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李安在全球獎中打敗史蒂芬史匹柏、伍迪艾倫、彼得傑克和喬治庫隆尼等導演,實在厲害。史蒂芬史匹柏所導演的〈慕尼黑〉和李安的〈斷背山〉,同屬環球公司出品,史蒂芬史匹柏對環球老板大力推薦〈斷背山〉而冷落〈慕尼黑〉,大表不滿。不知道史導演的牢騷有沒有酸葡萄作用?

電影〈慕尼黑〉是描述一九七二年巴勒斯坦恐怖組織〈黑色九月〉在慕尼黑奧運殺死十一名以色列代表團團員後,以色列特務進行報復的戲劇性過程。影評界對這部片子毀多於譽,該片亦未入圍全球獎最佳影片,賣座普通。最重要的是,電影內容與歷史事實落差太大(不過是三十三年前的事),從去年六月開拍到推出上演,批判聲浪從未斷過,最近又在一場〈藝術與事實〉研討會上成為爭辯焦點。

史蒂芬史匹柏籌拍〈慕尼黑〉時。書評界對他逃選作家喬治.喬那斯(Georfe Jonas)的〈報復〉(Vengeance)、大感驚訝,因這本書是所有關於慕尼黑奧運屠殺事件的著作中,最不正確、離題最遠的一本。史導演請了兩個名編劇東尼.庫希納和艾力克.羅斯將〈報復〉改編成〈慕尼黑〉劇本。

電影描寫以色列報復小組鎖定十一名直接主使和參與屠殺事件的巴勒斯坦恐怖分子,陸續剷除了十個。事實上,以色列的報復行動極不順利亦不成功,只有一個與屠殺事件有關的恐怖分子被殺,而且是遲至一九九二年始在巴黎遭以色列特務作掉。〈黑色九月〉的首領阿布.艾亞德於一九九一年被巴勒斯坦人殺害;在慕尼黑奧運會現場指揮綁架和屠殺的阿布.達武德,一九九六年還被准許進入以色列參加巴勒斯坦解放組織在加薩走廊召開的一次會議。一共有八個(不是十一個)恐佈分子參與奧運屠戮。

以色列特務組織莫沙德(Mossad)的一批退休特工上禮拜在特拉維夫一起觀看〈慕尼黑〉,看完後眾口同聲說:「太爛了!」他們說這部片子和事實相差太遠了,那是史導演的「純幻想」(Pure fantasy),與實際情況毫無關連。而史導演所採取的「既不偏袒以色列,亦不得罪巴勒斯坦」的處理手法,變成兩邊皆不討好的尷尬場面。

歷史電影和歷史小說究竟應有多少比例合乎史實、多少比例可以自由創作,這是一個辯論不休的議題。有些作家認為他們創作的歷史小說,不是歷史而是小說,他們只是把歷史上的某件事和某些人放在自己構造的想像空間裡,加以發揮,歷史只是一種場景,人與事全是虛構。具有這種認識的歷史小說家,可說是有良心有水準的作家。

數十年來,大陸很流行描寫國共領導人物的所謂〈紀實文學〉,經常出現蔣介石與宋美齡的對話和蔣宋伉儷互稱「達令」的親暱鏡頭,作者好像就在他們旁邊,許多讀者以為那是真實的歷史。數十年前老〈大公報〉記者嚴慶澍以筆名〈唐人〉描寫的〈金陵春夢〉系列,就是民國史〈紀實文學〉的代表作,當年許多台灣留學生一到美國就找這套書看。

高陽,二月河所寫的歷史小說很好看,但皆非歷史。他們的功力比南宮博好多了,南宮博小說裡面還帶了不少情色場面,有人戲稱南宮博「專脫古代女人的褲子」。

美國青少年多半從電影和電視上「了解」美國歷史,這些「歷史」又幾乎都是不正確的。歷史電影和歷史電視劇絕對不是歷史,但他們的影響力很大,一般認為只要不太離譜,不過度歪曲史實,歷史電影和歷史電視劇可以在劇情上和藝術上表現創作力,但不應強調那就是歷史。六十年代中轟動全球的巨片〈真善美〉(The Sound of Music),是一部敘述奧地利貴族馮特拉普(Von Trapp)一家逃難的經過,歷史上確有其事,電影加添許多枝枝葉葉,但沒有人罵它歪曲歷史,因它並未強調那是歷史電影。勞勃瑞福和達斯河霍夫曼主演的〈水門大陰謀〉(All the President’s Men),叫好又叫座,片中雖有些情節與事實不符,也沒有人罵它扭曲歷史。

慕尼黑奧運屠殺是一樁血淋淋的歷史事件,去古未遠,大家記得很清楚,史蒂芬史匹柏沒有把電影拍好,就像他過去沒有把十九世紀中一群黑奴在加勒比海船上抗暴的電影(Amistad)拍好一樣。〈時代〉周刊說,史導演下部電影將以美國通俗史家朵麗絲.柯恩斯.古德文新近出版的〈政敵團隊─林肯的政治天才〉為藍本,拍一部林肯傳。我看史導演不要再碰歷史電影了!(本欄每周二刊出)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FguHistoryAlumn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