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日前東華大學楊姓同學因涉入與房東糾紛而自殺身亡,再度引起社會對學生住宿問題的關注。教育部也再次被要求應提出一個整體學生宿舍政策。

歐美優良大學很多是將教育與生活結合,而以學生宿舍為培育基地。台灣去參觀過英國的牛津、劍橋、或是美國東岸各名校的人不少,或是從一些電影上也可看到,他們的大學本部學生是分住在互相競爭的各宿院,內有膳廳、一切育樂設施、圖書館,且各有駐院教授導師、助教。這是學生的生活單元,課堂外的學習中心,社交網絡的建立地,也是人格的養成環境與心理上的認同對象。要追溯他們的菁英教育的培育方式,應從此處開始。

我國舊時書院亦有給合求知與身教的傳統。在今知識割裂的時代,更應有以生活環境來整合大學教育的需要,可惜有此認知者不多。

台灣目前大學生及碩、博士生一二九萬人,學校宿舍供給僅約二十五萬床,前年申請宿舍者四十七萬人。可見針對當今宿舍的質與內容及價位而言,若能增強宿舍的生活及培育功能,即使不採取國外名校之強迫住宿制,宿舍需求量亦將暴增。

但是學校與教育部是將蓋宿舍視為耗費資源,為不得已之負擔。在管理方面,則以學生不出事為最高目標。對於在外租房則態度暖昧,不知應採什麼政策與措施。還記得不久前文化大學校外租房失火燒死兩學生的事件嗎?這些危險依然存在,不因房東與學生間緊張關係的改善而消失。

要通盤解決大學生住宿問題,以及進一步寓教育於居住而不增加學校負擔的機制不是沒有。現正開始推動的BOT,若加以改良即可大致達成目標。BOT意指學校出地,得標廠商須負擔地租、回饋與權利金等,而後自籌資金建房出租回收,若干年後將房繳回學校。目前多由營造廠得標。後者現多已能與校外租屋市場競爭而牟利,但僅止於此,並無力亦無意願將宿舍意義提昇如上所述之境界。

教育部若有新宿舍政策,應修改規章,免除一切地租、回饋及權利金,而以經營管理培育計劃列為競標條件,學校更須以導師之引進來配合。未來學校評鑑須以有無達到國外一流大學住宿生活環境為重要項目,如此多管齊下,相信台灣的大學教育不久後會展現新一頁。

這種層次的大學宿舍革新,須由政務官出面擔綱推動。教育部社正勝部長何不此次乘時推行一項有創意的大學宿舍政策,成功後必能在教育史上留名。東華大學楊同學亦將感到安慰於泉下。(作者為國土規劃及不動產資訊中心研究員,前台大城鄉所教授)

http://news.chinatimes.com/2007Cti/2007Cti-News/2007Cti-News-Content/0,4521,110514+112007012700296,00.html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FguHistoryAlumn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