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對新書《伶人往事》被禁,作家章詒和昨天發表了措辭嚴正的聲明,強調出版權是一個公民的基本權利,她不會放棄對公民基本權利的維護,因為它維繫著一個人的尊嚴和良知。「祝英台能以生命維護她的愛情,我就能以生命維護我的文字。」
以下是聲明全文:
二○○七年一月十一日,在全國圖書定貨會開幕當日,中國新聞出版署召集了一個「通風會」。會上,副署長鄔書林先生以宣讀方式公佈了一份「二○○六 出版違規書選」,被點名的書裏,《伶人往事》列於三。鄔先生對出版此書的湖南文藝出版社說(大意):「這個人(即指作者)已經反復打過招呼,她的書不能出,……你們還真敢出……對這本書是因人廢書。」接著,自然是對該社的嚴厲懲處。
因人廢書 直接剝奪出版權
鄔先生這裏說的「這個人」,指的就是我了。我是誰?我是從事戲曲研究的老研究人員,是中國民主同盟的老盟員,是退休在家的孤寡老婦。六十歲的時候,我拿起了筆,寫起了往事。先說的是父輩故事,後講的是伶人傳奇。第一本書被禁(即「賣完了,就別再版了」)。據說這是應中央統戰部的要求,其間無任何權力機關和政府官員對我本人實施侵害。這次,鄔先生沒有對《伶人往事》做出任何評價,對我卻實施了個人權利的侵害。我們的憲法有明文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有言論、出版、集會、結社、遊行、示威的自由。」他的「因人廢書」,直指我本人,直接剝奪我的出版權,而這是一個公民的基本權利。
我知道--在鄔先生的眼裏,章詒和是右派。好,就算我是右派。那麼,我要問:右派是不是公民?在當代中國,一個右派就不能說,不能寫了嗎?誰都知道,只要是個社會,就有左中右,其中的左派永遠是少數。我們這個國家是不是只許左派講話、出書?廣大的中間派和右派只有閉嘴。果真如此的話,我們的憲法應當立即修改,寫明容許哪些人出書,享有公民的基本權利;不容許哪些人出書,不能享有公民的基本權利(其實,現在某些左派和左派官員出書之難,並不在我之下)。鄔先生,您是什麼派?您代表誰?在就前不久,溫家寶總理在公開場合表示--希望並要求中國的作家和藝術家能講真話。言猶在耳哪!通風會就發出了這樣的聲音,宣佈了這樣的措施。新聞署是國家行政機構,這不是和國務院對著幹嗎?鄔先生,您到底要幹什麼?
借此機會,我想說明這樣一個態度:從提筆的那一刻起,我就沒想當什麼社會精英,想去寫什麼什麼「大」歷史。我只描述了與個人經驗、家族生活相關的瑣事,內裏有苦難,有溫馨,還有換代之際的世態人情。我的寫作衝動也很十分明確:一個從地獄中出來的人對天堂的追求和嚮往。因為第一本書裏的張伯駒、羅隆基,第二本書裏的馬連良,第三本書裏的葉盛蘭、葉盛長連同我的父母,都在那裏呢。「他們在天國遠遠望著我,目光憐憫又慈祥」。
不放棄對公民基本權利的維護
再鄭重地重復一遍:我不會放棄對公民基本權利的維護,因為它維繫著一個人的尊嚴和良知。鄔先生的行為是違反憲法的!從精神到程式,他都沒有遵守。官場可以盛行「一致通過」,面對領導人可以做到「聆聽教誨」;與此同時,是否也可以給草民騰出一點兒空間:給他們留下一張嘴,叫他們說說;給他們留下一隻筆,讓他們寫寫。和諧社會的搭建不是靠勒緊,它需要的恰恰是鬆動。
前兩本書的被封殺,我均以「不在乎」對應之。但事不過三。這次,我在乎,很在乎!鄔先生,告訴您:我將以生命面對你的嚴重違法行為。祝英台能以生命維護她的愛情,我就能以生命維護我的文字。
遵守憲法的首先當是政府。您是一位高官,自然比我清楚。
章詒和2007,1,19
http://news.chinatimes.com/2007Cti/2007Cti-News/2007Cti-News-Print/0,4634,110501%20112007012000002,00.html
中國時報2007.01.20 中共禁《伶人往事》 作家怒吼 章詒和:用生命維護文字 彭志平/北京報導
「我不能放棄對公民權利的維護,我要用生命維護我的文字!」大陸名作家章詒和著作《伶人往事》在大陸被禁,這是她連續第三本書被有關單位禁掉,她發出絕不退讓的怒吼。
大陸國家新聞出版總署日前公布「二○○六出版違規書選」,共禁掉八部文學作品。章詒和昨晚發出聲明指出,前一段時間國務院總理溫家寶還要求作家、藝術家都要講真話。新聞出版總署是國務院的下屬行政機構,章詒和直接點名出版總署副署長鄔書林的動作,「豈不是和溫總理對著幹?」
點名痛批出版總署
章詒和父親章伯鈞是民盟的創始者之一,中共建政之後歷任過政務院委員、交通部長、全國政協副主席等要職。但是,他最被世人所熟知的頭銜是「中國頭號大右派」。
章詒和一九六○年起就讀於中國戲曲研究院戲曲文學系,一九六八年到一九七八年以「現行反革命罪」遭判刑二十年,直到一九七九年才獲得平反離開監獄。由於章伯鈞的關係,章詒和自小就接觸了許多高幹及知識份子,《往事並不如煙》即是章貽和將她印象中的史良、羅隆基、張伯駒、翦伯贊等知識份子、高幹的故事,寫成回憶錄,在台灣風靡一時,這本書同樣遭到大陸禁書令伺候。
《伶人往事》去年夏天就出版,卻在一月十一日北京舉行全國圖書訂貨會開幕式舉行之際,與其他八本書同時遭禁。至於為何被禁?章詒和直言,完全就是「因人廢書」,在鄔書林眼中,章詒和就是右派,不管書中寫什麼都要禁。
章詒和憤慨地說,她覺得,她的話語權遭到剝奪,她的公民權遭到侵犯。「就算我是右派,那右派是不是公民?」鄔書林的動作根本就是直接講,「章詒和,你閉嘴。」
章詒和說,她的寫作沒有政治動機,就只是寫出從地獄裡出來的人對天堂的嚮往。他們把她想得太高了,也看得太重了。
堅決維護公民權利
出書三度被禁,章詒和表示,過去《往事並不如煙》和《一陣風,留下千古絕唱》兩本書被禁時,她不在乎,也拒絕媒體採訪。但這一次,她要很鄭重地講,「我很在乎!我現在認為我不能放棄對公民權利的維護。鄔先生這樣做違反人權良知,違反憲法。」
她強調,建立和諧社會靠的不是禁止,而是要靠鬆動。面對領導人,老百姓可以做到聆聽教誨;但是,領導人是不是也應該要為老百姓騰出一些空間,讓老百姓的嘴可以講一點兒,筆可以寫一點兒?「這次,我要用我的生命去對抗鄔書林!就像杜麗娘用生命維護她的愛情一樣。」
http://news.chinatimes.com/2007Cti/2007Cti-News/2007Cti-News-Print/0,4634,110501%20112007012000001,00.html
中國時報 2007.01.20 越線 章詒和《伶人往事》等八本書被禁 彭志平/北京十九日電
據傳,中共國家新聞出版總署以「內容越線」為由,在一月十日左右宣佈八本書的禁書令,其中包括章詒和的《伶人往事》、紀錄姚立法參政經驗的紀錄文學《我反對──一個人大代表的參政傳奇》等。章詒和證實了她的《伶人往事》已經遭禁。傳聞被禁的《如焉》作者胡發雲則對該書被禁認為是「荒唐幼稚」。
據瞭解,在一月十一日北京全國圖書訂貨會開幕之前,中共國家新聞出版總署由副署長鄔書林在一次宣傳和出版工作會議上宣佈了這項禁書令。
八本禁書除了《伶人往事》、《我反對──一個人大代表的參政傳奇》、《如焉》之外,還有從個人經歷角度講述辛亥革命到大躍進期間中國歷史的《滄桑》、講述國共內戰以來一個普通中國家庭經歷的《一個普通中國人的家族史》、《人民日報》退休編輯袁鷹的回憶錄《風雲側記——我在人民日報副刊的歲月》、回顧五○至八○年代中國大事的歷史叢書《年代懷舊叢書》,以及中國新聞界幕後人情世故的《新聞界》。
據指出,部分遭禁的書係因「洩漏國家機密」,如《風雲側記——我在人民日報副刊的歲月》;部分遭禁原因則是針對作者個人,如《伶人往事》;部分遭禁原因迄今不明。總體而言,遭禁原因脫不了中共「中央宣傳部認為這八本書內容越線」,而出版這些遭禁書籍的出版社都受到處罰,未來選書也會受到限制。
《伶人往事》一書是描寫尚小雲、言慧珠、楊寶忠、葉盛蘭、葉盛長、奚嘯伯以及程硯秋等八位戲劇名伶的往事。由於都屬於陳年往事,書中內容牽涉多處名伶在文革中的不幸遭遇。
例如,對於言慧珠的自盡,書中道,「『文革』中學生抄她的家,把她塞在燈管裡、藏在瓷磚裡、埋在花盆裡的鑽戒、翡翠、美金、金條、存摺幾無遺漏地翻出來,抄家持續一天一夜,來年天花板都捅破挑開。」
「一代名藝人,曾經大紅大紫,被很多人視為『美的化身』,言慧珠一生唱戲的積蓄,頃刻間化為烏有。是的,她確實對金錢很在意,但這只是她自殺的表層原因,最根本的還是尊嚴,她不知道這樣的噩夢將延續多久,到何時才是盡頭,她等不及了,一旦尊嚴喪盡,那就不值得再活下去。」
而從網路資料中可以看到,在《我反對──一個人大代表的參政傳奇》中,披露了若干地方政府違法操作選舉的劣行。「據姚立法調查,這次示範選舉『從頭到尾』都是假選舉。首先村委會主任、副主任候選人的人選,是由鎮政府指定的。……正式選舉的時候,領取選票毫無章法。發放選票的人『大方』得很,有的村民一個人就領走了好幾百張選票。」
http://news.chinatimes.com/2007Cti/2007Cti-News/2007Cti-News-Print/0,4634,110501%20112007012000003,00.html
中國時報 2007.01.23 「溫情」喊話 難敵中共保守勢力 朱建陵/特稿
本月十一日,當中共國家新聞出版署副署長鄔書林宣布將《伶人往事》列為八部禁書之一時,一定沒料到章詒和會發出怒吼,沒料到會出現這麼多對章詒和的支持與回響。因為鄔書林當時對出版社負責人說話的口氣極為倨傲,他說:「這個人(指章)已經反復打過招呼,她的書不能出」,「你們還真敢出」,「對這本書是因人廢書」。
去年初,《中國青年報》旗下《冰點》周刊被宣布停刊,中共共青團主事者同樣沒想到,《冰點》的主編李大同、副主編盧躍剛會當場翻臉,把事情越鬧越僵,最終不得不由中共總書記、共青團的老長官胡錦濤下張條子,問題才得解決。
這兩起事件的相同之處,是中共輿論主管官員沒有認識到,大陸民間,更尤其知識界,早已經累積起敢於對抗當道的資源,早已經意識到自己根據憲法擁有的權利,也知道採取對抗路線必須付出的代價已經越來越小,而成功的機會則越來越大。
此外,在章詒和事件中,鄔書林的倨傲,還有一個致命的失策:他沒注意到中共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兩個月前剛發表過的講話。
去年十一月十三日,溫家寶利用參加「文聯」、「作協」全國代表大會的機會,丟開講稿與一批大陸文學藝術家談心。在這次「談心」中,除了溫家寶慣有的溫式「溫情」之外,還包含很多實質性的內容。
其中之一,溫家寶認為「在文藝界要講真話,反映真實的社會情況,鼓勵人們去追求真理」。從溫家寶反覆的強調中可以發現,這並不只是一句場面話,而是溫家寶刻意發出的一種「訊號」。他在講話中提及巴金、吳祖光等多位被外界視為「自由化」的大陸文人,甚至表示他自己受到巴金作品《隨想錄》極大的震撼,認為這是一部「寫真話」的著作。
比毛澤東當年提出「雙百」方針更進一步的,溫家寶在該次講話中還提倡「文藝復興」。他認為,歐洲文藝復興是一個百花競放、碩果累累、群星燦爛、人才輩出的光輝時代,而文學藝術的成就,則是文藝復興的最重要內容。溫家寶還舉中國的唐代為例,認為就是文化的多元,才造就了唐朝的盛世。
在溫家寶講話發表過後沒幾天,大陸自由派學者劉軍寧就在《南方周末》發表文章,稱〈中國,你需要一場文藝復興〉,目前此一呼籲在大陸思想界中仍處於熱烈爭議階段。但與此同時,溫家寶呼籲的「寫真話」、「講真話」,至今只不過兩個月,當餘音仍然嬝嬝繞樑時,卻遭遇中共輿論主管部門的當面冷水。
要說明大陸保守派的勢力,鄧小平一九九二年的南巡是一個最好的例證。以鄧小平當年的權威,胡、溫絕不可同日而語,但是當年在面對北京保守勢力的「反動」時,鄧小平仍只能拖著八十八歲的老邁身驅,風塵僕僕地到南方四處走動,造成輿論,最終才迫使北京保守勢力認輸投降。如果鄧小平當年都如此為難,胡、溫才幾年的掌權,又怎能如臂使指?
基於這種原因,回頭再看溫家寶提出的「雙百」方針,可以發現,溫家寶提出的是對大陸藝文界的一種「呼籲」、「鼓勵」及「提倡」,而不是掛「保證」,因為他並不擁有「保證」的實力,而溫的真實想法,或許是想透過內外的共同努力,推進中國大陸「講真話」、「文藝復興」的實現進程。
http://news.chinatimes.com/2007Cti/2007Cti-News/2007Cti-News-Content/0,4521,110502+112007012300027,00.html
中國時報 2007.01.23 知識分子挺章詒和 批中共濫權 白德華/綜合報導
盛雪、王丹等數百位海內外文化界、民主派人士昨天發起簽名活動,呼籲熱愛自由和尊嚴的民眾站出來,維護神聖不可侵犯的權利!北京中國青年政治學院教授邢小群說,章詒和的聲明如同曠野中的呼號,喊出了對踐踏公民權利的強烈抗議,「如果知識界繼續麻木不仁,我們將無顏面對世界和歷史。」
在章詒和為《伶人往事》一書被禁發出聲明後,由盛雪等海內外作家、民主派人士在「簽名網」發表「全球知識分子的聲明」,呼籲知識分子簽名支持。至今署名人士包括劉劭夫、韓文光、莫默、王丹、伍凡、陳奎德、郭羅基、劉國凱、周奕成等,已逾二百人。
要求收回成命 懲辦鄔書林
這篇題為「反抗文化專制、抵制精神奴役」的聲明,首先對中共新聞出版署的做法表示「憤怒和恥辱」。聲明說,「鄔書林公然禁書,是對人類思想和智慧的無恥扼殺,是對中國憲法的悍然踐踏,是對公民權利的粗暴侵犯,是今天的焚書坑儒和文字獄!」
聲明說,作為一個號稱正在崛起、正逢盛世的泱泱大國,竟容不得區區八本著作!一個全部占有國家資源,全面掌控政、經、社、民,全盤調動軍、警、憲、特的政黨,竟然懼怕一個孤寡老嫗!竟然恐慌一篇《伶人往事》,這不是民族的奇恥大辱是什麼?
盛雪等人在文稿中提出四點嚴正聲明,支持章詒和以生命維護她的文字,抵制中共的精神奴役;要求中共出版署收回成命;要求中共有關部門懲辦鄔書林等失職官員;最後,並向章詒和等作家公開道歉。
此外,中國青年政治學院中文系教授邢小群發表「面對文化圍剿的一聲怒吼」文章指出,三十年代魯迅等人面對國民黨當時文化專制主義的圍剿,其文章還能發表,著作也還能出版。其圍剿的力度,比起今天,可說是小巫見大巫了。
新聞出版滯留秦始皇時代
認識章詒和多年,對章以「老師」相稱的邢小群說,章詒和丈夫去世後,身體不好,寫作是她孤身活下去的唯一理由。他表示,看章詒和的書,也是無數中國老年讀者最後的精神寄託。許多老知識分子、老藝術家,近乎痴迷地讀著章詒和的書,就是想在離開這世界之前,弄清楚自己經歷過的歷史真相,讓自己活個明白。
邢小群說,中國經濟發展很快,但新聞出版乃至思想文化領域,還滯留在秦始皇時代的陰影裡,它已成為依法治國的盲點,成為濫用權力的重災區。
http://news.chinatimes.com/2007Cti/2007Cti-News/2007Cti-News-Print/0,4634,110502%20112007012300026,00.html
中國時報 2007.01.21 大陸律師 作家接力聲援:章詒和書被禁 是與千萬讀者為敵 彭志平/北京二十日電
章詒和氣不過著作三度被禁說出重話,大陸資深著名劇作家沙葉新今天發表〈支持章詒和正告鄔書林們!〉一文聲援,強調中共國家新聞出版總署的禁令是與海內外千萬讀者為敵,是對大陸新聞記者、出版編輯們的恐嚇。
與此同時,大陸著名律師浦志強也強調,新聞出版總署的高官們水準都很高,什麼事情都明白,就像章詒和在聲明中所說的,「遵守憲法的首先該是政府。您是高官,這點應當比我清楚。」
再不公開抗議 將會感到恥辱
為什麼會出面聲援章貽和,沙葉新在該文中引用了美國波士頓猶太人大屠殺紀念碑上一位牧師著名的銘文,「他們先是來抓共產黨,我沒有說話,因為我不是共產黨。他們接著來抓猶太人,我沒有說話,因為我不是猶太人。他們又來抓工會會員,我沒有說話,因為我不是工會會員。他們再來抓天主教徒,我沒有說話,因為我是新教教徒。他們最後來抓我,這時已沒有人還被留著為我說話了。」
沙葉新在該文中指出,數十年來他沉默以對,「這次我要做獅子吼了,我要公開抗議了,否則我會感到恥辱!」「我要正告鄔書林:你知道秦始皇的焚書坑儒嗎?你知道清代的文字獄嗎?你知道國民黨的圖書審查嗎?你知道希特勒的文化專制嗎?你知道歷史對箝制言論自由、迫害知識份子的審判嗎?你知道章詒和在海內外擁有多少讀者嗎?你身為新聞出版總署的副署長,你的禁令,只是對章詒和一個人的打壓嗎?不,你這是與海內外千萬讀者為敵!」
恐嚇記者編輯 是幫共黨倒忙
「你的禁令只是對八本書的封殺嗎?不,影響所及,你這是對所有在你治下的新聞記者、出版編輯們的恐嚇!你知道你的禁令一下,在新聞界、出版界、寫作界、知識界所引起的強烈憤怒嗎?你踐踏了憲法的出版自由,你剝奪了八位作家的著作權利。你這是對溫家寶同志最近關於文學藝術講話的背叛,是對胡錦濤同志提倡和諧社會的背叛,你是給共產黨幫倒忙,絕對的幫倒忙!」
浦志強則指出,限制出版自由、言論自由都是違反大陸憲法的規定。言論自由、出版自由不能被任何成文的或不成文的規定所剝奪。如果有這種規定,禁書令固然違憲;沒有這種規定就下禁書令,那更是欲加之罪,當然無效。而雖然鄔書林可能只是傳聲筒,可能沒有自己的意見,但是下禁書令是他所做的事情,他就必須付出代價。
http://news.chinatimes.com/2007Cti/2007Cti-News/2007Cti-News-Print/0,4634,110501%20112007012100012,00.html
中國時報 2007.01.21 章詒和:不排除採取法律行動 彭志平/北京二十日電
作品三度被禁的章詒和聲言要以生命維護文字,她表示,不排除採取法律行動,來維護她公民的權利。章詒和強調,她已默默承受兩本著作遭禁,三度被禁讓她感到氣憤,她希望相關當局能夠依法行事,「即使對我不能依法行事,但是對他人能夠依法行事,我也感到滿足了。」據了解,大陸相關單位迄今尚未派人與章詒和溝通。
章詒和指出,《往事並不如煙》遭禁是中共統戰部作的決定。因此,當時中共統戰部曾經採取迂迴策略,請她的親戚向她說,「以後不要再寫了。」
「我不太懂政治,或者是說我不太懂具有中國特色的政治,只是覺得這種做法很微妙。」章詒和表示,第二本書被禁後,相關單位沒派人與她接觸。
至於這一次會不會有人跟她「聊一聊」呢?章詒和說,年年歲歲花相似,但歲歲年年人不同。「花相似」指的是書同樣被禁,「人不同」指的則是對待方式可能不同。所以,到現在為止她沒有去想會不會有人找她「聊一聊」。她強調,她要的就是一個公民的權利,「無論誰來找我談,這就是我的基本點。」
章詒和強調,她只是要維護一個公民的權利,不排除採取法律行動,「老百姓只能靠法律,難不成去靠權勢?」「我一個小民能有什麼策略?他們有雄兵百萬,才能有迂迴等等的策略,我一個小民能有什麼策略?」
她說,過去作品遭禁,大家都默不作聲,包括她自己都默默承受了兩本,如果繼續默不作聲,後面還是會有相同的遭遇。「就像孫志剛死後引起大家對收容制度的反省,最後修改了收容制度一樣。如果我這次這樣做可以讓相關單位依法處理,即使對我沒有依法處理,但是對他人都依法處理了,我也感到滿足了!」
中國新聞出版總署禁掉了八本書,章詒和的《伶人往事》是其中之一,也是她第三本被中共禁掉的書。她不再保持沈默,北京文化圈也都傳開了,許多友人紛紛致電表示關切,包括海外的朋友。她和朋友講得更直接,別人有家累,有牽掛,不能做些什麼;她沒有家人,也不圖什麼,「共產黨能料理別人,但是我?他們料理不了!」她決定不再緘默,採取法律行動,她的律師也完全支持。
至於今年是「反右」五十年,而章詒和的父親章伯鈞是「中國頭號大右派」,是否因此先找章詒和「開涮」?章詒和說,如果真是如此,那麼大陸官方對這個問題可能過度敏感,她自己連想都沒想過這個問題。她只是覺得不應該是一個人(指中共國家新聞出版總署副署長鄔書林)在一個會議上點名就把書禁了,而且根本就是「禁人」不是「禁書」。
http://news.chinatimes.com/2007Cti/2007Cti-News/2007Cti-News-Print/0,4634,110501%20112007012100013,00.html
中國時報 2007.01.21 學者看她 生活低調 不出鋒頭 朱立群/台北報導
「這位老大姐是自由派的知識分子,好惡分明,看不慣中國政府的思想打壓。」中研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員謝國興如此形容他眼中的大陸作家章詒和。
章詒和四年前應中研院近史所之邀來台演講,她充滿批判的洞見,以及不喜歡出鋒頭的個性,讓本地學者留下深刻印象。
這位「看不慣中國政府思想打壓」的中國大陸作家,是中港台華人世界近年來最被閱讀的作家,她的《伶人往事》日前才被中國政府列為「二○○六年出版違規書選」黑名單之一。
中研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員謝國興說,章詒和在中國大陸文化界是「被政府列管的對象」,她的《伶人往事》出版前還被中國政府要求修改,孰知出版後還被查禁。他說,她看不慣中國政府對知識分子言論自由的打壓,例如,在《冰點》事件裡頭,章詒和積極參與連署,要求中國政府立刻讓《冰點》復刊。
有人會把章詒和跟台灣的龍應台做個比較,兩人都是有話直言的知識分子,下筆為文時,也流露著文人對人情的觀照。但是,章、龍兩人仍有些許地方不同。謝國興說,章詒和敢於公開挑戰中國政府的威權,但私下生活的她卻非常低調,不喜歡出鋒頭,也不喜歡外界、媒體談論她。謝國興說,章詒和私下非常喜歡結交朋友,對後輩的提攜也不遺餘力。
章詒和前一部作品《往事並不如煙》在兩岸三地引起廣大迴響。謝國興表示,與台灣文化界相較,章詒和與香港文化出版界的交流比較密切,因此作品問世,經常首選在香港出版。
http://news.chinatimes.com/2007Cti/2007Cti-News/2007Cti-News-Print/0,4634,110501%20112007012100014,00.html
中國時報2007.01.21 王安祈:文革時名伶往事 讀來感慨唏噓 陳淑英/台北報導
「縱然書裏面揭露了很多名伶在文革時期不堪及不幸的往事,但是,並不會影響我們對這些表演藝術家的尊敬與看法。」國家文藝獎得主、國光劇團藝術總監王安祈得知《伶人往事》成了大陸的禁書,感慨地說:「尤其是在文革那個時代,任何人做任何事,都是值得悲憫的。」
昨天早上,王安祈一看到中國時報頭版做大陸名作家章詒和所著的《伶人往事》被禁新聞,立刻將該則新聞影印下來,夾在她所擁有的《伶人往事》書裏。
王安祈說,章詒和的文筆太美了,從瑣碎的生活小事,就將名伶們的人格呈現在我們眼前。書中引用了很多內部資料,而這些證據資料都不是我們一般人看得到的,「從文學角度來看這些真實史料只有唏噓,反而應該讓我們更深刻思考人性面。」
王安祈舉書中有一篇名旦杜近芳如何批鬥名小生葉盛蘭的事,看了後讓她「驚心動魄」。葉杜兩人是京劇舞台上的一對好搭檔,扮演的才子佳人迷倒許多戲迷,在台灣出生的人,當年也只能靠偷聽匪戲認識他們,因此,杜近芳悠悠忽忽的聲音讓王安祈迷戀了四十年。
當王安祈從書中得知,杜近芳是如何批鬥葉盛蘭時,非常震撼,無法想像聽了許久的才子佳人,竟是如此的大悲劇。書中提到後來杜近芳提拔葉盛蘭的兒子葉少蘭,某一次演出完畢兩人謝幕,就在掌聲最熱時,杜近芳將葉少蘭推到更靠近台前;接受觀眾致意,因為章詒和生動的文筆,王安祈讀到這段時「心頭滴血」。
王安祈說,如果有機會,她很想探問杜近芳是如何活過來的。「歷史是不容許留下空白、扭曲、模糊。」但也不必去探問那些批鬥的真假,只有感慨。王安祈說:「換做是我們活在那個年代,誰知道又會做出什麼事來呢?」
http://news.chinatimes.com/2007Cti/2007Cti-News/2007Cti-News-Print/0,4634,110501%20112007012100015,00.html
中國時報 2007.01.21 年年歲歲花相似 歲歲年年人不同 夏珍
知名作家章詒和談到自己的書三度被禁,用了兩句名詩「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調侃自己第三本書依例被禁,但這回不知還會不會有人「找她聊聊」。
這二句詩,有人將之與紅樓夢的葬花詞「一朝春盡紅顏老,花落人亡兩不知」相提並論。語出唐詩《代悲白頭翁》(白頭吟),出自年輕俊美的劉希夷之手,還牽涉一段文學懸案。劉希夷此人,據載少有才名,美姿容,會彈琵琶又善飲,號稱數斗不醉,落拓不拘小節。
此詩寫成之後,據傳因為寫得太好,舅舅宋之問竟覬覦想據為己有,被劉給拒絕了。一年後,劉竟被宋之問用土囊壓死。宋之問其人,是唐季有名的無行幫閑文人,媚附太平公主和武則天的內寵張易之、張昌宗兄弟。而《代悲白頭翁》在全唐詩裡,作者果然一變而為宋之問,詩名亦更改為《有所思》。
這二句詩寫盡時光流逝、聽天由命的無奈感懷,又因為這個生死懸案,更添份量:文章寫得太好,是會送命的。章詒和以這二句詩自況,確實有點意思。全詩如下:
「洛陽城東桃李花,飛來飛去落誰家。洛陽女兒惜顏色,坐見落花長嘆息。今年花落顏色改,明年花開復誰在。已見松柏摧為薪,更聞桑田變成海。古人無復洛城東,今人還對落花風。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寄言全盛紅顏子,應憐半死白頭翁。此翁白頭真可憐,伊昔紅顏美少年。公子王孫芳樹下,清歌妙舞落花前。光祿池台開錦繡,將軍樓閣畫神仙。一朝臥病無相識,三春行樂在誰邊。宛轉蛾眉能幾時,須臾鶴發亂如絲。但看古來歌舞地,惟有黃昏鳥雀悲。」
http://news.chinatimes.com/2007Cti/2007Cti-News/2007Cti-News-Print/0,4634,110501%20112007012100016,00.html
中國時報 2007.01.21 描寫姚立法參選經歷 也遭禁 徐尚禮/綜合報導
中共中宣部是大陸文化界及出版界的「太上皇」,由中央電視台記者朱凌撰寫,描述湖北「民主鬥士」、前地方人大代表姚立法十多年來參選經歷的新書《我反對─一個人大代表的參政傳奇》,因為挑戰了中國現行基層民主制度遭禁。
這本書以「打擦邊球」方式撰寫。姚立法表示,為了能夠在大陸順利出版,作者沒有把太尖銳的批評寫出來,出版社還將一些涉及貪汙瀆職的官員名字刪除,改用假名。另外,為了避免中宣部手伸太長,還特別選在有「天涯海角」之稱的海南省出版,出版日期煞費苦心選在二○○六年十月一日,作為「共和國生日獻禮」。
然而,該書出版僅一個月,旋即被中宣部下令禁止銷售,封存所有印本。作者朱凌表示,她感到遺憾及意外。因為官方沒有向她說明為甚麼要禁這本書,「所以我也不知道錯在哪裏」。
書中主角姚立法今年五十歲,他從一九八七年開始,以普通公民身份自薦參選湖北潛江市人大代表職務。在歷時十三年的三屆地方人大代表選舉過程中,屢敗屢戰,終於在一九九九年當選為潛江市第四屆人大代表,成為中國歷史上罕見的以非正式候選人身分競選成功的人大代表。
姚立法因揭露官方操控選舉的黑幕以及體制缺陷,將民主理念在基層民眾中廣為傳播,長期當局列為敏感人物,不斷受到打壓。
他認為,《我反對─一個人大代表的參政傳奇》挑戰了中國的制度,對目前正進行的中國縣、鄉兩屆人大代表換屆選舉甚為敏感。
姚立法認為,這本書雖然刪去了一些敏感內容,但仍然遭受被禁的命運,是因為對全國正在參選基層人大代表的一些獨立候選人,以及選民有鼓舞的作用,這將影響中共對選舉的有關規劃。
http://news.chinatimes.com/2007Cti/2007Cti-News/2007Cti-News-Print/0,4634,110501%20112007012100017,00.html
中國時報 2007.01.21 經濟開放 政治禁錮未解凍 彭志平/新聞分析
正當中共中央高喊構建「和諧社會」之際,才剛開年,就傳出中共國家新聞出版總署對八本書下達禁書令的消息。此舉無疑顯示嚴厲的政治禁錮並未有解凍跡象,同時也彰顯中共當局自信心仍舊不足。
環顧當前中國大陸各個層面的發展,似乎榮景一片,外界普遍認為,大陸政經形勢應該會逐漸走向開放。照講,此時中共當局的政策應該更為開放,詎料禁書令仍層出不窮,讓人在開放的環境中感到寒意。
從被禁的這八本書內容來看,或是對「過去的」共產黨有些抱怨,或是對當下社會發展現況提出建議和修正,未見有對共產黨政權直接提出挑戰的內容,中共當局對這些書下達禁令,實在難令大陸知識階層接受。
就以「反右」問題為例,在時間的座標上,「反右」已經過了五十年,是遙遠的歷史;文化大革命,迄今已結束三十年,就算是「六四天安門事件」,也已是十七年前的往事了。換言之,即以距今最近的十七年前而言,現在的中共領導班子當時都還距離決策核心尚遠,遑論一九七六年文革結束時,胡錦濤等人都還在基層。
換言之,禁書中提到的內容,基本上與現在的領導階層無關,現在的領導階層也毋須對當時負責。如果此一前提可以確立,就很難讓人理解為什麼要去禁掉這些書。
另外,如果紀錄姚立法參政過程的《我反對─一個人大代表的參政傳奇》遭禁的理由,是暴露了地方政府操控選舉,或是不希望因為此書上市而引發民間參政風潮,更就更令人匪夷所思了。畢竟,姚立法是在合乎大陸法律規定的情況下參選,擴大基層民主也是目前中共領導階層喊出的口號,地方政府操控選舉本就層出不窮。如果,這樣說真話也被禁,那就真如章詒和所說的,某些人在和溫家寶對著幹了。
如果,經濟發展是一條不歸路;那麼,因為經濟發展而帶動社會開放多元,也會是一條附加的不歸路。經濟發展靠的是市場經濟,如果政治環境、言論環境不能也交由市場決定,這個社會將會變得更加扭曲。
http://news.chinatimes.com/2007Cti/2007Cti-News/2007Cti-News-Print/0,4634,110501%20112007012100018,00.html
中國時報 2007.01.21 大陸無言論自由 兩岸難圓統一夢 中時社論
「我要用生命維護我的文字,就像杜麗娘用生命維護她的愛情。」大陸知名作家,《往事並不如煙》的作者章詒和,面對自己的作品,第三度被禁,發出嚴厲的不平之鳴。
章詒和的父親章伯鈞是當年民盟的創始元老之一,儘管中共建政後,歷任政務院委員、交通部長、全國政協副主席等要職,但章伯鈞頭上的大帽子:中國頭號大右派,才是最為世人所知的名銜。
父親是頭號大右派,章詒和自然也是右派。一九六八年,她以「現行反革命罪」入獄,直到一九七九年才獲平反出獄。近幾年,她把右派老知識分子的前塵往事,紀錄成書《往事並不如煙》更坐實了右派的必然,即使大陸版本經過刪節,還是免不了被禁,但下場還好,「賣完了,就別再版了」。
她的第二本書《一陣風,留下了千古絕唱》,談的是戲曲老人,這些人,當然也是右派。還是被禁,比第一本書悲慘一點,首刷十五萬冊,印後即封存,在大陸從未真正上市過。
這一回,她的第三本書《伶人往事》,寫得還是老伶人的故事。寫這群在中共建政後,與主流社會格格不入的藝術人、文化人,和他(她)們舉手投足間的品味與滄桑,到底觸動什麼禁忌呢?老伶人們「沒有尊嚴,再不值得活下去」的骨頭嗎?什麼政權連這一點點為人的尊嚴都不給;甚至多年後,後人對尊嚴的喟嘆亦不許?這本書又被禁了。
前二本書被禁,她不吭氣,不接受採訪,默默地承受了。這一回,她拒絕再沈默。很簡單,她原來以為和第一本書一樣,賣完了就不准再印,這叫「軟禁」;沒想到,中國新聞出版總署正式宣布為禁書,非但如此,出版總署還對出版社說,「這本書不能出……,你們還真敢出……,對這本書是因人廢書。」
古往今來,在任何政權下,禁書從來不是新鮮事。只要書籍的內容或作者與當時的專制政權統治發生衝突或矛盾,就禁止流通,企圖藉此阻斷書籍無遠弗屆的影響力。講白了,其性質是對自由與異端思想的罷斥與禁錮,是一種圍剿文化的野蠻歷史現象。
中國歷朝,焚書與禁書屢見不鮮,這是專制帝王箝制思想的一種手段。從先秦到清末,禁書造成文化上的浩劫;宋代起禁書範圍擴大,兵書禁了不說,學術著作亦遭禁;明季,禁書更成為統一思想的手段。到了清代,禁書之外更大興文字獄,動輒株連九族,舉國風聲鶴唳。禁書是文化政策的反映,卻也是歷史的悲鳴。
中國大陸歷經反右、文革的悲慘歲月,多少知識分子口不能言,手不能書,甚至投湖以明志。但是,任何政權封得了人民的口、斷得了文人的筆,卻阻止不了人心對自由的嚮往。台灣也曾走過這樣的禁書歲月,甚至也有許多作者,書被禁了不說,連人都入了大牢。走過來,就知道痛;走過去,就知道再也不可以。
言論、出版是最最基本的人權。掌權者可以不聽,但不可以禁止人民說、人民寫。書即使被禁,但「總有孤本在民間」,愈是壓抑,愈是反彈;遑論這些書不乏在大陸之外的華人世界,早已廣為流傳。
猶記去年初,大陸「冰點停刊」事件,在全球華人知識分子圈激起軒然大波。當時,作家龍應台寫了封公開信給中共總書記胡錦濤,直言「您容不容許媒體獨立,您尊不尊重知識分子,您用什麼態度面對自己的歷史,以什麼手段去對待人民,每一個最細小的決定,都繫在文明這兩個字上頭。」後來,《冰點》復刊。
時隔一年,諷刺的是,在大陸國務院總理溫家寶請作家、藝術家都「講真話」之後不多久,出版總署就宣布《伶人往事》在內的八本禁書令。而「因人廢書」竟可以成為理由。為什麼?因為章詒和是「右派」嗎?章詒和本人說得好,「就算我是右派,我要問,右派是不是公民?在當代中國,右派就不能說、不能寫了嗎?這個國家就只許左派講話、出書嗎?」
中國大陸現在已經是經濟崛起的大國,卻依舊沒有膽識放鬆對思想、言論的控制,反而變本加厲地箝制。在章詒和誓死維護她的文字、她的公民權,呼籲「給草民留下一點空間」的同時,我們必須提醒中國大陸:經濟崛起與富裕,對台灣當然是一大吸引;但是,只要類似冰點事件、章詒和事件不斷發生,自由民主台灣的心,就永遠難以真正與大陸貼近。
http://news.chinatimes.com/2007Cti/2007Cti-News/2007Cti-News-Content/0,4521,110514+112007012100200,00.html
中國時報 2007.01.23 中國知識分子的出路 葉國豪
毫不意外,章詒和的書「又」被禁了。繼《往事並不如煙》、《一陣風,留下了千古絕唱》之後,章的第三本著作《伶人往事》在日前遭到中國出版總署的查禁,理由居然是「因人廢書」,這也就是說,不論內容,不管有沒有觸犯法律與道德風俗,僅因為這本書是你寫的,很抱歉,就是不能出版。
對這三本書野蠻查禁的結果,反倒是捧紅章詒和在華人文化社群中的知名度。其實章的著作在當今華人的閱讀界中理當並不討喜:厚重的文字、白先勇式的懷舊抒情,對於上個世紀五十年代末期的遙想,也許只有學術界與文化界人士才會認真閱讀與考究關注;而現在,愚昧的查禁,讓書衣上徒增了似乎神聖而近乎悲壯的行銷文字,注定是一場失敗。
企圖以國家政治之力封殺與對抗歷史文化的論述,也點出了當代中國知識分子在壓迫之下的兩條出路。
第一條出路就是依附權勢、政學合作。綜觀當今中國學術文化知識界,在政治上可以以現今中共中央編譯局副局長俞可平為例;在經濟學界可以以北大中國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林毅夫為例。俞可平與林毅夫兩人的共同點除了學問備受中外學術界肯定之外,他們都依附體制而生,作為中國主要領導人的政策智囊,他們想法務實卻又穩健保守,其理論與研究必須要為當權的施政找到歷史上或是比較研究上的合法說辭,他們無法超越開創,但是可符合政治上要求,安全、聽話。與體制共生的結果,帶來了職務上的名望與物質生活上的保障,他們以一種自認為理性與愛國的方式在建制中立足與生存。
當代中國知識分子的第二條出路,就是反抗與流離。上述的章詒和、撰寫《現代化的陷阱》的何清漣、前北大新聞系教授焦國標、著名哲學家李澤厚等都是適例。章詒和以文字得罪當道固不待言,何清漣點出中國改革開放以來的各項危機,諸如貪污、分配不公、媒體控制等危機與弊病同樣遭到當局的排斥與驅逐;焦國標在《討伐中宣部》之後,作為中國頂尖大學的北大並沒有選擇服膺知識與良知而保護他,反而屈從於政治的壓力迫其離開;李澤厚在日前更因為被藉口「不符合政治標準」,而落選中國社科院院士。在當代中國,政治標準的要求更勝於學術標準,所以產生「官大學問大」的歷史弊病,歷來卸任大官,如朱鎔基、錢其琛、龍永圖、張銘清等人,都能直接空降至重點高校擔任重要職務,我們卻看不到中國主流知識界對此有明顯地批評與檢討。
政學合作與反抗流離,是當今中國知識分子兩條出路,前者帶來安全與舒適,是九十年代來中國政治、學術與資本三者合謀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既穩定政局,卻也可能拖延了解決重要問題的時間與機遇;而後者,則注定必須忍受打壓與莫須有的污衊,但是卻也意外地以邊緣的位置繼續奮鬥;而遊走於兩條出路之間的知識分子,其實可能更不安全,他們的生存範圍並沒有因為寄求「客觀、中立」而擴大。
或許在今日以發展與穩定為主軸,並合理化一切的中國,要求一絲自由的聲音與良知的反省都不啻是緣木求魚;然而章詒和的《伶人往事》被禁,在台灣知識文化界看來,只會增加對沒有自信面對歷史的中國政府的厭惡與拒斥。
(作者為清華大學當代中國研究中心研究助理)
http://news.chinatimes.com/2007Cti/2007Cti-News/2007Cti-News-Content/0,4521,110514+112007012300288,00.html
中國時報 2007.01.25 反專制是知識人基本條件 尉天驄/北市(退休教員)
元月二十三日中國時報記者劉梓潔小姐電話訪問,談到中國大陸查禁章詒和《伶人往事》被禁一事,次日見報,覺得有再說幾句話的必要。
三年前,章女士的《往事並不如煙》在海外發行,引起熱烈回應。後來也在台灣由時報出版公司發行。她應邀來台,正好我與一些朋友有個餐聚,白先勇就把她帶了過來,餐後並來我家聊天。上月中旬內人逝世周年,我們為她開了一次紀念畫展,我也出版一本散文集《棗與石榴》,我把畫冊和文集寄給她,她也回信致謝並寄贈香港版《伶人往事》。沒想到過沒幾天就看到該書被禁的新聞。劉小姐問我應不應該支援她?我說:當然應該。但我也說:像我這樣的一位退休教員,即使支援,又有甚麼作用?因此我希望海外、包括台灣的文化團體和知識分子應該表示意見。
兩個月以前,我去香港出席香港藝術發展局主辦的「二十世紀中國文學的回顧與二十一世紀的展望」學術討論會,在大會上我即申述二十世紀中國作家的悲苦命運,希望大家能對過去的王實味事件、丁陳事件、胡風事件等史實作一反省。盼望各文化團體、作家協會不要再幹東廠西廠的勾當。這次的章詒和事件又引起了這樣的關心。也盼海外文化團體、特別是左派和統派的朋友能對此付出關心。
這些年來,左派或統派的人士,常振振有詞的談白色恐怖,卻絕不去談紅色恐怖,甚至找一些「理由」為反右、文革以及六四大屠殺辯護,真讓人為之寒心。他們關心中國的未來,卻從不與海外及大陸內的民主人士接談,這讓人如何信服他們的言論和「理想」?知識分子如果忘掉人的基本權利,是不配稱為知識分子的。反專制獨裁是知識分子起碼的條件。任何地方都是一樣的。
http://news.chinatimes.com/2007Cti/2007Cti-News/2007Cti-News-
Content/0,4521,110514+112007012500303,00.html
中國時報 2007.01.26 《我沒有了退路─關於「聲明」的說明》 章詒和
私下裡聊天,人們都愛提起我的父親(章伯鈞),認為我的性格與父親有點兒像,我常為此辯解。我說:不能看表面,我和我父親有著質的差異。他是職業政治家、社會活動家;而我呢,是一個毫無政治抱負的人,既沒有「收拾起大地山河一擔裝」的現實盤算,也沒有「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歷史焦憂。父親的政治頭腦,特別是他的組織才幹(長期擔任中國民主同盟的秘書長和組織部長),都沒有遺傳給我。我一生的興趣和一點點小聰明,都在藝術上。我敏感於人的內心情感,敏感於色彩,敏感於細節,敏感於韻律,即使在監獄裡,我還是那麼喜歡天空,喜歡飛鳥,喜歡薄霧……看著看著,甚至能忘了自己是囚徒。
我這輩子唯一的本事就是講故事,講細節,講往事。由於專業的緣故,我還特別喜歡梨園行,伶人美麗、動人,幾乎每個人都很獨特。所以,這本書就是這種興趣和熱情的表達。但是,就是這樣一本寫梨園行的書也被禁了。而鄔先生卻說:「這個人的書不能出。」這話是什麼意思?用「文革」的語言講,就是要「把你打翻在地,再踏上一隻腳,叫你永世不得翻身」,就是「你章詒和這輩子別給我寫東西」。
所以,是鄔先生把我逼到死角裡,我沒有了退路。
「聲明」發表後,很多人關切我的生活情狀。從香港、台灣、美國、日本、西班牙、沙特阿拉伯(編按:沙烏地阿拉伯)和利比亞等地來電詢問。網上議論熱烈。而從小一起長大的同學和朋友則異常擔憂。他們要組織一個送飯組,說:「愚愚(我的小名),你若被抓了,我們排著隊給你送牢飯。」
我聽了很傷心,事情不會鬧到這一步的,畢竟現在中國的法制狀況,比我坐牢的時候進步多了。但是他們準備這樣做說明什麼呢?──說明了長期以來,對知識分子的打擊迫害,在他們心頭堆積的陰影並沒有消失,人們仍然有所恐懼。我深感悲哀。為了這個悲哀,我也要站起來。
我的「聲明」是極其鄭重的,希望鄔先生能給我一個鄭重的答覆。請鄔先生答覆我:
一,您是否在會上點了我?二,您是否說了「這個人的書不能出」這句話?三,無論是封殺我,還是封殺書,您能否啟動法律程序通知我,我隨時恭候。
十多天過去了,毫無音信。這不由得使我想起《往事並不如煙》。據可靠消息,為了「往事」,李長春先生主持了一個會議。會上,前新聞署負責人表態,說(大意):自己這個部門只能管出版社,管不了作者。事情推到了文化部,文化部一位副部長說(大意):章詒和已經退休,再說寫書屬於業餘之事,不好管。既然事情是由中央統戰部提出的——當時一位統戰部副部長是把「往事」定性為「反黨宣言」的,於是,李長春先生決定這爛攤子還是由統戰部來收拾。
最後,統戰部託人找到我哥哥(時任中國農工民主黨中央委員會副主席),請他轉告我這個妹妹:今後就不要再寫了——這就是「往事」的結局。我想:這次新聞署該出面了吧?好漢做事好漢當,鄔先生會登場吧?
查禁書刊,必須要有法可依,這種依法不是某領導人的一句話,不是某個上級機關給下屬單位打個匿名通知電話,也不是給雜誌社或出版社下個簡單粗野的書面指示。它應該是一個法的程序,這個程序應該是嚴格依據公開法律的,應該是一個獨立、公開、公正的司法程序,這是最基本的程序正義。如果是按著這種嚴密的法定程序查禁《伶人往事》,即使查禁錯了,我也可以尊重司法。
二○○七年一月二十四日
http://news.chinatimes.com/2007Cti/2007Cti-News/2007Cti-News-Content/0,4521,110505+112007012600082,00.html
中國時報 2007.01.26 爭知識分子尊嚴 章詒和再出手 彭志平/北京二十五日電
時隔六天,章詒和再度出手了。這一次,章詒和很明確的說,「我沒有了退路」。
以章詒和在大陸的資歷,儘管她自稱是「孤寡老婦」,但是她絕不會沒有活路;甚至,應該說,她可以有一個不錯的退休生活。能把她逼到「沒有退路」的,不是生活,而是知識分子一再面臨毫無來由的打壓所發出的憤怒狂吼。
六天前,章詒和的聲明,已針對大陸新聞出版總署副署長鄔書林發出一連串的疑問,要求鄔書林說明他是左派還是右派?是代表誰發出禁書令?甚至直言,「鄔先生,您到底想要幹什麼?」
六天後,章詒和的質疑,就像石沉大海般,至今沒有得到應有的回應。而在這六天當中,章詒和得到了境內外名重一時的華文作家,包括上海劇作家沙葉新、前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員陳小雅、台灣作家尉天驄等的聲援,境外媒體陸續投入關注,即如市井小民也上網為討回公道獻策。這些固然溫暖了章詒和,但,章詒和要的不是這些,她要的是鄔書林的說法。
六天前的聲明,章詒和很絕決的說,「鄔先生,告訴您:我將以生命面對你的嚴重違法行為。」能以「生命維護我的文字」。六天後的《我沒有了退路──關於「聲明」的說明》,她再度要求鄔書林回答她的問題。
今晚打電話給章詒和,她說,「我有點倦了!」身體上,章詒和累了;心理上,章詒和還是無比堅強,她爭的不只是她的權益,而是為了知識分子的尊嚴,只因為過去中共「對知識分子的打擊迫害,在他們心頭堆積的陰影並沒有消失,人們仍然有所恐懼。我深感悲哀。為了這個悲哀,我也要站起來。」
http://news.chinatimes.com/2007Cti/2007Cti-News/2007Cti-News-Content/0,4521,110505+112007012600081,00.html
2007.01.26 中國時報 ■人間---我和伶人往事 章詒和
在台灣出版三本著作「往事並不如煙」、「一陣風,留下了千古絕唱」、「伶人往事」(皆由時報文化發行),甚受讀者歡迎的中國作家章詒和。相對的,她的「右派」的「意識型態帽子」,屢摘不掉,一直被中國官方視為「毒筆」。日前,傳出她的著作「伶人往事」簡體字版,繼前兩本書後又被蠻橫查禁了。消息轟傳,引發知識圈議論紛紛,也震驚海外華人。甚至台灣藝文界,也正在展開連署,聲援章詒和,並中國官方抗議。本刊特取得章詒和剛剛為好評四刷的,台灣正體字版「伶人往事」親寫的新序文,今天隆重披露。在此我們不禁要說,不僅如章詒和所言,「中國藝人的文化生命永難磨滅」,中國作家的文化生命,同樣也永難磨滅。──編者
二○○六年七月,拙作《伶人往事》的臺灣版與香港版同時推出,其中幾篇,如〈盡大江東去,餘情還繞──尚小雲往事〉、〈可萌綠,亦可枯黃──言慧珠往事〉、〈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楊寶忠往事〉、〈留連,批風抹月四十年──葉盛蘭往事〉等,也已先後在內地報刊上刊出。
有人問:「你為什麼要寫這些唱戲的藝人?」
答:「藝人太有魅力了,他們是吸引我的獨特群體。」
我仔細想了想,自己第一次聽京戲不是在劇場,是在楊虎(國民黨龍華警備司令)家中。這是二十世紀五十年代的事了。一天上午,父親對我說:「今天爸爸、媽媽帶你去楊嘯天(楊虎字)家吃飯。」
楊家離我家不遠,也是一座四合院。那天去的客人挺多,主人也高興,拿出齊白石的兩幅新作請大家鑒賞。飯後回到客廳,重新上茶。我端著玻璃茶杯瞧,先前的茶水是綠的,怎麼又換成紅色的了?待客人坐定,楊虎笑瞇瞇地說:「現今小女在學梅派,想獻上一段……」沒等說完,大家就鼓起掌來。
楊虎的小女兒一身布衣,清秀標緻;身後是她的琴師,穿著長衫。只見楊家小女兒鞠躬後,即雙膝跪地。
我對媽媽說:「京戲怎麼是跪著唱呢?」
母親湊在我耳邊,悄聲道:「她演的是一個在公堂受審的女囚,當然要跪下了。」後來才知道,這戲名叫《三堂會審》,她扮演的角色叫蘇三,一個含冤負屈的風塵女子。是京劇旦行,都會唱這一齣。回到家中,我宣佈:自己也要學兩段京戲!可母親告訴我,楊虎的小女兒每次學戲,繼母都坐在旁邊,一刻不離。錯了,就呵斥;再錯,就擰嘴,能擰到出血。於是,我不嚷嚷著「學兩段」了。後來,我從事戲曲文學理論的專業學習,幾乎是天天看戲了。我嘆服伶人的高超和聰穎──居然能用形式感、程式性極強的歌詠、表情、身姿和手勢,道出人類靈魂中的一切深淺不同的歡樂、憂愁、憤恨、哀傷、痛苦和惆悵來。
後來,父母都劃為右派。人情冷暖、世態炎涼一時嘗盡,這時伶人的溫厚謙和,能讓你的內心在瞬間顫慄卻又難以名狀。而受父母牽連的名伶葉盛蘭、葉盛長、李萬春、奚嘯伯等人在一九五七年以後的不幸遭遇,更令父母內心充滿自責和歉疚。
再後來,就是在四川省川劇團被管制的日子了。受辱多年,多年受辱的同時也使自己有機會接觸到藝人生活的深處和底部。高貴與卑賤、義氣與世故的融合,萬丈光焰與灰暗慘澹的交替,臺上表演與臺下做派的錯位,令人驚愕不已。剛剛還精神抖擻地扮演一身正氣、渾身是膽的英雄,下場就鑽進單人化妝間給自己紮「杜冷丁」。「文革」中我被兩個武生演員強按住,用剪刀在頭上亂剪亂戳,身邊的一個擅演粉戲的老藝人(男旦)死死盯著我,那曾經風情萬種的眼神流露出恐懼和憐憫。他是同性戀者,被公安局定為壞分子。當時中共四川省委宣傳部的一位副部長也有雞姦行為。可這位官員怎麼就沒事兒呢?
總之,人性中美與醜,都聚集在藝人的身上。而且生活形態的東西比藝術作品生動多了,也深刻多了。伶人扮演的角色都是藝術典型,其實最典型不過的就是他們自己。你想忘掉他們,都不可能。
去年,我重返四川省川劇團,進門就打聽那個男旦。
答:他早死了。
我問:「死在了哪兒?」
「就死在劇團辦公樓的過道。」 頓時,一片寂靜。
「他埋在哪裏呢?」我又問。
答:不知道。
伶人帶著他們的往事是在不知不覺中消失的,只是不知消失於何時何處?真的不知消失於何時何處嗎?
二○○七年一月,香港《明報》出版社的潘耀明先生和台灣時報出版公司的林馨琴總編輯,同時通知我,拙作《伶人往事》賣得好,要第四次印刷了,希望我寫篇「再序」。就在這同一個「鐘點兒」,大陸的新聞出版署某副署長宣佈《伶人往事》屬於二○○六重要違規書目,要查禁;出版社要懲處。我是一個公民,《憲法》賦予我的言論和出版自由,就這樣隨便被一個官吏剝奪。文人文化在兩地之遭際,何以有此不同。世運乎?文運乎?吾命乎?我都不懂。
《伶人往事》不過是一本書,講的都是瑣細之事,立腳亦淺。但中國藝人的文化生命卻永難磨滅。
http://news.chinatimes.com/Chinatimes/newslist/newslist-content-forprint/0,4066,11051301+112007012600464,00.html
- Jan 26 Fri 2007 19:32
中國時報 2007.01.20 《伶人往事》被禁 章詒和:請給草民留下一張嘴一隻筆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
禁止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