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真是一個奇異的地方。從遊客、族群到建築、宗教、語言,處處呈現多樣的風格。就書店來說,一九九○年代開始,在最熱鬧的烏節路上出現了美國連鎖書店Borders,這是東南亞地區最大的英語書店,陳設及布置與美國本地幾無兩樣。鄰近的義安城內,座落了日本的紀伊國屋書店,是東南亞地區最大的書店,裡面容納了中文(包含簡體與繁體)、日文、英文及少數的德文、法文,是世界少見的景觀。這裡也有一位作家英培安開設了專營中文圖書,而且以人文書籍為主的草根書室,十一年來,這是新加坡人瞭解台灣文學與思想的最重要地方,近年來才陸續增加少量的簡體版的圖書。

新加坡人自己呢?Page One 以出版藝術、設計類圖書為基礎,卻往香港發展書店,數年之後,在二○○四年又到了台北。我們看到在進出與來往之間,新加坡所呈現的流動、多元的活潑色彩。從這個意義上來說,新加坡並不小,他很「大」、很豐富。最讓我感動的是,在烏節路頂端東陵路上的東陵購物中心三樓,有一家專營南亞歷史與文化的Select書店。

在專門銷售中國文物、家具、服飾的這個購物中心裡,Select書店顯得極為突出。它的創辦人是鄭有文女士,原來是一位圖書館員,自一九七六年開設以來,一直維持一個目的:收集與南亞相關的各種出版品,讓更多讀者有機會瞭解南亞。書籍的種類從藝術、文學、飲食、自然生態到歷史、政治、社會、經濟,無所不包,這種性質的書店在全世界是唯一的,而且持續地、辛苦地堅持了三十年。

經營這樣一個專業書店並不容易,它不能等待出版社的業務員把書送上門來,為了充實書店的書種,必須自己從學報、通訊、書評當中主動收集新書出版消息。最困難的是,早期要取得像越南、印尼、緬甸這些國家的出版品,管道並不通暢。最不利的是,每次進書的數量少,無法享受低折扣的優惠,經營成本偏高。

為了推廣市場,她從一九七八年開始編輯《南亞書目》季刊,寄送給讀者、圖書館、研究機構,成為瞭解與研究南亞的主要資訊來源。這個書店不再只是賣書的地方,而是一個令讀者、研究者敬佩的資訊中心。Select也不只是書店,它提供了一個文化空間,讓關心南亞議題的作者、讀者可以在此相聚,討論書中所提出的問題。

站在書店裡,看到書架上排列著一本本有關新加坡、馬來西亞、緬甸、越南、泰國、柬埔寨、印尼的書籍,我們才能知道南亞歷史與文化的複雜與豐富。對台灣讀者而言,看到這些書也才會赫然發現,世界上竟有這麼一個區域的存在,而這個區域對台灣來說,除了作為旅遊之地外,其他一切都是完全陌生與無知的。書中談論的南亞地區的政治、社會、經濟、媒體、兩性議題,我們完全無法進入。在這一個小小的空間裡,我們是徹底的、陌生的、奇異的「他者」。台灣的尷尬就在這裡:處於東北亞與東南亞交界之處,我們卻把自己視為東北亞的最南端,而非東南亞的最北端。弔詭的是,早期台灣與東南亞的南島語族是連成一體的。而南亞這片天地的開發,早期華人移民也具有重要角色。當我們對南亞無知,其實也意味著我們自絕於華人社群之外。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FguHistoryAlumn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