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大陸熊貓培育有成,創下十九隻人工繁育成活的紀錄」,不久前,英文中國日報登了這樣一則報導。熊貓新聞人人愛,某家駐京外國媒體遂決定不遠千里前往成都的熊貓培育基地一探究竟。
採訪進行順利,熊貓可愛的模樣讓人忍不住童心大起。記者隨口問了一句,中國現在共有多少隻熊貓呢?
「這我不能告訴你,」沒想到負責講解的熊貓專家,突然臉色一變急忙地說,「你應該問林業局熊貓辦(公室),他們有發言人。」
熊貓的數目也是「國家機密」嗎?這位鍥而不捨的記者,打電話給熊貓辦,沒想到也吃了閉門羹。
長期生活在箝制輿論、管控訊息的環境下,很多大陸官員「保密觀念」超強,許多很普通的內部資訊都視為「天機」,不願對外披露。有的官員則擔心多說多錯,會給自己惹來麻煩,大小事都「無可奉告」。在嘗到隱瞞SARS資訊的苦頭後,北京宣布要「與國際慣例接軌」,去年以來大部分的部級機關建立了新聞發布制度並對外公布發言人電話。駐京媒體一度喜形於色,以為查證資訊從此有門了,但很快就發現,這一制度幾乎也就僅止於形式。在外國媒體擔任助理的茱莉雅不時抱怨,「發言人現在不說無可奉告了,他改說這件事還要去了解一下,然後這一等就是好幾天沒有下文」。
境外記者大嘆在大陸要查證新聞的難度很高,而大陸民眾想了解與中國相關的重大消息,卻同樣也不容易。儘管現在北京街頭販賣報章雜誌的種類繁多,但多半以時尚流行或與民生利益攸關的訊息為主,涉及政治敏感話題、國際看中國的言論,仍受到嚴格的把關。這種特殊的社會環境下,使得以轉載境外媒體新聞為主的「參考消息」,竟然成了大陸發行量最大的報紙,每日號稱全國賣出三百萬份以上。
「參考消息」是一九三一年十一月在毛澤東指示下創刊的報紙,最早抄收國民政府「中央社」電訊以及電台間的聯絡通報,作為「紅軍」行動時的參考。共產黨建立政權後,這份內部刊物逐漸發展成由「新華社」每天編發保密程度不同的「參考消息」,並按照幹部級別決定你是看「大參考」或「小參考」,有關國內外政情的最高機密「內參」,則只有中央政治局常委才能閱讀。
八○年代改革開放之前,「參考消息」是大陸讀者唯一可以獲取海外訊息的管道。一九六九年七月,人類首次登陸月球的消息,「人民日報」、「解放軍報」都隻字未提,只有「參考消息」轉載了國外媒體的報導。當世界上其他地區的人民奔相走告人類腳步已經邁進了太空時代之際,當時的七億中國人,竟然僅有幾十萬人知道。
無論是閉關鎖國時代,還是對外開放年代,習慣要求全黨、全國人民「在思想上、行動上與中央保持一致」的中共,還常常偏好利用「參考消息」作為一種政策的「風向球」。每當形勢將出現重大轉折、或將有重大舉措時,大陸政府便讓「參考消息」選登一些相關的外國報導題材及文章,向大家「吹風」,使人們在思想上有所準備。北京圈內人士戲稱這是一種「出口轉內銷」。
也許正是這種對內、對外都要提防保密的心態,面對松花江水汙染、禽流感這些被視為可能影響「社會穩定」的「敏感」資訊,官員的反應首先還是怎樣「掩蓋」。腦筋還轉不過來的官員,在網絡如此發達的今天,對於極為普通的訊息,也還守口如瓶,深怕不慎洩漏了「天機」。
而那位採訪熊貓繁育秘密的記者,數度交涉後,熊貓辦終究擔心美國人觀感而透露了熊貓的數目。這一大費周章所得來的「勝利」,我的朋友卻毫無「成就感」,他沒好氣地告訴我,「其實,去成都之前,那篇英文中國日報文章,早就都報導了。」
- Dec 08 Thu 2005 12:22
天安門脈動 處處有天機 事事不可說 於慧堅 2005.12.05 中國時報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