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有個失意的男子去買了兩斤木炭,回家把門窗緊閉,躺在床上等待那一刻來到。他瞥見包木炭的報紙上有個老先生的照片,標題是〈我趙老大賣餃子兼看車〉,他好奇一讀,才讀到一半就跳下床打開窗子......

今年六月三十日,《中國時報.浮世繪》副刊登出那篇〈我趙老大賣餃子兼看車〉的文稿後,我的生活沒什麼改變,但是有不少人的生活卻小有變化,我很感動,也有些訝異。


十月十三日晚間將近八點鐘,一名中年男子領著兩個孩子來到店裡,我正在為別桌客人端餃子,我招呼他坐,他選在最靠角落的八號桌坐下。一張臉瘦削又蠟黃。
當我把水餃和酸辣湯送到八號桌時,他突然站起來用雙手緊抓著我的手腕,有些緊張地問道:「你就是趙老大吧?我姓張,我們到外面談兩句話好嗎?」

店門前有凳子,我們坐下來。他說,來店目的只為向我道謝:「本來,我是要自殺的,木炭已經買好了。回到公寓的住處,取出木炭,一眼瞥見包木炭的舊報紙上有一張老人的照片,又讀到醒目的標題〈我趙老大賣餃子兼看車〉我很好奇,一直讀下去,讀到一半就不想死了。」

我倒抽一口氣,心想,那小稿哪有那麼大功力?我拍拍他的肩膀:「很好嘛,恭喜你啊!」

我忙著應付客人,夾小菜、送碗筷、埋單,這天星期三,工讀生休假,裡外全由我一人打點。一直忙到九點將近打烊,我抬頭望去,那位張姓客人和他兩個孩子還在位子上。盤裡的三十粒餃子和碗裡的酸辣湯已經用完,為什麼還不走呢?我明白了,他的話還沒說完。我走到他面前說:「外面坐吧!」

怎麼也沒料到「賣水餃又給客人看車」

的情節竟然有這種「起死回生」的效果。

事情是這樣的,他住在屏東潮州,本來在一家塑膠工廠當領班,兩年前工廠倒閉失業,妻子又生病,不到半年就往生了,他為了撐下去,租了一輛計程車,一天七百元租金,一天拚命跑十二小時,付了租金扣掉油錢後,留下來的不過四五百元,「我一面開計程車,一面在小廣告上尋找工作機會,但是找不到。」

因睡眠不足,心煩又心急,有一天在屏東市不留神撞毀一根電杆,賠了三千元,車子也壞了,車行老闆倒是好心,沒讓他修車,但把車子收回去了。

他每天只吃一個便當,大人可以挨餓,孩子不能挨餓,即使如此,還是撐不下去了。他覺得自己的人生就到此為止吧,在屏東縣內找了很多家慈善單位,填了很多表格,寫了一封給孩子的信,申請表格和給孩子的信壓在小桌上,趁孩子上學跑去菜市場買了兩斤木炭,賣木炭的阿婆還問他:「要吃火鍋嗎?」

上午十點左右,一切都布置好了,點燃了木炭,他躺在床上等待那一刻到來,順手抓起床邊的那份包木炭的報紙,「我只看到一半時,就把窗門拉開,我不想死了。」

我靜靜的聽著,招牌燈的亮光打在他瘦削的臉上,有了一點笑意,眼眶也紅了,他又用勁的握著我的胳臂,說:「一位七十歲的老人家還可以賣水餃又替客人看車子,我為什麼不能活下去?真的很感謝趙先生,也感謝《浮世繪》登出這篇文章,不然,我是死定了,兩個孩子也不知怎樣了。」

看著張姓客人一家子在街燈下的背影,我心很爽,怎麼也沒料到〈賣水餃又給客人看車〉的情節竟有這種「起死回生」的效果。

不少人放不下身段,一直在過去的歲月中

盤旋,退不出死胡同。

除了張姓客人之外,還有一位住在台北永和的太太,因為婆媳不和,丈夫又有外遇,為了生活下去,她在七月間曾打電話問我擺攤做小生意的要訣,我答:「必須有耐心、信心,而且能吃苦,咬牙撐下去就活了,撐不下去就垮了。」十月初,這位劉太太又來電話,說她的牛肉麵生意應該可以做下去了,但她又補上一句:「太辛苦了!」我回答她:「我這個老頭子都不在乎苦,妳也可以撐下去吧?」「對對,我一定撐下去。」

不少的客人來到店裡除了吃水餃,另一個目的就是要看看賣水餃的老頭。想看就讓你們看唄,看來看去,還不就是一個皺皺巴巴的老頭子。我從站在櫃台前的客人表情上可以猜出他們的心境,他們必定在疑惑「左看右看,就是看不出一個老頭子和他那口子,竟然在兩年半之內,打造出十六種不同口味的水餃,還有每天不同樣式的十二碟小菜,這又是什麼原因呢?真有點不可思議哦!」

說穿了也沒啥大不了的,只要用心揣摩,用心觀察,再加上多和客人溝通,就行啦!

太多的人問我:「聽說你以前做記者,現在賣水餃又替客人看車,習慣嗎?」

我心中在笑,記者!沒什麼了不起,不就是一門職業嗎?不過,我除了把記者當成自己的職業,也摻雜著濃厚的興趣,所以將近四十年來,一直過得愉快,如今,離開了工作崗位,改行賣水餃,不就像是對自己的又一次測試嗎?差異就在身段的轉換罷了,所以對於太多客人的盤問,我的答案是統一的:「改變身段就好。」說得很是容易,但今天就有不少人放不下身段,一直在過去的歲月中盤旋,退不出死胡同,日子當然過得空虛不自在。

上回刊出那篇文稿時,我留下了聊天電話0937-561531,《浮世繪》主編特別好意問我,刊出電話會不會帶來困擾?我說沒關係,果真不錯!一位玩股票玩崩的先生來電話,他問六十歲還能夠另起爐灶嗎?我說,我七十歲才剛起步,你比我還多了十年本錢,當然可以,他現在在桃園龍潭開了一間麵食館,生意也過得去。一位丈夫過世的單親媽媽告訴我,她的丈夫在世時也是局長級的上班族,為了想把退休金合理運用,想開一間小餐館,但是又不好意思,怎麼辦?我說:「清清白白做生意,沒有什麼不好意思,想做就做吧!」

想來,我這支電話不也小小幫了一些受困的朋友了嗎?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FguHistoryAlumni 的頭像
    FguHistoryAlumni

    佛光大學歷史學系系友會

    FguHistoryAlumn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