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轉載-報紙中的中國史 (74)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蔣介石、國民黨、孔宋家族等過去中共官方宣傳下的「大壞蛋」,近幾年在大陸民間出現「轉性」現象,大陸民眾不僅想了解、甚至有點美化民國時期的國民黨與官員,而背後真正意圖是藉以影射共產黨的執政不力,抒發內心滿腔鬱卒。

走進大陸各大連鎖書城隨處可見,一堵牆上滿櫃都是民國時期人物書籍,就連路邊賣書小攤也會擺上幾本蔣介石、孔宋家族內幕書籍,顯示市場需求量龐大,更有許多民眾喜炫耀自己「熟知」的民國時期內幕,一副「我知道、你不知道」的沾沾自喜模樣。

大陸民眾喜讀民國時期人物內幕書籍,反映出目前人們對政府失望、卻又無處抒發的困境。人們對中共官式宣傳的懷疑起自八九天安門事件,一位香港教授指出,天安門讓許多大陸學者對黨的教條產生懷疑,並重新反思後得出一條簡單且有趣的規律:您說黑、那就是白,反之亦然。

FguHistoryAlumn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經過一年多的考古探勘與發掘,中國考古學家近日推定在西安郊區新發現的大型陵園,是距今兩千多年秦始皇的祖母墓葬。

秦始皇的祖母夏太后一直活到秦始皇二十歲,當時秦始皇已登基七年,對於秦國晚期政治及秦始皇本人應有重要影響,而祖母死後三、四年內,秦始皇便主政。這座規模巨大的陵墓很可能由秦始皇下令修建,這對後來修建秦始皇陵具有重要的參照意義。

新華社報導,這座墓葬是迄今已發掘的「中國第二大墓葬」,具有四條墓道的大型墓葬,其承前啟後的歷史地位,對於研究中國古代陵墓制度變遷、尤其是秦始皇陵墓的建設與規制等,具有重要的學術價值。

FguHistoryAlumn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凌晨3:42 昨天是唐山大地震卅周年紀念日,幾名遊客站在設於河北理工大學的地震遺址前憑弔。發生在一九七六年七月廿八日清晨三時四十二分的唐山大地震,規模達七點八,官方公布的死亡人數是廿四萬兩千人,為近代死傷最慘重的地震。(歐洲圖片新聞社)

唐山大地震是大陸百年來最慘重的天災,當年資訊不明,加上中共封鎖消息,香港、台灣、海外一直認為唐山大地震死傷人數逾百萬。事隔多年,唐山大地震的具體信息和當年慘狀逐漸被世人所悉,一些悲慘故事陸續浮上檯面,同時外界也得以了解,當年中共是如何處理這起巨災。

凌晨三點多 天地頓時變色

FguHistoryAlumn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六百多年前明太祖朱元璋嫡孫建文皇帝朱允炆於「靖難之役」後失蹤,關於建文帝的下落眾說紛紜。最近有江西省專家表示破解了建文帝失蹤之謎,探究考證得出建文皇帝隱身於江西上饒三清山,並發現其陵墓。

新華社報導,曾任上饒玉山縣旅遊局局長的官濤,一九八二年起參與三清山風景普查工作。歷經十多年的研究,官濤推斷明朝建文皇帝隱姓化名為全真道人「詹碧雲」。建文帝藏身三清山後,大規模興建三清宮等道教場所,宮內一處名為「明冶山詹碧雲藏竹之所」的陵墓就是他本人墓塚。

「明冶山詹碧雲藏竹之所」一直被認為是全真派道士的羽化壇墓,這是三清福地除三清宮以外最大的明代古建築,位於三清宮東南側約兩百七十公尺處,墓塚地面水平距離縱長二十五公尺,最寬處八點五五公尺,前後高差十三點二五公尺,氣勢恢宏,總建築面積兩百一十平方公尺,全部用花崗巖麻石構築的仿陵園式建築。

FguHistoryAlumn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武則天陵墓是否開挖引發大陸考古學界大討論,由於該墓是中國帝王陵墓少數具二位皇帝合葬且迄今未曾被盜墓過者,加上墓內文物保守估計至少五百噸,引發外界熱烈討論。

據《西安日報》報導,乾陵對中國考古與研究盛唐歷史意義重大之處,在於唐朝帝王陵墓大多被五代耀州節度史溫韜所盜,唯有唐高宗與武則天合葬的乾陵因盜挖時風雨過大而倖存至今,且根據碑文記載,唐高宗遺言要求將其生前珍愛的字畫全數陪葬,故陵墓內文物極具研究價值。

武則天陵墓內究竟有多少寶藏,資深文物專家推算認為,乾陵墓室通道兩側各有四間石室,裡頭擺滿盛唐時期最值錢的文物與各式金銀祭器,若不含墓道牆上造型各異的文字條石,「保守一些說,最少有五百噸!」

FguHistoryAlumn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崇禎皇帝登煤山自縊而死之後,明朝已亡,但王室子弟相繼在南方被擁立為王,開啟了南明的歷史,一直到施琅攻下台灣,總共四十年。這段歷史有忠臣義士,也有驕將悍卒,夾雜了忠心與背叛,堅強與軟弱,徬徨與無奈。士大夫面臨殉國、起義、歸隱、仕敵的生死抉擇,將領面臨了權位與名利的誘惑。這四十年,孕育了柳如是、錢謙益、陳子龍刻骨銘心的生死情緣,也意外地開啟了漢人在台灣的發展。

這樣複雜、多變的歷史被清朝統治者壓抑,但到了清末,基於種族立場,學者開始為明末死節之士立傳,並刊布有關南明史事的著作,以表彰民族氣節。這種現象到了1930年代,又因日本入侵,危亡之勢與南明政局類似,研究明朝的熱潮再現,然而,發表的作品大都是專題研究,為南明立史,終得等待錢海岳。

錢海岳(1901-1968)是江蘇無錫人,他的父親曾受聘協修清史,錢海岳隨侍在京,自幼受到清史館幾位史學大老的薰陶,特別是大老對南明史事不彰,文獻散失的感嘆,讓錢海岳興起修史之志,開始從書攤、私家藏書廣泛收集南明史料,經十餘年終有所成,於是在1931年下筆撰述南明四十年的通史。1937年,錢海岳攜帶草稿,隨國民政府西遷至重慶,任職於開國文獻館,繼續考訂史實,終於在崇禎皇帝甲申三百年後的1944年以個人之力,在戰亂流離的歲月,完成了《南明史》一百卷。這一年,郭沫若也發表了轟動一時的〈甲申三百年祭〉。

FguHistoryAlumn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今天的國中生在歷史課本的台灣史部分,都可以讀到在台灣民主國建立中,占有重要位子的台灣布政使陳季同的名字。他將來到台灣的法國軍艦艦長鼓勵台灣自立的建議轉告唐景崧,兩人同受鼓舞,陳季同更向美國記者表示,「我們很有希望」。他根據「國際公法」中「割地須問居民能順從否」的條文,提出「民政獨主,遙奉正朔,抗拒敵人」的策略。他也參與策畫〈台灣民主國自主宣言〉,民主國成立後,他擔任總理各國事務衙門督辦。事敗後,滿懷悲憤寫下〈弔台灣四律〉,傳誦一時。

陳季同就這樣在台灣近代史中留下了一個紀錄,然而,脫離了台灣民主國,陳季同是誰?台灣學生的興趣缺缺,這應該是陳季同一生的最大遺憾。陳季同(1852-1907)是福建侯官人,與嚴復同鄉,比嚴復長一歲,兩人同年(1867)進入福建船政學堂,但陳季同主要學習法國語文和一般西學,而且比嚴復晚兩年畢業,法文基礎相當深厚,畢業後派任為辦公所翻譯。

1875年奉派前往英法兩國參觀考察一年。1877年終於有了機會與嚴復等三十餘名首批學生赴歐留學,比較特別的是,陳季同並沒有進入海軍學校學習造船、駕駛,而是受命進入巴黎政治學堂,「專習交涉律例」,功課包括交涉、公法、律例、政治、文辭,兼習英德羅馬拉丁各種文字,清廷的用意是將他培養成精通國際政治的外交人才。

FguHistoryAlumn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下月一日即將通車的青藏鐵路青海格爾木到西藏拉薩段,沿線考古發掘與研究證明,青藏鐵路沿線也是人類史前文明起源地之一。

新華社報導,考古發現,早在舊石器時代晚期,青藏鐵路沿線就有古代人類的活動;考古學家在唐古拉山區的沱沱河、可可西里,柴達木盆地的小柴旦湖邊,均發現這時期人類活動的遺物,採集到一大批人工打製的石製品,有石核、石刀、砍砸器、刮削器、尖狀器等。考古學家推測,最遲在三萬年以前,人類就已經生活在這裡。

青海省文物考古所所長許新國說,青藏鐵路東起青海省的西寧市,翻越崑崙山,穿越可可西里無人區,翻越唐古拉山,西至西藏自治區拉薩市。崑崙山東西長兩千五百公里,平均海拔五千公尺;中國眾多的神話故事出自崑崙,如女媧煉石補天、精衛填海、西王母蟠桃盛會、白娘子盜仙草和嫦娥奔月等。專家考證認為,距今三千到五千多年前,存在過一個牧業國度—西王母國,而被賦予濃厚神話色彩的西王母,歷史上確有其人。

FguHistoryAlumn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今年是中國「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簡稱文化大革命或文革)爆發40 周年。這是一場始於 1966 年的重大政治運動,也是人類歷史一次空前浩劫,它給中華民族造成了毀滅性的巨大災難及不可挽回的損失。逝去的歷史不會輕易退出人們記憶,40 年後的今天,回顧文革,「往事並不如煙」,探究它的爆發原因及其過程,有著溫故知新、鑑往知來的深刻意義。

  文革是一場「觸及靈魂深處的大革命」,在那黑雲壓城的年代,上至國家主席,下至普通百姓,生命毫無保障。文革導致無數生靈塗炭,數以萬計的知識精英被迫「自絕於人民」,許多名勝古蹟、歷史文物毀於一旦。文革讓國家大傷元氣,經濟建設、科技發展停滯不前,幾代人的命運受影響。

  中共執政後一度提倡列寧的「忘記過去就意味著背叛」,並奉為真理,但對於自己親自否定並定性的「文革十年浩劫」,不但不反思,不願清算歷史舊帳,還阻撓民間自發的紀念活動。在大陸公開出版的報刊上,迄今見不到回憶或反思文革的文章,也查不到任何關於文革的資料,不少民間自發的紀念活動,因官方打壓胎死腹中。日前中國文化部長孫家正已承認官方不會舉行反思文革的活動,並聲稱「要鼓勵往前看」。

FguHistoryAlumn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坐在以四九年以前民國期刊收藏齊與富聞名的上海圖書館內,觸摸著一九四三年到一九四五年間,周瘦鵑辦的《紫羅蘭》,冊葉雖已微裂捲邊,還是足以製造出一種氛圍,彷彿回到歷史現場,看見四十年代上海愛好閱讀的市民們,是這樣翻看著刊物,找尋舊名字與新名字,消閑或者入情。這老派言情作家辦的雜誌,封面是彩繪花卉,掩蓋著許多蝴蝶往事,鴛鴦舊夢。

接著,我拿出數位相機,關閉閃光燈,翻拍值得注意的部分。

今日已經難以想像過去從事研究的人,見了老期刊,僅能小心翼翼,翻閱,抄寫;畢竟拿去影印對這些舊書而言,不啻為折磨。而即使再怎麼小心,產生於抗戰年代的書籍,紙張品質不佳,觸之則脆,則粉,六十年前的紙屑灑在現代的牛仔褲上,使人頓生不忍,猶如見到落魄的昔日戀侶。後來開始把舊書影像一葉一葉封入膠捲,縮微技術使得重現成為可能,這對書是好的,不必再沾染塵埃汗氣,對閱讀人則為必要之痛苦,捲動著三不五時就會卡住的微捲機器,調節焦距,在不清晰的光影中辨認關鍵。而已經製作成微捲的舊書,則意味著一般研究者已難在有親炙的幸運,實物之靈光畢竟不是複製品所能取代。微捲閱讀機器過去只能看,後來能夠複印畫面,現在更好,能夠直接燒成光碟帶回家慢慢看。

FguHistoryAlumn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006.05.17  中國時報 30年不反思 狼奶教材代代傳 林克倫/廈門採訪報導

一九九八年十月,廈門一位中學語文教師朱麗冰在「南方週末」發表《拒絕狼奶》一文,從學校教育體制反省說:「教師千萬不能再給學生餵『狼奶』了,不要教給學生簡單地追求『剛硬』,不要鼓勵冷漠,更不應為鑄造嗜血的心靈之劍歡呼雀躍。」

反思文革是要讓下一代不再受階級鬥爭、偶像崇拜等「狼奶」教育的荼毒,但在從事第一線教學的朱麗冰眼裡,目前的教育體系「餵狼奶」的情況仍在繼續。官方在教育對文革的影響上,反思其實有限。

FguHistoryAlumn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006.05.17  中國時報 30年不反思 狼奶教材代代傳 林克倫/廈門採訪報導

一九九八年十月,廈門一位中學語文教師朱麗冰在「南方週末」發表《拒絕狼奶》一文,從學校教育體制反省說:「教師千萬不能再給學生餵『狼奶』了,不要教給學生簡單地追求『剛硬』,不要鼓勵冷漠,更不應為鑄造嗜血的心靈之劍歡呼雀躍。」

反思文革是要讓下一代不再受階級鬥爭、偶像崇拜等「狼奶」教育的荼毒,但在從事第一線教學的朱麗冰眼裡,目前的教育體系「餵狼奶」的情況仍在繼續。官方在教育對文革的影響上,反思其實有限。

FguHistoryAlumn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文革浩劫反思》人,怎樣變成獸的?【2006/05/15 聯合報】記者 汪莉絹

十年文革,人間浩劫,一百七十三萬人「非正常死亡」,四百二十萬人被關押審查。

非正常死亡 10年173萬人

FguHistoryAlumn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前言:

十年文化大革命,憑添多少荒墳冤魂;鄧拓,中共中央機關報人民日報總編輯,是死於文革的第一人。一九六六年,十三歲的中學生錢鋼被推為代表,在全校大會討伐鄧拓。

四十年後,錢鋼自思,當年的義憤何來?一個少年加入殘酷的政治鬥爭,為何如此順理成章?從節錄的「報人之死」,看錢鋼述評文革。

FguHistoryAlumn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 北大才子、青年史學權威沈元,五七年被打成右派,文革時因不堪凌辱化裝成黑人欲逃入外國使館尋求庇護,事敗而遭槍決。文革扼殺了多少這樣優秀的人!

在北大學長、任教於美國芝加哥大學的歷史學家王友琴女士所著的《文革受難者》一書中,關於沈元只有這樣一段簡單的介紹:

「男,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研究人員,一九五七年被劃成「右派分子」,文革中遭受更多迫害。他在身上塗抹了黑色鞋油,假扮成黑人,進入一非洲國家大使館,請求他們幫助他離開中國,結果被中國政府逮捕。在「打擊反革命運動」中,沈元在一九七零年三月被以『反革命罪』判處死刑。當時三十多歲。」

FguHistoryAlumn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今年五月是「文革」爆發四十周年,也是「文革」結束三十周年。雖然中共官方用「十年浩劫」否定這場幾乎令中華民族毀滅的巨大災難,但在此重要時刻卻態度低調地不願「舊事重提」,甚至要求各界全力降溫,此舉引發了民間不滿,呼籲中共官方應該正視這段歷史。

據香港「成報」報導,中共官方在「文革」上的「低調」,不僅體現在公開出版的報刊上見不到任何回憶或反思文革的文章,而且在互聯網搜索引擎上也查不到任何關於文革的資料。

黨慶長征升溫 文革冷處理

FguHistoryAlumn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二○○六年五月初的中國,全國沉浸在黃金周假期的娛逸氛圍中,北京天安門廣場遊人如織。四十年前此時,北京卻正發生著中國當代最大一場浩劫—文化大革命。

禁忌 沒人敢公開談

當年毛澤東一手舞動群眾向這個國家及黨發動攻擊,「偉大的毛主席」頓時成為全中國盲目崇拜的對象,就在天安門廣場上,一樣是來自全國各地的群眾,其中有不少是青年為骨幹的紅衛兵,這群人在毛江的鼓動下,以「破四舊」為名走出校門,殺向社會,開展了腥風血雨的十年。

FguHistoryAlumn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他的「自由主義」,他的「文藝復興」,此時受到了空前的挫敗。一九四九年的變局,對胡適來說,不僅造成個人生活上的流離失所,困頓窮乏,也是對他一生志業與信仰的考驗……

前言

最近二十年來,海內外有關胡適年譜和傳記的著作,不下數十種,但對1948年底胡適飛離北平,到1949年國民黨撤離大陸,胡適決定暫寓美國的這段生活和心境,記載卻極有限。這一方面固然由於胡適個人的生活往往只是瑣碎的日常事務,無論就學術史或政治史而言,都無足輕重,另一方面,也是由於材料不足,無從建構起胡適流亡歲月中的點點滴滴。本文以胡適十幾封從未發表過的家書作為基礎,輔之以其他材料,來重新審視他在這段艱難歲月中,如何進退出處,應對這天翻地覆的變局。也惟有在生活的細微末節上,才能看出胡適的操守與人格。在現有胡適出版的日記和書信中,1949年的材料都很有限,這十幾封家書可以填補日記和書信的不足。

FguHistoryAlumn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一九四九年十二月,國民政府遷到台北,共軍奪得大陸江山。「國民黨為何一敗塗地」?從大陸逃到台灣的人急於探索答案,那時你在各種場合都可以聽到人人有個「假使」:假使一九四五年九月在重慶殺掉毛澤東,假使馬歇爾不來調停國共衝突,假使不裁編軍隊,假使不行憲選舉,假使不發行金圓券……

「向敵人學習」與「實行真正的民主自由」

許多人藉著「假使」推卸責任,歸咎別人:輿論取悅中共,學潮幼稚瘋狂,奸商興風作浪,官吏貪污無能,軍隊驕悍愚昧,黨部與民眾脫節,一一發掘出來,萬象雜陳。有人喟然嘆曰:「中國大陸赤化的原因一共有四萬萬五千萬條,每個中國人一條。」(那時號稱中國人口為四萬萬五千萬人。)

FguHistoryAlumn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瞭望哨」是「掃蕩報」副刊的名稱,掃蕩報是國軍創辦的日報,抗戰時期以報導戰地新聞創造巔峰,抗戰勝利改名「和平日報」,台灣成立分社。一九四九年大陸撤退,總社遷臺北,七月恢復掃蕩報原名。我經常寫一些散文向「瞭望哨」投稿,自己覺得很受歡迎。

一九五○年二月某日,我有一篇文章在「瞭望哨」發表,使用筆名「黃皋」,文章末尾多了一行小字,加上括號,寫的是「黃皋兄請來編輯部一談」。幸虧我看副刊一向仔細,沒有錯過這一條重要的訊息。

掃蕩報編輯部設在昆明街,樓上辦公室,樓下排字房。在那裡我第一次見到「瞭望哨」的主編蕭鐵,他心直口快,他說他想建議報社增加一名人手,專門校對副刊,同時參與副刊的編務,做他的助手,如果我有興趣,他可以推薦。乍聽之下,我幾乎不相信自己的耳朵,蕭老編完全不知道我的底細,那年代「匪諜就在你身邊」,他竟敢拉拔我進報館。那時我漂流失業,天無絕人之路!可是我沒有工作經驗,他很輕鬆的說:「你一個小時就可以學會」。

FguHistoryAlumn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