果政府不採取負責任的行為,我們可能面臨憤怒情緒失控的現象,特別是如果人們持續煽動憤怒情緒,就可能會失控。」

萊斯說:「我可以說,敘利亞政府嚴密控制社會,伊朗更是如此。為達到目標,只要伊朗與敘利亞希望,他們就會讓抗議群眾走上街頭,這一點眾所皆知。」

她說:「我希望聽到伊朗政府說的,不是揚言刊登納粹屠殺猶太人的漫畫,而是要求人民不應訴諸暴力。這才是比較負責任的想法。」

【2006/02/13 中央社】



2006.02.13  中國時報 西方有傲慢的本錢 顏敏如

二月九日貴版刊出淡江大學助理教授魏玓〈放下傲慢與偏見〉一文,該文確實是篇有趣的文章,它令人聯想到,車禍時,錯誤必定是大車,但提到被撞的行人應當送醫時,卻沒人動手。實則,民族融合和異族對話是錯綜複雜的技術性問題,與大義凜然或打抱不平沒有直接關聯。

首先,魏文提到「生活在歐洲的回教徒,大多數的處境也都非常糟糕,受到經常性的、結構性的歧視和不公平對待;去年的巴黎暴動與此有關……」此一觀點有待商榷。

歐洲各國對移民的照料不可謂不周全,因事涉人權與正義,不僅各國彼此觀摩比較,各國內部政黨的相互監督,加上左派對資源分配咄咄逼人的態度,任誰也不敢輕忽移民的議題。巴黎近郊Clinchy-sous-bois有些非洲爸爸們擁有一個以上的妻子,爸爸沒有能力工作時,媽媽們就得靠法國納稅人養活。有些非洲媽媽們願意一個接一個地生小孩,因為可利用每月的兒童補助金過日子。而「應該管管自己的小孩,不要讓他們整個晚上在外面閒逛,早上才回學校睡覺」則是許多法國市井貼切的看法與心聲。

魏文又提及「我們對於伊斯蘭世界的理解,幾乎都是通過西方媒體而獲得的。……在西方國家與伊斯蘭國家的衝突中,也傾向從自己的利益和立場出發進行報導。相反的,伊斯蘭世界的觀點,卻很難被得知。……」此一說法即便屬實,為何專事在冷氣辦公室裡「綜合外電報導」的台灣媒體(更遑論親赴當地採訪)或既消費又批判媒體的個人,不上伊斯蘭網站一探究竟?

一名申請政治庇護的非洲穆斯林對電視記者抱怨:「我有三個太太,卻養不活她們,瑞士是個多麼殘酷的國家!」一名被富有的阿拉伯父親送到比利時留學的女子,與男友發生親密關係的消息被得知之後,遭趕赴比利時的父親殺死,以保持家族的名節,這便是德語媒體所稱的「榮譽謀殺」(Ehrenmord)。巴勒斯坦的同性戀者甘冒沒身分沒工作的危險到以色列寄生,免得在自己家園遭到不幸。以前的阿富汗塔里班政權曾下令,除非有近親男人的陪伴,女人不得外出,卻對俊美的少年下手雞姦。以上種種與伊斯蘭教義無關,卻是某些穆斯林的生活習俗。吾人不可視而不見,卻不能是,以改變不合理現象為藉口而將有關地區變成西方強國的霸權競技場。

倘若穆斯林仍舊對千年前的十字軍深惡痛絕,為何不像賓拉登那般在深山裡枕戈待旦,而一有機會便往西方奔跑,卻不去其他國家移民?比方到台灣?如果伊斯蘭仍抱持Sharia(伊斯蘭法典)不放,非要將千年前的法令置於二十一世紀來使用,而將通姦的女人以亂石擊斃(和她媾和的男人呢?),無怪乎有著政教分離、法治政體、自由市場等三大特徵的富強國家與其格格不入了。

西方是傲慢的,卻只能是躲在陰暗處的傲慢,因其傲慢受制於自訂的律法,而就是這種具有自我批判能力的社會,讓人願意探討、接觸。

美籍巴勒斯坦裔的薩依德當然痛恨以西方觀點對伊斯蘭世界的偏頗報導;然而,也就因為他生活在美國,才能出版著作,控告他生活所繫的西方政權。(作者為旅居瑞士的自由作家)



聯合筆記》黃金的價值 何振忠【2006/02/14 聯合報】

外電日前報導,阿富汗神學士領袖戴都拉揚言,只要有人取了「褻瀆」穆罕默德的漫畫家性命,即可獲得一百公斤黃金,相當五千七百萬台幣。

這是自伊朗精神領袖何梅尼對英國作家魯西迪下達追殺令後,伊斯蘭世界再次對西方作者懸賞殺人。

魯西迪在國際文壇獲獎無數,卻因「魔鬼詩篇」被追殺,至今鮮少公開露面。這次丹麥漫畫事件會引發伊斯蘭世界的憤怒,燒大使館、發追殺令,主要還是歐洲各報以保護言論自由之名轉載這些發表於去年九月的漫畫,被視為對伊斯蘭世界的故意挑釁。

前者純粹是因個人的文學創作而遭到生命威脅,所以普遍受到同情與聲援;後者則存在著以言論自由包裝文化歧視的偏見,美國總統布希最後還是被迫以西方世界的老大哥身分,在譴責暴力之餘,也呼籲媒體要自我節制。

西元八世紀在阿拉伯史上有段著名的「百年翻譯運動」。在麥蒙統治的阿拔斯王朝時期,麥蒙為鼓勵引進西方經典,提供給他的首席翻譯大師侯奈因的報酬是:與譯出書本等重的黃金。

可貴的是,侯奈因本人並非穆斯林,而是不折不扣的基督徒。因為領導者所提倡的「智力引進政策」,不僅讓伊斯蘭世界同時享用當時西方文明的所有典籍,更進一步璀璨阿拉伯世界中的東方文明。在尊重知識與學術之上,別說沒有任何宗教上的成見,甚至沒有東西畛域之分。

黃金的價值,可以是作為殺人的酬勞,也可以是取得知識的代價,雖是存乎一心,但內蘊裡的千絲萬縷,豈是可以一言道盡。歸根究柢,就是文化上的尊重與包容。

其實,像梅爾吉勃遜的「受難記」或馬丁史柯西斯的「基督的最後誘惑」,都因為將耶穌從神格化降為人性化的寫實手法,受到基督徒不少抗議。所幸這些創作出自西方主流導演之手,內容也未及汙衊或醜化的地步,所以雖有爭議,但還不至於製造生命的威脅。

回過頭想,如果同樣的電影是伊朗導演阿巴斯執導,在現實的西方世界中,仍會以同樣創作自由的標準來看待嗎?這條容忍的極限,大概就是東西文明在衝突邊緣,最後在心裡拿捏的唯一標準吧!



出發點消失,諷刺漫畫已成穆斯林發洩情緒的管道

國際後窗 2006/02/10 22:22:10聯合報新聞網城邦論壇

丹麥漫畫事件愈演愈烈,現在幾乎已經成為伊斯蘭世界與歐洲媒體兩大陣營的極化對抗,兩方的極端主義份子現在不幸地已經成功煽動仇視的情緒。然而問題的核心是,宗教價值究竟是不是媒體不該碰觸的禁地?

對許多歐洲媒體而言,這個問題的答案是斬釘截鐵的「不」字。因此我們看到,許多歐洲報紙甚至刻意登出飽受批評的諷刺漫畫,以彰顯西方傳統以來最為看重的新聞自由,聲援遭受死亡威脅的丹麥報紙。

去年九月刊出這十二幅爭議漫畫的丹麥日蘭德郵報(Jyllands-Posten)主編羅斯(Flemming Rose)說:「當一個宗教試圖把它的禁忌強加在整個社會上時,我認為很有問題。當他們要求我不可刊出這些漫畫時,他們不是要我「尊敬」(respect)他們的宗教,而是要求我「服從」(submission)他們的命令。對我而言,這些漫畫傳達的訊息是整個伊斯蘭教已經被一小群恐怖份子綁架。」羅斯表示他毫不後悔登出這些漫畫,並且覺得這些漫畫激起各方對新聞自由、宗教寬容的激辯是件好事。

然而對把這些漫畫帶到開羅與貝魯特的伊斯蘭教長阿卡里(Ahmed Akkari)而言,這些漫畫反應丹麥社會整體的傲慢與對伊斯蘭教的不尊重。他表示丹麥的中間偏右政府與各個機構忽視丹麥伊斯蘭社群的呼聲,所以他才把這些漫畫帶到中東。阿卡里說,只要日蘭德郵報能刊出對教宗以及猶太拉比相同的諷刺漫畫,他就「心滿意足」(satisfied)。

然而諷刺的是,對國際上的伊斯蘭社群而言,這兩方的原始用意已經變得無足輕重,伊斯蘭教徒藉此抒發的是對整體西方社會的焦慮,對西方強勢經濟、軍事以及文化勢力入侵的憎恨。更諷刺的是,恐怖份子利用這些漫畫所激起的仇恨,無比成功地再次「綁架」整個伊斯蘭宗教。

中東以及亞洲的伊斯蘭教徒要求丹麥「政府」道歉,這讓丹麥政府異常窘迫。因為依照西方民主傳統,政府不能干預新聞自由,所以更不可能為民間新聞機構的行為「道歉」。丹麥總理拉斯穆森(Anders Fogh Rasmussen)說:「我們被迫在「言論不寬容」和「伊斯蘭之敵」兩種立場中選邊站,這是不對的。」不幸的是,他的說法只是這場燎原火中的微弱呼聲。

丹麥、挪威、瑞典等國家自19世紀以來,長期扮演全球異議份子、政治難民的避風港角色,這些北歐國家以「寬容社會」自居,總是希望能在國際間扮演中立角色,為弱勢者提供庇護和援助。此非虛言,在斯德哥爾摩頒發的諾貝爾和平獎即是代表性指標,北歐國家提倡人權時,和美國相比,總是多了那一份正當性,少了許多國際權謀的偽善味道。

阿卡里本人就是丹麥國際人權政策的受益者。他的父親是1970年代逃離黎巴嫩,尋求政治庇護的難民。丹麥目前有20萬名穆斯林,總人口540萬人。

歐洲穆斯林社群已經成為歐洲各國極右翼政黨排斥移民的政治工具,極右翼政黨聲稱這些穆斯林人口拒絕融入當地社會,並為社會福利體系帶來負擔。丹麥極右翼政黨丹麥人民黨(Danish People's Party)已成長成丹麥第三大政黨,該黨成員加姆雷(Mogens Camre)說:「伊斯蘭教正為我們的未來帶來威脅。該教屬於黑暗的過去,該教的政治意涵和納粹主義一樣具毀滅性。」在伊斯蘭世界本身極化的當頭,歐洲穆斯林也成為政治鬥爭的不幸犧牲品。

然而歐洲的穆斯林社群在這場風波中其實表現相當平和,當中東的穆斯林動輒以「聖戰」、「聖裁」(fatwa)相脅,甚至對歐洲國家人員一視同仁地發出追殺令時,歐洲穆斯林團體的抗議僅止於示威遊行。

阿卡里的抗議反應伊斯蘭社群在丹麥的相對弱勢,然而對羅斯等報紙編輯而言,伊斯蘭教整體而言已形成一股無形壓力,威脅媒體工作者自我檢查。羅斯表示當初會徵求、登出這些漫畫,起因是一家童書出版商在出版有關先知默罕莫德的書籍時,居然找不到插畫家敢為這本書作畫。伊斯蘭教義認為,僅僅是描繪默罕莫德的圖像就已是「褻瀆」,遑提以默罕莫德的形象繪作諷刺漫畫。

不過這些原始出發點已被憤怒與情緒拋諸一旁,丹麥國民們現在驚恐不安地發現自己置身恐怖攻擊的核心。丹麥人非常不習慣這樣的「角色」。丹麥哲學系學生李森說:「許多丹麥人很難理解到底發生了什麼事,為什麼這些國家有如此激烈的反應。我們已經慣於看到美國國旗和布希芻像被當街焚燒,但是我們一直自認是寬容的國度。現在置身風暴中心,我們相當震驚。」

歐以冷



布希vs穆罕默德 開往伊斯蘭的慢船 聯合新聞網城邦論壇

丹麥哲學系學生李森說:「許多丹麥人很難理解到底發生了什麼事,為什麼這些國家有如此激烈的反應。我們已經慣於看到美國國旗和布希芻像被當街焚燒,但是我們一直自認是寬容的國度。現在置身風暴中心,我們相當震驚。」

以上引述看似合理,當街焚燒布希畫像和拿穆罕默德的肖像開玩笑似乎都屬於言論自由,但再一細讀可以了解其中的差異:布希是政治人物,民選的總統,穆罕默德卻與政治無關,屬於信仰範疇。

自認為寬容的丹麥學生卻不能體會信仰與政治的根本差異,令人不解。寬容不是建立在相互的諒解上嗎?

當代人無法解決文化的差異問題原因在將原來同源的寬容和諒解一分為二,兩不相關。在這次事件中,固然伊斯蘭教反應過度,但這種過度反應難道不是幾百年來誤解的爆發嗎?漫畫事件先錯的是媒體,如果該媒體道個歉,就可阻止後來的種種過度反應吧!先錯的人不道歉,卻反過來指責對方太過情緒化。我倒想請問情緒化如何定義?情緒化的表現完全可能形諸藝術型式,比如漫畫,太多天才若非情緒滿溢,難以創作,不是嗎?情緒化的還有誰?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FguHistoryAlumn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