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貝爾委員會今年未將和平獎頒給外界猜測的諸多熱門政治人物,卻頒給興辦「微額貸款」協助窮人脫困的孟加拉銀行家尤努斯,這等於重新詮釋並放大了對「和平」的定義。更重要的是,面對被全球化浪潮席捲的資本主義社會,這也等於發出了大聲的呼喊:銀行不該只為富人服務!
尤努斯之所以成為「窮人的銀行家」,緣於卅年前的一段經歷:他遇到一位編竹凳的農村婦女,問她每張可賺多少錢?農婦說,竹材是以五塊錢向人賒來的,賣出竹凳,還掉借貸,自己只得二分錢。尤努斯深受觸動:天啊,只因為借了五塊錢,她已經變成了奴隸!
這位深感不安的經濟學教授隨即創辦「鄉村銀行」,展開卅多年協助農民脫貧的志業,至今已服務數百萬人。他的經營模式,也被其他許多開發中國家效法引進,成為協助底層人民改變貧苦命運的典範。
台灣的經濟發展,孟加拉當然望塵莫及;但若說尤努斯的經營哲學和人道關懷沒有值得我們師法之處,卻絕非事實。台灣再怎麼托大,也無法誇稱島內沒有窮人。尤其,近幾年隨著經濟的萎縮和產業的外移,許多人因失業而淪為新貧階級;甚至因無力繳交勞健保費用,而被排擠到制度之外。與此同時,則有更多人掉入金融業信用卡擴張的陷阱,變成了不得翻身的卡奴;另有許多人則求助於地下錢莊,繼而墜入討債公司的夢魘之中。
一名因刷卡購物而淪為「卡奴」的台灣年輕人,與一個因借幾塊錢而成放貸者「奴工」的孟加拉婦女,同樣是奴,誰的境遇更悲慘?那位孟加拉婦女,還有銀行家願出手解救;那麼,把自己的客戶貶為卡奴,並僱用討債公司以近乎黑道手法向持卡人恐嚇騷擾的台灣銀行家,他們怎麼看待自己的角色?
這裡碰觸到的根本問題是:銀行存在的目的何在?它要為誰服務?這並非唱什麼高調,亦無人認為銀行要經營得像慈善事業。事實上,尤努斯的鄉村銀行,也並不是用「慈善」的手法來救濟窮人;他是從社會經濟的觀點,提供底層農民一個跨越自己命運的機會,從養雞賣蛋、畜牛擠奶開始,讓他們在經濟體系中找到自己的生存位置。更貼切地說,重要的不是他提供了幾百塊錢的貸款,而是他提供了對窮人的信任,讓他們學習如何幫助自己。
就這點看,「鄉村銀行」其實已不止是一家銀行,它同時也兼扮演社會工作者、經濟開發師、社區教育家的角色。一家銀行能與它所處的社會發展出如此豐富、緊密的關係,應令我們的銀行家慚愧,更值得我們的銀行界深思。回頭看台灣,有多少基層百姓只因幾萬元周轉不過來,就步上全家燒炭自殺的絕路,請問:台灣的尤努斯在哪裡?
近兩年,台灣的金融機構出現一波購併潮,企圖朝大型化、國際化發展,結果卻產生了數頭金融恐龍,讓社會財富愈發集中於少數財團;但在鎖國的思維下,銀行的國際競爭力其實卻未提升。這樣的變化,不僅反照了銀行界服務目標的迷思,也迴映了國家政策的迷失。
包括陳總統親自宣布銀行限期合併、減半,包括專為服務中小企業而設的台灣中小企業銀行將被大金控吞併,皆是因盲目追求形式上的「規模變大」,而破毀了資金融通的服務初衷。近幾年,那麼多中小企業撐不下去,都跟政府產業政策的不務實,以及取得融資困難有關。金融機構規模變大,企業卻加速倒閉,卡奴無路可走,這難道不是國家服務精神的迷失?
「微額貸款」可以促進和平,這恐怕是台灣金融家和主政者腦子裡不曾有過的概念。尤努斯所達成的,其實不只是消除貧窮,而是以人道的經濟手段提升並豐富了自己的社會。對台灣而言,銀行該「為誰服務」,是這個和平獎給我們的一聲暮鼓晨鐘!
http://mag.udn.com/mag/column/storypage.jsp?f_ART_ID=49357
- Oct 16 Mon 2006 20:57
銀行為誰服務,國家為誰服務? 【2006/08/15 聯合報】 【社論】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