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7日的國會大選,瑞典選民正式將其籌組新政府的權利交由溫和黨、人民黨、基督教民主黨、中心黨所籌組的右翼聯盟,而瑞典未來的新總理將由右翼聯盟中獲得最多席次、年僅41歲的溫和黨領袖林費爾德(Fredrik Reinfeldt)出任,取代社會民主黨的現任總理派爾森(Goran Persson)。

瑞典4年一次的國會大選,過程激烈,其選票仍是主要集中在社會民主黨、溫和黨、人民民主黨、基督教民主黨、中心黨、左派黨、綠黨等7個政黨身上。總共349個席次的國會中,右翼聯盟共得178席(溫和黨97席、人民民主黨28席、中心黨29席、基督教民主黨24席),亦即百分之51的席位,左派聯盟共得171席(社會民主黨130席、左派黨22席、綠黨19席),右翼聯盟險勝7席。本屆大選的投票率約為80%。

不可否認,這是瑞典政治發展史上相當大的變化,主要是因為左派的社會民主黨自2次世界大戰以來,在過去74年裡面,執政時間長達65年,而右翼的溫和黨上一次執政時期僅在1991年到1994年間。再者,如果把這次大選結果放在近年來歐洲左派政府紛紛垮台的情勢來看,瑞典的向「右」轉,在歐洲政治發展上,也相當具有意義。

瑞典是一個社會福利相當健全的國家,雖說政府的福利來自高達30%-50%的稅收,但瑞典人民從出生到死亡,皆受政府良好的保護及補助。根據世界銀行的數據,瑞典人民的人均國民生產總值為41,060美元,失業率低(官方資料大約是6%,但是麥肯錫全球研究所所做的調查顯示,失業率卻高達15%),且今年第二季的經濟成長率仍有5.6%。

瑞典可說是歐洲左派政黨追求完善社會福利制度的國家中的最佳典範。雖有著讓人稱羨的社會福利制度,但瑞典人民最終卻選擇了矢言致力降低政府稅收、創造更多工作機會、改良福利制度的右翼聯盟重掌執政權力。何故?

溫和黨領袖林費爾德在一次與路透社記者的訪談中就清楚表示,雖然瑞典至今仍有高度的經濟表現,但自1950年代起,瑞典就幾乎沒有新創設的私人企業,30%左右的瑞典人士在政府機關工作,小生意因為政府的勞動條件而受到不少限制。他強調,瑞典需要削減社會福利,企業減稅,社會中需要有更多新的工作被創造出來,讓人民有更多的選擇。

由此觀之,近4年來歐洲左派政府紛紛下台的因素就不難推敲了。現在歐盟國家當中大概就只剩下比利時、希臘仍是左派政府執政,其他皆已轉「右」,由右翼政黨執政了。最值得我們觀察的就是歐洲兩大國:德國及法國。

德國去年9月的大選,右翼的基督教民主聯盟獲勝,德國出現首位女總理梅克爾(Merkel),另外極左派的綠黨在大選前唯一的地方議會選舉中連最低要求的5%選票的一半都沒達到,輸的相當慘。而法國在2002年的大選中,法國史無前例地進入第二輪投票,才仍由現任總統席哈克繼續執政,然而這次法國大選居然沒有左派政黨的份兒,只在右派及極右派之間進行。

對於歐洲向右轉的政治形勢,美國《華盛頓郵報》曾發表社論指出,答案非常清楚就是:歐元。社論指出,歐盟自1999年1月實行統一貨幣後,導致各國經濟混亂不已並發展困難,因為加入歐元的各會員國之間,彼此的經濟發展條件並不一致,通貨膨脹率及失業率也都不一樣,但卻硬要使用同一種貨幣、匯率,不和自己本國的經濟表現一起變化,顯然對其經濟面已造成負面影響。英國前首相鐵娘子佘契爾夫人就在其新書《治國方略》(Statecraft:Strategies for a Changing World) 中說,建立歐元可能是當代世界最大的一個愚蠢的舉動。

更深層的因素在於,歐洲長期根植於馬克思與凱恩斯的福利社會主義經濟思想:政府管控、國有化、大政府、高稅收、平均主義。在當今資本及人才市場競爭自由化、全球化的浪潮下,傳統左翼社會福利思想已遇瓶頸,取代而起的是更多的私有化、市場化、降低稅收、削減社會福利、減少經濟及勞動規定、限制政府權力,以實現小政府、大社會的目標。佘契爾夫人當初所極力推行的政策及目標,似乎又重新站在歐洲歷史的舞台上。

雖說瑞典尚未加入歐元體系,但由上述兩個脈絡觀之,就不難理解,瑞典右翼溫和黨領袖林費爾德競選時所強調的改革措施,最終贏得瑞典人民的支持,造成瑞典的變天了。

(本文作者為國際政治研究員)

http://mag.udn.com/mag/world/storypage.jsp?f_ART_ID=48530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FguHistoryAlumn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