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彰顯「台灣教育主體性」,教育部昨天出版《台灣教育記事》。內容指稱,二次大戰結束後,中華民國政府接管台灣,清除日本教育的遺留,代之以全面的中國化教育,語言是首要之務,成立國語推行委員會,「禁止日語,獨尊北京話,並且壓制台灣本土語言,也壓制台灣本土意識的發展。」

這本冊子(英文書名:Highlighting Taiwanese Education)明顯將國民黨和中國化劃上等號,民進黨和本土意識畫上等號。

這本冊子說,一九四九年實施戒嚴,長達卅九年,教育黨國一體,「反共抗俄」、「效忠領袖」充斥於校園,軍人進駐中等以上學校施行軍訓。國語文、歷史和地理等與個人人格發展有關的課程,都由中央統一編著。戒嚴時期的教育,係以中國為立足點,缺乏台灣的主體意識。

政黨輪替 確立主體意識

但民進黨執政後就不一樣了。冊子說,公元二千年政黨輪替,回歸教育本質,由近及遠,注重台灣,「主體意識於是確立。」

《台灣教育記事》還打破傳統以中國孔孟教育思想為核心的「中國教育」思維,首度將台灣教育區分為以下七大階段:「原住民時期」、「大航海時代」、「儒學化時代」、「近代教育的出現」、「日治時代」、「中華民國時代(一)戒嚴時期」、以及及「中華民國時代(二)教育改革時期」。

教育部長杜正勝說,為了彰顯台灣主體性,前年春節前夕出版《台灣古地圖》月曆,去年出版描述台灣十九世紀後半葉西方銅板畫的《台灣記憶》月曆。今年原本也想繼續出月曆,而且要以台灣教育為主題,但所蒐集到的舊照片,放大成月曆圖片後,不夠清晰美觀,經過編輯委員討論後,決定改成「記事本」。

杜正勝說,記事本中的每個階段教育,都以精簡的文字敘述,「只要花廿分鐘讀完這本冊子,就可以瞭解我們的教育是怎麼走過來的。」

封面題字 部長親自揮毫

前年的台灣古地圖月曆,曾引發「去中國化」的爭議,教育部今年又出版不以孔孟教育為核心的《台灣教育記事》,是否再度引發去中國化爭議,備受關注。

這本冊子的召集人是杜正勝,編輯委員有四人,分別是台灣師大教授吳文星、世新大學教授李筱峰、台灣師大教授林玉体、政大台研所教授戴寶村,戴寶村也是現行高中《九五課綱》歷史教科書審定委員會的召集人。記事本封面的「台灣教育記事」六個大字是是杜正勝親題的書法。

教育部說,《台灣教育記事》總共印製七千五百冊,內文中英對照,除送給教育部所屬各機關首長和各級學校校長之外,也贈送外國友人。

http://news.chinatimes.com/2007Cti/2007Cti-News/2007Cti-News-Content/0,4521,110503+112007020800041,00.html




中國時報 2007.02.08 
歷史教材大樣 老蔣親批
韓國棟/台北報導

「八一三之役,通國皆知為日軍藉口在虹口有官兵二人,與我保安隊發生衝突而集中兵艦卅二艘、陸戰隊萬餘人,向我攻擊,淞滬戰爭於是遂起。乃此一歷史課本竟謂:我軍為分散敵人兵力,在八月十三日,又和敵軍展開淞滬之戰。歪曲史實,實應予以嚴切糾正。」

故總統蔣介石當年非常注意學生的思想教育,親自批閱教材的大樣內容。上述公文是當時蔣介石的秘書審查歷史教科書後,呈給蔣介石批示的。蔣介石在這份公文上,以紅色鉛筆親批「如擬」二字。歷史教科書的「淞滬之役」史實就此蓋棺論定。

昨天出爐的《台灣教育記事》,公開上述檔案的照片,並以文字解說,「歷史學的本質之一是求真,但歷史教育卻經常受到政治的干預,這是專制國家的通相。」

《台灣教育記事》將台灣歷史分為七大階段。杜正勝說,原住民教育和現在的教育方式不同。十七世紀大航海時代的教育是荷蘭人帶來的,特點是出現羅馬拼音的原住民文字,以平埔族為主的原住民接受基礎教育的比例很高,而且女性高於男性。

他並指出,清朝統治時期的教育是儒學化教育,當時沒有所謂的「學校」而是「書院」。一八六○年後,台灣成為通商口岸,近代教育萌芽,南北都有教會學校,是嶄新的教育方式。日治時期,教育普及,重視職業教育,推廣日語教育;日治後期,軍國主義興起,皇民化教育普遍。

一九四五年以後的台灣教育,進入中華民國時期。杜正勝說,還可分成「戒嚴時期」和「解嚴後」二階段。戒嚴時期的教育具軍國教育特色,各級學校都進行保密防諜、反攻大陸教育,還有軍訓教育;但同時也非常重視職業教育,對台灣的經濟發展有幫助;九年國民義務教育實施後,提升國人素質。解嚴後這十多年來的教育內容包括教育改革、教育鬆綁、中央權力下放、地方自主性提高,且重視教育多元化。

http://news.chinatimes.com/2007Cti/2007Cti-News/2007Cti-News-Content/0,4521,110503+112007020800042,00.html



中國時報 2007.02.08 
去中國化 學者看法有異
韓國棟/台北報導

政大台研所教授戴寶村表示,當前的教育有台灣自己特色,也就是「本土教育」。有人質疑這是去中國化、和全球化對抗的教育,是不對的說法;台灣本土教育受過中國文化影響,也受到世界文化影響,二分法會傷害台灣的本土教育。

戴寶村是高中新版歷史教科書審定委員會召集人,以及《台灣教育記事》編輯委員之一。他說,台灣有原住民及不同時期的移民,但教育內容向來偏重統治者的教育,荷蘭統治時期有新港文書;清朝統治時期,台灣納入漢字及漢文化體系;日本統治時期,接受皇民化教育;國民黨統治時期,接受國民黨的黨國教育。

戴寶村說,他讀師大時,修《中國教育史》,讀了一年,也只讀到宋代。《台灣教育史》是這幾年才有的,而《台灣教育記事》脈絡很清楚,這才是斯土斯民的歷史。

台大教授王曉波則持不同看法。他說,日本殖民統治台灣時期,只有一所帝大(台大前身),而且幾乎不收台灣人,當時的台灣人,包括前總統李登輝,要讀大學,都是到日本或到大陸念。反觀國民黨統治台灣卅八年期間,建了多少國立大學,大家都能就讀,教育普及。

王曉波說,台灣現在使用的文字是中國文字,台灣的主體文化來自中國文化,台灣主體性脫離不了中國。

http://news.chinatimes.com/2007Cti/2007Cti-News/2007Cti-News-Content/0,4521,110503+112007020800043,00.html




杜正勝版教育史 六階段論 【聯合報/記者薛荷玉/台北報導】 2007.02.08 03:34 am

上古史學者杜正勝,也嘗試為台灣教育立下簡史。「台灣教育記事」將台灣教育史分為六階段,分別為「原住民教育」、「大航海時代」、「儒學化時代」、「近代教育的出現」、「日治時代」及「中華民國時代」。

教育部長杜正勝對這本「台灣教育記事」筆記本投入甚深,與編輯委員反覆修訂,昨天他向媒體介紹台灣教育史的各個階段時,侃侃而談,對所有資料瞭若指掌。

手冊中將中華民國時代又分為「戒嚴時期」及「教育改革時期」,每一時期有九至十頁的圖文照片,是全冊中比重最重的;至於戒嚴時期的教育,定義為「以中國為立足點,缺乏台灣的主體性。」

http://www.udn.com/2007/2/8/NEWS/NATIONAL/NAT1/3721009.shtml



杜正勝:歷史教育 本就受政治干預

【聯合報/記者薛荷玉/台北報導】 2007.02.08 03:34 am


教育部長杜正勝昨天展示今年將送給各校校長的過年禮「台灣教育記事」小冊,其中有二篇提到前總統蔣中正修改社會及歷史教科書的批示及照片,文中並有註解,指「歷史本質在求真,但歷史教育本來就經常遭到政治干預」。

新版的高一下歷史教科書,「國父」不見了、「日據」改為「日治」、武昌「起義」成了「起事」,教育部被學者質疑以審代編、干預歷史教育。教育部本來低調應對,僅由國立編譯館說明審查客觀、並未干預,但這本「台灣教育紀事」則以另一形式回應各方質疑。

「台灣教育記事」中有一章提到戒嚴時期的教育,「二次大戰結束,中華民國接管台灣,清除日本教育的遺留,代以全面的中國化教育。」並提到「禁止日語,獨尊北京話,並且壓制台灣本土語言,也壓制台灣本土意識的發展。」

杜正勝昨天在介紹這本小冊時,特別提到戒嚴時期保密防諜、反攻大陸的內容在各級學校的教科書中充斥,「這是軍國主義的特色,也是政治思想干預的明證。」

小冊中並刊出早年的教材及照片,說明一九五○、六○年代反共抗俄、消滅共匪、殺朱拔毛、效忠領袖、保密防諜的標語充斥校園,還有許多配合政策的教材、演講比賽等。

小冊內有「蔣介石總統」批閱教材的圖片,當時歷史課本中有一段八一三松滬之戰的描述,當時的總統機要秘書秦孝儀在旁加上批註,指課本上說八一三是因我軍分散兵力而起,但「通國皆知為日軍藉口在虹口有官兵二人與我保安隊發生衝突,向我攻擊」而起,秦孝儀建議,「歪曲歷史,應予嚴切糾正。」杜正勝說,下面用紅鉛筆批「如擬」的就是蔣中正。

小冊中還有一幅蔣中正修改社會課本「國旗與國家」內容的照片,「顯示蔣中正特別關心課本內容,還親筆修改。」被問到對蔣中正修改歷史的看法,杜正勝說,「當時就是課本審查嘛,現在課本也還是在審,這沒什麼。」小冊中則指歷史教育受政治干預,是專制國家的通相。

「台灣教育記事」將印行七千多本,分送各級學校校長、各部會首長及海外機構,教育部說小冊只送不賣。

http://www.udn.com/2007/2/8/NEWS/NATIONAL/NAT1/3720992.shtml



老杜過年禮 話題性十足

【聯合報/記者薛荷玉/台北教導】 2007.02.08 03:34 am


老杜的過年禮,年年皆不凡。不像別的首長送些茶葉、保溫杯等,教育部長杜正勝前年送的是台灣古地圖月曆,讓台灣島平躺下來,去年則是原住民出草的銅版畫月曆,今年則推出「台灣教育記事」筆記本。

杜正勝強調,這三件過年禮有個共通點,就是「凸顯台灣主體性」。

今年的「台灣教育記事」,編輯委員包括戴寶村、林玉体、吳文星、李筱峰四位。其中政大台灣史研究所教授戴寶村,是本年度高中歷史教科書審定委員會召集人;考試委員林玉体,曾主張公務員初等考試的「本國史地」命題範圍應限制在與台灣有關內容,也曾引發不少討論。

http://www.udn.com/2007/2/8/NEWS/NATIONAL/NAT1/3721010.shtml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FguHistoryAlumn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