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2005.09.24  中國時報 清大演講 李敖不麻辣 粉絲太失望 於慧堅/北京現場報導

李敖的北大演講麻辣得大陸人目瞪口呆,昨天第二場的清華大學演講,卻一反期待,淡得又跌破了大家眼鏡。各界都抱著一個疑問:「李敖有沒有被要求收斂一點?他還能不能有話直說?」昨天一個半小時的演講,儘管答案自在心中,許多人臉上卻難掩失望。

不同於北大古色古香的小禮堂,位於清華大學東門的主樓,是個現代感十足的西式建築。十幾位想為李敖在北大表現喝采的熱情學生,穿著白底紅字印有「敖之迷」的T恤,在場外舉起「超越自我」布條,很快遭到保安人員的禁止。

學生對保安的舉動大喊抗議沒有言論自由;這同時,一位在北京電影學院唸書的台灣學生也趕個大早來到清華校園,卻因沒有入場券而被拒門外。

場內的李敖也許並不知道這些場外花絮。喜歡、也從不掩飾自己喜歡美女的他,以被女主持人擁抱了一下「渾身發熱」為開場,脫下外衣,開始進入主題。

吹捧共產黨 稱讚盛世追漢唐

李敖從義和團、講到美國援助清華創校的歷史,再兜到長城以及中國人老是一路挨打、拚不過外國人等故事,一路跳躍的講話方式把在場人士兜得團團轉,許多人正在一頭霧水的時候,李敖突然下了個結論:「這麼多年下來,香港也收回了,現在沒有人敢打中國了」;「我在這裡公開說,只有一個黨能夠做到這個現象,就是中國共產黨。」

李敖說,大家以為他喜歡罵共產黨,但他其實也喜歡捧共產黨。他隨即解釋表示,國民黨離開大陸把國庫都掏空了,共產黨接收時一窮二白,所以不能把帳算在共產黨頭上。也許是類似的歷史觀大陸學生聽多了,現場突然沈悶下來,李敖這時又丟出一句,「共產黨的統治,中國出現了自漢唐以來所沒有的一個盛世」!

講到這裡,現場開始有人交頭接耳了。幾位坐在後排的大陸記者很不可思議地說,「這根本不太像李敖講的話」。

問還安全嗎? 鳳凰老闆笑了

也許是感覺到了台下學生狐疑的眼光,李敖自我解圍地表示,「是不是因為我講得太精彩了,你們都來不及鼓掌」?接著又話鋒一轉,向坐在台下的鳳凰衛視總裁劉長樂說,「報告劉老板,講到目前為止還安全嗎?」

見到劉長樂笑了,李敖接著意有所指地強調,在「祖國大地上面,沒有誰不愛中國,也沒有誰要搗亂,或刻意亂講反動言論」。他說,有人問他敢不敢罵共產黨,「共產黨如果有可罵之處我會罵」,但他沒有罵共產黨,原因是他已經放棄了自由主義。

李敖以「自由和愛情」來解釋自己放棄自由主義的原因。他說,自由和愛情一樣,是要列清單的;當自由主義開了清單後,自由主義的理想也都沒有意義了。他認為,大家可以憑著清單向政府要自由,使得所有自由主義全部兌現。

李敖還稱,自由的清單就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律匯編」的第一篇裡,也就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裡所列舉的,包括言論自由、罷工自由,什麼都有,「是全世界最完整的」。他說,這部憲法給的自由,比全世界任何國家給的多,「只要大家認真,就是真的」。

李敖表示,百分之八十的學科和科學、農工有關、只有百分之二十是法政的清華大學,本身的就是非常務實的一個學校。他說,大家只看到他張牙舞爪,罵張三和李四,但其實自己有很務實的這一面。他這次演講的意思就是「大家要務實」,「面對今天的中國問題和中國的前途,中國才是大家真正努力的方向,真正獻身的目標」。

記者錯愕落寞 聽眾有人睡著

兩天前在北大大談「言論自由」,給不少大陸人直言敢言形象的李敖,以「務實」作為清華演講的註腳。自稱這趟神州文化之旅不是以客人身分,而是「歸隊的老同志」,李敖似乎不得不入境隨俗也「務實」起來。

李敖承認,北大的言論「一時不被諒解」,影響了電視台,他本來想把清華的演講取消,但在劉長樂等三人曉以大義後,他還是來了。只是,李敖在台上拍胸脯對台下的劉長樂說「沒事、沒事」的同時,眼尖的媒體看到有個同學竟然趴在桌上小憩起來。一位大陸女記者難掩落寞地說,「我太失望了,怎麼才不到三天,就有這麼大的轉變?」



2005.09.24  中國時報
李敖講「愛國主義教育」?
於慧堅/北京二十三日電

李敖在北大關於言論自由的演講結束後,大部分的學生都認為,李敖仍維持其一貫犀利的風格;但聽過清華大學這場演講的人幾乎都認為,這「不像李敖的風格」。有人甚至覺得,這場演講比較像是一堂政治課,主題是「愛國主義教育」。至於李敖本人在離開清華前,對媒體詢問表現如何,則豎起了大拇指,給自己打了滿意的分數。

清華大學工業工程研究所的劉同學表示,他不知道李敖這場演講表現的是其真實的一面,還是被媒體或其他勢力左右了?比起北大那場來說,他覺得清華的演講更像是一堂「政治課」、「愛國主義教育課」,並不是他所理解的李敖風格。他認為李敖風格應該是很犀利的,對任何事敢說、敢當、敢為,而這次李敖的演講與以往表現很不一樣。

演講後提問的中文系女同學尚媛表示,李敖是個多變的人,因此她在來聽之前,並沒有特定的期待,覺得「他講什麼都是有可能的」。對於演講的內容,她認為還算豐富,但犀利的風格只有「一點點」,不像以前「那麼那麼的」。

至於李敖究竟想講什麼,尚媛的解讀是,李敖想從清華的歷史來談中國和西方不同的東西;在「自由主義」上則提出憲法的觀點,要學生真正去落實憲法,這個做到了,也就不必去談自由主義了。

清華公共管理學院教授施祖麟則認為,李敖用很含蓄地方法將自己的意見表達出來,這場演講還是很精彩的。他表示,大陸的整個開放有個過程,急不得;把老百姓反對的聲音都鼓動出來會出亂子,因此必須一點一點來。

施祖麟認為,北大的學風比較自由,而清華人則是「務實」,所以李敖用務實的態度闡述觀點,更能被清華人接受。這不是「見風轉舵」,而是知道在什麼山、唱什麼歌,這很重要;否則如果你的意見不能被接受,也就沒什麼意義。

李敖的女兒李文則認為,這場演講沒有北大精彩,李敖並沒有盡量發揮,很不幸。她說,李敖在演講時開了玩笑,對劉長樂等人直說「沒事、沒事」,很明顯是已經有承受到壓力。不過,李文希望外界能「大器一點」,因為「愛國可以用不同的方式」;她認為大家應該要多體諒李敖,他身體也累了、這幾天折磨也很多了。

兩場演講都到場聆聽的李敖好友高信疆並不認為李敖的演講比北大收斂很多。他說,這兩場加起來才是完整的一個演講,在北大那場嘎然而止,令人有意猶未盡的感覺。

而鳳凰台一位親近李敖人士則表示,北大談「自由」,清華談「務實」,再加上下周一前往上海復旦大學的演講,李敖其實對自己想闡述的理念有個「三部曲」,大家可以拭目以待。



2005.09.24  中國時報
罵北大孬 願道歉
於慧堅/北京二十三日電

台灣作家立委李敖日前在北大演講時說北大「孬」,惹得坐在台上的書記和校委主任滿臉尷尬,對此,一位清華大學女生發問時認為李敖有失對主人的禮貌、為北大討公道,而李敖也大方表示願意道歉。

李敖笑稱,想不到來清華還有北大臥底的。他解釋,北京以前有個諺語叫做「北大老,師大窮,只有清華可通融」,因為「北大老」,所以他才要使勁札它一下。

李敖還開玩笑地說,現在語言改變了,好比說,他如果披個外衣夜裡從小巷子出來對女生掀衣,北京的女孩子看到會說:「呀」,台灣女孩子說:「哇」、「哇塞」或者「那麼小」,反應不一樣!他用「孬」這個字來挖苦北京大學,引起了爭議,他願意向北京大學道歉。

另外有多位學生提到和台灣相關的問題,對於「去中國化」會不會造成兩岸文化上永遠的分離,李敖表示,台灣被日本人搞了五十年的日本教育,又被國民黨搞了五十年的黨化教育,但這種文化不會生根,只是浪費時間。

一位學生則問李敖,如何通過兩岸的文化交流來推進統一大業,李敖則說,這是好問題,但他只有笨答案,因為以清華大學這麼聰明的學生,會不知道這個答案嗎?李敖笑稱,這名學生是故意要問他,讓他說話闖禍。

至於「三一九槍擊案」有沒有新證據,李敖則表示,陳水扁的答案在檔案裡,而他的答案在人心。



2005.09.24  中國時報
網友反彈新聞管制
林克倫/上海報導

李敖自從在北京大學大談自由主義,甚至說出「消滅共產黨」等話語後,廿三日清華大學演講即成為大陸網友的關注對象。不過,由於清華演講的主軸為「務實」,言詞上收斂許多,又讓網友們在網路上「喧騰一番」。

「李敖上午在清華演講稱讚共產黨人令國人擺脫外侮」、「今天大陸是中國自漢唐以來從未有過的盛世」二新聞標題,是今日網友「重新評價」李敖大師的導火線。雖然李敖在演講中強調要「務實」看待共產黨對中國的貢獻,可身在大陸的「務實派」網友的觀點恰恰相反。許多網友因李敖「肯定」共產黨而認為「李大師變了」,就只差沒說出「騎牆」二字。

網友回應說:一直以為李敖錚錚鐵骨,具中華民族千年史魂,然而觀其清華之論,才知其人乃「投機小人」,清華之論把自己七十多年的靈魂全罵沒,「最終罵了自己,並且是徹底罵光的!」

有網友消遣李敖說,「他也學會了與時俱進,在北大和清華的演講,前後判若兩人!」有人則從反面解讀說,這傢伙善於說反話,看看他在北大的講話就知道了。

對於清華演講盛讚共產黨一事,許多未能完整看到現場直播的網友內心其實充滿「懸念」,總覺得是大陸傳媒在「呼攏」,網友稱:「怎麼沒有演講全文,這樣的新聞標題誰會相信?誰知道你們這些沒良心的記者,是不是又曲解了人家的意思?」

北京清華大學是中共國家主席胡錦濤母校,李敖擇此大談「務實」二字含意,似也呼應「胡哥」的執政風格,但部分傳媒的新聞處理方式卻透著「務虛」,亦即李敖大師對共產黨稱讚得連自己聽了都「務必要心虛」。

鳳凰衛視自北大演講後即成「關注對象」,許多支持、反對李敖的民眾等著看是否敢「全程一字不漏地直播」。「鳳凰網」的視頻直播並未刪除,但仔細看發現剪接痕跡粗糙,應是刪節後的版本,網友稱:「有種現場直播!」

網友們對大陸官方傳媒乃至境外鳳凰衛視的「信任度」,在李敖北大演講後反被「激化」。一位網友抱怨說,越禁傳播越廣,現想看都能找到、看完還收藏、收藏完還傳播。
李敖清華演講內容是否過於平淡、沒看頭,已非網路上網友的討論重點,戰場已轉至「大陸傳媒」上,要求「演講全文、全程直播」的聲浪相當高。就此論,李敖大師似也「魔高一丈」!



2005.09.24  中國時報
紐時看李敖:「中國被一個台灣盟友說教」
大陸新聞中心/台北報導

李敖在北大的辛辣演講,嗆到引起美國《紐約時報》的注意,昨天該報以「中國被一個台灣盟友說教」為題,報導了李敖在北京大學發表演說一事。據指出,李敖並未如中共預期般地批判台獨,反而批判了中共的威權統治,令大陸主辦方感到驚訝。

報導說,中共領導人過去可能認為李敖是他們在台灣最好的盟友。李敖作為一個桀驁不馴、大膽敢言的政治人物與作家,主張台灣必須與共產中國統一。但李敖在北京大學的一席演說,卻讓中共第一次嚐到了台灣辛辣民主的滋味。

在周三於北京大學的演說中,李敖批評中共領導人壓制言論自由,指責北大校方害怕學術辯論,並指導學生如何與官方的壓制對抗。李敖在演說中說:「現在全世界任何政府的統治者用機關槍,坦克車,所以我說,人民要聰明,爭取自由要靠智慧」。

中共邀請李敖到大陸訪問,是邀請台灣名人到大陸的舉措之一。此前,中共總書記胡錦濤也曾鋪下紅地毯歡迎台灣在野黨領袖到訪。李敖在台灣的政治地位並不高,但因著作等身而在台灣知識界享有很高的聲望。

李敖雖然未在演說中直接批評中共國家主席胡錦濤,但他批評中共官僚人員「太嚴肅」,批評中共官員沒有信心讓人民說話,還批評北大校方太「孬」。

報導說,雖然李敖大陸訪問得到中共官方媒體大幅報導,北大演說也透過電視轉播讓數百萬大陸民眾都能看得到,但在演說過後,中共宣傳主管部門對後續報導下達了禁令。「新華社」一則新聞還指出,李敖的北大演說「沒有過關」。



2005.09.24  中國時報
李敖是中國「最好的朋友」嗎?
傅建中

李敖訪問大陸,在北京大學演講大談自由主義,讓中共當局尷尬不已,北大的校黨委如坐針氈,外間對李敖的演講呈現兩極化的反應,有人喝采,有人皺眉,不過美國的紐約時報認為李敖能在北京高談自由是難得之舉,儘管李的演說不是很嚴肅,而是充滿著嘻笑嘲諷。

李敖一向是紐約時報的寵兒,早在三十多年前,該報駐台特約記者包德甫(Fox Butterfield,「苦海餘生」一書的作者)就不時報導李的動向,並首先報導了李被捕和坐牢的事。李敖的大陸之行,再度引起紐時的注意,讓他躍登重要的A版版面,台灣政治人物有此風光的,過去數月來僅連戰與李敖而已,連剛在美國過境的陳水扁總統都無此榮寵。

紐約時報針對李敖在北大演講所作的標題是:「中國在台灣的最好朋友在北京開講自由」。從標題不難看出紐時對李敖褒貶皆有。稱他是「中國的最好朋友」(China’s best friend)實含貶意,事實上,在今天的台灣被貼上「中國最好的朋友」的標籤,無疑是「死亡之吻」(kiss of death),可是這位中國的好友居然敢冒大不韙,公然在北大宣講自由主義,這需要很大的勇氣,所以說紐時對李是亦褒亦貶。

紐時視李為中共在台之最佳友人,是由於李主張統一贊成中共的「一國兩制」。自由主義大本營的紐約時報,顯然對李敖在北京高舉自由的旗幟,有吾道不孤之感,而不吝撥出篇幅予以揄揚,連李敖鼓動北大學生以「狡猾手法」(cunning)爭取自由都受到肯定,而加以標出。

七年前柯林頓總統訪問中國,亦在北大的大禮堂內闡揚美國的自由理念,並引述胡適的自由思想,記者當時在座,頗有所感曾寫一「自由不可分割、胡適精神不死」之文,記敘其事。李敖在北大的演講,記者無緣親聆,但根據台灣各方媒體的綜合報導,感覺他把一個極其嚴肅的話題,過於瑣碎,甚至輕佻化,也許在北大校黨委和中共高幹虎視眈眈的情況下,不得不如此。至於罵連戰,批馬英九,則是敗筆。但他捍衛自由主義思想,在北大以自由這個「禁忌」(taboo)的話題講演,總算展現了他的「一貫精神」(consistency)。這好比當年胡適本無意回台出任中央研究院院長的,可是胡一想到他若不就,這院長的位置就會落到張其昀手裡,於是毅然決然的離美返台,欣然上任了,為的是要保留中研院這自由主義最後的淨土。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FguHistoryAlumni 的頭像
    FguHistoryAlumni

    佛光大學歷史學系系友會

    FguHistoryAlumn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