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無米樂」主角崑濱伯勇奪第四屆全國冠軍米,是昨天最讓我感動的消息。看過「無米樂」的人,都知道我說的是什麼意思;沒看過「無米樂」的人,真的應該找時間好好看看。這批冠軍米裡面,有著台灣「末代滅農」樂天知命的心聲、對於土地的深厚情感,希望所有人都能用心聽見。

 「以前都沒有大官來我們這裡,這支片出來後,農委會主委就來了兩、三次,這是最大的差別……」、「這支片播出時,我們帶著三種米去現場,台北市長馬英九也在,台北人終於知道台南有好米了……」

 去年我和中時政治組同事高有智巡迴採訪「休耕啟示錄」專題時,來到台南縣後壁鄉「芳榮米行」,驚喜見到崑濱伯、煌明伯、文林伯,他們像是從感人至深的記錄片中走了出來,向我們述說關於「無米樂」的點滴心情。

 當時崑濱伯早已變成「明星農夫」,不但住家成為「觀光景點」,連七二水災造成中南部損失慘重,都有電視台專程訪問崑濱伯的看法,好像崑濱伯才是農委會主委一樣。

 然而,崑濱伯的日常生活,並沒有因為「無米樂」而明顯改變。他每天照樣巡田,閒來天南地北聊天,和崑濱嫂依舊不時鬥嘴,照樣擔心下雨稻米賣不到好價錢。這群「末代滅農」(崑濱伯自創用語)的赤腳,每天依然踩在捨不得休耕的土地上。

 訪問過程中,崑濱伯強調,他希望自己在農會輔導下種出的「禾康益全香米」(台農七十一號),能夠真正把台南好米發揚光大。結果,崑濱伯真的做到了,前三屆冠軍皆被東部農民抱走的全國稻米品質競賽,這回終於由嘉南平原大米倉揚眉吐氣。

 下田五十年後第一次得獎,崑濱伯昨天向媒體謙虛地說:「種米的技術沒有不同,一切都是天公伯幫忙!」他只是遵照農改場要求,因為這個品種比較早熟,所以在梅雨季節來臨前就收割。但他仍然感慨,台灣種稻沒有前途,並不希望孩子繼承衣缽。

 無論如何,崑濱伯在高唱「無米樂」自我解嘲之際,已用實際行動努力轉型、與時俱進,從而在辛苦付出後開花結果;而「無米樂」兩位導演顏蘭權、莊益增透過這部感人作品所灑下的種子,更已深深埋在每位觀影者的心田。

 去年與崑濱伯等老農告別前,我特別又問了一次,「無米樂」叫好叫座對他們真的沒有什麼改變嗎?「有改變啦」,煌明伯想了想後回答,「很多年輕人看完這支片後,會走過來跟我們說,他們以前吃飯都會剩很多,現在他們知道種稻米的辛苦了,他們以後會把飯都吃光」。

「種田的人如果對土地沒有感情,就是快死了,土地養育我們,生命在土地成長,土地是咱們的寶貝」;「種田像坐禪,前世修不夠,這世修來補」。在崑濱伯勇奪冠軍米的此刻,「無米樂」中發人深省的話語,彷彿又在耳邊響起。

引用:http://editorland.chinatimes.com/ho/archive/2006/09/19/2435.html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FguHistoryAlumni 的頭像
    FguHistoryAlumni

    佛光大學歷史學系系友會

    FguHistoryAlumn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