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個國家,曾因其他國家的人工低廉,導致國內製造業無法競爭而關門,失業率、國家負債愈來愈高。您可能會覺得是台灣,雖然也對,但我想告訴大家的答案是:芬蘭,目前被評為全世界競爭力第一的國家。
那時芬蘭怎麼做?答案是投資及改善教育,且成功的轉型為知識經濟。
近年來,芬蘭的教育改革一直被當作模範國家。芬蘭在OECD(經濟合作發展組織)的四十一個國家國際學生評比中拿第一,且不但教育第一,其他方面的表現也極優異,國際競爭力連續第三次第一,政治透明度第一,已是第十五年被評為世界上文字能力最高的國家。也因此,到芬蘭去取經的絡繹不絕,教育部的一些官員最近也去考察,希望他們能因此想到一些好政策。
不少人誤以為芬蘭的成功主要是因為他們是高福利國家。我很怕因這樣的誤解而放棄努力,認為我們做不到。沒錯,看現況,我們不太可能馬上做到;但若政府沒有往正確的方向走、沒有做,永遠看不到成果。
芬蘭以往的教育也是實行學生分班,以考試為主,但有感於要應付多元的新世界,已不能再用舊的教育模式,因此改為以學生學習為本的教育,且真正做到「一個都不能少」的平等教育,結果非常成功。
芬蘭尊重學生的自主權,每個學生自訂學習計畫及目標,學生不必在同一時間做同樣的事。我們的小孩回家不喜歡讀書,芬蘭的小孩回家會自己閱讀,並培養小孩如何安排時間,這是養成學生負責態度的重要因素。也因此,芬蘭學生是為了學習樂趣去上學,而我們的小孩,常不知道為什麼要去上學。
芬蘭學生上課加作功課一周約卅個小時,寒暑假不准出作業,更不能安排輔導課。反觀國內小孩所花的時間,估計至少比芬蘭的小孩多讀兩年書,但競爭力並沒有比較好,這是值得大家思考的問題。
芬蘭從幼稚班就讓小孩自己給自己打成績,決定給自己笑臉還是哭臉,培養對自己負責。一位學生說:如果是對自己負責,有必要自欺欺人嗎?老師重視的是孩子是否建立自己的學習方法,而不是成績;老師不作考試競爭、不批評學生,學生學不好,老師會檢討教學方法,而不是怪學生不學習。
反觀國內,每個學生在同一個模式下學習,競爭又競爭,不但弱勢學生沒受到照顧,連資優生也壓力沈重,大家都受害。
芬蘭沒有小孩因為成績不好而被老師討厭,反而得到更多的照顧,資源是給表現差的學校,不是給表現好的,這種關懷且扶弱精神,使他們的學生表現並不因家庭背景或經濟因素而有差異。
希望政府不要以經濟不好來推卸改善教育的責任,芬蘭是在經濟比我們更蕭條的情形下投資及改善教育,另外一個國家愛爾蘭也是如此,投資教育讓愛爾蘭由曾經有饑荒的貧窮國家,蛻變成歐洲第二富有的國家。
選舉過去了,忘了它吧,政治最重要的是執行好的公共政策,多想想如何給學子一個「微笑且有競爭力的未來」吧!
- Dec 16 Fri 2005 00:28
一個都不能少 芬蘭教改成功 高正忠/交大教授(新竹市) 【2005/12/11 聯合報】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