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初年,上海租界區的外灘公園,掛著「Chinese and dogs not ad-mitted」的牌子,意思是「華人與狗不得入內」。這塊恥辱的印記,一百年來深烙在中國人的記憶裡,怎麼也忘不了。

中國人忘不了,外國人似乎也忘不了。二○○○年十一月,巴黎「納斯勒戲院」上演一齣《華人與狗不得入內》的鬧劇,當地華裔團體以種族歧視罪向法院控告劇作者和戲院,最後作者和院方在劇本和廣告上加註「引自租界時期一塊臭名昭著的牌子」,以「消除誤會」。

無獨有偶,加拿大今年初選舉聯邦參議員,華裔女性鄒至蕙是新民主黨安大略省的候選人,她的對手黨自由黨安大略省執行副主席克蘭德在個人部落格上,把鄒至蕙的相片和一隻捲毛獅子狗並列,題曰「系出同門」。蓋鄒女士的英文名字為Olivia Chow,而chow有中國狗的意思。華人社區群情憤慨,加拿大總理、自由黨黨揆馬丁也發言譴責這種辱人行為。克蘭德從部落格上撤除鄒至蕙照片,並辭職下台。

一世紀之後,中國人基於民族自尊,還無法忍受「華人與狗」這幾個字,當時上海市民和其他地區同胞的感受,更可想而知。但那時上海的一位文化人卻另有一說,認為「中國人與狗不可入內」不是源於外國人的種族歧視,而是中國人的生活習慣猁猁不愛清潔、不講公德、不守秩序,與西方人的標準相差太遠。中國人入園,常隨地吐痰便溺,亂丟垃圾,攀折花木,使人無法忍受。

這話是新聞界人士姚公鶴在他報紙專欄「上海閑話」裡說的。這個專欄擁有廣大讀者群和深遠影響力。一九八九年上海古籍出版社編印「上海灘與上海人叢書」,特輯《上海閑話》為叢書之一。

雖云「閑話」,但絕非八卦無聊之言。譬如他認為上海及租界的興盛緣由戰爭:「上海兵事凡經三次:第一次道光時英人之役,為上海開埠之造因;第二次咸豐初劉麗川之役,為華界人民聚居上海租界之造因;第三次咸豐末太平軍之役,為江浙及長江一帶人民聚居上海租界之造因。經一次兵事,則租界繁榮一次。……租界一隅,平時為大商埠,亂時為極樂園。昔〈洛陽名園記序〉稱天下盛衰視洛陽,洛陽之盛衰視名園之興廢,吾于上海則亦曰:天下之治亂視上海,上海之治亂視租界,蓋世變系焉。」這段話,敘史清楚,言近旨遠,常為後人引用。

姚公鶴當年甘冒大不韙,謂「華人與狗」不是出於外人的種族歧視,想來是用心良苦的。他必然希望中國人能從反省而改革陋習,建立文明的生活習慣。只是抗議並不能使外人轉為尊敬。

一個世紀之後,台灣還要因為日本人的直言,才全面展開「清理狗屎大作戰」;北京迎接二○○八奧運,為顧及各國人士觀感,還要全面取締隨地吐痰。凡此種種,都證明姚公鶴的話是對的,止謗莫如自修。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FguHistoryAlumn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