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港朝天宮、新港奉天宮、鹿耳門聖母廟、鹿耳門天后宮,那座是台灣最早的媽祖廟?五、六十年來爭論不休。埔里恒吉宮更認為,各地的媽祖廟均是湄洲二媽、三媽、四媽、五媽分靈,只有他們是沿自湄洲大媽。
媽祖是台灣最普遍的信仰,但是一樣的「媽祖」,卻有著多樣的神格,衍生彼此間輩分的關係。媽祖廟爭正統,反映了人事與地域間複雜的起落、互動的糾結,而深入民心的「分靈觀念」在中間也扮演著微妙的作用。
朝天宮 史蹟文物佐證
雲林縣北港朝天宮與嘉義縣新港奉天宮,在民國四十四年前,均無所謂「天妃廟正統」之爭。而後為了各自廟宇香火,才皆以天妃廟正統自居,朝天宮提出歷代僧侶系統與史蹟文物佐證。奉天宮則提出笨港、天妃廟皆已毀,一切文物悉遷奉天宮,且廟堂高掛著「開台媽祖」四字,強調是來台第一尊媽祖,各有各的論點。
奉天宮 高掛開台媽祖
北港朝天宮說,新港奉天宮在民國四十四年所印簡介中,自述為清乾隆間的「船仔媽」或「五媽」;五十六年推出「笨港毀滅論」,以笨港媽祖自居;五十八年更演進到自稱「開台媽祖」。
而台南市安南區土城子的「土城正統鹿耳門聖母廟」與媽祖宮庄的「鹿耳門天后宮」孰為正朔論戰也歷經五十年。他們所爭的是鄭成功來台,所設的第一尊媽祖。
埔里的恒吉宮指出,該宮供奉的媽祖是清道光四年由廈門人向湄洲天后宮恭請大媽神像,背面由天后宮主持賜刻「舊祖宮分爐恒吉宮天上聖母」十二字。所以他們才是正統大媽分靈,其餘均是二媽、三媽、四媽、五媽分靈。
台中縣鎮瀾宮不是開台最古老的媽祖廟,但知名度卻數一、數二。尤其十萬信徒,八天七夜的南下進香,不僅轟動了全台,連國際也知名。這迢迢的進香之旅,卻也是屢經變遷,才逐步跨出了今日的格局。其中最大的轉變,便是一改與北港朝天宮的「交香刈火」,繞道新港奉天改成「祝壽大典」,創下新的歷史傳統,也為大甲媽祖闖出新格局,還紅回了大陸。
這中間的轉折,「分靈」的觀念,扮演著重要的作用。在北港進香的年代裡,進香「香擔」中的一爐「火」,既代表媽祖的神靈,也代表著延續湄洲祖廟的香火。台灣光復以後,信徒參與進香的人龍,越來越壯觀,鎮瀾宮越來越有名,同時也越來越不滿進香活動,屢屢被外界定位「回娘家」,簡直是矮了輩分。
鎮瀾宮 迎回湄洲媽祖
為擺脫是北港媽祖廟分靈陰影,爭取正統地位,鎮瀾宮在民國七十六年突破政府禁令,繞道日本秘密前往湄洲進香,迎回湄洲媽祖,並在鎮瀾宮闢室興建「聖父母殿」。隔年並發動「大甲媽是否為北港媽分靈」的爭論,要求北港朝天宮公開聲明「大甲媽祖不是朝天宮分靈的」。
朝天宮卻認為分靈應就歷史學者考據定論,朝天宮不宜澄清或聲明。鎮瀾宮攤了牌,這年改道新港奉天宮進香,取消「交香刈火」,另設「回駕典禮」取代。
其實媽祖為何自己鬥法爭正統?爭的均是人,均是自我,更不用說複製匾額想要證明自己才是「正港」。媽祖的信仰源自對岸,又紅回去,「正統」很可能只是到湄洲天后宮花大錢而已。
2005.10.02 中國時報
聖母廟、天后宮 論戰半世紀
趙家麟/台南報導
台南市安南區土城子的「土城正統鹿耳門聖母廟」與媽祖宮庄的「鹿耳門天后宮」,孰為正朔的論戰,已歷半個世紀,而且全台知名。
媽祖廟與鹿耳門的關係緣自於鄭成功登台擊退荷蘭軍的歷史。民間信仰說法是,當時為感念軍船上的媽祖大顯神靈,「助我潮水」順利登陸,而在登陸地點附近興建「媽祖宮」,奉拜請自湄洲的隨艦媽祖。
但究竟登陸地點何在?「媽祖宮」又在哪裡?台江在兩、三百年來,內海陸化、河川改道,原廟已被洪水沖毀。
鹿耳門附近的地理形勢迭有變化,後世重建的媽祖廟,究竟孰為「正統」,是地理位置的正統?隨艦媽祖本尊何在?誰奉祀的媽祖年代最久?村人相爭、史家相辯,半世紀前的一次學術考古研究是導火線。
兩廟「迎祀之源」的考證紛爭,係於民國四十五年間。有學者認為若能找出媽祖廟的位置,那鄭成功登陸鹿耳門的位置應該就能水落石出;自此也開啟了文獻考據、遺物出土及史家辯論之戰,數十年未休。
如今,取名為正統的土城正統鹿身門聖母廟,宣稱有黑面媽祖、旗杆郊碑等舊廟遺物;而媽祖宮庄的天后宮則稱保有「新建鹿耳門公館碑記」及「重建天后宮碑記」等古石碑。
信眾只問信仰不問正統,但對兩媽祖廟而言,「正名」的堅持,仍是不容動搖的信念。
2005.10.02 中國時報
為證明是台灣最早官廟 大天后宮仿製歷代御匾
楊淑芬/台南報導
一級古蹟台南大天后宮,最近將廟中兩塊匾額取下整修,驚動各界。雖然廟方立即將匾額重新掛上,但經此一事件,各界赫然發現,大天后宮最近勤跑對岸,將所謂的歷代御匾一一仿製回來,讓過去曾經擁有的,一個都跑不掉,目的無他,要證明祂是台灣最早官廟地位。
大天后宮副主委曾吉連說,大天后宮匾額實在太多,清朝時代的匾額就有五十六塊,日治時代有廿多塊,民國光復以來更多。如果全數懸掛,所有樑柱都還不夠,因此有時會更換更換,取下不重要的匾額。
但是廟方近年來卻極力考證,翻遍兩岸有關大天后宮記錄,將清代以來,皇帝御匾,一一還原。據考證,當時皇帝御筆所寫的共有六塊。
但是七十三年間,成大歷史系何培夫調查時僅存咸豐年間的「德侔厚載」、和光緒的「與天同功」兩匾額。
八十年間,廟方複製康熙的「輝煌海澨」、雍正的「神昭海表」,在大天后宮第一期整修工程完成後,依年代,將這兩塊仿匾置放正殿媽祖神像正上方,同時也複製乾隆的「佑濟靈昭」,放在旁邊。何培夫批評,偽品擺中央,正品擺兩旁的做法不可取,後代會混淆,分不清何者為真何者為假。後來廟方在第二期整修工程之後,將「德侔厚載」和「與天同功」,改換位置,放到正殿中央;同時增加仿製的乾隆御匾「錫福安瀾」。
- Oct 02 Sun 2005 13:19
2005.10.02 中國時報 媽祖廟爭正統 大鬥法 本報訊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