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八十三年,高雄市發生九二五暴力事件,新黨人士與支持者的合法集會演講,被民進黨市議員參選人及支持者打出了血,也打出了「中國豬,滾回去」的「名」言。很榮幸我是當年南台灣第一位新黨市議員;也很不幸的,我無法不對號入座,當天晚上,我站在演講台上,被一個硬物打中額頭、打碎眼鏡、鼻梁出血入院。
十二年後,我仍然聽到這樣一句改良過後的話語,似乎不帶髒字,卻更為令人心寒,更為挑釁、更為散播仇恨!那是由曾貴為中華民國最高行政長官,現在執政的民進黨黨主席游錫堃口中,指稱施明德發起的倒扁反貪腐運動,是「中國人在欺侮台灣人」!
好荒謬的想起來,當年我被那一群可憐暴民打倒在地上時,我落籍的台南市有一位民進黨立委叫施明德,當時民進黨主席也叫施明德。我忘了當年黨主席施明德有沒有公開道歉。然而,十二年後,我的家人朋友都樂意追隨他反貪腐救台灣的倒扁運動。
- Sep 27 Wed 2006 12:18
以族群政治掩飾貪腐 可悲【2006/09/27 聯合報】王家貞/親民黨籍市議員(台南市)
- Sep 27 Wed 2006 12:11
927圍城手記》應設VIP專區 讓綠營來坐【2006/09/27 聯合晚報】記者唐孝民/特稿
應該為扁政府執政團隊與民進黨菁英,在凱達格蘭大道上的群眾運動現場,特別開闢一個專屬的VIP靜坐專區,只要這個專為民進黨政治人物設立的靜坐專區,開始出現靜坐人潮,凱道上紅花綠葉相得益彰,「阿扁下台」就不再只是口號,將會成為台灣人民反貪腐最重要的普世價值。
施明德發起99運動以來,有源源不絕的物資、有始終不減的人潮,反貪倒扁運動看起來什麼都不缺,所缺的就只有來自綠營政治人物的反省回應。凱道靜坐區內有男有女,有老有少,年輕學子為了禮義廉恥高聲嗆扁,家庭主婦為了下一代的正確價值觀,走上街頭,市井小民的心聲,透過凱道上的風吹日曬雨淋,形成沛然莫之能禦的紅色怒吼。倒扁的球已蓄勢待發,臨門一腳,就看民進黨菁英有沒有勇氣挺身而出。
原本鐵板一塊的泛綠陣營,在紅衫軍喊了19天的「阿扁下台」後,內部出現質變,被視為2008民進黨內最具接班實力的行政院長蘇貞昌,跳過府黨直接釋出願與朝野政黨領袖共商國是的訊息。倒扁保蘇,能否成為民進黨政治人物的共識,除了要有細膩的政治操作,更需要台灣人民的支持與力挺。
- Sep 27 Wed 2006 12:09
「美哉中華」早於「桂花遍地開」【2006/09/26 聯合報】趙琴/台大名譽音樂講座教授(台北市)
日前在媒體炒熱與倒扁風波有關的「八月桂花遍地開」、「天下為公」這兩首歌曲的來源,和我的認知不同。
報載,倒扁活動從圍城、罷工、遍地開花,一直到天下圍攻,這幾個戰略和口號,根據評論家林保華查證,都跟一本名為《百年中國歌曲精選》的曲目和歌詞不謀而合。
我收藏有《中國歷史歌曲賞析》、《中國傳統民歌四百首》等歌集,「八月桂花遍地開」背景、歌詞,與前述說法有出入。
- Sep 27 Wed 2006 12:08
刑上政治局 掃貪兼固權【2006/09/26 聯合報】寇健文/政大政治系副教授
九月二十四日中共政治局召開會議,審議中紀委「關於陳良宇同志有關問題初核情況的報告」。陳良宇涉及上海市勞動和社會保障局違規使用社保資金、為不法企業主謀取利益、袒護有嚴重違紀違法問題的身邊工作人員、利用職務上的便利為親屬謀取不正當利益等嚴重違紀問題。中共中央決定由中紀委立案檢查陳良宇,免去其上海市委書記職務,停止政治局委員、中央委員職務。陳良宇的下臺不僅顯示胡錦濤打擊貪腐的決心,也透露中共權力分配的重要變化,意義非常重大。
首先,此事件顯示胡錦濤打擊貪腐的決心。自一九九五年政治局委員、北京市委書記陳希同因腐敗案件辭職入監服刑之後,中共政壇從未發生政治局委員以上領導人在任期中被拔除職務,形成「刑不上政治局委員」的慣例。陳良宇的下台打破此項慣例。過去喬石、李瑞環與江澤民不和,但安穩地做完任期才下台。早期黃菊和賈慶林深受腐敗傳聞之苦,照樣在十六大升任政治局常委。這種尊重任期完整的做法雖然不利於治理幹部腐敗,但卻能維持高層人事穩定。
如今胡錦濤不惜動搖人事穩定,展示打擊高幹貪腐的決心,自然有助於推進全黨黨風廉政建設工作。在這種情形下,身受疾病與弊案纏身之苦的政治局常委、常務副總理黃菊就算不是下一波中共整治高幹腐敗的對象,恐怕也很難在十七大連任政治局常委。甚至連傳聞捲入遠華案的賈慶林,他的政治生命都可能在二○○七年結束。
- Sep 27 Wed 2006 11:52
違規使用32億人民幣 社保案重傷上海幫 【2006/09/26 聯合報】【記者林奇伯/綜合報導】
上海社保案牽涉之廣、金額之巨,為上海史上罕見,上海社保基金約佔全大陸六分之一,其中三分之一流入單一企業,等於全大陸有超過百分之五的社保金額因官商勾結遭到挪用,上海市委書記陳良宇也因此下台,上海幫元氣大傷。
上海社保案起自今年七月十七日,上海市勞動和社會保險局局長祝均一因違規使用人民幣三十二億元的社保基金遭到解職;八月,中央派出百人調查組常駐上海徹查此案,「順藤摸瓜」,以陳良宇為首的上海幫嫡系人馬從下到上,漸次落馬。
上海社保案中心人物是靠外流基金迅速起家的張榮坤;他今年方三十八歲,二○○二年,其所有的福禧投資控股公司以超過人民幣三十二億元資金收購「上海陸橋發展」近百分之百股份,獲得滬杭高速上海段三十年的經營收費權。
- Sep 27 Wed 2006 00:50
泰國老王鬥垮剽悍總理 杜念中 2006年9月27日蘋果日報
有人說這次泰國的政變像場家家酒,沒有開一槍,沒有流血,區區20幾輛韓戰時期的猛虎戰車,就推倒了戴克辛政府。曼谷的中年以上的市民對這次政變多少有點失望,因為和以往相比,這次政變味道差了許多。但是對國際觀察者來說,民主化的泰國,政變老早該進了博物館。如今坦克忽然開上街頭,令人錯愕不已。
泰國在20世紀以出產軍事政變著稱於世。但是1991年後,政變久不復見。有人認為全球化的風潮席捲泰國,各種自由化措施,造成了中產階級的壯大,軍人角色日漸削弱。冷戰結束後,泰國外來威脅驟減,內部則是共產黨式微,軍人在政治領域中的影響力大幅縮水,只能以宣示做好職業軍人,爭取社會的認同。這次政變的發難者宋提就是職業軍人,平常看不出政治野心。總理戴克辛曾提拔過他,賦予他剿平泰南穆斯林反抗軍的任務。本身為穆斯林的宋提即便在如何處理穆斯林的問題上與戴克辛意見不合,但要是沒有更高的授意,大概也沒有膽量發動政變。
宋提曾批評戴克辛對泰王不尊重,他發動政變之後立刻獲得泰王的背書,現在組織過渡政府考量總理人選時,王室的影子又隱約可見。沒有任何直接證據可以證明泰王蒲美蓬在幕後指使,但是各種跡象都指向蒲美蓬與這次政變關聯密切。
- Sep 27 Wed 2006 00:46
陳水扁不必正名制憲 林滿紅 2006年9月26日蘋果日報
兩周前在加州聽陳隆志教授演講台灣定位。陳教授完全沒有提到1952年在台北簽訂、生效的「中日和約」,只提到1951年9月簽訂、1952年生效的「舊金山和約」。在「舊金山和約」中,日本放棄台澎之一切權利、權利名義與要求,但未明言放棄對象。所以陳教授認為台灣地位未定。但基於在台灣超過50年的有效統治事實,中華民國已具有國家的實質內涵。只因中華民國在聯合國已為中華人民共和國所取代,所以應該透過制憲正式成立台灣共和國,才能進入聯合國。
中日和約明示台澎主權
陳教授很清楚指出他一再勸陳總統留任以完成這項重大歷史任務。果然,9月24日陳總統在民進黨憲政改革會即提出這項任期內的重大願景。但也由於陳教授完全沒有提到「中日和約」,他給陳總統的建議因而有所偏失。
- Sep 27 Wed 2006 00:26
綠六組觀點 民主 本土 清廉 2006年9月26日蘋果日報 林致真
二十歲生日象徵著一個人的成熟與他邁向未來的第一步。民主進步黨也即將二十歲了,然而今日的民進黨卻是創黨以來士氣處於最低落的時刻。過去一個禮拜內,綠六組透過一系列執政後對於民進黨行動綱領執行的探討文章,試圖尋回民進黨的核心價值。民進黨的核心價值其實非常簡單,就是「民主、本土、清廉」。
民進黨整體來說其實並沒有背離這些核心價值,然而不可否認的,過去這段時間,民進黨的某些黨政高層以及少數的從政公職,不但背離黨的核心價值,更糟的是讓外界有民進黨不再堅持創黨理念的錯誤印象。對此我們感到無比痛心之外,也希望民進黨能夠在未來堅持自我的核心價值,重拾感動人民的力量。以下是我們這群年輕人給黨最誠心的生日禮物。
長治久安為最高任務
- Sep 27 Wed 2006 00:24
台灣社會裂解其來有自 張維嘉 2006su06
最近部分學者及社會人士發表「反動員論」,把「操弄、動員、裂解」族群的大帽子,強戴在民進黨頭上;一時間,民進黨被說成族群對立、藍綠對決與南北對峙的罪魁禍首,實情果真如此?現在我們要來探討,到底誰裂解了台灣社會。
歷史顯示,國家或社會裂解的現象,普遍存在於世界各個角落,16世紀,殖民主義盛行,直到上世紀中葉為止,「殖民」可說是西歐殖民國家的特有產物,其涵蓋面積及人口,超過世界九成。
殖民社會造成對立
- Sep 27 Wed 2006 00:24
台灣社會裂解其來有自 張維嘉 2006年9月26日蘋果日報
最近部分學者及社會人士發表「反動員論」,把「操弄、動員、裂解」族群的大帽子,強戴在民進黨頭上;一時間,民進黨被說成族群對立、藍綠對決與南北對峙的罪魁禍首,實情果真如此?現在我們要來探討,到底誰裂解了台灣社會。
歷史顯示,國家或社會裂解的現象,普遍存在於世界各個角落,16世紀,殖民主義盛行,直到上世紀中葉為止,「殖民」可說是西歐殖民國家的特有產物,其涵蓋面積及人口,超過世界九成。
殖民社會造成對立
- Sep 26 Tue 2006 22:07
2006.09.26 中國時報 忠貞共黨?異議分子? 蕭士塔高維契百歲冥誕話題再起 諶悠文/綜合廿五日外電報導
全球樂壇今天紀念俄羅斯作曲家蕭士塔高維契一百歲冥誕,最近俄羅斯國內更是對蕭氏掀起一股「再發現」的熱潮,推出一系列他的樂曲新錄音及上演其芭蕾組曲和歌劇作品。
蕭士塔高維契被許多樂評家奉為廿世紀最偉大的作曲家,不過生活在蘇聯共黨統治下的他,究竟是積極的共產黨員,還是莫測高深的異議分子?一直是人們爭論的話題。
一九○六年九月廿五日,蕭氏出生在俄羅斯聖彼得堡。他十一歲那年,蘇聯政權成立。一九三四年,他創作的歌劇「穆森斯克區的馬克白夫人」首演,大獲成功。但一九三六年初,《真理報》刊出一篇前蘇聯領導人史達林授意下所寫成的評論文章,批評「穆森斯克區的馬克白夫人」是一部形式主義的作品,不符合無產階級需要。該部歌劇因而遭禁演,並被迫改寫。
- Sep 26 Tue 2006 22:03
2006.09.26 中國時報 查維茲口誅無德 不及布希殺伐之過 林博文
委內瑞拉總統查維茲在聯大痛罵布希是「惡魔」,又在哈林區嘲笑布希是「過氣酒鬼」。美國媒體與政界都對查維茲的口無遮攔及人身攻擊,感到不滿和憤怒,民主黨國會議員亦競相指責他,把他當成美國人民的公敵。
民主黨政客賈克遜牧師專程到委內瑞拉駐聯合國代表團拜會查維茲,勸他不要再攻擊布希,這樣對他沒什麼好處。查維茲謝謝賈克遜的進言,說他會接受這項建議。
除了查維茲,伊朗總統阿瑪迪尼杰、玻利維亞總統莫拉雷斯、蘇丹總統巴什爾和其他一些小國元首,都在聯大會場攻擊美國,而形成一股新興的反美集團,取代了歷史雖久但作用不大的不結盟組織。
- Sep 26 Tue 2006 22:03
2006.09.26 中國時報 查維茲口誅無德 不及布希殺伐之過 林博文
委內瑞拉總統查維茲在聯大痛罵布希是「惡魔」,又在哈林區嘲笑布希是「過氣酒鬼」。美國媒體與政界都對查維茲的口無遮攔及人身攻擊,感到不滿和憤怒,民主黨國會議員亦競相指責他,把他當成美國人民的公敵。
民主黨政客賈克遜牧師專程到委內瑞拉駐聯合國代表團拜會查維茲,勸他不要再攻擊布希,這樣對他沒什麼好處。查維茲謝謝賈克遜的進言,說他會接受這項建議。
除了查維茲,伊朗總統阿瑪迪尼杰、玻利維亞總統莫拉雷斯、蘇丹總統巴什爾和其他一些小國元首,都在聯大會場攻擊美國,而形成一股新興的反美集團,取代了歷史雖久但作用不大的不結盟組織。
- Sep 26 Tue 2006 22:02
2006.09.26 中國時報 「國王從來不笑」 駁蒲美蓬超脫政爭 尹德瀚/紐約時報廿五日報導
泰國曼谷上周發生兵變之後不久,泰皇蒲美蓬就和主導兵變的將領們一起在電視上現身,這不是蒲美蓬第一次支持軍事政變,根據美國記者韓德利(Paul M. Handley)最近出版、但在泰國遭禁的一本新傳記,在蒲美蓬六十年的統治中,他重視安定的程度超過重視民主,維持君主政體更是他的優先考慮。
超脫政治之外?作者看法不同
這本名為「國王從來不笑」(The King Never Smiles)的新傳,針對泰皇一貫被塑造為超脫政治、愛好和平、勤政愛民、有佛家慈悲之心的形象,直接提出反駁,對於多數泰國人民視蒲美蓬為泰國邁向民主之一股支撐力量的想法,本書也有不同看法。
- Sep 26 Tue 2006 22:00
2006.09.26 中國時報 美國務院最新解密文件 楊西崑曾主張「中華台灣共和國」 傅建中/華府瞭望
美國務院最新公布的美中關係文件,針對外交部次長楊西崑向美駐華大使馬康衛建議華府,派要員說服蔣介石總統在內外政策上改弦更張,以便救亡圖存一事,內部經過討論後,決定不介入,避免捲入台灣島內的政爭。
數年前台灣媒體曾報導過,馬康衛在一九七○年十一月三十日給國務卿的五八六九號密電,說是楊西崑和他餐敘時,曾主張中華民國應宣布中國大陸為互不隸屬的國家,並建議改國號為「中華台灣共和國」。這封當年只給國務卿羅吉斯和助卿葛林「目視」(eyes only)的高度敏感的報告,亦收錄在解密的文件中。
美恐捲入政爭 不予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