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有一則小新聞:七堵火車站兩站合一,七堵前站走入歷史。它佔的版面很小,沒引起太多的注意,就像七堵(或放大一點說,基隆)一直不受重視一般。

事情是這樣的。民國五十七年,台鐵將東南亞最大的調車場設在七堵,硬生生地將七堵火車站一切為二,南下北上兩個車站相距近一公里,造成當地居民近四十年行的不便。如此全台唯一的獨特設計,具體而微的反映了政府長期以來對基隆地區的漠視。

就拿交通建設來說吧。捷運及高鐵從規劃初始,就未曾考慮過基隆。現在台北一個多小時就可到高雄,但常常一個小時還到不了基隆。「南港捷運到基隆」只是選舉時候選人畫的大餅而已,政府從未當真過。交通部歷次的評估都是「無此必要」,理由是台鐵捷運化即可滿足需求。能否滿足需求,問問那些每天往返基隆,三不五時被台鐵氣得想撞牆的民眾吧。

台鐵,出了名扶不起的阿斗。一月二十一日當天最後一班列車駛入七堵站時,「照例」慢了九分鐘,十足的「台鐵」。要基隆人寄希望於台鐵,就像電視廣告中,「我們家沒鋼琴,可是有電子琴」般,哄騙小孩的說詞罷了!

再來看公路系統。二高一開始只打算建至汐止,經地方強烈爭取,才勉強延伸至基隆。一高從南到北幾乎都已拓寬成至少單向三線道,唯獨基隆端仍維持二線道。是基隆不需要嗎?問問那些每天往返基隆,塞在車陣中發脾氣的民眾吧。若從台北進入基隆,會行經五、六、七、八堵,似乎預著愈堵愈嚴重的宿命。由於多雨,基隆的道路品質維持不易,再加上進出基隆港的貨櫃車之重壓,路面坑坑洞洞是常事。行在基隆,真是苦不堪言。犧牲基隆環境所換來的基隆港每年巨額稅收,很少用於改善基隆環境。

不只政府,其實台灣許多人對基隆的認知是不足的。像民視的氣象預報中,基隆是屬於東部地區。筆者小孩的一塊台灣拼圖,基隆是藏在台北縣內。別笑那只是敷衍小孩子,還真有許多人以為基隆屬於台北縣,也有許多人不知道沒有基隆縣,包括筆者的同事,一位家住台北的博士。更多人對七堵沒概念,要說在汐止旁邊,才能在他們的腦中地圖撈到一點線索,但最後還是以為七堵在台北縣或基隆縣。

二○○一年,天下雜誌發起「信心台灣--三一九鄉向前行」活動,鼓勵大家全台走透透。當年筆者在高速公路休息站拿到一本鄉鎮護照,翻開其中一張張包括金馬在內的鄉鎮地圖,才發現原來大家所說的全台走透透是不包括我親愛的家鄉--七堵,心中感到一陣落寞。

我們政府的施政,早年大家都說「重北輕南」,近年來變成「重南輕北」,但對基隆人而言,永遠都是「重南輕北」。在歷年來許多的調查指標中,台灣頭常是墊在台灣尾的。另外,我們也常看到「一子出家,雞犬升天」效應。某人掌權,他家鄉的補助經費就源源不絕。宜蘭幫、台南幫都是明顯例子。

筆者希望政府施政別再「重這輕那」,能儘可能均衡發展。也許基隆沒出過有權有勢的政客,但它也是台許多人安身立命的地方。在三一九鄉之外,台灣還有很多角落值得關懷。

(作者為中正大學機械系教授,七堵居民)

http://news.chinatimes.com/2007Cti/2007Cti-News/2007Cti-News-Content/0,4521,110514+112007012800197,00.html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FguHistoryAlumn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