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轉載-今日中國 (194)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姚期智博士,曾執教於美國普林斯頓大學、一位備受學界推崇肯定的電子計算學領域頂尖學者,去年決定前往北京清華大學任教並主持一項高等計算機研究計畫。

對出生上海、在台灣成長的姚博士來說,從美國頂尖學府轉到名聲較遜北京清華大學,其內心的掙扎並不多,理由僅是想為中國多做點事情。

砸數十億美元 重金禮聘

FguHistoryAlumn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去年引起鄰國緊張及環保界非議的雲南「怒江十三級水壩工程」,可能捲土重來。近期中共已批准環保衝擊研究報告,一旦確定興建,其總裝機容量將比三峽工程高出三百萬千瓦,但也可能造成湄公河下游地區生態劇變。

「怒江大壩」是前年中共發改委提出「怒江中下游流域水電規畫報告」的一部分,因遭環保界非議,中共總理溫家寶去年八月決定喊停,要求發改委「慎重研究」。

根據發改委規畫,「怒江大壩」是以西藏松塔和馬吉為龍頭水庫,丙中洛、麗江、五水、六庫、岩桑樹和光坡等梯級組成「兩庫十三級」開發案,預計總裝機容量逾二千一百萬千瓦,比三峽工程一八二○萬千瓦還大。由於宣稱經濟效益巨大,地方部門相當積極,華能集團並與雲南省合資成立「華電怒江水電開發公司」,展開前期工作。

FguHistoryAlumn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中國大陸一些大學規定,攻讀博、碩士者都需發表一定數量的論文在學術期刊上,才能取得學位,許多研究生為求過關,出現花錢買期刊版面,讓自己論文刊登的怪事。

北京新京報報導,最近一項針對北京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中國地質大學、中國農業大學以及中國礦業大學六所北京高校的一百八十三名在校博士生問卷調查發現,近六成四的博士生曾為了發表論文,交付發表費給期刊。

有的大學規定拿學位前要發表兩篇或至少一篇論文,有的規定要刊載在權威(經由校方認定)或核心(受到學術圈重視)的期刊。

FguHistoryAlumn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中國水利部總工程師劉寧披露,經濟快速發展導致中國水資源供需矛盾不斷加劇,目前全國有四分之一地下水系遭到污染,三成五地下水源不合格﹔平原地區約有五成四的地下水不符合生活用水水質標準,一半以上的城市市區地下水嚴重污染。

東方日報報導,劉寧昨天在河南信陽市舉行的一項環保會議表示,目前中國一些地區用水量已大大超過水資源可利用量,對水資源無節制的開發利用,導致了江河斷流、湖泊萎縮、濕地消失、地下水枯竭、水體污染等一系列問題。

統計顯示,目前中國已形成一百六十四個地下水超採區,總面積達到十九萬平方公里,年均地下水超採量超過一百億立方公尺,部分地區已發生地面沉降、海水倒灌等現象,目前中國地面沉降面積已達到六萬四千平方公里,五十多個城市地面沉降嚴重。

FguHistoryAlumn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中共政權最近連續出了兩份重要的文件,頗受矚目,一是「十一五規畫」、一是「民主白皮書」。前者是偏重大陸的經濟與社會未來發展的藍圖和願景;後者則是對中國大陸現行的政治體制從「民主」的角度所提出的解釋和說明。當然「規畫」和「白皮書」二種公文書的性質、作用原本不同,是以解讀的角度也不能同一。就「白皮書」而言,是為了解釋現行的政策而作,但政策之所以要解釋就是因為外界有質疑,特別在對中共的政治改革部分,外界的質疑並不是只想知道中共對過去的解釋,恐怕更是針對未來的期待。從此一角度比較中共最近所出的兩份文件,我們可以發現:

其一從心態來看:「規畫」的製作心態比較自信,而「白皮書」的製作心態比較保守,在「規畫」中我們看到中共指出許多發展中的困難、偏差和瓶頸,也因為深入理解了問題,所以才能提出新的口號、新的方向,讓外界可以對中國經濟發展的轉折充滿理性的期待;然而「白皮書」中我們可以讀到是對「堅持黨的領導」的一種制式化的解釋,中共「堅持黨的領導」可能具有階段性的必要,但是長期而言,確實存在某些重大而且是無法克服的困難,「白皮書」在這一部分,顯然並沒有把當今大陸學界所作的前瞻性的討論納入其中。


FguHistoryAlumn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一 發展中的問題在發展中解決?

  進入二十一世紀,伴隨中國經濟增長的環境與資源問題進一步凸現了。

  首先是大範圍生態退化。從總體上看,中國生態破壞的範圍在擴大,程度在加劇,危害在加重。(1)沙化土地與沙漠面積仍在擴大:70年代擴展速度每年1,560平方公里,80年代每年2,100平方公里,90年代前五年每年達2,460平方公里,後五年則每年達到3,436平方公里。(2)河流斷流:不僅出現在降雨量少的北部、西部,而且出現在雨量充沛的南方;不僅是小河小溪斷流,就連大江大河也出現斷流問題。(3)湖泊濕地退化:由於經濟發展,近年來許多天然濕地被人工濕地所替代,天然濕地正在大面積消亡。(4)地下水位持續下降:70年代,全國地下水每年開採572億立方米,1999年達到1,116億立方米。目前許多地區已經陷入地下水下降──農業抗旱──增加農業成本──土壤乾旱化──地下水進一步下降的惡性循環。(5)海洋生態問題嚴重:60年代以前赤潮還是罕見,平均五六年發生一次;70年代兩年一次;80年代增至每年四次;1989年共監測到十二次;1990年三十四次;1991年三十八次;1992年五十餘次,近年仍在上升。(6)水土流失量大面廣,目前每年流失土壤達五十多億噸1。

FguHistoryAlumn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999年底,我完成了《中國水危機》(北京:中國環境科學出版社,1999)一書,書中分析了中國七大流域各自面臨的水問題,指出洪水、缺水都和生態退化直接相關,而水污染又大大惡化了水資源緊缺。我在書中提出中國的水資源問題不可能僅僅通過工程措施來解決,如果不從環境保護和可持續發展的角度變革治水思路,中國很多地區會在不久的將來面臨水危機。

  今天,北方的持續旱情正使水危機從預言變成報刊的頭條新聞,而南方很多城市和鄉村則陷入守著河湖沒水喝的境地,水污染對公共健康的巨大危害開始顯現,人們漸漸意識到,水資源短缺將成為二十一世紀中國發展的最大制約因素之一。但僅僅認識到水危機的威脅是不夠的,要應對這樣的威脅,要避免陷入危機,必須認識其根源,進而有針對性地改革現有的水資源和環境管理體系。

一 七大流域面對三大難題

FguHistoryAlumn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綜觀近年鄉村研究,除了其學術規範在大陸凸顯扎實外,更可見其成為當代學術研究的顯學。再細觀之,雖然鄉村研究在研究力量和發表的論著中佔很大比例,但對於方法論探討卻相對較弱。如果謂之無意識或是哈耶克謂的「必然的無知」,那實在沒有學術範圍繼續討論的必要了。某種意義上說,一個學科的確立實在就是在於其在方法論上的確立和不斷反思。

  工具的應用劃分了人類歷史進化的不同階段,無意歷史進化取向線路的糾纏,只是欲關注,現時的實踐以及與之互生的方法論,有學科的自覺。本文試圖以方法論為基點,作一個近來鄉村研究歷史轉向的不完全梳理。為了免去形而上之嫌或「粗暴」的分類,不妨借用記憶與實踐,從記憶中看鄉村研究史感的新轉向,從中理出鄉村實踐的邏輯,並在記憶的歷史與生活的實踐的糾合中看到某種「敘事的困境」,在其自身張力下,使其邏輯盡可能彰顯,然後發現。「中國變革之謎不能從中西諸家『聖賢書』(從我們古代的儒家經典直到當代前沿的西方「後學」)中求解,只能從對中國社會深層的再認識去把握。這個「社會深層」在古代無疑是指傳統鄉村,而在現代也仍然以中國80%人口所居、另外20%人口祖籍所系的鄉村社會為核心。」(秦暉,2003)

  社會學歷來是一個在空間上更可以遊刃有餘的學科。九十年代中國社會學界出現的一個重大變化就是面臨歷史學、人類學方法的滲透,特別是人類學在田野調查的基礎上開始把大量相關的地方文獻引入研究過程,從而在原來較為平面化或空間化共時的考察中引入了時間的緯度,研究者的史感已是中國鄉村研究的普遍訴求。在喚回歷史的聲音之後,史學自身卻發出了善意的但又有顛覆味道的反思聲音,「米什萊(Juliet Michelet)當年曾經立志要撰寫人民的歷史,但是,他終於發現,人民的語言對於他來說,是不可進入的。最後,米什萊寫下了一句話,平淡而沉痛:我不能讓他們說話。」(自李猛,2004)於是,需要喚回的還有人民的記憶。本文無意拆分記憶與歷史之間的互構,只是試圖在一個長久的缺失中,在方法論上找回本應的存在,一定層面的放大,不是懸置它者,更不是無視。

FguHistoryAlumn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再過十天左右,眾所矚目的青藏鐵路就要全線貫通。這條鐵路集政治、經濟、旅遊功能於一身,可媲美早年美國西部的鐵路開發;其工程之艱鉅、複雜和危險程度,堪稱舉世無雙,並將大幅改善西藏長期以來對外交通封閉的命運。

力抗高山症
徵調十萬人 邊吸氧邊施工

FguHistoryAlumn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今年十月底,大陸最後一條仍在運行的蒸汽機火車將正式停駛,這些奔馳在內蒙古「集通線」的二十七輛蒸汽火車頭終於退休了,取而代之的是新式的柴油內燃機火車頭,但是當地火車司機、維修工人及全世界的火車迷卻對這樣的變化深感不捨。

全世界目前仍在運行的蒸汽機火車屈指可數,因此包括台灣在內的全球火車迷風聞內蒙蒸汽火車即將退出江湖,早已趕往「集通線」(集寧到通遼)的大板機務段,用各式照相器材留下蒸汽機火車倩影。

留住歷史 世界各地來採訪

FguHistoryAlumn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中國大陸高校學費偏高,已超過百姓承受能力」,留著小平頭的中共教育部副部長張保慶,近來頻頻在媒體上放砲,痛陳中國大陸學費過高,一般民眾負荷不起。

中國大陸學費過高的問題,引起各界關注。有學者在網上發帖子形容,中國大陸有「兩高」,房價高、學費高。隨著日前台生的學費調降至與大陸生的相同,大陸學費過高的問題再次被凸顯出來,也引起關注。

以北大、清華為例,研究生一年的學費約一萬四千元人民幣,這對平均國民所得一萬多美元的台灣民眾而言,不是問題;但對平均國民所得一千餘美元的大陸民眾而言,實在高的離譜。

FguHistoryAlumn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外勞」問題考驗了台灣國家良心,名為「內地民工」的「內勞」則已完全扭曲了中國的國家良心。

台灣一些外勞的特殊惡劣狀況,與其說是國家的放任所致,不如說是國家想要面面俱到的過度介入形成的制度所導致,甚至產生犯罪誘因。這制度這幾年雖努力修改,距合理妥當仍極遙遠。

為了避免在全球化競爭的條件下,廠商出走到外國再使用外勞,採取了在國內使用外勞的政策;為了保障本國勞工就業機會,外勞採取總額管制,對供需關係加以扭曲;為了維護普世人權價值,給外勞享受和本勞一樣的基本工資,創造了外勞來台和留在當地的巨大薪津價差;為了保護廠商穩定的勞務提供,限制外勞更換雇主以至所謂的勞動三權,創造了雇主苛待外勞的機會。「局部性」的面面俱到拼湊起來的政策,反而造成到處都是最嚴重的正義悖反:無論從社會正義、人道主義或資本主義邏輯都是。

FguHistoryAlumn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中共國家主席胡錦濤、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兩人,周一在北京分別發表公開講話,兩人都強調中國大陸將發展民主並實施民主選舉。

香港「文匯報」先前披露,中共中央將於今年十一月在北京召開大會,紀念中共前總書記胡耀邦的九十歲冥誕,屆時中共中央電視台將進行轉播。而在同一天,胡、溫兩人不約而同強調民主,引起北京政治觀察家關注。


FguHistoryAlumn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中共全國人大可望在明年通過修改「義務教育法」,大陸農村教育將全面免費。一旦「義務教育法」通過,大陸尚未脫貧的近億人口,將可獲得較多的教育機會。

「全面免費只是降低門檻,讓每一個孩子都能進來讀書」,中共教育部研究中心專家諮詢委員會副主任蔡克勇說,然後再解決深層次問題。

中國新聞周刊報導,長期以來,大陸的義務教育只是免除「學費」這一項,在「一費制」名目下,學雜費和書本費仍然需要家長負擔;在一些寄宿制學校,家長還要另外負擔寄宿費。這筆費用和農業稅、醫療支出,構成農民的三大負擔。繼各省免除農業稅後,中共中央決定加快建立農村新型合作醫療制度,中央財政負擔提高一倍。不過,這次的教育措施如能落實,農民的三大負擔將得到實質性緩解。

FguHistoryAlumn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