怒火漫延?土耳其神父遭槍殺【編譯彭淮棟/法新社安卡拉五日電】
一位天主教神父5日在土耳其北部教堂前院裡遭人槍擊喪生。各界擔心,此事可能和穆斯林報復歐洲媒體刊載伊斯蘭先知穆罕默德漫畫事件有關。
59歲的神父桑托洛是義大利籍,5日在土耳其北部特拉布松市走到聖母教堂前院,正要開門主持晚禱時,被一名高喊「真主偉大」的持槍男子擊中兩槍。
目擊者說,凶手是年近20歲的男子,總共開三槍,致命的是正中胸口那一槍。
「義大利新聞社」引述教廷駐土耳其大使魯奇貝洛的話表示,目前案情欠明,未便解釋,但一位教堂人員說,凶手開槍時高叫「真主偉大」。「真主偉大」是穆斯林祈禱使用的聖呼,也是伊斯蘭激進分子聚集常用的口號。
當地行政長官亞烏茲德米爾對安納托利亞新聞社表示,有人認為此事可能和漫畫事件有關,但真相要等凶嫌落網才能明朗。
土耳其人口以穆斯林為主,對別教活動一般猜疑以對,但攻擊行為前所未聞,土耳其政府嚴厲譴責兇殺事件,誓言緝兇。
聖母教堂興建於19世紀,濱臨黑海。亞烏茲德米爾表示,根據警方記錄,地方上的穆斯林不滿桑托洛傳播天主教,並要一些穆斯林改信天主教,曾對他加以威脅,桑托洛則不曾向警方請求保護。根據警方資料,桑托洛和聖母教堂並無傳教活動。亞烏茲德米爾說,安全人員已著手調查過去威脅和批評過桑托洛的人。
同日稍早,土耳其總理埃爾多安批評歐洲報紙刊載有辱穆罕默德的漫畫,但強調「放火破壞不是糾謬匡誤的正確手段」,「問題應該在談判桌上,而不是用槍管子解決」。
【2006/02/06 聯合晚報】
全球穆斯林反彈 印尼數千人遊行【編譯范振光/綜合報導】
西方報紙刊登穆罕默德漫畫引發全球穆斯林反彈,敘利亞、黎巴嫩的丹麥、挪威領事館連續遭到攻擊,黎巴嫩內政部長已經辭職。全世界最大伊斯蘭教國家印尼今天舉行抗議遊行,估計數千人參加,但主辦單位表示,抗議會以和平方式進行。
敘利亞穆斯林4日縱火攻擊首都大馬士革的丹麥、挪威大使館後,黎巴嫩穆斯林5日也進攻貝魯特的丹麥領事館。當局出動一千多名軍警在丹麥領事館附近維持秩序,雖然軍警發射催淚彈、水龍並對空鳴槍,數千名憤怒的穆斯林仍手持棍棒、石塊衝破防線,不僅砸壞警車和消防車,闖進領事館後還縱火、把公文櫃扔出窗口。
貝魯特丹麥領事館抗議活動中共30人受傷,其中半數是鎮暴軍警,另有兩百名示威者被捕,這是伊斯蘭國家迄今最嚴重的抗議場面。抗議的穆斯林隨後扔石塊攻擊丹麥領事館附近一座天主教堂。丹麥領事館日前已撤出外交人員,挪威駐約旦河西岸的辦事處接到死亡威脅後已關閉。
在東南亞方面,印尼伊斯蘭政黨「繁榮正義黨」今天舉行示威抗議,目標是最先刊登漫畫的國家丹麥駐雅加達大使館,預估兩千到五千人參加。不過該黨一名發言人說,他們會和平抗議。該黨以前的示威抗議未曾演變成暴力事件。馬來西亞婆羅洲沙勞越省小報「周日論壇報」4日12版在報導風波時刊出漫畫,雖然是穆斯林為主的馬國唯一刊出的媒體,因地理位置較偏遠,未引起太大注意。但該報5日在頭版刊出聲明表示遺憾,並宣布當天12版編輯已引咎辭職。
【2006/02/06 聯合晚報】
穆斯林怒火 燒了丹、挪使館【編譯陳世欽/綜合五日外電報導】
數以千計憤怒的敘利亞人四日縱火攻擊丹麥與挪威駐敘利亞首都大馬士革大使館,黎巴嫩人五日也燒毀丹麥駐貝魯特領事館,把穆斯林抗議丹麥媒體刊登有辱伊斯蘭先知穆罕默德漫畫的風波推上最高潮。
敘利亞民眾聚集在丹麥大使館外,場面最初平和,不料部分民眾開始向使館扔石塊,之後並突破警方封鎖線,有些人攀越保護使館的水泥障礙,進入使館區後縱火洩憤。民眾隨即轉往約六公里外的挪威大使館縱火,警方最後以催淚瓦斯及消防水龍予以驅散。
美國和歐洲各國立即譴責暴力攻擊使館行為,敘利亞官員也呼籲民眾冷靜自制。敘利亞教長哈桑表示:「我們從不以這種方式表達憤怒。我們認為應該理性對話。」
黎巴嫩人五日也縱火攻擊丹麥駐貝魯特領事館所在的建築物,安全部隊發射催淚瓦斯及對空鳴槍彈壓。混亂中至少有卅人受傷,傷者包括員警、消防隊員與示威者。這棟十層樓大樓內另有奧地利大使館與斯洛伐克領事館,受到攻擊後冒出橘紅火焰與灰色濃煙。
在阿拉伯世界其他地區,大批巴勒斯坦人四日在加薩示威,攻擊歐洲國家的建築物,並引火焚毀德國與丹麥國旗,部分示威者砸毀德國文化中心的玻璃窗,並向歐盟的建築物扔石塊。巴勒斯坦激進組織哈瑪斯聲稱,漫畫構成不可原諒的褻瀆,犯事者必須處死。
在伊拉克首都巴格達南區,數百人結隊遊行要求歐盟道歉。
在阿富汗首都喀布爾以東約一百公里處的米赫塔蘭姆,有三千人遊行,焚燒丹麥國旗,要求當局以褻瀆罪名法辦當初決定刊登漫畫的日德蘭郵報編輯。
巴基斯坦召回駐九個西方國家的使節,以表達抗議,伊朗也召回駐丹麥大使。印尼、馬來西亞領導人亦譴責轉載漫畫的歐洲媒體。
風波因為丹麥日德蘭郵報去年九月刊登十二幅諷刺穆罕默德的漫畫,部分歐洲媒體日前且相繼轉載而引起。丹麥總理拉斯穆森表示,他無法為丹麥的自由媒體道歉。丹麥與挪威政府緊急呼籲兩國人民儘速離開敘利亞。
【2006/02/06 聯合報】
伊朗總統下令 取消與歐合約【法新社/德黑蘭四日電】
伊朗官方新聞社四日報導,伊朗強硬派總統阿馬丁加德下令,針對轉載侮辱伊斯蘭先知穆罕默德漫畫的歐洲國家採取行動,取消與這些國家的經濟合約。伊朗並召回駐丹麥大使表示抗議。
伊朗是產油大國,目前正為其核子計畫與西方國家發生爭執,此舉形同推動杯葛歐洲行動,迫使歐洲國家為刊登此一漫畫道歉。報導指出,阿馬丁加德下令成立一個專責回應漫畫事件的機構,並宣稱這個機構「必須修改或取消與刊登漫畫國家的經濟合約」。
這個負責研究報復措施的機構,將以商務部長為首,還包括一位副外交部長、一位副石油部長,以及副工業部長。
阿馬丁加德譴責率先刊登及後來轉載此一漫畫的西方媒體粗魯無禮,褻瀆伊斯蘭教先知。他說,此舉顯示統治這些國家的猶太復國主義者對伊斯蘭教和穆斯林懷恨,他們的領袖也沒有認真約束媒體。
這些漫畫最先由丹麥「日德蘭郵報」於去年九月刊出,後來挪威、法國、德國、比利時、義大利、西班牙、瑞士、愛爾蘭、奧地利、荷蘭、保加利亞、捷克和匈牙利報紙都予轉載。
影響力很大的伊朗國家機構「伊斯蘭宣傳會議」則呼籲驅逐丹麥駐伊大使,並抵制丹麥商品。
伊朗外長已約見丹麥、挪威大使及歐洲聯盟輪值主席國奧地利的大使,表達伊朗政府對此事的不滿。伊朗最高精神領袖伊斯蘭教什葉派的哈米尼尚未就此事發表意見。
【法新社/華盛頓四日電】美國伊斯蘭教社區領袖表示,美國穆斯林對有辱穆罕默德的漫畫引起的風波反應溫和,部分原因可能是他們已融入美國社會。
他們說,美國穆斯林擔心引起報復,加上美國各大報都沒有轉載這些可能有辱穆斯林的漫畫,也可能是美國沒有出現街頭抗議和暴亂的原因。
密西根州「阿拉伯裔美國人新聞」發行人席布拉尼說,他相信美國的六、七百萬穆斯林沒有上街發洩怒氣,部分是因為擔心遭有關當局報復,不過他們對這件事還是感同身受,而且非常氣憤。
席布拉尼宣稱這些漫畫證明西方對伊斯蘭教麻木不仁,對與伊斯蘭世界打交道也有雙重標準。他說:「伊朗總統對納粹大屠殺隨便講句話,全世界就群起而攻之。現在有人冒犯全世界十三億穆斯林,卻沒有人加以譴責。」
席布拉尼說:「你們對西方有一套規矩,對別人有另一套規矩。在你們的言論自由,以及傷害我們的感情和原則,並讓我們怒火中燒的言論之間,究竟要如何劃分?」
一些伊斯蘭教社區領袖警告說,如果西方不充分體認這些漫畫引起的風波的根本原因,當前危機很可能升高。
【2006/02/06 聯合報】
漫畫闖禍 12作者躲起來 編譯王麗娟/綜合四日外電報導
擔心老命不保,畫出爭議漫畫引發全球穆斯林激烈抗議的十二個丹麥政治漫畫家已經躲了起來,全天接受安全保護。
這些漫畫家對事件演變成全球衝突,都感到錯愕,他們一發現苗頭不對,即設法阻止漫畫流傳,可惜未能成功。上周,歐洲約有廿家報紙轉載了這些漫畫,並在伊斯蘭國家引起軒然大波。
漫畫家的發言人說:「他們已在丹麥躲藏起來。有的人真的嚇壞了。他們不希望這些漫畫流傳全球。我們試圖阻止,但無能為力。」
丹麥新聞從業人員聯盟主席比耶雷賈德說:「他們的姿態很低,很擔心自己的安危。他們自責很深,沒想到事情鬧得這麼大。」
奧地利知名漫畫家曼佛列德‧狄克斯說:「沒有人告訴我們該如何思考。」漫畫界普遍支持狄克斯的看法。
丹麥的「日德蘭郵報」去年刊登了這些被穆斯林認為諷刺他們的先知穆罕默德的漫畫,並刊登作者的姓名。
最初,是一名童書作者抱怨,他正在寫穆罕默德的一生,想找人畫插畫,但不匿名,沒人敢替他畫。報紙的文化版編輯洛斯於是邀集廿五名報紙漫畫家,請他們畫下自己心目中的穆罕默德。有十二人接受邀請。這些漫畫去年九月刊出,漫畫家也領了酬勞八百丹麥克朗(約台幣四千元)。
本周接受丹麥一家報紙訪問時,有幾位漫畫家語氣已不再堅定。一人說:「這是雙輸的局面。如果我拒絕,就是接受自我審查的懦夫。答應了,又成了不負責任販賣仇恨伊斯蘭思想的作者。」
【2006/02/06 聯合報】
焦點評論》世界越仇恨 越該撒愛的種子 李家同/暨南國際大學資工系教授
最近一家丹麥的報紙出現的漫畫,將伊斯蘭先知穆罕默德描寫成恐怖份子,有一則甚至畫了一位恐怖分子在執行自殺性攻擊之時,穆罕默德對他說,「很抱歉,天堂裡的處女快不夠了。」
這種極盡侮辱之事的漫畫,當然會引起全世界穆斯林的強烈反感。丹麥的一家食品公司發現他們的食品原來在伊斯蘭國家賣得好好的,現在已跌到零。日昨報上說敘利亞的丹麥大使館已被燒掉了,看來丹麥公民在全世界的伊斯蘭國家只好打道回府。
對於這種激烈的反應,丹麥政府的態度最多只是表示遺憾,但堅決不道歉。丹麥的那家報紙雖然道歉,但只一再重申人類有「表達的自由」,也就是說,你想怎麼表達,就應該可以表達。社會不能禁止人們表達任何的想法。
如果真是如此,伊斯蘭國家的人民當然也有權利表達他們的想法,如果全世界的穆斯林都拒買丹麥貨,丹麥人也不能說這是反應過度。
歐洲很多評論員都一再強調言論自由,絲毫不在意他們的所作所為是否可能挑起民族間的仇恨和誤解。他們並非白癡,當然知道將穆罕默德和處女扯在一起以後,一定會引起極大的反感,但是他們為了要討好他們這一類報紙的某些讀者,只好做這種極無品味的事。
人類如果要想有和平,就絕對不能再挑起仇恨,西方世界和伊斯蘭國家之間有歷史上的不諒解,如果我們看最近發生的一連串事件,不難發現這種不諒解仍在擴大之中。
西方社會的確有很多人從內心深處就看不起伊斯蘭世界,對他們來說任何一個穆斯林,都可能是恐怖分子。而伊斯蘭世界,基本教義派的激進份子絕對是有增無減,對這些人來講,整個西方文明都是魔鬼的化身,必須加以徹底的摧毀。
我們應該在仇恨中撒播愛的種子,我們應該知道,我們所作所為,絕對不能使這個世界增加更多的仇恨。人類唯有相互尊敬,才可能有和平。奇怪的是,為什麼有些人在維護所謂表達自由的同時,忘了尊敬別人。
【2006/02/06 聯合報】
美譴責暴力 要敘利亞負責 編譯王麗娟/綜合五日外電報導
面對全球穆斯林的怒火,國際社會五日呼籲穆斯林冷靜,並同聲譴責示威者的暴行。美國指敘利亞未善盡保護外交使館之責,表示此事將唯敘國是問。
教廷五日對暴力事件表達遺憾,但也強調教廷並不認同任何挑釁式的批評。
美國總統布希的發言人麥克雷蘭四日發表聲明說,儘管事前接獲警告有人打算發動暴力示威,敘國政府仍未能保護外交使館的安全。
聲明說:「若不是政府知情與支持,這種暴力示威不可能在敘國發生,因此我們要敘國負責。」
德國總理梅克爾說,新聞自由雖是民主的重要資產,宗教自由的價值同樣應該受到重視。
英國外長史卓除了批評歐洲媒體不應轉載那些諷刺漫畫,也認為穆斯林不該因此暴力相向。
【2006/02/06 聯合報】
穆斯林:褻瀆宗教 拗言論自由 記者張幼芳/台北報導
丹麥報紙刊登穆罕默德諷刺漫畫引起穆斯林強烈反彈,台北清真寺董事長馬超彥說,「尊重」是普世價值,「褻瀆他人宗教,還說是言論自由,實在太可笑。」
馬超彥說,穆罕默德是真主的使者、是聖人、是典範,穆斯林談話間提到他的名字,總是充滿敬意地念一次意謂「祈求真主賜他平安」的阿拉伯文,其間蘊涵多少信徒的情感,怎能拿來開玩笑?
馬超彥表示,穆斯林反對偶像崇拜,因此教徒不知穆罕默德相貌,只知容貌俊美;漫畫中不但畫出不知所據何來的穆罕默德,「還畫得跟鍾馗一樣。」他指出,漫畫裡的穆罕默德,頭巾像炸彈,旁邊還有兩個女人,影射意味濃厚,「如此居心要說是言論自由,根本是硬拗」。
對漫畫風波蔓延,數千敘利亞人火燒丹麥、挪威使館,馬超彥認為情緒發洩情有可原。他表示,事件自去年九月至今,穆斯林只要一句道歉,卻不可得;歐洲國家把意外的漫畫事件衍生成特意對立,「只看到簡單的事變複雜,卻看不到有人用智慧化解問題。」
馬超彥表示,全球有四分之一伊斯蘭教人口,在台灣有五、六萬信徒,在歐洲,因為北非、中東移民者眾,是成長最快的宗教,漫畫事件其實反映出盛行節育的歐洲國家,面對族群移入的壓力、焦慮及仇視。
藝人吳宗憲去年十一月在節目中說,「伊斯蘭教不吃豬肉,是因穆罕默德靠喝豬奶才活下來」,引起軒然大波。
面對社會動輒拿穆斯林開玩笑,馬超彥無奈表示,台灣通識教育太差,不吃豬肉是因為舊約聖經中明言豬肉不潔,「基督教不遵守,我們遵守,如此而已,為何要來找麻煩?」
他說,穆斯林其實並沒有外界所謂的許多「禁忌」,只要能抱著彼此尊重的心,就可避免許多不必要的紛爭。
【2006/02/06 聯合報】
誰是激化文明衝突的幫凶? 林玉霖/文字工作者(北縣三重)
歐洲多國報紙刊登嘲諷伊斯蘭教先知穆罕默德的漫畫,引發伊斯蘭世界強烈反彈,當外界把此事定位為「宗教教條」與「言論自由」的戰爭之際,無非是走入「西方」價值判斷的死胡同,看不清「文明衝突」背後的文化差異。
在西方建構的言論自由環境中,穆斯林幾乎與非理性、暴力、恐怖主義劃上等號,伊斯蘭教嚴格禁酒、禁盜的嚴格戒律,往往被有意、無意忽視,一而再再而三的循環,讓言論自由成為激化文明衝突的幫凶。
每種文化都有各自的禁忌,禁忌並非無法挑戰,但挑戰禁忌的同時,要衡量的除了挑戰者的出發點,更要衡量時空環境以及被挑戰者的感受,意即挑戰者與被挑戰者的認知雖無法相同,但至少要有相似的文化型塑背景,才能讓挑戰禁忌取得一定的合理性。
向來以大膽作風聞名於世的美國藝人瑪丹娜,一九八九年發行《像個祈禱者》專輯時,就有一段挑戰文化禁忌的爭論。當時瑪丹娜在專輯主打歌曲的MTV中,在燃燒的十字架前翩翩起舞,還親吻一名非裔美國教徒,引發基督宗教團體強烈反彈,瑪丹娜隨即遭廣告贊助廠商中斷資助,並取消與她有關的電視廣告。
瑪丹娜當年的MTV爭論有二個重點:一、資本主義消費宗教;二、創作尺度挑戰宗教。為了釐清爭議,我們試著將資本主義與宗教、創作尺度與宗教,兩兩放到度量的天平上,赫然發現,原來度量的天平早已錯亂,因為想要度量的東西,都參雜了西方文化價值判斷,無法抽離,又如何辨別輕重?所以,瑪丹娜的MTV爭議,看似在宗教團體反彈中落幕,實質上卻悄悄的挑戰禁忌成功,讓基督宗教的言論(出版)自由尺度再往前一步。
回過頭來看先知漫畫風波,當中的宗教教條與言論自由爭議,就不能拿天平來度量了。因為伊斯蘭世界抗議的,是伊斯蘭教宗教教條被西方言論自由侵犯;西方國家捍衛的,是歐美長期建立的言論自由領域,不能連伊斯蘭教宗教教條也無法涵蓋。
立足點不同的競賽是不公平的,無論是伊斯蘭世界或是西方國家,都不能強拉一名撐竿跳選手到拳擊場競技。這次丹麥《日德蘭郵報》就是犯了這個失誤,想把伊斯蘭世界的宗教教條,拉到西方舞台上競技,遺憾的是,法國、德國、瑞士、西班牙、匈牙利等國報紙,還以捍衛言論自由為名,轉載漫畫,才釀成「文明衝突」。
哈佛大學教授杭廷頓「文明衝突與世界秩序的重建」一書,迄今正好十年,其中杭廷頓有個論點指出:西方相信其民主政治和自由市場適合全人類,而這種想法,將會使西方和伊斯蘭發生文明衝突,因伊斯蘭的想法與西方大不相同。此外,杭廷頓並預言,未來文明衝突之源,將是西方的傲慢、伊斯蘭的偏執與不寬容以及中國的武斷和過分自信。
杭廷頓的言論,在九一一事件後得到印證,但西方和伊斯蘭在九一一各自學到了什麼?或許,在彼此透視、瞭解文化差異,求取文化認同之前,難有答案,但既然還未取得共識,彼此各退一步,以空間換取時間,也許是現今地球村必要的距離。別讓媒體篩選的鏡頭,輕易地讓自我意識,越過傷痕未平的鴻溝。
【2006/02/06 聯合報】
2006.02.06 中國時報 敘、黎三使館遭焚毀 丹麥挪威撤僑 楊明暐/綜合報導
歐洲報紙刊登諷刺伊斯蘭先知穆罕默德的漫畫後,在中東各地引發的暴亂情勢已持續擴大。繼敘利亞示威群眾四日燒毀丹麥駐大馬士革大使館後,挪威大使館也在同一天遭殃。而丹麥駐黎巴嫩首都貝魯特的大使館則在五日遭示威群眾火攻,黎巴嫩安全部隊並與群眾爆發衝突,造成數十人受傷。
敘黎暴亂 四國使館遭殃
敘利亞逾千名群眾四日聚集在丹麥、挪威、瑞典和法國等國家的使館外抗議,結果演變成暴亂,丹麥和挪威使館被縱火,瑞典和智利使館也遭破壞,所幸群眾意圖攻擊法國大使館時,被鎮暴警察驅退。
這是自冒瀆穆罕默德的漫畫引發中東各國抗議怒潮以來,最嚴重的暴亂。敘利亞政府對這些使館遭到攻擊表示遺憾,丹麥則指責敘利亞未善盡保護使館的責任。
而在黎巴嫩,逾萬名群眾五日走上街頭示威,他們闖入貝魯特基督教徒聚居的艾許拉菲區大肆破壞,並與安全部隊爆發衝突,造成至少廿八人受傷,衝突過程中,警方曾發射催淚瓦斯驅散群眾,但仍無法阻止群眾衝向丹麥大使館。
一些示威搬梯子爬進大使館,經過一番打砸破壞後,縱火焚燒領事館,大使館冒出陣陣濃煙直衝雲霄。
回國警戒 歐美憂心未解
發生這些暴力事件之後,丹麥和挪威已要求他們的國民立即撤離敘利亞和黎巴嫩,其他西方國家公民則紛紛加強安全措施。黎巴嫩一名安全官員透露,丹麥大使館早就料到會出現示威抗議,兩天前已把所有人員撤走。
而自抗議浪潮出現至今,尚未傳出任何丹麥公民傷亡的消息。
有鑒於穆斯林信徒群情激憤,敘利亞與黎巴嫩的情況將產生示範作用,目前各回教國家正在加強對丹麥和挪威外交機構的警戒,但考慮到統治基礎的脆弱,歐美各國普遍憂心,相關政府是否會不惜代價維護使館安全。
阿富汗示威 伊朗召回大使
另外,五日當天有一千名民眾在阿富汗東部發動示威,要求駐阿富汗北約部隊中的丹麥籍官兵滾出阿富汗。丹麥在當地駐有超過一七○名官兵,原本計畫於今年內增加至三六○人。
伊朗外交部五日宣布,他們已召回駐丹麥大使,並表示:「侮辱先知令人憤慨,是一種野蠻的作為。」在此之前,伊朗總統阿瑪迪尼杰已於四日下令撤銷與涉及漫畫事件有關國家的所有經貿合約。
敘利亞、沙烏地阿拉伯和利比亞先前也已召回各自駐哥本哈根的大使,藉此表達對漫畫事件的譴責。
穆斯林怒難平》全球爆抗議 五死數十傷 中央社德黑蘭六日法新電
歐洲媒體刊登回教先知穆罕默德漫畫的風波持續延燒,回教世界憤怒抗議聲浪難以平息,伊朗數百名示威者攻擊兩座歐洲國家大使館,伊朗政府也決定暫停與丹麥間的貿易往來。
各國政府與國際組織一直呼籲群眾冷靜,相互忍讓妥協,包括歐美俄等國領袖,也希望能找到平衡的解決之道,一方面安撫回教信眾的怒火,一方面捍衛言論自由。
然而回教國家民眾餘怒難熄,全球各地陸續爆發暴力抗議行動,已在包括阿富汗、黎巴嫩與索馬利亞等國,造成五人死亡,數十人受傷以及多人遭到逮捕。
美國白宮方面表示,它了解回教徒的憤怒,但也指出,回教徒也應該譴責反猶太與反基督教的「仇恨言論」。
白宮發言人麥克雷蘭說,「我們完全了解為何人們,為何回教徒,會認為這些漫畫形同冒犯」,但他也支持「人們在社會中有權表達他們的觀點,也擁有言論自由」。
丹麥駐黎巴嫩與敘利亞的使館,上週末遭人縱火,回教世界的憤怒更是持續延燒,包括阿富汗、埃及、印屬克什米爾、印尼、伊朗、黎巴嫩、巴勒斯坦與泰國等地,均舉行示威抗議。
阿爾及利亞與奈及利亞兩地也發生抗議行動,迫使一個丹麥救援組織暫停在蘇丹達佛地區的救援活動。
丹麥政府指責敘利亞當局沒有盡力保護使館,敘利亞則反擊,指敘利亞警方已以「身軀及鮮血」保護使館。
現任歐盟輪值主席國奧地利駐伊朗大使館,今天稍早遭到抗議群眾攻擊與縱火,隨後更有四百多名學生組成的好戰組織前往丹麥使館區,試圖發動全面攻擊。
暴徒朝使館扔擲汽油彈與石塊,隨後並設法攀爬過大門。他們衝入館內洗劫,並且在警方驅離前縱火焚燒文件。
阿富汗官員表示,阿富汗也爆發新一波抗議行動,造成三名示威者死亡,近二十人受傷。其中最嚴重的暴力示威行動,發生在首都喀布爾北方六十公里的美軍基地外,共聚集約五千名示威群眾,造成二死十三傷。
黎巴嫩首都貝魯特的示威暴動造成一死五十傷,而在索馬利亞的龐特蘭地區,憤怒回教徒與安全部隊爆發衝突,造成最少一死七傷。
伊朗則針對此事展開經貿報復措施。伊朗商業部長卡玆米宣佈,全面禁止進口丹麥產品,並停止與丹麥進行商業貿易;他並指出,丹麥籍船隻進入伊朗港口,必須課以「高額」費用。
這項措施是為了配合伊朗總統艾馬丹加的命令,取消與所有刊登漫畫的國家的經貿往來,卡斯米也指出,報復措施也將鎖定其他國家。
【2006/02/07 中央社】
穆斯林怒難平》穆斯林怒火 延燒歐亞非【編譯陳世欽/綜合六日外電報導】
黎巴嫩六日針對穆斯林縱火攻擊丹麥駐貝魯特大使館事件,向丹麥道歉。但雅加達、印屬喀什米爾、巴黎等地則續有穆斯林示威,抗議歐洲媒體刊登伊斯蘭先知穆罕默德的諷刺漫畫。
黎國新聞部長艾里迪表示,黎國政府「譴責已傷害黎國名譽、文明形象及高尚示威訴求的暴力行徑。黎國內閣向丹麥鄭重道歉」。五日的丹麥大使館暴力示威造成一死卅傷,警方逮捕大約二百名滋事分子,黎國內政部長沙貝並在五日的內閣緊急會議中請辭,內閣則要求當局迅速調查。
抗議示威持續不斷。大約三百名印尼穆斯林六日在首都雅加達的丹麥大使館外示威,約一百名員警在使館周圍戒備。一名示威者表示:「漫畫顯有羞辱穆斯林的用意。我們不可能冒犯耶穌或佛陀,因為這種行為必會引起不同宗教信徒間的緊張對峙。」這是印尼的第二場示威抗議活動,反應大致溫和。
大約三千名阿富汗人要求當局以褻漬的罪名起訴去年九月刊登穆罕默德漫畫像的丹麥「日德蘭郵報」編輯,阿富汗總統卡塞呼籲國人寬大為懷。但阿富汗鎮暴警察開槍鎮壓示威者,造成三人喪生。在非洲的索馬利亞,警察也開槍鎮壓示威群眾,一名十四歲少年中槍不治。
在印屬喀什米爾首府斯利那加,商店與學校各休市、停課一天,數十名抗議者並焚毀丹麥國旗、燃燒輪胎,同時對行駛中的車輛投擲石塊。
在澳洲,穆斯林領袖要求布里斯班的信使郵報為它四日轉載漫畫正式道歉。在伊拉克,游擊組織「伊斯蘭軍」五日再度發表網路聲明,呼籲支持者以暴力對付媒體刊登漫畫的歐洲各國公民。巴黎市中心五日約有一千人五日遊行,一名示威者表示:「我們的要求很簡單:公開道歉。」
數千名敘利亞人四日縱火攻擊首都大馬士革的丹麥及挪威大使館。丹麥政府幾天前即已指示部分駐外官員撤離,並呼籲僑民儘速離開包括黎國等部分中東國家。丹麥總理拉斯穆森表示,他不能認同報紙刊載穆罕默德諷刺漫畫的作法,不過他無法為丹麥的獨立媒體道歉。
【2006/02/07 聯合報】
穆斯林怒難平》阿富汗抗議者被射死【國際新聞組綜合外電報導】
丹麥報紙刊登伊斯蘭先知穆罕默德漫畫的風波繼續擴大,情勢演變越趨血腥,首次發生穆斯林抗議者在阿富汗和索馬利亞被安全部隊射死。在德黑蘭,抗議者向奧地利大使館丟擲汽油彈。示威並蔓延至穆斯林人數僅次於印尼的印度。
阿富汗最嚴重的暴力事件發生在首都喀布爾以北的巴格蘭美國空軍基地外,警察向試圖闖進該戒備森嚴設施的兩千抗議者開槍,結果擊斃兩人、13人受傷,包括八名警察。這是美國目標首次被捲入漫畫抗議事件。另外,阿富汗警察也在中部城市米塔蘭向示威群眾開槍,因為一名男子先向警方射擊,其他人則扔擲石塊和刀子。兩名抗議者遇難,三人受傷,包括兩名警察。這兩次抗議,總共造成四人死亡,十六人受傷。
非洲索馬利亞東北部一場示威轉為暴力,一名14歲男孩被警察開槍打死。
伊朗首都德黑蘭6日發生兩宗攻擊駐外使館的事件。稍後警察雖然重重包圍丹麥使館,但仍無法阻止四百名示威者向該使館扔擲石塊和汽油彈,至少九名抗議者受傷。
伊朗商務部長密卡西米表示,伊朗已與丹麥斷絕所有貿易關係,他並矢言將回應「仇恨回教的潮流。」兩百名伊朗國會議員發表聲明,警告刊登漫畫者應以作家魯西迪為誡。英國作家魯西迪曾因撰寫「魔鬼詩篇」而遭前伊朗領袖何梅尼發出追殺令。
【2006/02/07 聯合晚報】
穆斯林怒難平》伊朗反制 徵選納粹漫畫【編譯范振光/綜合報導】
歐洲國家刊登諷刺伊斯蘭先知穆罕默德的漫畫,引發各地穆斯林抗議,風波愈演愈烈之際,伊朗一家報紙火上加油,宣布舉辦漫畫徵稿活動,鼓勵畫家創作12幅關於納粹大屠殺的「最佳」漫畫。
德黑蘭「國民報」7日刊登漫畫徵稿啟示,入選的12名畫家可以獲金幣當稿費。該報表示,既然歐洲國家用「言論自由」來辯護12幅穆罕默德漫畫,該報的大屠殺漫畫徵稿,就是要考驗歐洲對言論自由的容忍度。
伊朗政府認為納粹大屠殺是捏造或誇大的說法,好讓以色列名正言順在巴勒斯坦土地建國。伊朗總統阿馬丁加德不久前還說,應該讓以色列從地圖上消失,引發國際批判。
伊朗外交部上周邀請英國首相布萊爾到德黑蘭,參加納粹大屠殺研討會,被布萊爾罵「荒謬、愚蠢」。布萊爾並回邀阿馬丁加德到歐洲,親自走訪大屠殺的遺跡。
【2006/02/07 聯合晚報】
穆斯林怒難平》丹麥人矛盾 「我是壞人嗎?」【編譯田思怡/報導】
倫敦泰晤士報六日報導,丹麥諷刺伊斯蘭先知穆罕默德漫畫風波擴大後,民調反映丹麥人民的矛盾和困惑,對移民懷有敵意的右派政黨和主張包容其他種族的左派政黨支持度都大幅上升。
首都哥本哈根的諾瑞布洛區內住了各色人種,這裡也是這場漫畫戰爭的引爆點,電視五日播出丹麥人逃離中東的畫面,街上氣氛緊張。在波蘭出生的學者史莫拉奇斯基抱怨,丹麥是他移居的國家,原本謙和有禮,現在搞得烏煙瘴氣。六十歲的史莫拉奇斯基說:「突然大家都自問:我們是壞人嗎?」
長久以來,丹麥人認為包容和自由思想讓他們受歡迎,現在他們看到他們的國旗在地上被踐踏。民調反映人民的困惑,敵視移民的右派人民黨和主張維持多元文化社會的左派黨的支持度都升高。
史莫拉奇斯基和引起風暴的作家布魯伊特根住得很近。布魯伊特根的著作「可蘭經和先知穆罕默德的一生」找不到漫畫家繪製插畫,於是「日德蘭郵報」代覓畫家畫了具諷刺意味的穆罕默德漫畫,引起穆斯林抗議。
史莫拉奇斯基說,布魯伊特根絕不是仇恨穆斯林的人,諾瑞布洛區居民百分之八十是穆斯林,布魯伊特根是願意住在這一區的那種丹麥人,他訓練一支足球隊,裡面有很多摩洛哥人和土耳其人。
史莫拉奇斯基說:「過去那個丹麥人崇尚社會主義和國際主義、樂於幫助外國人的世界正不斷消失。就在上周,我們面對了現實,明白它已消失殆盡。我移民到這裡時,丹麥人開放但冷漠,現在他們封閉而偏激。」
丹麥有廿萬穆斯林,國家補助許多穆斯林學校。在右派的丹麥人眼中,伊斯蘭教在丹麥享有特權,並企圖利用這種地位改變丹麥。
左派的丹麥人認為這場漫畫戰爭是丹麥移民政策必須付的代價。此一政策使丹麥變成最敵視難民的社會之一。史莫拉奇斯基說:「這些漫畫只是酒吧笑話的延伸。」
【2006/02/07 聯合報】
穆斯林怒難平》義神父被射殺 兇手喊真主偉大 法新社/安卡拉五日電
五十九歲的義大利羅馬天主教神父山托洛五日在土耳其北部城市特拉布松一座天主教堂的入口處,被人開槍射死,有人擔心這次謀殺可能與歐洲媒體刊登穆罕默德漫畫引起的騷亂有關。
山托洛被射中兩槍,梵蒂岡駐土耳其大使路西貝洛說,兇手在行兇時高呼「真主偉大」。
義大利恩薩新聞社引述路西貝洛的話說:「我們還不能對這一事件作出適當解釋,但是山托洛神父的同事告訴我,兇手當時高呼真主偉大。」
「真主偉大」是祈禱用語,伊斯蘭教激進分子集會也常高呼。
特拉布松省長亞佛德米爾表示:「有人說這一事件可能與前述漫畫有關,等到兇嫌被捕時真相將大白。」
土耳其政府強烈譴責這次謀殺事件,並保證逮捕作案者。一名目擊者說,開槍者是一名成年人,作案後逃逸。
亞佛德米爾說,警方獲得的消息說,山托洛神父過去因為試圖說服穆斯林皈依天主教,曾受到當地人的威脅,但是沒有跡象顯示該教堂牽涉傳教使命。
【2006/02/07 聯合報】
穆斯林怒難平》白宮:也應批反基督言論 中央社記者劉坤原華盛頓六日專電
美國白宮發言人麥克雷蘭今天呼籲所有批評諷刺真主漫畫的人,也能大聲講出他們反對任何形式的令人厭惡的言論,包括經常出現在阿拉伯世界報刊的反猶太及反基督漫畫和言論。
麥克雷蘭在白宮例行記者會上被問到對過去幾天回教世界抗議褻瀆真主卡通漫畫而引發的暴力事件的看法時,作了以上表示。
麥克雷蘭說,美國完全瞭解回教徒為什麼覺得那些漫畫侮辱了他們,但在一個自由社會裡,人們有權利發表他們的看法,即使他們的看法冒犯了別人或者是誤謬的。
麥克雷蘭譴責部分回教國家教徒,在抗議行動中採取燒毀外國大使館的暴力行為。他呼籲所有政府採取必要措施,降低緊張,防止攻擊外國使領館、外商和外僑的暴力行為。
麥克雷蘭說,如有人對於別人有權利進行的言論表述感到不滿,可以以和平的方式進行抗議。如果訴諸暴力,絕對是不正當的。
麥克雷蘭強調,新聞自由和抗議權利都應該受到尊重,但在行使新聞自由的同時,也應重視並行的責任,而在行使抗議權利的時候,應和平進行,不應訴諸暴力。
【2006/02/07 中央社】
穆斯林怒難平》西.土總理籲「尊重和鎮靜」 中央社馬德里六日專電
西班牙總理薩巴德洛及土耳其總理艾爾段今天共同呼籲各國「要尊重和鎮靜」,俾以因應日前丹麥刊出回教先知穆罕默德的漫畫而引發的緊張情勢。
這兩位「文明聯盟」計畫的推手警告說,「倘若我們不能立即鬆解目前這種情勢,大家都會是敗將,都要吃虧的」。他們肯定,「即使刊出這些漫畫可能是完全合法,但是影響到他人,因此,在道德及政治的觀點,這種作為應當被排拒」。
薩巴德洛及艾爾段論及「表達的自由」時指出,「它是我們民主制度的基石之一,我們絕不會放棄它,但是沒有任何權利是可以不負責任或不尊重他人不同感受的」。
來自對最初刊登在丹麥報紙,繼而在一家挪威雜誌和歐洲國家媒體上轉載穆罕默德漫畫的抗議,已經在上週末導致暴力報復,在大馬士革及貝魯特燒毀了幾處北歐國家的領使館。
薩巴德洛及艾爾段指出,他們當初發起「文明聯盟」,即是基於「有需要拔除仇恨及誤解的意志和管道,從根本上消除國際間和平安全威脅」的信念。他們說,「目前所看到的不幸事件更加肯定了我們的判斷,也促使我們為此目標尋求更多支持」。
兩位總理還強調,在這全球化的世界中,一個地方事件會引發世界各地的追擊和報復,因此,培養尊重、容忍及和平共存的觀念是極為重要的。他們認為,唯有完全尊重雙方的宗教信仰,才能建立國際間最公正的體制,此外沒有任何法律或國際機構能夠確保世界和平。
最後他們指出,「和平共存只有在意圖瞭解對方觀點的情況下才可能實現,尤其應當尊重對方所認為最神聖的物象。」這也就是他們所推動「文明聯盟」的基本前提。
【2006/02/07 中央社】
2006.02.07 中國時報 迎阿舒拉節 伊朗怒吼加劇 楊明暐/《紐約時報》特稿
每年這時候,什葉派穆斯林皆以莊嚴肅穆的心情準備迎接「阿舒拉節」,這是為紀念先知穆罕默德的孫子侯賽因在公元六八○年的一場戰鬥中陣亡所設的節日。
在什葉派穆斯林的眼裡,阿舒拉節具有反壓迫、爭自由的意義。在什葉派的大本營伊朗,今年的阿舒拉節恰逢他們為了核子開發計畫與西方國家槓上,加上歐洲媒體刊登諷刺先知的漫畫引爆爭議,伊朗穆斯林紀念阿舒拉節的高亢情緒正好可以派上用場。
從伊朗政府的角度來看,最近和西方出現對峙,就時機而言再理想不過,因為全國民眾的宗教熱忱正達到顛峰。伊朗官員不斷利用這種情緒,把和西方間的衝突描繪成一場對抗壓迫的現代戰爭,就像當年侯賽因所面對的那樣。
公元六三二年,先知穆罕默德去世,伊斯蘭教內部為了誰才是其合法繼任者(即擁有最高政教大權的「哈里發」)出現爭端。追隨穆罕默德堂弟兼女婿阿里的人(什葉派穆斯林),與另一派穆斯林對立。
阿里和長子哈桑先後去世,阿里的次子侯賽因拒絕效忠伍麥耶王朝(阿拉伯哈里發第一個王朝),於公元六八○年離開麥加,前去和支持者會合,結果在卡爾巴拉(今伊拉克境內)遭倭馬亞騎兵追擊,侯賽因於戰鬥中陣亡,什葉派穆斯林將其陣亡之日定為「阿舒拉節」,並自此與另一派(即遜尼派)穆斯林決裂。由此可見這個節日對什葉派穆斯林的重要性。
從阿舒拉節衍生出的一些原則,按伊朗的解釋,就是對抗壓迫並頌揚那些為此而犧牲的人,乃國家神聖的職責。德黑蘭省宗教宣傳部教士賈拉瑪納傑德說,侯賽因選擇被殺,也不願做出違背真主旨意的選擇。
時至今日,捍衛伊斯蘭教和捍衛國家的概念,在伊朗已合而為一。伊朗兒童從小接受的教育是:無論為國或為伊斯蘭教犧牲,都是正確而值得的。許多學童被帶到德黑蘭的烈士墓園,他們戴上畫有侯賽因名字的頭巾,舉著標語前進,標語寫著:「紀念烈士和成為烈士同等重要!」以及「一個視死如歸的民族將永遠得勝!」
這種概念幾乎成了伊朗人在面對敵人時的基本反應。即使是改革派,如國會議員阿拉米,也是持這種態度。阿拉米對伊朗當局在核子計畫談判時的頑抗作法頗有意見,但一旦面對外患,他的反應和其他人一樣。
阿拉米表示,伊朗有句諺語:「你只會死一次,你也只會哭一次。」他認為,伊朗有五十萬烈士為國捐軀,說明了國家比生命更寶貴。而伊朗推動核子開發計畫也是一樣,世界上每個國家都有這種權利。
2006.02.07中國時報 鎮暴多人亡 漫畫風暴未歇 尹德瀚/綜合六日外電報導
黎巴嫩今天為丹麥駐貝魯特使館遭示威民眾縱火向哥本哈根當局道歉,但丹麥和其他歐洲媒體刊登諷刺伊斯蘭先知穆罕默德的漫畫所引發的風波並未平息,阿富汗與索馬利亞今天都首度傳出有人在激烈抗議事件中喪生,土耳其並有一名天主教會教士疑似因此遭人殺害。
貝魯特的示威群眾昨天火攻丹麥大使館,並與安全部隊爆發激烈衝突,造成至少一人死亡與三十人受傷,約二百人被警方拘捕。丹麥大使館位於貝魯特的基督教徒居住地區,伊斯蘭激進分子也在這裡與基督教徒發生毆鬥,仿佛過去黎國內戰時期教派衝突的場景重現。
黎巴嫩新聞部長阿瑞迪今天說,政府昨天深夜召開緊急內閣會議,會中一致譴責示威群眾的暴力行為,並且向丹麥道歉。掌管警察的內政部長薩貝已經請辭,以示負責;但內閣對是否同意薩貝請辭意見分歧,尚未作出決定。
阿富汗中部城市米塔倫今天有上千民眾聚集在街頭,焚燒丹麥國旗以示抗議,結果警察對民眾開槍,造成三死四傷,警方事後表示,民眾之中有和恐怖組織「基地」掛鉤的可疑份子對警察開槍,警察才會開槍還擊。
在東非國家索馬利亞波沙索港,亦發生抗議群眾攻擊警察事件,由於警察對空鳴槍,導致群眾推擠踐踏,有一名十四歲男孩因而喪生,另有多人受傷。
另外在土耳其一起刺殺案件也疑似和諷刺漫畫有關,這起刺殺案發生在濱黑海的港市特拉布宗,五十八歲的義大利天主教會教士山托洛在該市一座教堂裡膜拜時,被一名年輕人開槍射殺,兇嫌在開槍時高喊「真主是偉大的」。
梁東屏/曼谷六日電
印尼雅加達及東爪哇首府泗水六日均發生回教徒示威事件,在泗水的示威群眾轉往美國領事館後企圖拆下領館招牌,迫使警方開槍,抗議民眾並在使館前留下一具棺材,棺材上印有微型的丹麥國旗,使館目前已經無限期關閉。
位於泰國首都曼谷的丹麥大使館六日當天也有近五百名回教徒示威,參加示威的泰國回教徒雖強調絕不訴諸暴力,但是呼籲所有的泰國回教徒抵制丹麥產品,也表示漫畫繪製者以及批准刊登的媒體編輯「應該被處決」。
此外,馬來西亞沙勞越州「沙勞越論壇報」一名編輯因為批准刊登引起風暴的嘲諷漫畫而於六日遞出辭呈。
文明衝突 給了死硬派藉口 朱立安/大學助理教授(嘉義市)
日昨CNN新聞女主播與專欄作家Christopher Hitchens 和伊斯蘭教團體人士 Ahmed Younis進行了激烈的言詞交鋒,對談的主題是引發穆斯林抗議的歐洲政治漫畫。
看了這報導,筆者立即聯想到五日民意論壇「高雄人草莽?此說欠尊重」一文。根據作者的描述,台北媒體對於高雄有刻板觀點,一如六日民意論壇「誰是激化文明衝突的幫凶?」作者所指,西方媒體的報導常以自己的言論尺度去詮釋伊斯蘭教文化。
穆斯林希望被尊重,高雄人亦如此;在媒體拍攝下暴動縱火的穆斯林與攝影機拍不到的自殺炸彈客,可能都是好父親、好母親、好兄弟、好姊妹,然而,他們是否展現了智慧去化解他們口中的「媒體偏見」?
不論從人權或政府廉潔的角度來看,捷運虐待外勞事件都損傷了高雄的聲譽。事發之後,媒體給了高雄人許多機會去面對觀眾:結果謝長廷用了一小時為弊端辯白,陳菊在她那一小時中語焉不詳,管碧玲說高捷BOT是「模範生」,陳敏賢說是「經典」;姚文智怨媒體不公,所以要把華視南遷!這些人有好幾位將以英雄之姿出來選高雄市長,卻少見高雄人出來批判。每當高雄人有機會面對媒體,我們看到的是像阿羅哈客運那樣的態度!
去年吳宗憲在節目中拿穆斯林不吃豬肉搞笑,引發不滿,穆斯林說,「這件事如果發生在伊斯蘭國家,吳宗憲早就人頭落地,台視也早被炸了!」事件過後,台灣的豬肉銷量未減少,對伊斯蘭教義的瞭解與對伊斯蘭國家的認同未見增加,許多人只記得吳宗憲因為怕像寫魔鬼詩篇的魯西迪那樣遭到追殺才道歉!
在社會多元的今天,是非曲直不是三兩句話可以解釋清楚;當價值衝突無法避免時,能用自己的價值觀影響別人的才是贏家。依此觀點審視,高雄人應首先跳出來追求公義,穆斯林應站出來表現寬容;反之,誰贏誰輸將非常清楚。
CNN的報導有兩處特別值得省思,其女主播單刀直入地質疑,伊斯蘭教媒體常刊登反猶太人的言論,卻不准別人嘲諷伊斯蘭教,問得 Younis 只能轉移話題,這豈非如國內不少媒體只准「反中國」的言論,卻不容許別人對台灣提出建言?如陳唐山的LP事件。
筆者在CNN十多分鐘的報導中至少聽到三次「文明衝突」,這個論點逐漸成為主流之時,我們不能忘記杭廷頓本身是大右派,他提出「文明衝突」的弦外之音,就是認定西方文明優於非西方觀點。「文明衝突不可避免」這種論調給了雙方死硬的基本教義派藉口去「走自己的路」,最近美國拒絕和巴勒斯坦民選政府對談,越來越擁核自重的伊朗、越來越左傾的拉丁美洲,與台灣近年從「南北差異」到「在地觀點」的演化,其實都是在同一個思考軸線上。
【2006/02/07 聯合報】
沒有尊重 哪來的言論自由 楊緒嚴/大學生(加拿大溫哥華)
丹麥《日德蘭郵報》刊登爭議的描繪穆斯林先知穆罕默德的漫畫,已引發新一輪西方世界與穆斯林世界在文化、意識形態及政治上的對立及仇恨。
在整件事件中,轉載漫畫的法國《法蘭西晚報》編輯作了一項爭議性的表態。他認為重新發表這些漫畫是為了顯示「宗教教條」不能拘束民主與世俗社會。但這位編輯卻忘了,世俗化並非去宗教化。一九四六年寫入法國憲法的世俗原則保障了任何宗教都有充分的活動自由,政府支持宗教活動並資助改善宗教活動場所,但政教分離原則決不動搖。以此原則為基礎,在政教分離的框架下,宗教教條是被允許的。否則,按照《法蘭西晚報》編輯的表態,天主教徒絕對會被禁止在法國餐前禱告,而穆斯林也將禁止每年在法國做齋戒月。屆時,抗議的人們可能就不只穆斯林了。
言論自由當然是民主的核心價值,但是這樣的言論自由應在「相互尊重」的基礎上進行。將炸彈放在穆罕默德頭巾上的這種汙辱性漫畫並不是種對穆斯林的尊重。世俗化精神是要消除宗教思想及教條對國家科學、教育和文化上的控制,杜絕宗教思想及勢力對政府施政的影響及干擾和維持政教分離政策。但世俗化精神並沒有為那種針對性地詆毀或抹黑某宗教教義的言論背書。這次事件,並不會對推廣言論自由產生幫助,反而會產生文明間的衝突。這樣的結果,並不是世俗主義者的終極目標吧。
黃繩龍/醫師(花縣吉安)
穆斯林又在無理取鬧了,這是最近的新聞給我的印象,真的是這樣子嗎?阿拉伯人都是恐怖份子嗎?
最近看了一部電影「空中危機」,女主角在機上發現自己的女兒失蹤了,劇情中女主角在機上到處找尋女兒,其中的一幕是女主角看到機上的中東人馬上認定他們就是捉走自己女兒的犯人,並用嚴厲的口吻對那位中東人隨意辱罵,也有同機的乘客也加入。在電影劇情的最後,女主角跟機長說:如果我找到了我女兒,我要你向她道歉;當然機長是道歉了,但是我從頭到最後都沒有看到女主角向那位她所指控並辱罵的中東人道歉。
這就是典型的西方人的刻板印象:所有中東人都是恐怖份子,凡是一切的罪惡都是他們幹的;我相信台灣也有一大部份的家長教育子女也是這樣教的,因為我們正在受的教育是西方的思想,都是以西方人的觀點出發。
再來我們來看這一次的焦點,是西方的媒體用漫畫對穆罕默德加以羞辱,這是禁忌!每一個宗教都有它的禁忌,包括基督教本身,西方國家都說這是「言論自由」不得干涉,但不要忘了這涉及到民族情仇和宗教禁忌,如果是這樣,阿拉伯人是不是也可以說我有使用暴力的自由。
伊斯蘭教本身是溫和的,如果不是幾世紀以來西方國家的欺凌,阿拉伯世界的人們那有人願意去當恐怖份子,他們只是為了保護自己的家園、民族以及自己的真理罷了!就像基督徒一樣,維護自己所信仰的真理。
【2006/02/07 聯合報】
- Feb 07 Tue 2006 20:36
穆罕默德漫畫相關爭議文章 2.5-7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