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01.27  中國時報 一鳴驚人 哈瑪斯勝選以巴和平巨大變數 閻紀宇/綜合廿六日外電報導

中東的巴勒斯坦政局變天,激進組織「哈瑪斯」(即「伊斯蘭抵抗運動」)在昨天舉行的第二屆巴勒斯坦自治議會選舉斬獲過半數的七十五席,贏得下屆自治政府的組閣權。

長期主宰巴勒斯坦政局的「巴勒斯坦解放組織」主流派系「法塔」,則遭逢前所未有的挫敗。

系出法塔總理 柯瑞內閣總辭

然而,哈瑪斯向來被以色列、美國與歐洲聯盟視為恐怖組織,這個選舉結果將為以巴和平與巴人獨立建國進程投下巨大變數。

首次參選即一鳴驚人的哈瑪斯,在大勢底定後已向各派系組織示好,尤其希望能夠與法塔合作共組新政府。

而系出法塔的現任總理柯瑞在選舉結果正式公告前,即已率領全體閣員,向同屬法塔的巴勒斯坦自治政府主席阿巴斯總辭獲准。法塔今天並召開緊急會議,決定是要加入哈瑪斯主導的新政府,亦或全心扮演反對黨的角色。

溫和派領袖 可能組聯合政府

阿巴斯今天已要求哈瑪斯出面組閣。分析家推測,迦薩走廊的哈瑪斯溫和派領袖哈尼耶,可能會出馬擔任新任總理,他將與阿巴斯等法塔領袖展開會談,敦請法塔加入新政府,並呼籲美國尊重巴勒斯坦人民的抉擇。未來巴勒斯坦新內閣將執掌安全、財政等內部事務,但以巴和談事宜仍將由自治政府主席主導。

另一位可能的總理人選札哈爾也是出身迦薩走廊,他的政治立場較哈尼耶為強硬。札哈爾今天表示,哈瑪斯願意繼續維繫去年二月達成的停火協議,但前提是以色列也做出同樣承諾。

美國國務卿萊斯女士今天致電阿巴斯,讚揚巴人的民主成就,重申繼續支持阿巴斯與他的政策,並強調華府不會改變將哈瑪斯視為恐怖組織的立場。阿巴斯去年一月九日當選自治政府主席,目前面臨上任以來最嚴峻的政治挑戰。美國一直大力推動巴勒斯坦民主化,但出現哈瑪斯大勝的結果恐怕是華府始料未及。

淡化激進色彩 仍拒與以談判

哈瑪斯成立於一九七○年代,向來主張以軍事與暴力手段反抗以色列佔領,歷來有多名高層領導人遭以色列逮捕或暗殺身亡。在這次選舉過程中,哈瑪斯雖有意淡化激進色彩,但仍重申不承認以色列、拒絕與之談判的既定立場。而以國政府也視哈瑪斯如寇讎,強調不會接受由其領導的政府。

巴勒斯坦自治議會為單院制,一九九六年成立時總席次為八十八席,其中法塔就佔了六十八席,當時哈瑪斯拒絕參與選舉。而自治議會在去年六月修改選舉法,將席次擴增為一百卅二席,選區直選代表與政黨(政團)比例代表各六十六席,並訂有基督教徒與婦女保障名額,選民投票則採兩票制。

巴勒斯坦合格選民約一百卅三萬人,散居於迦薩走廊與約旦河西岸,昨天的投票率達七二.九%。親率觀察團遠赴巴勒斯坦的美國前總統卡特表示,今年這次選舉相當公正公平,並未傳出暴力事件。但卡特也認為,哈瑪斯雖參與選舉卻拒絕放棄暴力抗爭,並不符合民主政治的基本原則。

法塔貪汙無能 終遭選民唾棄

分析家認為,哈瑪斯除了激烈反抗以色列佔領之外,也大力投入社會福利工作,深得巴勒斯坦基層民眾愛戴。相較之下,法塔雖然長期執政,但貪汙腐敗、施政無能的形象深入人心,終遭選民唾棄。另一方面,法塔在提名選區候選人過程中屢傳內鬨,也讓哈瑪斯漁翁得利。



2006.01.27  中國時報

一覺醒來全都變了 這是真的?有人狂喜鳴槍 有人驚恐難信

黃建育/綜合加薩走廊廿六日外電報導報導


「哈瑪斯」組織於巴勒斯坦自治議會選舉大獲全勝之後,該組織成員今天紛紛跑到街上相互擁抱、朝空鳴槍慶祝並發放糖果給路人。對照之下,落敗的「巴勒斯坦解放組織」主流派系「法塔」則人人愁雲慘霧,臉上混雜著難以置信、驚恐及認命的表情。

出身約旦河西岸地區的法塔首席談判代表伊瑞卡特說:「我們的生命將從此改變。今天我們一覺醒來,藍天已經變色。」

在哈瑪斯大本營迦薩走廊,數以千計的該組織支持群眾湧入街頭大肆慶祝。有位民眾從車窗內向外高喊:「國防部長這個位子,就讓莫哈瑪德.戴伊夫坐吧!」戴伊夫是以色列通緝中的頭號要犯 。

有些群眾揮舞著哈瑪斯綠色旗幟相互道賀:「恭喜!恭喜!這是伊斯蘭教的勝利。」有些群眾一邊相互道賀,一邊擁抱在一起。

迦薩走廊北方的一處難民營內,有數百名群眾跑到街頭慶祝,有些人更是猛按汽車喇叭。年方十八的阿米德說:「是換我們領導的時候了。那些人都是流鮮血保衛人民的。他們服務人民當然也最賣力。」

巴勒斯坦各地的哈瑪斯群眾都有一個共同看法:法塔是敗在自己手中。

約旦河西岸一處難民營的居民伊沙說:「當局未能滿足人民的需求,所以該下臺。」在伯利恆做生意的莫沙則稱:「法塔執政相當失敗,而且又腐敗。我們要看看哈瑪斯會不會做的更好些。」

以摧毀以色列為宗旨的哈瑪斯,一直拒絕放下武器跟以國談判。不過,有些巴人認為該組織在掌權之後或許立場會軟化。在迦薩走廊經營店面的民眾艾希羅表示,哈瑪斯會跟著前任執政者的路線走,「和平過程會延續下去」。

同時拉瑪拉一家餐廳老闆哈拉夫表示,他不認為哈瑪斯執政後會將其宗教信仰加諸民眾。信基督教的哈拉夫說:「他們總不想失去人民的支持吧。」




2006.01.27  中國時報

「哈瑪斯」小檔案 反以抗爭 亦正亦邪

王嘉源


巴勒斯坦激進組織「哈瑪斯」是「伊斯蘭抵抗運動」之簡稱。以色列、美國及歐洲聯盟都視其為一個恐怖組織,但哈瑪斯面貌多端,在巴勒斯坦民間廣受支持。

哈瑪斯成立於一九八七年巴人對以色列佔領軍展開第一波武裝抗爭之初,創始人為雅辛。做為一個政治性組織,哈瑪斯擁有嚴密的組織和紀律,一說其正式成員約兩萬多人,轄下有個軍事羽翼「卡薩姆旅」,專門從事暴力活動。

哈瑪斯的短程目標是將以色列部隊逐出佔領區,因而經常針對約旦河西岸和迦薩走廊的以佔領軍、猶太屯墾區居民乃至以境平民,發動自殺炸彈攻擊。其長程目標則是在全部所謂巴人的固有土地上建立一個伊斯蘭國家,並以耶路撒冷做為首都。

除發動反以暴力抗爭之外,哈瑪斯組織還下轄有文化教育、慈善救濟、衛生及宣傳等部門,在巴勒斯坦人居住區積極活動,並獲得阿拉伯國家援助,甚至歐美一些私人機構的捐款,這一面則類似政治草根組織。

在反以抗爭中,哈瑪斯曾與阿拉法特領導的「巴勒斯坦解放組織」並肩戰鬥。但在一九九三年阿拉法特和以色列簽署《奧斯陸和平協定》(巴勒斯坦自治政府即據此成立)後,哈瑪斯堅決反對以巴和談,且不承認以色列,因而與巴解組織徹底決裂。

二○○○年九月底,巴勒斯坦人展開第二波反以武裝抗爭,哈瑪斯在巴人之間的影響力水漲船高。近年來以色列鎖定哈瑪斯領導階層強力展開「斬首」行動,該組織有不少領導成員被殺,包括其精神領袖雅辛及繼任者蘭提西在內。

不過,隨著巴解組織主流派「法塔」掌控的巴人自治政府貪瀆頻傳,哈瑪斯則是深根巴勒斯坦基層,藉由在被以軍包圍的城鎮和巴人難民營開診所和興學,博得巴人的廣泛支持,從而厚植投入民主選舉的實力。



2006.01.27  中國時報

哈瑪斯為何會勝?勝後影響和平嗎?

本報訊


巴勒斯坦的「哈瑪斯」組織贏得了巴勒斯坦自治議會選舉,乍看好像出乎西方原先的預料,其實不算怎樣意外,因為巴勒斯坦的民心早已有屬,去年巴勒斯坦前後有四輪地方市政選舉,哈瑪斯都能與「巴勒斯坦解放組織」派系「法塔」分庭抗禮,而近年來的民意調查中,它的支持率不斷上升,則在這次選舉中獲勝也是自然的。

哈瑪斯何以能得到巴勒斯坦人民如此的支持?它的歷史不過十八年,受到以色列不斷打壓,西方更將它描繪成無惡不作的恐怖組織,不但受打壓而且被孤立,但愈是這樣,愈使它在鬥爭中更接近人民,而不斷累積民意支持的基礎。而由於法塔領導的政權長期未能在以巴談判中得到合理解決,巴勒斯坦人已不耐自己的命運被當權者不斷地消耗,因為法塔既找不到一條和解之路,又不能挺腰對抗以色列,在這種情形下,人民便感到哈瑪斯也許真正想維護巴人的利益,至少它不會出賣巴人利益,所以巴以和平進程拖得愈久,哈瑪斯與法塔之間此長彼消的情勢也就愈明顯。

何況法塔內部的貪污腐化已使巴人厭惡之至,國際間援助巴勒斯坦人的金錢都到了他們的口袋中,連已故的巴人自治政府阿拉法特都有那末多的私產,其他成員可想而知,這樣的黨派還會獲得人民的長久支持嗎?這與哈瑪斯的「捨身取義」相較,誰值得支持呢?

這次選舉中,哈瑪斯提出的候選人名單都是出生在巴勒斯坦且成長在巴勒斯坦的人,不少人都曾經被以色列逮捕而坐牢的人,巴人對他們有敬佩之心,反觀法塔提出的人選既有少壯派也有老邁者,所謂的「元老」能號召起人民嗎?

外人但以外人的眼光來看巴勒斯坦,巴人則有自己貼心的感覺,哈瑪斯在他們眼中不是恐怖組織。

那末,哈瑪斯之後是否掌權呢?按理是應該的,巴人自治政府總理柯瑞已經辭職了,應由自治議會的多數黨組成政府,果此,則將可能由哈瑪斯參選名單排名第一的哈尼耶擔任總理。如果是這樣,那哈尼耶與巴人自治政府主席兼「巴勒斯坦解放組織」主席阿巴斯之間關係將如何?按哈尼耶對新聞記者說,阿巴斯比他們都年長而哈瑪斯以前就與他合作過,曾多次達成停火協議,而哈瑪斯將來願意繼續合作。這意思好像也有尊重阿巴斯與以色列謀和的立場,而且哈尼耶也表示將致力於巴勒斯坦內部改革,要就政治、經濟、安全、社會、文化、婦女等問題從事徹底的改革。

哈瑪斯執政後會放棄巴以和談進程嗎?卻又未必,因為哈瑪斯的政綱中言明堅持巴勒斯坦難民回歸返鄉並收復失土。而這些都不是阿巴斯能與以色列談判的,也是以色列萬不可能承諾的。

當然哈瑪斯也不會不知道這是難題,依哈尼耶說,現階段是要以色列拆除猶太人屯墾區和隔離牆,並將以軍撤回到一九六七年中東戰爭的邊界線內,那麼哈瑪斯就會同意放棄武力抗爭,而巴勒斯坦人會在範圍內建國,至於收復其他領土的使命則由下一代人完成。

倘若哈瑪斯組織內閣,而又肯與以色列和談的話,這大約就是巴人的基本立場了。

美國及以色列方面呢?「哈瑪斯如參與巴勒斯坦自治政府內閣便不與巴方談判」、「哈瑪斯如不放下武器便不興其接觸」,這些都是預料哈瑪斯不能組閣而說的話,哈瑪斯真要掌了權,美國與以色列的態度還是鐵板一塊嗎?須知哈瑪斯是巴勒斯坦人以多數民意支持出來的,美國是以民主為號召的,能抹殺人家的民意嗎?美國必將尋求如何採行新的談判路徑。

在短期內有一個解決的辦法,那就是由阿巴斯繼續與以色列談判,談的結果當然要經巴人自治議會同意,而不管同意與否,這談判的勢頭至少是保留下來了。

以色列也要在三月間改選國會,所以目前即使談也萬無有什麼結果的可能,拖一拖再尋求妥協之道,但原來「路徑圖」恐怕不作修改是難行的了。



巴勒斯坦大選 哈瑪斯過半

【編譯楊清順/美聯社約旦河西岸拉馬拉二十六日電】

巴勒斯坦自治議會(國會)大選初步開票結果顯示,伊斯蘭教激進組織「哈瑪斯」席次超過半數,這種大爆冷門的選舉結果勢必衝擊中東謀和。

巴勒斯坦自治政府總理柯瑞爾廿六日率內閣向自治政府主席阿巴斯提出總辭,去年一月當選主席的阿巴斯則留任現職。柯瑞爾說:「這是人民的選擇,應該尊重。如果選舉結果確定是如此,阿巴斯主席應請哈瑪斯組閣。至於我個人,我已經請辭。」

根據巴勒斯坦法令,阿巴斯必須請這次選出的自治議會最大黨組閣,而哈瑪斯就是新國會的最大黨。阿巴斯曾說,若無法繼續推動他和以色列謀和的政策就會下台。

哈瑪斯在選前聲稱不希望單獨執政,他們傾向和目前執政的巴勒斯坦解放組織主流派系「法塔」組成聯合政府。但法塔組織高級幹部艾瑞卡特說,法塔將扮演忠誠反對黨的角色並重整旗鼓,不會加入哈瑪斯政府。

哈瑪斯一向以毀滅以色列為宗旨,經常以自殺炸彈發動攻擊,成立近廿年來有數百名以色列人在攻擊中喪生,如今成為巴勒斯坦執政黨,讓以色列舉國震驚。以色列曾表明不會和哈瑪斯領導的巴勒斯坦政府往來。

美國早已將哈瑪斯列為恐怖組織。布希總統表示,除非哈瑪斯承認以色列的存在並放棄暴力,否則美國不會和哈瑪斯打交道。國務卿賴斯也說,美國仍將把哈瑪斯列在恐怖組織黑名單上。

廿五日晚上所作的投票所出口民調本來顯示,哈瑪斯雖然表現突出,法塔還是小幅領先,且法塔和哈瑪斯所獲席次均無法單獨組閣,必須找小黨合組政府。但到了廿六日上午,哈瑪斯領袖哈尼耶說,他們在一百卅二席的自治議會可以獲得七十席左右,超過半數。後來,根據哈瑪斯其他幹部的說法,他們可以獲得的席次已經提高到至少七十五席。

法塔幹部也承認,哈瑪斯已經獲得約七十席。

巴勒斯坦選務官員證實,廿五日投票結果,哈瑪斯在採取選舉區制的六十六席超過半數很多,他們得票率逾百分之五十,在採取比例代表制的六十六席也會過半。

巴勒斯坦中央選舉委員會說,開票工作尚未完成,原訂廿六日上午九時(台北時間廿六日下午三時)公布選舉結果的計畫只好取消,改為廿六日晚上七時(台北時間廿七日凌晨一時)公布。

投票所出口調查和廿六日傳出的訊息出現這種落差,顯然是因為選舉區制投票狀況生變,哈瑪斯因為法塔內部分裂坐收漁翁之利。

法塔高級幹部艾瑞卡特表示無法證實這種選舉結果,但將法塔選舉失利歸咎於以色列拒絕和法塔領導的政府復談。

【2006/01/27 聯合報】


以色列不和哈瑪斯派系政府溝通

中央社特拉維夫二十七日專電


以色列代總理歐麥特在哈瑪斯派系取得巴勒斯坦國會議員選舉勝利後,立即召開緊急內閣安全會議,在統一口徑後,由政府對外表示,以色列不會和有哈瑪斯成員在內閣的巴勒斯坦政府溝通,更不會和哈瑪斯主導的內閣溝通。

以色列的政策是不以哈瑪斯派系所組成的巴勒斯坦政府為談判對手。

在哈瑪斯派系贏得國會議員選舉勝利後,以色列外交、安全系統與華盛頓保持密切聯繫,希望確保美國支持以色列對哈瑪斯派系勝選後的政策。

對於以色列在西岸與加薩走廊所興建的隔離圍牆,在哈瑪斯派系勝選後將加緊建築,希望能夠阻擋從巴勒斯坦方面來的自殺炸彈攻擊。

以色列外交部長李夫尼昨天也和歐盟代表會面,表達以色列對哈瑪斯派系勝選後的立場,並希望歐盟能夠支持以色列堅決反對以摧毀以色列存在的哈瑪斯派系為談判對手。

【2006/01/27 中央社】



歐盟對哈瑪斯表達合作善意

中央社布魯塞爾二十七日專電


歐洲聯盟對哈瑪斯二十六日贏得巴勒斯坦議會選舉,已表達願意合作的善意,但警告,未來由哈瑪斯領導的巴勒斯坦自治政府必須承認以色列並放棄暴力。

選舉結果顯示,正式名稱為伊斯蘭抵抗運動(Islamic Resistance Movement)的哈瑪斯派系己贏得議會一百三十二席中的七十六席。

對選舉結果,美國已立即表示,將不會與未來由哈瑪斯領導的巴勒斯坦政府打交道。事實上,美國認為哈瑪斯是一個恐怖組織。不過,歐盟卻表示,祗要哈瑪斯準備走向和平,歐盟樂於和它合作。

主管對外事務的歐盟執委會執委費哈赫.華德納在獲知哈瑪斯贏得選舉後就指出:「歐盟樂與任何準備經由和平手段行事的政府共事。」

但歐盟也明白表示,要與歐盟維持關係,哈瑪斯必須放棄過去的暴力行為,並承認以色列。

歐盟輪值主席國奧地利政府在巴勒斯坦議會選舉後發佈的聲明中說:「歐盟呼籲各方解除武裝、放棄暴力,並承認以色列生存的權利。」預期歐盟下周將對巴勒斯坦自治區議會選舉結果做進一步的回應。

歐盟主管外交政策最高代表索拉納已表示,歐盟二十五個會員國的外長將在三十日召開的部長會議中,就哈瑪斯贏得選舉的結果進行分析,並將依據分析表達它未來與哈瑪斯政府合作的觀點與展望。

過去數年,歐盟與巴勒斯坦關切極為密切,根據執委會統計,僅去年歐盟就提供巴勒斯坦五億歐元援助。

【2006/01/27 中央社】


巴勒斯坦新總理 將由哈瑪斯派系選出

中央社特拉維夫二十七日專電


在贏得巴勒斯坦國會七十六席議員的過半數席次後,哈瑪斯派系將由自治政府主席阿巴斯指派人員組成新政府,在哈瑪斯派系排名第一的漢尼葉(Ismail Haniyeh)很可能成為巴勒斯坦自治政府的新總理人選。

若依照以色列的慣例,政黨排名第一的人就是政黨的主席,若這個政黨贏得國會議員選舉,就由排名第一的人來組閣;巴勒斯坦是否會採取與以色列相同的模式,尚待觀察。

哈瑪斯派系也可能請前財政部長法雅德(SalamFayyad)出任總理,借助他在國際間的知名度,並避免由激進的哈瑪斯派系領袖擔任總理時受到各國的杯葛;法雅德在此次選舉中自行組成第三路線黨,第三路線黨在此次選舉中得到兩個席次。

哈瑪斯派系出乎意料的一舉在一百三十二席的巴勒斯坦國會議員中,贏得了七十六席,原先執政的法塔組織則只得到四十三席,法塔組織已經拒絕加入哈瑪斯企圖組成的聯合政府。

不論誰組閣成功,哈瑪斯派系都將面臨對外募款的問題,巴勒斯坦財政中絕大多數都是來自各國的資助,這與哈瑪斯派系以往財政來源主要是來自伊朗與敘利亞的資助不同。

巴勒斯坦新總理在組閣之際除了要擺平內部不同勢力問題外,如何讓國際間接受,並讓已經幾乎破產的巴勒斯坦財政有所起色,是他們要面臨的主要議題。

【2006/01/27 中央社】

哈瑪斯意外勝選 震驚全世界

中央社台北特稿


伊斯蘭抵抗運動哈瑪斯第一次參與巴勒斯坦議會選舉就贏得壓倒性勝利,不僅讓巴勒斯坦執政黨法塔組織,以及將這個好戰團體視為恐怖分子組織的以色列和美國大感震驚,連只有去年贏得地方選舉後治理市鎮經驗的哈瑪斯本身也相當意外。

巴勒斯坦中央選舉委員會在一百三十萬合格選民中的百分之七十七投下選票二十四小時後宣布,哈瑪斯贏得一百三十二席自治議會的七十六個議席,執政的法塔組織只獲得四十三席。哈瑪斯將有效控制巴勒斯坦自治政府。

此一結果可說是舉世震驚,因為選前幾乎沒有任何人預測哈瑪斯會贏得巴勒斯坦議會的多數議席。甚至大選當天的出口民調還顯示,自一九六○年代起即主宰巴勒斯坦政治的法塔組織領先幾個百分點。

大多數觀察家原先預測,法塔組織與哈瑪斯都將無法獲得過半數席次,雙方將被迫組成聯合政府。

然而,巴勒斯坦民眾早已顯示對法塔組織貪瀆、沒有效率、以及在達成巴勒斯坦獨立建國並尋求與以色列公正解決爭端的目標方面缺乏進展深感不滿的跡象。

許多巴勒斯坦人表示他們會投票支持哈瑪斯,是因為它有紀律、誠正、也有強烈的反以色列意識形態。

因此,或許全世界都不應當對哈瑪斯獲得勝選感到意外,只是哈瑪斯本身並未料到會贏得如此的大勝。

儘管哈瑪斯已表示希望與法塔組織談判籌組一個團結聯合政府,法塔中央委員會委員瓦濟爾指出,中央委員會已決定法塔組織不加入新政府,不過此事將由擔任自治政府主席的法塔領袖阿巴斯作成最後決定。

阿巴斯希望法塔組織成為一個忠誠的反對黨。現任副總理的法塔中央委員沙斯也說:「我們希望成為在野黨。」巴勒斯坦首席談判代表艾瑞卡指出,法塔組織不會加入哈瑪斯籌組的聯合政府。

艾瑞卡又說,他希望哈瑪斯有效率的形象會在它面對執政以及以色列占領的現實問題時受到損害。

英國分析家艾塞爾指出,哈瑪斯對以色列進行攻擊也為它爭取到不少選票,但是大多數巴勒斯坦人更關切的是內部問題。哈瑪斯或許會希望有一段時間的穩定來組成新政府,也可能採取務實作法。

部分巴勒斯坦人聲稱,哈瑪斯參選象徵事實上承認以色列,以及巴勒斯坦解放組織與以色列一九九三年在奧斯陸達成的和平協議。過去幾個月期間,哈瑪斯也一直在討論加強與延長目前與以色列之間的停火。

哈瑪斯在西岸地區的主要候選人拉卓布曾說,哈瑪斯也許會在躋身巴勒斯坦政府後考慮與以色列談判,但是必須依照哈瑪斯提出的條件。奧斯陸協定「並未帶給巴勒斯坦人任何好處,應當「扔進垃圾筒裡」。

哈瑪斯領袖札哈表示,以色列如果予以回報,哈瑪斯會延長歷時一年的停火。但若以色列不同意,「我們除了保護我們的人民和土地外已別無選擇」。

以色列領袖業已指出,他們不可能跟以恐怖攻擊殺害幾百名以色列人並尋求摧毀以國的團體打交道。如果解除好戰團體的武裝,他們會與巴勒斯坦人談判。

因此,很可能出現的情況是以色列繼續執行夏隆擬訂而代總理歐麥特支持的片面撤離西岸政策,退回以色列劃定、可以防禦的邊界。但前提是夏隆脫離聯合黨後成立的前進黨在三月二十八日的選舉中獲勝。

問題在於哈瑪斯勝選也許會增加聯合黨獲得的選民支持,因為聯合黨曾堅持以色列反對哈瑪斯參與巴勒斯坦議會選舉。

哈瑪斯勝選也讓美國與國際社會陷入困境,並且會在與哈瑪斯打交道前要求它作出重大讓步。

哈瑪斯雖然維持與以色列之間的停火,但仍決心進行武裝鬥爭、摧毀以色列、並對以色列平民進行報復攻擊。

目前無法確定巴勒斯坦自治政府主要得自歐洲聯盟的國際援助預算會發生什麼變化,因為歐盟也將哈瑪斯列為恐怖分子組織。

布希總統暗示美國希望阿巴斯繼續當權,哈瑪斯勝選也不致直接影響阿巴斯的職位,因為他在二○○五年元月獲選巴勒斯坦自治政府主席的任期是四年。

但是阿巴斯必須與議會最大的政黨哈瑪斯協調任命新總理,哈瑪斯顯然會藉著強大的人民授權削弱他的職權。阿巴斯也已表示,如果哈瑪斯不致力謀求和平,他會辭職。

至於哈瑪斯勝選是否會導致中東和平過程陷入僵局?甚至如以色列國際反恐政策研究所專家卡爾蒙擔心的導致與以色列爆發全面戰爭,仍有待關心中東情勢者摒息觀察。

【2006/01/27 中央社


選民投賭爛票 爆冷門主因


【編譯楊清順/美聯社耶路撒冷二十六日電】

巴勒斯坦伊斯蘭教激進組織「哈瑪斯」贏得巴勒斯坦自治議會(國會)大選,中東的政治生態將為之丕變。主張消滅以色列的伊斯蘭教激進派地位將會提高,極可能促使以色列對中東謀和繼續採取片面行動。

美國在中東推廣民主的政策也被打了問號。巴勒斯坦廿五日舉行的自治議會選舉非常民主,混亂程度遠低於預期,投票率又特別高,問題是獲勝的竟然是否定選舉的一派。

以色列政治分析家艾爾佛說,伊斯蘭教激進派先後在伊拉克、黎巴嫩、巴勒斯坦等地抬頭,美國的外交政策錯誤要負很大責任,「布希總統推廣民主的做法是造成這種結果的主要原因,因為他忽略他所主張的選舉式民主和允許伊斯蘭教武裝組織參選兩者之間有矛盾」。

屬於溫和派的巴勒斯坦領袖阿巴斯將繼續領導巴勒斯坦自治政府及負責和以色列打交道的巴勒斯坦解放組織,但哈瑪斯確定會在巴勒斯坦人的決策方面取得領導地位,哈瑪斯領袖選後發表的談話也顯示和平並不樂觀。哈瑪斯高級幹部艾爾馬西說,他們的政策是不承認以色列,不和以色列談判。

不過,艾爾馬西也暗示,哈瑪斯願意和阿巴斯及原本執政的巴解組織主流派系「法塔」合組政府,但法塔已經拒絕,表明將扮演在野監督角色。還有一些哈瑪斯幹部在選前說,將來阿巴斯和以色列謀和,他們不會扯後腿。

主導巴勒斯坦數十年的法塔組織不斷爆出各種弊案,讓許多選民在這次大選中投下「賭爛票」,是哈瑪斯意外獲勝的主因之一。現任巴勒斯坦自治議會議員艾許拉威說,許多選民並非拒絕和以色列和談,但國際社會沒有給予巴人希望,也沒有積極支持巴勒斯坦溫和派系,使得選民以選票表達不滿。

以色列代理總理歐梅特在巴勒斯坦自治議會選舉投票前一天暗示,如果以色列覺得將來產生的巴勒斯坦新領導班子不是理想的談判對象,以色列可能像去年夏天撤離加薩走廊一樣,再採取其他片面行動。

以色列官員廿六日都不願意談巴勒斯坦大選結果,但以色列人普遍感覺和平契機大受打擊。以色列分析家艾爾佛說,哈瑪斯勝出「會削弱以色列境內認為有談判對象的一派力量,沒有這種想法的一派力量會增強,結果是我們可能繼續採取片面行動或什麼都不做」。

歐梅特是以色列三月下旬舉行大選的總理熱門人選,哈瑪斯在巴勒斯坦自治議會大選獲得大勝,可能衝擊歐梅特領導的中間派前進黨選情。

以巴和平進程是否繼續前進,如今主要繫於哈瑪斯會不會放棄暴力。如果伊斯蘭教激進派離開街頭,進入正規政治體制,實質上可能對和平有利。

【2006/01/27 聯合報】


反應篇》巴勒斯坦人 驚訝

【編譯王麗娟/綜合二十六日外電報導】

巴勒斯坦伊斯蘭教激進組織「哈瑪斯」在巴勒斯坦自治議會選舉獲勝,國際社會表示憂心,巴勒斯坦人則大感意外。歐洲聯盟揚言,除非哈瑪斯摒棄消滅以色列政策,否則不會與他們打交道。

在約旦河西岸與加薩,巴勒斯坦人對選舉結果十分驚訝。很多選民因執政的巴勒斯坦解放組織主流派系「法塔」貪腐,決意以選票懲罰「法塔」,但幾乎沒有人預期哈瑪斯會贏得過半席次。

一些宗教觀念不強的巴勒斯坦人則對哈瑪斯可能推動保守的社會政策表示憂心。溫和派議員與女權活躍分子艾許拉威說:「政局丕變,這次大選已成為巴勒斯坦歷史與現實的分水嶺。」

歐盟對外關係專員華德納說:「我們願意與任何巴勒斯坦政府合作,但該政府必須以和平方式追求目標。」歐盟外交安全高級代表索拉納說,歐盟因巴勒斯坦自治議會選舉結果而面對全新局面,卅日歐盟外長會面時,有必要就新情勢進行分析。

美國總統布希廿五日接受華爾街日報訪問說,在哈瑪斯放棄消滅以色列前,美國不會與哈瑪斯打交道。法、英也表示願意與巴勒斯坦新政府接觸,先決條件是哈瑪斯必須停止支持恐怖主義。

【2006/01/27 聯合報】

觀天下》恐怖組織執政 美陷兩難

利傳田


巴勒斯坦一百多萬選民,在本月二十五日進行了巴勒斯坦臨時政府成立以來第二次國會民主大選。這個選舉之所以令國際矚目,一方面是巴勒斯坦人民是在以色列軍事佔領下舉行的大選;另一方面則是,被西方、尤其是美國認定的恐怖組織「伊斯蘭反抗陣線(簡稱哈瑪斯)」,第一次參與民主大選。

選前,巴勒斯坦民調與西方政治觀察家,都認為巴勒斯坦政府的執政團體「巴勒斯坦國家解放陣線(簡稱法塔組織)」,將在這次選舉中險勝。美國以及巴勒斯坦的敵人———以色列,在選戰中,不但金援法塔組織,更呼籲巴勒斯坦選民,不要支持主張暴力的哈瑪斯候選人,甚至威脅,若哈瑪斯獲勝,美國不但將切斷巴勒斯坦的經濟援助,更不會跟哈瑪斯坐上談判桌,解決以巴的糾紛。

國際社會派出包括美國前總統卡特在內的九百多位觀察家,到巴勒斯坦監督這次選舉,其公平性應毋庸置疑。但選舉結果卻讓美國難堪、令以色列惶恐:激進的哈瑪斯組織贏得了這次大選。預料,美國眼中的這個恐怖組織,將組巴勒斯坦新政府。

哈瑪斯組織在一九八七年成立的宗旨就是,消滅以色列、建立巴勒斯坦國。雖然哈瑪斯組織在選戰中曾經表示,願意與以色列展開談判,但條件是,以色列必須從加薩走廊、約旦河西岸、東耶路薩冷等佔領區全面撤軍。不過,以色列在過去將近四十年裡,都堅持為了以色列的安全與生存,不能從佔領區全面撤軍。因此哈瑪斯執政後,若不改變其消滅以色列的基本宗旨,則以巴和平希望將更為渺茫。

至於美國,立場更為尷尬。布希一上台,就以巴解組織已故領袖阿拉法特是恐怖分子為藉口,拒絕與之會談。阿拉法特死後,美國支持現任巴解組織領袖阿巴斯,但阿巴斯卻在此次大選落敗。美國在反恐大旗下,不會也不能跟哈瑪斯打交道;但另一方面,哈瑪斯是以合乎美國標準的民主方式產生的政府,美國基於民主價值,又不得不承認它。

哈瑪斯的勝選,真使美國陷入兩難,若布希撒手不管,則他所提出的以巴和平路線圖,將功虧一簣,以巴更將進入新的戰國時代。

【2006/01/27 聯合報】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FguHistoryAlumn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