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黃聖修報告:〈《史記》多樣性閱讀試探──以「李將軍」為例〉

(1)何以寫〈李將軍列傳〉,非〈李廣李陵列傳〉,亦非〈飛將軍列傳〉?
排序上,為何在韓長孺之後、匈奴衛青之前?
書名、書官、書人、書子,有何意義?
例1:邾婁儀父「稱字」《春秋公羊傳‧隱公元年》
例2:蔡侯獻舞「何以名?」《春秋公羊傳‧莊公十年》
例3:衛青曰衛將軍…有得於紀官之意乎?…繼《春秋》之後而存《春秋》之例,捨遷史吾誰與歸!(明‧何喬新《何文肅公文集》卷二《史記》)
例4:不知古人著書之旨,而轉以後世拘守之成法。《文史通義‧書教下》
例5:史遷創〈列傳〉之體,…列人名目,亦有不齊者,…義例不純也。…餘並直書姓名,而又非例之所當貶,則史遷創始之初,不能無失云爾。《文史通義‧繁稱》
例6:李將軍殺而書官,諷衛霍之竊位也。(任國銓《尊經書院初集》卷十
〈史記世家列傳或名或字或官爵例說〉
小結:「李將軍」之「義」,並無定論。

【問】名稱的不同書寫義,《春秋》稱字的階層意義、筆法的理論基礎?
無體例而包容萬物,同意此說否?
《史記》有體例,但未統一?
若「將軍」為褒揚義,直稱名號者均為貶義?

(2)幾個李將軍?
李廣、李信、李蔡、李敢、李陵
標題「李將軍」指誰?僅李廣?何謂「李氏世將」?與「不得侯」可否聯繫?

(3)誰寫「李將軍」?
《史記》、《漢書》、《漢紀》、《資治通鑑》,史學史脈絡中,如何理解四個不同時代的人,所描繪李廣生平?各自側重為何?

【問】刪削過程中,「李蔡」記載消失,讓對比李廣命運少一比較點?
《史記》為「當時簡」,「後來筆」的《漢書》到《通鑑》,
論程不識與李廣為將比較,《通鑑》論「傚」李廣帶兵「鮮不覆亡」,凸顯北宋司馬光「資治」?
《通鑑》何以不寫「隴西」?因地理上當時為西夏所有?
《史記》論紀律散漫為李廣人格特質展現,到《通鑑》變致命傷?

(4)《史記》中的李將軍

〈李將軍列傳〉首段三位李將軍,世世受射,命運大不同,與某人(司馬遷)相似。
文帝「不遇時」,昭示李廣未來命運?對照:
例1:文史星曆近乎卜祝之間…倡優畜之〈報任安書〉
例2:太史公留滯周南…發憤且卒〈太史公自序〉
例3:王朔:「禍莫大於殺已降,此乃將軍所以不得侯也」〈李將軍列傳〉
例4:又迷失道,豈非天哉!〈李將軍列傳〉
例5:凡二十四歲而五侯盡奪,衛氏無為侯者。〈衛將軍驃騎列傳〉
例6:揚名於後世,以顯父母,此孝之大者也。〈太史公自序〉

【問】司馬錯、白起等人的命運,如何看待?
「豈非天哉」,論劉邦、韓信與李廣,如何解讀?
劉家和「三重解讀」:褒美、諷刺與歷史歷程的條件成熟
若如此,《史記》為「謗書」?寫本傳的邏輯為何?對漢朝有所不滿?
相對照,劉邦「地痞」集團如何統一天下?



【二】莊宇清

及孝景初立,廣為隴西都尉,徙為騎郎將。吳楚軍時,廣為驍騎都尉,從太尉亞夫擊吳楚軍,取旗,顯功名昌邑下。以梁王授廣將軍印,還,賞不行。徙為上谷太守,匈奴日以合戰。典屬國公孫昆邪為上泣曰:「李廣才氣,天下無雙,自負其能,數與虜敵戰,恐亡之。」於是乃徙為上郡太守。後廣轉為邊郡太守,徙上郡。嘗為隴西、北地、鴈門、代郡、雲中太守,皆以力戰為名。

(1)及孝景初立,【1】〈考證〉楓、三本,「孝景」下有「帝」字。
【問】當《會注考證》引用不同版本對勘文字,應先了解〈史記總論〉他用了哪些書?缺點在哪?水澤利忠《史記會注考證校補》如何做更精細的比對?

(2)廣為隴西都尉,徙為騎郎將。
【問】本傳關於李廣的官職遷變非常清楚,如何理解他的從軍經歷?
《漢書‧百官公卿表》、《漢官六種》、《西漢會要》等均可參閱

(3)梁王授廣將軍印,還,賞不行〈集解〉文穎曰:「廣為漢將,私受梁印,故不以賞也。」
【問】此處書寫筆法,司馬遷如何表達李廣的性格,與命運的聯繫?

(4)徙為上谷太守。……嘗為隴西、北地、鴈門、代郡、雲中太守
【問】欲了解李廣如何轉戰四方、還有相關人士官職演變,可參閱周振鶴,《漢書地理志匯釋》、《西漢政區地理》;嚴耕望《中國地方行政制度史:秦漢地方行政制度》、《兩漢太守刺史表》

(5)公孫昆邪為上泣曰:「李廣才氣,天下無雙,自負其能,數與虜敵戰,恐亡之。」
【問】此泣,代表本傳的一個轉折點否?用人政策上,如何塑造李廣的「不遇時」?

(6)後廣轉為邊郡太守……皆以力戰為名。
【問】張文虎等人考證,此段恐有錯簡;而歸有光、王伯祥以為此為敘述筆法的轉折語,該如何看待此段?


附錄:可參閱〈李將軍列傳〉相關文章

王先謙,《漢書補注》(臺北:藝文印書館)
王伯祥,《史記選‧李將軍列傳》(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2年7月2版2刷)
王叔岷,《史記斠證》李將軍列傳第四十九(北京:中華書局)
水澤利忠,《史記會注考證校補》(臺北:廣文書局)
有井範平補標,《史記評林》卷一百九(臺北:地球出版社)
吳福助,〈史漢李廣傳勘異〉,收於《簡牘學報》第八期
施之勉,《漢書集釋》李廣蘇建傳第二十四(臺北:三民書局,2002年版)
俞樟華、趙霞,〈論唐代詩人對《史記‧李將軍列傳》的接受〉,《漢中師範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2年4期,總72期
楊家駱,《史記今釋》甲編十八(臺北:正中書局)
蔡信發〈《史記‧李將軍列傳》體例平議〉,收於《第五屆漢代文學與思想學術討論會論文集》
劉德漢,〈史記漢書李廣傳之比較研究〉,收於《王叔岷先生八十壽慶論文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FguHistoryAlumn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