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去年艾利颱風帶來強風豪雨,石門水庫集水區內流入大量泥砂,估計至少超過二千萬公噸的泥砂,也因此讓桃園縣境內自來水淨水場停擺,這樣的景像似乎有愈來愈嚴重,今年連續幾場豪大雨,又再度讓桃園近二百萬人經歷一場令人無法置信的「大雨天,停水天」窘境,馬莎颱風過境後,問題更形嚴重。
停水發生過後,這樣的問題似乎只有五分鐘熱度,社會又逐漸淡忘該如何徹底解決桃園缺水的老問題?而如果不痛下決心尋求根本解決之道,這樣的老問題,未來還是要不斷上演。
石門水庫是桃園地區唯一大水庫,每天供應近百萬公噸的自來水,雖然水庫開闢只有五十年,正值壯年之際,但卻已經顯現老態龍鍾,該如何讓石門水庫重拾生機,攸關桃園人能否徹底揮別缺水夢魘,緣此,時報文教基金會、中時報系以及桃園縣政府乃邀請學者專家,共同主辦「颱風天.供水石在困難?」座談會,為桃園尋找一個活水出路。
策畫:時報文教基金會
主持人:黃肇松(中國時報系總經理)
朱立倫(桃園縣長)
與談人:吳瑞賢(中大土木系教授)
曾迪華(中大環工所教授)
林正芳(台大環工所所長)
郭振泰(台大土木系教授)
張石角(地質專家)
李永展(文化大學教授)
陳伸賢(經濟部水利署長)
徐享崑(台灣省自來水公司董事長)
賴伯勳(經濟部水利署北區水資源局長)
記錄:呂理德、黃怡錦 攝影:林勝發
黃肇松:在颱風過後舉辦這個座談會的用意,主要是希望如何徹底解決桃園地區的供水問題,以及如何結合政府與民間共同投入治水,讓桃園地區不再有缺水的夢魘。
桃園是國門,出國、回國一定要經過桃園,外國人到台灣來也必須先在桃園降落。另外,桃園也是國家高科技產值第一名的地方,產值超過一兆七千億元,對整個國家的經濟發展重要性是不言而喻,而這個地方每年颱風一來居然就會有缺水的夢魘!這個問題是必須要解決的、講起來這也是國家的大事,不只是桃園一八○萬民眾的用水問題,所以桃園的治水問題,有國家甚至國際的意義,時報文教基金會、中國時報乃結合桃園縣政府,舉辦這一場座談會,不要颱風一走大家又忘了,即使今年颱風不再來,八、九個月之後還是要再面對。
2005.10.17 中國時報 朱立倫:多管齊下 揮別缺水夢魘 呂理德、黃怡錦
去年,我們碰到在19、21天(最緊急的狀況)缺水下,趕工做了很多的一些輸水管及抽水站,經過一年之後,有些抽水站已經變成了固定的設施。今年為什麼還是會產生部分的缺水分區供水?我要特別強調的是今年是部分的缺水,不是完全的缺水,陳伸賢署長跟我的目標是希望可以把臨時性的措施能夠再擴增到不再分區供水;但是那並沒有解決問題,因為那只是臨時性的擴增,真正要做的是石門水庫從一個農業的水庫轉型為一個民生水庫的分層取水口,這個工程何時完成?我現在知道是97年要完成,為什麼是97年?希望也要給民眾一個說明與交代,而預算何時編列,編列在哪裡?何時開始執行?我們希望社會大眾、學者專家共同來監督,我也會代表縣民來協助、監督,一定會把它完成。
桃園地區的用水量跟供水量的供需二者之間已經產生了一個非常非常嚴峻的一個挑戰,桃園縣每日所需用水大概在105到110萬噸之間,桃園縣所有的四個淨水廠每一天處理水的能力也大概在107、108萬噸,每一天還要從板新水廠調來11萬噸,桃園地區是一個沒有自來水任何備載容量的一個地區,所以只要水質稍微混濁,就可能要分區供水,經過這一次的教訓後,行政院好像也已經裁示,要增設淨水廠,但這個淨水廠也是要大概二、三年後才能完成,這部分就要請自來水公司一定要做時間的控管。
桃園縣合法地下水井大概有一千二百多口,希望將來這些地下水源提供給社區或居民做戰備水源。每一個社區、每一個村希望有一個戰備水源,就好像今天缺水時,我們就徵用或者是借用地下水源,但是這個地下水源平常是不使用的,只是在真正缺水時候才使用,此即為戰備井的一個觀念。
去年在檢討水土保持時,曾提到這和責任也有關係,但重點是:主管機關是誰?94年1月1日,行政院已經裁示,確定由農委會主管,集水區上游原始林由林務局主管,一般土地由水土保持局主管。
2005.10.17 中國時報 陳伸賢:壩頂增抽 建蓄水池 呂理德、黃怡錦
桃園缺水最主要原因是水太多造成水太濁,這當然與集水區治理有關,在去年艾利颱風之前集水區內崩塌地大概有四百公頃,艾利颱風後又增四百公頃,而去年與今年比較起來,去年砂質比較粗,今年顆粒比較細小,所以濁度要沉澱比去年更困難。
石門水庫上層的水其實很乾淨,只是因為自來水取水口在底層,當初水庫設計時為農業用水,那時供民生用水大概只有十萬噸,而上層的水比較乾淨,下層的水很濁,因為取水口太低了,取到濁水而不能處理,這是取水口設計的問題,而自來水公司的淨水處理能力無法處理五千NTU以上的濁度問題。
現在有幾個策略在做,而且已在控管,第一就是壩頂現在可抽到四十二萬噸,我們希望抽到九十六萬噸。第二個就是再從板新移七萬噸,這樣總量還是有一個缺口,去年沒考慮到,今年一定要考慮石門淨水廠每天要十五萬噸的水,靠現在的系統是到不了的,所以我們請水公司在石門淨水廠有一塊土地,花一千多萬元馬上去開發,可以有五○萬噸的蓄水量,一旦水濁時,石門淨水廠就是用這五○萬噸的水撐個六、七天,這二個主要工程完工之後,就可以全區供水。
桃園水源除石門水庫外,還是要靠翡翠水庫,目前板新一期已完工,已可以從北水處每天支援五十三萬噸的水過來,我們也和台北市講好板新二期要來開發,板新二期一開發就可以從翡翠水庫每天供給石門水庫聯合應用的水可以從原本的五十三萬噸增加到一○一萬噸。
2005.10.17 中國時報 吳瑞賢:興建離槽水庫應急 呂理德、黃怡錦
去年在一個場合上,我曾經詢問經濟部部長,水資源是我們經濟發展的限制因素,還是配合因素?經濟部長說,絕對是限制因素,因為水資源來決定開發。希望這句話是真的,因為水資源一開發,土地利用問題就會浮現,只是時間長短而已。
以桃園為例,未來一一○年供水需求將由現在每天一百一十萬噸提高至一百四十萬噸以上,面對這問題就會很多不同解決方案。
至於地下水做為戰備水源一事,我個人是持比較保留的態度,因為地下水一旦做為水源時,就必須要有人管理,否則老百姓喝了水出了問題,誰要負責?目前與桃園縣政府談了之後,大家認為比較可行的是,利用現有工業區已經在使用地下水的工廠,如果在缺水時候,開放這些工業用地下水,供一般民眾使用,而非挖特別水井來做戰備水。
至於分層取水與排砂道的工程,我也相當保留,目前緊急抽水已經可以抽取九十萬噸,除了不美觀外,我覺得沒有什麼不好,如果把此一緊急做得更好一點,就可以考慮不要做分層取水與排砂道。
在這一個地區可以做幾個離槽水庫,尤其是幾個水圳經過地方,仍有不少地區適合做,只花幾千萬甚至只有一、兩億元,就可以興建,這是值得考慮要做的,以目前經驗,水庫大約五天就可以恢復清水,亦就是說大約是需要五百萬噸水來應急,如果興建一個或幾個離槽水庫,就可以儲存這些水,供應不時之需。
2005.10.17 中國時報 張石角:人類不能與天爭 呂理德、黃怡錦
人不能與天爭執,水庫都是蓋在山區裡頭,無山不崩,要讓山不崩是不可能的事,因此,洪水來襲水的濁度會增加也是難免,所以水濁度增加,水庫淤積造成水庫壽命減少,這個是世界性面臨的難題。
很多的崩山都是因為道路,我去看過翡翠水庫上游的道路就是沒有問題的,為什麼桃園的道路有那麼多問題?那是因為石門水庫的道路九成以上不合格,最大的不合格就是上邊坡,因為陡坡開路一定半天來挖,挖的話就引起崩塌了,但是挖了以後要做護坡,要做得比它高,這樣上面垮下來才會變成是緩坡,才會擋住。這個人工邊坡才保護得住,才不會因為道路引起崩山。但是我們把護坡做的比較低,上面當然還是照垮,最近的設計也是一樣。很多的崩塌地就是因為道路不當開發。另外一個,道路沒有排水溝,易流到道路外側,底下一沖就沖垮了。
石門水庫一百多處攔砂壩,做這個攔砂壩有沒有用呢?我做過一個研究顯示,石門水庫很多攔砂壩是有害無益的。國際上論文也說,攔砂壩做的位置不對是有害無益的,為什麼呢?因為攔砂壩只能擋住大顆粒,洪水遇到阻擋就會捲起漩渦,就把淤泥捲起來,反而帶到水庫裡去,攔砂壩是擋它不住的。攔砂壩應該要做在崩塌地的下方,石頭下來就把它擋住讓它不細化,這個攔沙壩才有用。
我認為攔砂壩還有很多地方是需要改進的,比如說我有一個構想是透水性的攔淤防砂壩,上下游都放下坡塊,洪水來襲時因為透水性強,水會往下鑽過去,這樣子就能夠把淤泥帶下去。
2005.10.17 中國時報 徐享崑:多元供水 改善淨水 呂理德、黃怡錦
桃園地區現在是非常急迫地仰賴石門水庫的水源,但是我們感覺到桃園地區的水不應該只有從石門水庫來,我們要想到是,桃園地區的供水其實是四方八面都可以供水,多元化的水供應是關鍵的對策。
我要自來水公司研擬淨水場要現代化的計畫。現代化要從什麼地方開始?第一個,原水的取得也要跟附近的農田水利會的水源結合起來,淨水場附近有不錯的水也應該想辦法要用,或者是骯髒的水來時可以借助附近農田水利會的渠道系統讓水繞乾淨了之後再回來淨水場,這也是用天然的方法來取得好一點的水的方式。
再來就是直接利用科技的方法,即前期處理水時有很多新的方法,濾水過程也有很多新的方法,所以在需要的水質、水量都很高度要求下,自來水公司的淨水設備要趕緊地改善。
我就任水公司董事長後,就希望能提出淨水廠現代化整體計畫,希望爭取到公共建設的投資,這樣的公共建設與人民需求迫切性不會輸給任何公共建設,政府應該拿出誠意,將人民最急迫需要的,趕快來解決。
2005.10.17 中國時報 賴伯勳:利用水庫餘水排砂 呂理德、黃怡錦
颱風來時最重要的是濁度的問題,然而在今年的機制建立之下,大概也就會沒有什麼問題了,到97年大概這個方向是不會錯的,但濁度改善以後,將來還有的問題,就是淤砂。艾利颱風發生造成泥沙有二千七百多萬立方的淤砂。
根據我們測得結果,最近這三個颱風共已排掉七百萬立方的砂量。即利用水庫多餘的水量把水庫裡的排砂順便一道排出。
2005.10.17 中國時報 郭振泰:原民保留地問題多 呂理德、黃怡錦
我剛好參與農委會一個研究計畫,就是要了解、調查泥沙,所以我去現場看了幾次,發現原住民保留地有蠻多的問題,很多崩塌地都是因為道路開發所造成。第二就是水廠的問題,濁度的處理應由新科技來解決,等一下林老師可以詳細來說明濁度分幾個階段,用化學沉澱也是可以處理。另外,南化水庫也有這個問題,已經有二次水濁度到二萬度,這些都是未來自來水公司要注意的。
2005.10.17 中國時報 李永展:擬定國土計畫藍圖 呂理德、黃怡錦
張教授剛提出天災跟人禍的問題,但現在問題是,比較不容易釐清誰是真正的肇事者,我是比較從土地利用或者是國土的角度來看,我的想像是各個縣市就應該有個國土計畫的藍圖,這個藍圖我大概把它分為三個區:第一個稱成長管理地區,這一個地區成長其實是過度的,譬如說桃園、中壢,即讓它盡量不要超過都市應有的極限;第二個區為管理成長區,除桃園、中壢外,平地的鄉鎮市其實可能是管理它的成長的,它還沒有過度成長到必須被管理但要管理成長。最後一塊就是國土保育地區,台灣還是有很多土地相對比較屬於敏感地區。從這個角度來看,國土規畫就應該有不同的做法,否則一方面天災難逃,而人禍的部分因由太多的可能性造成,就沒辦法去真正找到對的原因來處理。我們也都知道集水區上游的超限利用大概有一八○○多公頃,當然剛才張教授提到農民都會好好做水土保持,我也相信會如此,可是現在比較尷尬的是,農民所作的土地外面的那一塊是公共財(公共空間)的部分,或者稱比較屬於邊緣的無人管的公共財,水土保持工作乏人管理
2005.10.17 中國時報 曾迪華:確實保護水源水質 呂理德、黃怡錦
究竟要使用地表水或地下水,做為自來水水源是第一個要考慮的問題,不同的水源,有不同的水質狀況,在桃園缺水期間,我們看到的只有水量管理單位的水利單位出來講話,負責水質的環保署並沒有發揮其功能。
我們了解到目前的自來水水源是取用地表水,但水源保護區內破壞得相當嚴重,這是我們當前重要的課題,以翡翠水庫為例,因為是單一供水目的,而且有專責單位負責管理,保護得不錯,所以它是我們國內自來水水源水質最好的,但反觀石門水庫是一個多目標的水庫,並非以供水為唯一目的,所以在水源保護方面也就有一些問題。
剛剛提到地下水做為水源,因為地下水供水信賴性仍有問題,我想只能做為小型的供水系統,無法做為大型供水系統的水源。
整個桃園供水系統是採取北桃及南桃兩大系統,這樣大型系統的供水,是否能應付桃園地區需要?未來在沿海地區將設立桃園科技園區,供水需求相當高,因此是否可考慮設立第三個獨立的供水系統,而獨立供水系統就必須要有獨立的水源,未來是否可以利用桃園大圳、石門大圳或是埤塘等農業用水做為其沿海地區代供水水源,這是在做供水主要計畫時所必須考慮的課題。所以回應剛剛林教授提到的整個供水計畫應該重新檢討,包括供水水源的檢討,以及新的水廠、合適的淨水流程。
2005.10.17 中國時報 林正芳:重新檢討自來水計畫 呂理德、黃怡錦
談自來水應該是水質、水量並重。國外自來水技術一直在發展、提升,主要是因為他們把水質的標準做了非常嚴格的規定。台灣的自來水事業單位長久以來還是將焦點放在濁度,濁度影響水的美學觀感,也影響消毒效率、對水媒疾病的防制有很大的相關性。因為較不重視其它自來水質安全項目問題,國內自來水事業單位也就較無引進歐美新技術或是研發本土新技術。
桃園地區無法供應自來水的問題是原水太濁,自來水淨水場無法處理。自來水公司淨水場就是一個工廠,這個工廠的原料來自水庫(有些是地下水源),這個工廠生產的程序是固定的,若是進場原料規格有大變異,那麼生產的自來水品質當然是不合格的,要去應付進場原料規格變異,則淨水場的處理程序技術就要發展突破,操作應變能力就要提昇,否則就只能冀望水庫提供的原料不要太差。原水濁度太高,淨水場就無法產生好的產品,要改善這個問題一定是要多管齊下,除了淨水場的技術與應變外,上游集水區的原料品質規格也一定要控制。
就技術面而言,目前世界上我們看到比較可行的一個技術,法國有發展一個快速處理高濁度的原水的技術,其不但能夠快速澄清水質也能夠快速排泥。但就理論面而言,不可能有一個技術單元能夠來處理近萬濁度的原水,實務上還是要分階段來逐步提升原料的品質,分段降低濁度。
剛剛我請教賴局長,颱風來臨時,水庫取水口不同水深的濁度到底是為何?濁度的顆粒非常小,沉澱非常地慢,如果我們能掌握颱風期間濁度與時間的變異關係,那麼淨水場就可以事先發展一套應變高濁度原水的措施。
我接下來要建議自來水事業單位應該要發展master plan,分短、中、長程來解決問題規劃自來水事業發展大業,短期如何解決不停水的問題,加強水場的應變能力,提升淨水場的處理技術,同時對水場要有一些體檢與操作技能的提升,中、長程就應努力如何來穩定供水量及提升水質。
- Oct 21 Fri 2005 00:41
2005.10.17 中國時報 搶救石門水庫 為桃園人解渴 呂理德、黃怡錦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