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今年九月一日起,上海市的最低工資標準,調高為每月七百五十元人民幣(約三千元新台幣)。這個數字和我對上海的印象,有相當大的落差。

上海發展飛快,大樓林立,車水馬龍,時髦男女穿梭往來,某些地方乍看之下像紐約。走進大廈背後的胡同裡,當喧囂沈靜,你會發現上海是兩個截然不同的世界。

一位住在狹小胡同裡的大媽說,不久前她感冒到醫院就診,醫生說要打三天點滴,醫藥費六百元人民幣,嚇得她拔腿就跑,買成藥吃了。大媽是退休的職工,每月領一千多元退休金,最怕生病,可說談病變色。

在大媽的眼中,醫生是穿著白衣的「白狼」,隨時吞噬上門求診的尋常百姓,動不動就要求打點滴,問題是,有多少人看得起病。面對病情,胡同裡的人家是輕病買藥,中病拖延,大病等死。大媽邊說,邊嘆氣。

講到最低工資標準,上海市的勞務工並非人人享有低保權益。從事鉗工的小王,每月工資六百九十元,工作性質是「按件計酬」,所以不能享有最低工資保障,他向公司反應多次也沒有用。他每月掙一千多元,是日夜加班的結果,日子過得很艱苦。

據最新統計,上海市男性年均收入為二萬三千五百多元,月薪近二千元,這種工資在大陸其他地方還算可以,對高消費的上海來說,這點收入只能勉強餬口。

一位老友提醒我,晚上坐出租車,一定要盯緊開車師傅,怕他們打瞌睡,因為他們經常超時工作,只想多掙點錢。

先前提到的大媽,有一女兒去年復旦大學研究生畢業,考上上海市政府宣傳單位,每月工資三千元,大媽感到非常欣慰,直說現在最好的工作是當公務員,既有福利,生活又有保障。她驕傲地說,女兒的職位是三千人報考只取一人,女兒雀屏中選,生活從此不用她操心。

老趙是我在火車上結識的朋友,在某大學冷門科系任教,月薪四千多元。他的兒子去年考上武漢大學,四年下來包括學費和生活費估計要花八萬元,壓力很大。所幸,他和太太都有工作,能勉強供應兒子上大學。如果家長中有一人下崗,日子可就難過了。

大媽是退休職工,老趙是知識分子,二人都主張,極盡可能讓子女上大學,即使學非所用,畢業找工作也比沒上大學的有利。 前上海市委書記陳良宇因弊案下台,坊間無不額手稱慶,認為陳良宇千不該,萬不該,動用和弱勢群體有關的社保基金。一位白髮視力近瞎的老奶奶說,去年上海市公佈一項德政,凡戶籍在上海超過三十年,年紀超過七十的老人,可享有每月四百六十元的生活最低保障。

奇怪的是,每當政府有福利政策推出時,物價就跟著漲,原本讓大夥開心的事,一到市場發現錢越來越不值錢。老百姓根本沒有辦法,只能任憑擺佈。一位報攤女老闆說到激動處,還會指著報紙上的官員照片數落一頓,說政府現在大談「和諧社會」,說明中央看到社會貧富差距的嚴重性,再不調整,老百姓會期待一個「人民黨」的出現。

望著繁華的街景,大媽久久不語,最後慢慢吐出一句,「中國百姓非常寬容」,畢竟現在的日子比過去好,但生活壓力大,只有逆來順受了。

http://news.chinatimes.com/Chinatimes/newslist/newslist-content/0,3546,110505+112006110500076,00.html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FguHistoryAlumn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