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續拜讀貴版有關學童早餐的讀者投書,兩位老師都肯定早餐對學童的健康與學習的重要性,這點,相信所有大人都會同意。而所指出的父母忙於生計,無暇為子女準備早餐,讓孩童空著肚子上學,可能也是許多家庭的現況。但對於建議「學校為學童辦理營養早餐的服務」,站在「主婦聯盟」以學童營養午餐為重要的關懷議題的立場,我們有不一樣的看法。

基本上,學校是學童學習的地方,而不是替家長解決子女生活問題的所在。家庭的重要功能,本是滿足家人食、衣、住、行、育、樂的需求,其中又以食為最大,所謂「民以食為天」,家長把這麼重要的功能交給學校,比起交給巷口的便利商店、早餐店、餐車,當然是多了一份安心。但畢竟學校不能取代家庭,老師也無法取代父母,孩子們內心的渴望,絕不僅只是填飽肚子而已,更是父母為自己準備早餐的那份關心與愛心,以及和家人一起吃完早餐後上學去的充實滿足感。

學童的營養午餐,包括營養師的配置、食物營養調配、供餐廠商管理等,這些環環相扣的作業都要面面俱到,才有可能讓學童吃得安全又健康。未來若連學童早餐都要由學校來辦理,不但大大增加校方行政與人力的負擔,恐怕家庭功能將更形不彰,父母子女之間的互動也更為淡薄。

忙碌不應該成為大人讓孩子空著肚子上學、或隨便在路邊買早餐吃的藉口。現在雙薪家庭多,但誠如劉老師在文中所言,「只要事前妥善規劃,便可全家共享早餐,甚至在準備餐點的過程中,引導孩童學著自己動手。」設想這樣的溫馨畫面:孩子倒牛奶,媽媽煎荷包蛋,爸爸用電鍋蒸熱騰騰的包子,或讓孩子在土司上塗奶油抹果醬…,全家分工,一起準備、一起食用早餐,既不會讓忙碌的媽媽一肩承擔所有工作,孩子也會在參與中,更懂得體恤早上同樣趕著上班的父母。

至於一些起床後沒有胃口的孩子,硬是勉強他吃早餐,變成兩代之間的拉鋸戰,讓彼此間關係緊張,對健康反而更不利。不妨為孩子準備好後,讓他帶到學校再吃,避免給早餐錢就打發,否則父母怎能確定孩子買的,不是洋芋片配巧克力加含糖飲料,甚至根本不買早餐,把錢省下來放學上網咖打電動?

從小習慣在家吃飯的孩子,通常不愛外食,對家的向心力,也比三餐都得自行解決的孩子強。所以,請盡量在家開伙,早上,讓孩子吃完早餐高高興興的上學去;下班、放學後,讓大人小孩都樂於回家,與家人一起準備、享用晚餐。

其實,孩子在家的日子並不長,他們會長大,可能必須到外地求學、就業、成家,與其到時面對空窗期唏噓,不如珍惜眼前孩子還在身邊的日子,充份享受餐桌上的幸福。

(作者為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婦委會委員)

http://news.chinatimes.com/Chinatimes/newslist/newslist-content-forprint/0,4066,110514+112006120900297,00.html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FguHistoryAlumn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