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六年前,法國駐中國大使館一外交官以五百元(中國)外匯券,向我買了一幅油畫,最近這幅畫出現在中國油畫拍賣市場,竟然標價三十八萬元人民幣!」中央工藝美術學院畢業、留學英國的畫家鍾鳴說,由於中國藝術市場興旺,中國當代主義油畫受到國際買家(包括炒家)及大陸收藏家的高度關注。

鍾鳴原在北京中央電視台擔任電視劇導演,現在定居上海。身為「英國皇家藝術協會」一員的這位中年畫家,當年賣給法國外交官的那幅油畫名稱為《他是他自己(沙特)》,畫的是存在主義大師沙特。在八十年代,中國人對西方一切仍十分陌生。

一擲萬金者 多屬外國買家

二十六年後,西風吹遍全中國,百姓智識大開,加上全民財富成長,鍾鳴新作《二十五年再畫沙特》上月在上海「藝術博覽會」受到好評。鍾鳴現在是上海「藝蒲團畫廊」成員。上月舉行的藝博會,彭鳴亮一幅油畫以二十五萬元被買走。另一畫廊推出的當代主義作品「冷巨集」創作則以一百萬元人民幣被訂走。

對於自己的畫作漲了千百倍,鍾鳴說,「只緣身在此山中,實在不知道為什麼?」至於日前北京保利公司舉辦的拍賣會上,新生代油畫家劉小東的「三峽新移民」大幅油畫,以二千二百萬元人民幣(台幣八千八百萬元)天價成交。鍾鳴認為,大陸當前藝術市場不時蹦出天價實有些離譜。

藝蒲團畫廊負責人鄔敏敏也是畫家出身,他說,當前中國畫壇一些成名畫家作品一再創天價,最主要原因是有人炒作,有大陸炒家如溫州炒畫團,也有國際炒家,而一擲萬金的多是國際炒家。

他說,國內炒家除西畫外也炒國畫。如上海中國畫院院長程十發被視為「海派」畫家代表,二○○五年,其作品每平方尺要價十萬元人民幣,「比中國最貴豪宅上海湯臣一品每平方米貴上許多」。

井噴變跳水 股市熱藝市冷

在上海自稱「超現實主義」的油畫家周鐵海以反思資本主義創作聞名中外,代表作為駱駝頭人身創作。他說,創意來自「駱駝牌」香菸,作品在於批判西方資本主義。周鐵海曾登上美國《新聞周刊》封面,作品自然居高不下。

但目前市場價格已從「井噴」降至「跳水」價格。而二○○五年春季,就是中國油畫市場由高轉低的轉折期。當年,全大陸前七大拍賣行中國嘉德、中貿聖佳、北京翰海、北京榮寶、北京保利、杭州西冷和上海朵雲軒公司的春秋兩場拍賣會,文物藝術品總成交額超過五十六億點七億元,比前一年成長了六三%。

據鄔敏敏表示,實際上到二○○五年的秋季拍賣,就已出現「跳水」情形,不少油畫即使標價降低,仍出現流拍。特別是上海拍賣會中高價作品容易流拍,不少收藏家現在根本就不把珍藏品拿到上海,寧願留在北京待價而沽。

另外,古玩市場也出現下滑。上海朵雲軒公司將在本月二十日舉行古玩藝品拍賣會,由於前次拍賣成交額比以往下滑,只達二億多人民幣,該公司預估這次交易額可能還要下滑。

藝術品市場由高潮往下走,其實仍受市場因素影響。藝評人士說,除股市、房市外,第三塊投資大蛋糕就是藝術品市場。二○○五年春季以前,深、滬股市未如目前熱絡,今天中國股市市值達七萬億人民幣,深、滬股市流通股總值約三萬億人民幣,投資者把資金轉而投資於股市,自然影響整個油畫及藝品市場。

http://news.chinatimes.com/Chinatimes/newslist/newslist-content-forprint/0,4066,110505+112006121000076,00.html




2006.12.10  中國時報

凸顯傷痕文學 太過市場取向

徐尚禮/上海專訪


上海美術家協會編審徐明松說,中國當代主義油畫受到國際收藏家注意,在於畫作反映中國改革開放以來的政治、社會現象。其中一些作品可視為「傷痕文學」的延續,畫家透過繪畫表達他們對那一特定年代的記憶,格外受西方收藏家喜愛。

「傷痕文學」主要是文革後的小說創作,但大陸經濟浪潮興起後,一下子把傷痕文學淹沒掉。今天沒有多少人記得北京作家劉心武的小說《班主任》。但經歷那個年代的畫家卻對這類材難以忘懷,接下了小說家的火把。徐明松說,國際收藏者注意這類題材,對畫家或畫廊負責人來說已不是個人的意識形態問題,他們考慮的是市場。

上個月,在香港佳士得「亞洲當代藝術」拍賣會中,中國當代主義畫家張曉剛油畫作品《天安門》,以一千八百零四萬港元成交。十月間,其作品《大家庭》於倫敦佳士得拍賣會上,也以一千多萬港元易手。

《天安門》畫中的天安門象徵著中國政治與歷史的權力中心,作品反映了歷史時代的轉變,象徵中國從傳統社會走向現代社會。

徐明松說,在中國改革開放後,中國當代主義畫家受西方文化影響,以現代文化及藝術手法表達他們對國家及社會的反思,呈現出的神祕中國風格外吸引西方社會。一些前衛作家不是以紅衛兵、毛澤東或天安門為題材,就是畫些光頭人像,他們表情一臉茫然、沈默不語。有些則是畸形男女,對世間憤怒又無奈。

徐明松認為,目前雖然國際收藏家偏愛中國當代主義油畫,但太過於政治性,或過分強調意識形態的作品,終究會成為過去式。從長遠看,美術創作是要陶冶人們性情,世人都喜歡令人愉悅的東西,因此,過於政治性的作品會降低藝術性,也不耐時間考驗。

http://news.chinatimes.com/Chinatimes/newslist/newslist-content-forprint/0,4066,110505+112006121000077,00.html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FguHistoryAlumn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