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電檢制度再嚴格,也抵擋不住新科技的狂潮,李一凡和鄢雨這兩個年輕導演用DV拍攝、電腦剪接製作的紀錄片「淹沒」,得到二○○五年山形國際紀錄片最大獎的肯定,他們領獎時自嘲地說,其實這部片是地下電影,鏡頭下捕捉到的則是,為三峽水壩工程而流離失所的民眾表情。

在廣州拍廣告的自由導演李一凡(三十九歲)以及曾擔任重慶電視台攝影師的鄢雨(三十五歲)在接受AERA雜誌採訪時表示,應該要感謝數位錄影機的出現,有了數位錄影機才有這個作品,一九九○年起DV開始在中國普及,他們於二○○○年花了二萬八千元人民幣買了DV,再用電腦來自己剪接,「淹沒」的製作費僅僅三十萬人民幣左右。

中國有嚴格的電影管制條例,要拍片先要申請、送審,要參加海外的影展更是如此,不過鄢雨表示,個人可以簡單製作的DV電影,根本談不上「申請」「許可」,政府也是無從管起,因此他們的作品沒有送審、也沒有申請,可說是名副其實的地下電影。

中國雖然不允許自製影片,但是近來慢慢發覺此趨勢不可擋,現在也不太取締了,不過,地下電影仍然無法在國內院線上映,即使在大都市都只能在小咖啡廳或藝廊裡舉行小型放映會而已,相對的海盜版倒是很盛行。

山形國際影展從九九年起,開始有中國DV拍的影片參展,上一屆獲得山形影展最大獎的王兵導演的「鐵西區」也是其中之一。

「淹沒」的鏡頭從二○○二年九月起,跟隨四川奉節遷移的居民一路拍攝,中國為了趕在二○○九年前將三峽水壩完工,而強迫長江沿岸的上百萬居民遷移,引起民眾怨聲載道,人們無奈和憤怒的表情都收錄其中。

一棟已有一世紀歷史的基督教教堂也不能倖免,前牧師的兒子正失業中,他被迫承包拆除教堂的工作,雖然百般不捨為了生計也只好執行,區公所指一對經營民宿的老夫妻住的是違章建築,因此不發給補助金,兩老前途茫茫,只得求救於算命仙。

李一凡在山形影展上回答影迷的問題時指出,中國這二十年來所有的變化,都集中發生在這一段短時間之內,他們所看到的是人們為生計所苦以及人際關係的瓦解。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FguHistoryAlumn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