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候竹山沒有圖書館,和兄弟擠在小椅子讀書,直到外出讀書才成了圖書館常客。」竹山鎮籍律師高瑞錚至今印象深刻,事業有成,利用父母的土地,投下1億2000萬元,興建「欣榮紀念圖書館及玉蘭文化會館」回饋地方,9日即將開幕。

竹山鎮民高瑞錚昨天說,他的內外祖父都樂善好施,影響他甚大,他的父親高欣榮曾經任竹山鎮公所秘書,育有6名子女,當年因為薪水不多,平時夫妻就利用家中農地種菜、養豬挹注,每逢註冊期,還要向親友借貸張羅,點點滴滴使他永記心中。

他說,因為當時經濟不佳,家裡根本沒有書桌,竹山鎮又沒有圖書館,學校圖書館也無足夠空間讓學生讀書,兄弟擠在小椅上讀書是常事,進入台中一中時,才有機會經常利用圖書館,兄弟也都是圖書館常客,讓他萌生興建圖書館回饋地方的念頭。

多年在外擔任律師有成,高瑞錚心繫竹山鎮,他留意到,如能打造一個「我家的另一個大書房」,提供學生一個理想的讀書空間,將有深層影響。泰戈爾的詩「無論黃昏樹影有多長,它總是和樹根連在一起」給高瑞錚一股沖擊,3年前,徵得母親同意,利用父親遺下的5分地,規劃興建「欣榮紀念圖書館及玉蘭文化會館」。

去年元月開工到最近興建完成樓高5層,樓板面積1500坪的圖書館及文化會館,共投下1億2千萬元,在自籌及親友共襄盛舉下,已陸續進場1.6萬本圖書,成功塑造銀髮族到幼童都適合的圖書館。目前已有包括退休校長、老師在內150多名義工,從9日起,要長期輪流駐館服務。



高瑞錚 建圖書館回饋家鄉【記者施豐坤/南投報導】

「無論黃昏樹影有多長,它總是和樹根連在一起。」離鄉數十載,出身竹山的福田法律事務所負責人高瑞錚,鄉愁依舊與這塊成長的土地緊緊牽繫。去年,高瑞錚在母親與兄弟的支持下,以父親名義,斥資1.2億元動工興建「欣榮紀念圖書館」,明天這座圖書館將落成啟用。紀念圖書館揭幕,對高家而言,是飲水思源的回饋;對竹山來說,則是開啟了另一個源遠流長的文化源頭,意義無比深遠。

高瑞錚的父親高欣榮,曾任竹山鎮公所祕書,育有六子,高瑞錚排行老二。他說,早期公務員薪水微薄,父親要撫養六兄弟相當不易,不過,父母親堅持讓他們兄弟受好的教育,每到註冊時,總是到處向親友借錢籌學費,母親再把所養的豬、雞賣掉去還債。

高瑞錚國小畢業後,進入台中一中初中部,後考取台中師專 (現台中教育大學前身),回鄉擔任兩年國小教師,又進入台灣師範大學與台大法律研究所進修,並考取司法官、律師,從事法律服務工作。高瑞錚回憶,因家境關係,小時讀書環境不好,從台中一中到考取律師的過程中,圖書館幫了很大的忙,提供舒適的讀書環境,比在家裡更能專心,如今才能有一點能力能夠回報桑梓。

高家兄弟,有四個博士、兩個碩士,個個事業有成,高瑞錚在欣榮紀念圖書館落成紀念碑文裡提到,「我們兄弟在竹山出生,在竹山長大,從小獲得故鄉長輩、老師、親戚、朋友多方照顧,情義綿長,不敢或忘,自當有所回饋。」

「這個社會有錢的人很多,高瑞錚是有心。」高瑞錚的舅舅、竹山延和國中退休教師廖春熹,為高瑞錚回饋竹山的舉動,下了一個很好的註解。

欣榮紀念圖書館占地1500坪,地上4樓、地下1樓,總樓板面積1500坪,規畫有展覽室、漫書區、兒童閱覽室、閱報區、期刊室及社團活動室等,初期館藏圖書15000冊。高瑞錚說,圖書館規畫時訂了「生活、人性、理想」三個指標,不豪華,但有品味及可親近性,希望與地方民眾建立感情連繫,大家都喜歡來,增進知識、擴大心胸,注入文化活水與高貴情操。

除了初期投入的資金,未來圖書館的營運,高瑞錚將一肩扛起,他堅定的表示將「貫徹初衷,把圖書館經營得有聲有色。」

他說,未來除了欣榮紀念圖書館的維護、人事,每年還將斥資200萬元不斷充實館藏,同時圖書館裡還將規畫一系列免費的文化活動,作為引領竹山鎮民終身學習、接近人文的方法。將來,他也不排除以圖書館為平台,推動新故鄉運動,讓竹山再現光芒。

【2006/02/08 民生報】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FguHistoryAlumn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