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石油市場價格飆高到一桶七十五美元,地球暖化的問題日漸嚴重下,轍諾堡核爆已經屆滿二十周年,而在此刻,核能的爭議也再度被討論。

二十年前,也就是一九八六年的四月二十六日,前蘇聯烏克蘭的轍諾堡核電廠第四號機組,因人為操作不當而發生爆炸,廠房的牆壁及屋頂都瞬間化為瓦礫,致命的輻射物質四散至大氣層中。導致烏克蘭境內六萬人死亡。它也是日本廣島長崎核爆後,最大的核能災難事件。

烏克蘭、白俄羅斯是轍諾堡核爆受災最為嚴重的地區,至少有九百萬人受到輻射線影響,雖然說核爆發生在烏克蘭北部邊界。由於核爆當天風向的關係,絕大部分的輻射塵都落到白俄羅斯境內。白俄羅斯百分之七十的領土都慘遭輻射汙染,尤其以其東南部高美爾州最為嚴重。此外,白俄羅斯嬰兒出生率比核爆前下降高達五○%。

轍諾堡核爆的慘烈事件成為反核的最佳教材之一。然而,二十年過去,放眼全球,目前一共有三十一個國家使用核能發電,四百四十三座核電廠已經在運轉。就地區分布來看:歐洲是核電場最密集的地區,達一百三十六座;其次是美國加拿大的一百二十二座、東亞的八十九座、前蘇聯地區的七十座;另外的二十五座分布在南美洲及非洲。除了已經在運轉的核電廠外,現在正有二十七座核電廠正在興建中,一百三十九座將計畫興建,足見核能發電在目前全球的能源趨勢仍然蔚為主流。

在使用核能發電的三十一個國家中,法國的核能依存度是最高的,達百分之八十;北歐的瑞典從八○年代至今已關閉了六座核電廠,剩下的六座仍然供應瑞典百分之五十的電力需求;做為歐洲經濟火車頭的德國其百分之三十五的電力依賴核能發電。在俄羅斯,核能發電依存度為百分之二十五;而老美作為世界政經龍頭,百分之二十四的電力需求還是得仰賴核電廠。

至於二十年前轍諾堡核爆的受災國烏克蘭,目前核能發電仍提供了境內百分之五十五的電力需求,為了減少對俄羅斯的石油與天然氣依賴,基輔當局已經決定,在未來繼續興建核電廠,除了自給自足外,長期以提供歐盟電力賺取外匯作為目標。

近年來金磚四國崛起,新鑽十一國出現,國際經貿市場重新洗牌,也帶動全球的能源需求,使得油價一路飆高。依據國際能源總暑的預估,到二○三○年歐洲九○%的能源將依賴進口;同樣的在中國,這個比重從二○○四年的三十五%將增為八十二%;在美國則從二○○四年的五十%增為七十%,為求降低能源進口依賴,發展核能做為供電來源勢在必行。而視為明日之星的中國、俄羅斯及印度未來將分別興建三十二、四十與十四座核電廠。

海峽對岸的中國自從八○年代中期開始積極發展核能發電,目前中國一共有十一座核電廠,僅供應中國百分之二.四的電力需求,北京中南海當局更野心勃勃地想二○二○年時在廣東省完成二十座核電廠,二○五○年擁有一五○座核電廠。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全球四百四十三座核電廠的啟用年齡以介於十五到三十五之間,就年份與安全性而言,核電廠的維護與控管以避免類似轍諾堡核爆,顯得更為迫切與需要。

此外,火力發電是導致地球逐漸暖化的重要原因;石化燃料也並非潔淨能源,且蘊藏有限;在這種情形下,核能發電成為目前最能避免地球暖化的主要能源政策。環保團體以反核為訴求,但如何顧及地球暖化及所帶來的生態問題恐怕是要面對的。

二○○○年台灣政府因核四議題立場反覆,損失五千億台幣;二○○一年五月美國布希總統發表能源政策,強調追求「永續」的能源,核能是必要的選擇;二○○二年,俄羅斯總統普丁也表示繼續發展核能。然而,轍諾堡核爆是人類使用核能的難忘黑色回憶,當前幾乎每個社會都有強烈的反核聲浪,核能發電如何能在以安全為前提,成本為考量下使用,仍是考驗。(作者為自由撰稿人,居住巴黎)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FguHistoryAlumn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