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台北市松山國小校園有一株百年刺桐樹,它不僅是台北市最大的百年刺桐,更是松山的象徵,松山區昨日首度舉行盛大的錫口文化節,多名松山國小學生和居民合唱生日快樂歌,為老樹綁上紅布慶生祈福。

二○○七錫口文化節昨日揭開序幕,民政局長黃呂錦茹、松山區長余淑女宜、松山社區大學校長蔡素貞和松山國小學生共同為高齡160年的刺桐老樹慶生,老樹下堆滿祝壽的壽桃、紅蛋、錫口餅、紅龜粿,眾人將祈願卡繫在老樹上,祈願新的一年順利平安。

松山地方耆老吳智慶、王受寧、王長利細述老刺桐的故事,在悠揚的二胡、古箏、月琴樂聲中,帶領小朋友們吟頌古詩祝壽。策畫活動的社大校長蔡素貞表示,這株百年刺桐是松山區的珍貴資產,希望為老樹慶生的活動能讓鄉土教育扎根、文化傳承。

為推展松山區文化特色,松山區公所今年結合有250多年歷史的慈祐宮,自即日起至三月四日舉辦錫口文史導覽、大過豬年吉祥年畫展、刺桐樹下耆老講古、文化趕集、請福神等系列活動。大過豬年吉祥年畫展結合數十幅裱褙年畫的展出,如十二團花圖、剪花娘子圖、招財福豬、生肖納福壽圖、蓮生娃十二生肖圖等,年味十足。

主辦單位特地在慈祐宮附近的捷運工地圍籬搭設長達90公尺的錫口文化隧道,隧道內陳設巨幅文史海報,內容包含歷史篇、舊地名篇、昔日產業篇、史蹟篇、信仰篇、人氣景點篇、松山慈祐宮篇,讓參觀民眾藉由圖文進入錫口時光記憶。

http://news.chinatimes.com/2007Cti/2007Cti-News/2007Cti-News-Content/0,4521,11050601+112007022800088,00.html



中國時報 2007.02.28 
錫口餅、老刺桐 見證松山歷史
陳洛薇/台北報導

松山古名錫口,原為凱達格蘭平埔族狩獵區域,平埔人口中的錫口是指河流彎曲處。嘉慶年間錫口市街是艋舺(萬華)到噶瑪蘭(宜蘭)間的要道,居民利用基隆河水運之便,往來兩地販運貨物景象繁榮,有「小蘇州」稱號。

松山百年刺桐樹、錫口餅更見證錫口歷史。台灣文史生態作家、松山社區大學老師吳智慶表示,樹枝會長刺因而取名「刺桐」,這株至少160年老刺桐是松山百年活古蹟,胸圍近4百公分需4人才能合抱,是台北市最大的刺桐。

吳智慶說,刺桐每年農曆三至四月開紅花,又稱關刀花。它是台灣原生種樹木,更是早期台灣平埔原住民的族樹,刺桐開紅花時,就是平埔族過年了,族人開心地跳起豐年舞,刺桐也是凱達格蘭的族樹。

以錫口命名的錫口餅,是台灣過去傳統農業社會裡很重要的一種點心,可用熱水或牛奶沖泡成糊狀點心,而有「泡餅」之稱,是過去老人家或嬰幼兒的最佳點心及營養來源。

http://news.chinatimes.com/2007Cti/2007Cti-News/2007Cti-News-Content/0,4521,11050601+112007022800089,00.html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FguHistoryAlumni 的頭像
    FguHistoryAlumni

    佛光大學歷史學系系友會

    FguHistoryAlumn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