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畫天安門 重現大事件【記者劉郁青/專訪】【2006/06/04 民生報】

六四天安門事件首度透過漫畫作品重現,台灣年輕漫畫家梁紹先以筆名LSS在《挑戰者月刊》連載的一系列描繪天安門事件的漫畫,結集為《天國之門》出版。天安門事件在海內外雖有無數著作討論,但改編為漫畫卻是頭一遭,旅美民運人士王丹閱讀後表示:「對於至今仍有台灣年輕人記得1989年的事情,深表感動。」

1989年6月4日,中國發生慘烈的「天安門事件」,在歷史上留下了難以抹滅的一頁,但隨著時間流逝,這事件的省思也逐漸被沖淡。中國、香港的創作人礙於政治因素不宜碰觸,歐美創作者又不清楚來龍去脈,而台灣由於和對岸有歷史淵源,加上創作自由,讓台灣創作者取得描繪討論的先機。

梁紹先嚴密的軍武設定與充滿魄力的敘事風格在台灣漫畫界獨樹一幟,而他畢業於軍校,對軍事有濃厚的興趣,也影響他喜歡創作科幻、戰爭、軍事、歷史等相關主題的漫畫。他也曾以LSS為筆名,自費出版《NEW AND OLD--突擊教官的試練》系列作品。

天安門事件發生時,梁紹先仍是國中生,他在深夜12時就透過家中第四台NHK的轉播看到現場,巨大的裝甲車衝到人群裡,學生放火燒車的影像強烈震撼他,但當時他對六四的印象仍停留在民眾示威抗議,被大陸官方鎮壓;1999年六四事件十周年,他正巧構思題材要參與大然出版社漫畫新人獎,想到六四議題仍沒有漫畫探討過,因此發展為30頁的作品參賽。

這篇作品成為《天國之門》的第一篇〈驚蟄〉,由於當時梁紹先對六四的理解不夠透徹,因此這篇漫畫裡作者的立場一面倒向學生和記者。2005年他開始在《挑戰者月刊》連載,多年來對六四事件收集了更多資料,看法也有所轉變。

他說,有的學生因熱情投入六四,但也有人被有心人士利用;而大陸高層有主張鎮壓者,也有如趙紫陽的溫和派,官民同樣面對六四事件,卻產生諸多矛盾。這些複雜的對峙在《天國之門》的第二篇〈迷霧〉有細膩描述,呈現他做足功課,化為漫畫單篇的功力。

本書分四章,分別以概觀、學生、政府高層與世界四個方向,重複演出六四事件,將「天安門事件」做全面客觀的剖析,書後所附的六四事件時間表,也增加本書資料價值。



2006.06.04  中國時報 在「六四」的禁忌下夢想藍天 朱建陵

十七年了,許多經歷過和沒經歷過「六四」的人都在等,他們的心中都有著一片藍天。只是,十七年後,這片藍天還只能掛在心中。

大陸網路論壇中的一首詩篇,題名「紀念」,說:「一個巴掌加一個手指,一個巴掌減一個手指,巴掌與手指,只能殘留在過去的回憶裡,只能消失在未來的記憶中」,「逝者的吶喊,換不來童話中的夢想;悲壯的生命,換來的是錯亂的夢魔」。

紀念?翻案?外在跡象普遍悲觀

對於「六四」的紀念或翻案,類似的悲觀論調普遍存在著。驅車經過天安門,警戒明顯加強;家中上網,處處遭遇障礙,「六」與「四」更成禁忌數字。所有的外在跡象都顯示著,老大哥仍堅守著防線。

但老大哥的堅持,並不能阻絕許多大陸有識之士心中藍天夢想,這些有識之士看到了希望,看到了老大哥控制力的減弱,甚至看到老大哥控制意願的鬆動。

一個遭遇不公的大陸高級知識分子,大學教員,先前已經透過網路放話說,「六四」當天準備到天安門示威。屆時的場面完全可以想象。甚至,在該名大學教員還沒抵達廣場前,可以揣測,已經被「有關單位」處理掉了。

但北京一名維權人士說,人們要看到的,是當代已經有更多的知識分子敢於站出來抗議,這不僅包含該名準備前往天安門抗議的教授,也包含《中國青年報》「冰點」專版的主事者。他認為,這並不意味著當代大陸知識分子較之以往更具備道德勇氣,而是當代大陸知識分子都看到了中共控制意願的鬆動。

中共對「冰點」的處理,是一個「雙贏」的局面,沒有人因此像過往年代那樣鋃鐺入獄。此外,中共對美國總統布希公開接見大陸基督教家庭教會代表一事,至今不發一語,未見批評;對德國新任總理梅克爾會見大陸「公民社會代表」一事,也只見中共國務院總理溫家寶以「太極球」為象徵,做一種軟性的、迂迴的「辯解」。明顯可見,中共今年以來面對內外各種政治挑戰,反應已經不若過去強硬。

中共控制意願鬆動 民主根苗漸長

這種控制意願的鬆動,根據大陸維權人士的分析,是被動的,而不是主動的,因此,它不會像「布拉格之春」那樣的曇花一現。關於中共的被動,他舉例說,中共封網技術得自西方,雖然成功阻絕了一切有害政治內容的傳播,但大陸仍有一大群人透過口耳相傳的方式,大喇喇地天天瀏覽著「反動」網頁。至於這樣的人有多少,他說:「數百萬」。事實上,在北京接觸的媒體從業者當中,多數都能順利地繞過中共設下的「網路長城」。

十七年後的今天,「六四」更多的是一種「民主」的象徵,目前為止,它仍是未來的、無法預料的,以及被中共當局「堅決反對的」,但可喜的一面,是作為「民權初步」的「公民」概念,則已經在大陸四處傳播扎根。

一場由大陸「地下」非政府組織召開的選舉會議日前在北京召開,主事者發給每名與會代表一本「議事規則」手冊,每名與會者都熱心地指陳著某個步驟的錯誤。

這場集會有大陸學者及律師到場「指導」,但根據會議主事者事後的說法,關於「議事規則」,這些學者和律師其實懂得也不一定比他們更多。

如果「六四」或「民主」只是一場「童話夢想」,那麼,當代大陸知識分子,則是腳踏實地從基層的「公民」概念培養起,從「議事規則」的程序要求學習起,期待著那片藍天的降臨。





2006.06.04  中國時報 有人記得「六四」嗎? 韓台武/北縣汐止(研究生)

今天是六四天安門事件紀念日。在一貫的禁止紀念方針下,中國表面上度過了平靜無波的「六四」事件十七週年,隨著時光流轉以及政府刻意忽視,許多中國人民早就忘卻了當年天安門廣場上「如果熱血可以換來自由」的悲憤吶喊,即使在相對自由的香港,紀念六四的活動規模也日益縮水。儘管如此,「六四」深刻的歷史烙印,控訴著共產政權專制血腥的真面目,也仍在海內外華人心中悄悄翻騰著。

時至今日,實質的民主化在中國仍是不可說的禁語,然而海峽對岸的台灣,正因駙馬涉弊案遭聲押的話題吵的沸沸揚揚,證明了「王子犯法與庶民同罪」的鐵則,也正好替廣大中國人民上了一堂民主震撼課程,因為現在的中國政治未見開明,貪污腐敗深化,對岸媒體百般譏諷台灣的同時,徒然喚醒人民更用心去省思當年爭取民主的價值,畢竟,中國政府可以全面查禁,讓人民不知「六四是什麼」,但絕無法遏止人民追求「六四」的價值:民主與自由!





第二例 中共「補償」六四受害者【2006/06/05 聯合報】【大陸新聞中心/綜合報導】

四萬香港人四日晚間聚集在維多利亞公園,為悼念中國大陸六四天安門事件的死難者而守夜,一名女子設法保護她的蠟燭不被風吹滅。
歐洲圖片新聞社

昨天是「六四事件」十七周年,據四川「天網」網站披露,大陸當局上個月以「困難補償」方式向一名「六四事件」受害者作出補償,這是第二個「六四」受害者受補償的案例。

「亞洲周刊」引述四川「天網」負責人黃琦的話說,今年五月八日,大陸當局已向一名「六四事件」受害者,發放「困難補償」。黃琦沒有透露受害者所在地點,只透露獲得賠償的受害者,曾被大陸當局關押很長時間,獲釋後一直以法律程序上告,每次都被駁回。

繼「六四」死難者周國聰的母親獲成都市錦江區政府發放七萬元人民幣「困難補償」,這是第二個獲得類似補償的案例。

昨天,北京天安門廣場保安明顯加強,廣場內停著許多輛警車嚴密監控廣場動靜。天安門升旗台前,每隔十公尺就有一名武警站崗,大批武警在廣場一帶巡邏,遇到可疑對象即上前盤查,並檢查證件。據美聯社報導,至少有兩名民眾被帶走,一名老婦人手拿標語,也遭到武警搶走和撕毀。





丁子霖:爭六四平反 借二二八經驗【2006/06/05 聯合報】記者劉雲龍/香港報導

香港支聯會昨天舉行一年一度燭光晚會,悼念「六四」死難者,有四萬四千人參加,與去年相若。「天安門母親」丁子霖透過錄音表示,要借鑒台灣朝野解決「二二八」遺案的經驗,爭取平反「六四」。

香港和澳門是目前大陸唯一可以公開追悼「六四」的地方。昨天燭光晚會舉行前,天主教團體首先在堅道明愛中心舉行「六四」祈禱會,香港教區主教陳日君樞機在會上致詞,指中共當局對「六四」事件一定要有個交代,不能一了了之、一筆勾銷。他要求北京還當年參與民運的學生一個公道,讓公眾與政府一起重新檢討「六四」事件。

燭光晚會晚上八時在維多利亞公園舉行,高舉紅燭的民眾,坐滿公園的四個足球場,其中不乏專程到香港參與晚會的大陸旅客。

支聯會主席司徒華致悼辭後,全體民眾默哀一分鐘,其後大會播放丁子霖和民運人士王丹的錄影談話。丁子霖說,他們將借鑒或仿效台灣朝野解決「二二八」歷史遺案的成功模式。

王丹表示,過去一年大陸當權者加大對政治的控制,包括對網絡的封殺,讓人對「胡溫新政」的希望落空,大會最後在誦讀宣言,高唱民運歌曲中結束。

澳門民主發展聯委會昨天也在議事亭和玫瑰堂附近舉行紀念「六四」,一百多人參加。該會要求大陸當局解除對「六四」死難者家屬的人身限制,讓他們可公開悼念死者。





馬:六四平反會比台灣二二八快【2006/06/05 聯合報】記者馮復華/台北報導

昨天是「六四天安門事件」十七周年,中國國民黨主席馬英九表示,以台灣的經驗來看,民主改革不僅不會影響大陸的經濟發展,還可有效宣洩民眾的不滿情緒,中共不應畏懼民主改革。

六四紀念座談會昨天上午在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國際會議廳舉行,馬英九、台北市長參選人郝龍斌及中國民主黨海外總部秘書長、「中國之春」雜誌社長汪岷、民進黨立委林濁水等人參與。

六四紀念座談會年年舉辦,馬英九也年年與會,即使今年碰上中央黨部有中評會議,他仍抽空前往致詞。馬英九坦承,在國共推動交流上,中共對他參與六四紀念活動「有些意見」。

他說,國民黨雖與中國共產黨發展兩岸關係,但關心六四事件與促進大陸和平演進,兩者是不相關的事,他絲毫沒有任何內心掙扎或矛盾;他只是以過去處理二二八事件及白色恐怖的「過來人」經驗,做經驗分享,並不是要藉此到大陸搞顛覆破壞。

馬英九說,台灣花了四十年的時間平反二二八事件及撫慰受害家屬,大陸現在的資訊傳播速度遠勝台灣過去,相信中共對六四平反進程一定會比台灣快。





2006.06.05  中國時報 燭悼17年 四萬港人不忘六四 鄭漢良/香港四日電

香港人今晚連續十七年到維多利亞公園舉行追悼六四事件的燭光晚會,儘管晚上下著雨,但仍然有大約四萬人冒雨撐傘出席。不少帶著小孩參加晚會的家長表示,六四的大是大非應該讓小孩自己決定,但他們起碼應該了解事件的真相。

支聯會主席司徒華在致悼詞時指出,近年內地開展的維權運動,可以說是八九民運的延續,以另一種形式繼承民運人士的遺志,雖然道路崎嶇,但萬里之行已舉足起步。

晚會以播放六四事件的錄影帶揭開序幕,講述由前黨總書記胡耀邦逝世,觸發連串學運的歷史。大會之後為一九八九年六四的死難者舉行默哀,並播放了「天安門母親」代表丁子霖以及民運學生領袖王丹的錄影講話。在晚會開始之前,香港天主教陳日君樞機在教堂舉行祈禱會,悼念六四事件死難者,約有二百人出席。陳日君說,六四一定要平凡,不能「不了了之、一筆勾消」,在祈禱會後,約一百名教徒遊行前往政府總部。

今年的六四紀念活動還加插了一段「羅生門」的爭執。司徒華在日前透露,十七年前支聯會舉辦「民主歌聲獻中華」義唱籌款資助大陸民主運動時,他曾在會上看到當時是行政署官員的曾蔭權和他的兒子,並曾與曾蔭權交談片刻。但今天在雲南昆明訪問的特首曾蔭權被記者問到這個問題時,他明顯的經過思考後說:「我沒有參加支聯會任何的活動。」香港政府新聞處事後還補充,曾蔭權當時與十三歲的兒子只是在演唱會現場附近的賽馬會用過晚餐後,碰巧看到司徒華,並與他交談,只此而已。但司徒華反駁說,當時是曾蔭權主動告訴他他是來觀看演唱會的。





2006.06.05  中國時報 無聲憑弔六四 官民外弛內張 朱建陵/北京四日電

周日的北京天安門廣場,光從表面看,一切如常,遊人仍舊如織;趙紫陽故居所在的富強胡同,也並沒有加強警戒。但仔細觀察,仍能發現天安門廣場明顯增派了便衣,任何風吹草動,馬上都能引來他們的關注。

廣場上,一名老婦企圖打開抗議布幅,立即被現場著裝及便衣人員架開;另據目擊者表示,早上還有一名男子企圖在天安門發動抗議,但也立即被帶上停放路旁的公安箱型車。這兩名抗議者主要為了「上訪」,與「六四」並沒有關聯。

目擊者還說,今天曾有一個觀光團想在天安門廣場上拍團體照,並企圖打開一張橫幅,但立即遭公安人員阻止。天安門廣場上公安、便衣的警戒狀態可見一斑。

與天安門廣場「外鬆內緊」戒備措施相對照的,是部分大陸民眾的「外弛內張」心態。明知中共已在天安門廣場布下天羅地網,因此不再有「六四」受害者或支持者前往廣場抗議,但這並無法阻絕他們在網路上透過各種方式表達悼念。

今天大陸各網路論壇充斥著各類隱喻,有人以「某年某月的某一天」歌詞來表達自己心境,說:「某年某月的某一天,就像一張破碎的臉,難以開口道再見,就讓一切走遠」,「這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我們卻都沒有哭泣,讓它淡淡地來,讓它好好地去」。

也有受害者家屬,以「弟弟長大了」為題,悼念自己在「六四」中遇難的弟弟。說:「我的肉身依然茍活於如今的濁世,而弟弟已經在一個聖潔之地安頓了自己的靈魂」。這裡面,沒人提及「八九」或「六四」,但相關帖子一出,哀悼之聲接連不斷,一種看不見卻感覺得到的悲哀盈滿論壇。

在這樣的悲哀情緒中,雖然有人唱起「國際歌」,呼籲:「起來,飢寒交迫的奴隸!」、「起來,全世界受苦的人!」、「滿腔的熱血已經沸騰,要為真理而鬥爭!」但附和者稀。

大陸媒體今天對「六四」仍一貫隻字不提,日前的中共外交部記者會,中共外交部發言人劉建超對外國媒體的提問,也只說了:「那場發生在上世紀的政治風波,我們已經有了結論,我沒有要補充的。」





2006.06.05  中國時報 馬英九:228經驗 供北京參考 劉添財/台北報導

昨日是六四天安門事件發生十七周年,台北市長馬英九在出席一場六四紀念座談會時說,台灣花了近四十年時間平反二二八事件及撫慰受害者家屬,以現今資訊發達的程度,大陸應該可以用更短的時間平反六四,大陸當局不要畏懼民主改革。

這場六四紀念座談會昨日上午在台灣師範大學國際會議廳舉行,身兼國民黨主席的馬英九雖要參加中評會,但仍抽空到場致詞,國民黨台北市長提名人郝龍斌、「中國之春」雜誌社長汪岷等人也都出席這項會議。

馬英九說,雖然中共對他參加六四相關活動相當不滿,但他還是不退縮,一定要參加這項有意義的活動。馬英九強調,他只是以過去處理二二八事件及白色恐怖的過來人經驗,作為經驗分享,又不是要藉此到大陸搞顛覆破壞,中共不必怕。

馬英九指出,台灣花了四十年的時間平反二二八事件及撫慰受害家屬,大陸現在的資訊傳播速度遠勝於台灣過去,相信大陸對六四的平反進程一定會比台灣快;同樣地,以台灣過去的經驗,政治上的民主改革並不會影響經濟發展,反而有助宣洩民眾不滿情緒。





2006.06.05  中時晚報 六四週年 死難者家屬如常拜祭親人 中央社

昨天是中國「六四」學生民主運動十七週年紀念日,據報導,公安在北京天安門廣場加強保安,並帶走至少兩名抗議民眾。一批六四死難者家屬則如常到墓地拜祭死去的親人。

香港「星島日報」今天報導,天安門廣場昨天清晨如常舉行升旗儀式,但廣場保安明顯比平日增加。除廣場入口設立檢查站,廣場內及附近道路明顯多了警察放哨。

公安人員除搜查可疑人士的手提袋,對廣場上的動靜也特別緊張。

據報導,一名企圖在廣場上展示橫額的老婦與中一名前往抗議的農民都被警方帶走。但據表示,兩人抗議內容與六四無關。

除天安門廣場,聚集各省上訴民眾的北京「上訪村」也加強了警備,近兩千名警察在「村內」及附近巡視,並將部分上訪者以大型巴士送走。





2006.06.05  中時晚報 舊金山灣區舉辦多項活動紀念六四 中央社

今天是六四民運十七周年,舊金山灣區接連兩天舉辦了多項活動,包括悼念、圖片展與公眾論壇,期望在這個「六四」緬懷紀念的日子,持續八九民運的理想,展望民間維權抗暴,期盼民主中國。

由舊金山灣區紀念六四委員會、中日美比較政策研究所、矽谷民主促進會、北加州退黨服務中心、救援王炳章委員會、中國民主黨美西分部、民主教育基金會等單位主辦,三日在舊金山中國城花園角民主女神像前,遙祭為中國民主運動獻身烈士,並展出相關圖片。全僑民主和平聯盟北加州支盟則召開「悼六四事件、盼民主中國」記者會,呼籲中國政府實行民主自由。

四日則由中日美比較政策研究所所長趙京主持、在聖荷西州大馬丁路德圖書館,舉辦「八九民權與中國公民維權」公眾論壇,以網路和電話連線方式,與目前分別在中國四川、甫獲第六屆「中國青年人權獎」的黃琦、北京趙昕、六四事件之後遭到當局通緝的二十一位學生領袖之一、在深圳的馬少方,進行對話討論。會中並播出美國公共電視今年特別製作的紀念六四節目。

創辦「天網網站」、幫助六四受難者爭取賠償的黃琦,透過網路向與會者表示,期望進一步在中國實現民主,包括新聞自由、多黨制度;趙昕強調和平性與愛心,以和平方式實現中國社會轉型。馬少方則說,近幾年中國社會經濟發展,付出很大代價,包括自然與社會資源被摧殘,公共信賴、人際關係和道德品德降低,他認為,中國社會正值轉型,公民人權運動仍持續,公眾有責任繼續抗爭努力,展開維權運動,協助中國實現民主。

參與會議的舊金山灣區紀念六四委員會發言人、六四學生領袖之一的周鋒鎖認為,在美國支持民主運動,除了關注受害者外,製造輿論也相當重要。

在海外,民主運動有很多各自努力的方向。例如,在高科技重鎮矽谷,作為矽谷人,工程師可以做很多事情,包括突破網路封鎖,或者以不同方式爭取,如無疆界記者組織抗議雅虎配合中國政府,可群起集合抗議力量;作為大公司股東,在股東大會,提出關於人權問題等,在許多議題上,給主流輿論足夠壓力。





2006.06.05  中時晚報 王丹在洛杉磯主持「六四」連串紀念活動 中央社

「六四」屆滿十七週年,天安門學運領袖王丹今天在洛杉磯主持連串紀念活動,包括宣佈並頒獎給第六屆「中國青年人權獎」得主黃琦、聲討中國政府暴行、播映最新剪輯完成的「六四學運」紀錄片,晚間並前往中國駐洛杉磯領事館舉辦「六四燭光追悼晚會」。

王丹致詞時表示,身為六四學運的一份子,必需讓更多的人知道天安門事件的真相,尤其是中國政府迫害知識份子、屠殺百姓的暴虐作為。

接著,他宣佈今年「中國青年人權獎」的得主為四川維權運動人士黃琦,讚揚黃琦多年來通過「天網網站」傳達六四事件的來龍去脈,為維護弱勢群體權益奔走呼籲的努力。由於黃琦人在中國,今天不克親自領取獎牌與一千美元獎金,但是透過一段錄音談話接受了這一別具意義的獎項。

王丹同時指出,今天中國大陸風起雲湧的維權運動代表了中國公民社會新的成長,對中國民主化賦予了基礎性的建設工作,也是對八九民運精神的最好繼承。

紀念儀式結束前,會場並播映一部由六四紀念委員會最新剪輯完的「六四學運」紀錄片,晚間則前往中國駐洛杉磯領事館前展開「六四燭光追悼會」。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FguHistoryAlumn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