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有這麼一家書店,不張揚,卻氣勢滂薄。

不張揚,因為它陷在鼓樓區廣州路上的樹蔭裡,要走下一段小斜坡,才見店名在原木色的門牌裡隱現。

然而,它是具有氣勢的,尤其穿過了柵欄設計的門面,經過雕塑藝術大師羅丹的名作《思想者》,進入那原是地下車庫的三萬多平方呎單層書店展示區,即使書架、書桌間絕不逼仄,一眼仍望不盡方正書店的盡頭。從一邊不停地緩步前行,足有5分鐘,才抵達書店的另一頭。

沿途,耳邊有悠揚的輕音樂,經過舖有彩色桌布的咖啡座,牆上是主題攝影展「鐵蹄下的南京」;頭頂,天花懸著哲古華拉、梵谷等人物的畫像,垂顧著沙發上、長椅上、書架旁捧書靜讀的人。

這偌大空間,是南京先鋒書店五台山總店。

大陸民營書店的先鋒

除了二年前搬遷、以人文社科類書為主的總店,先鋒書店尚有偏重商業、時尚類書籍的商業區新街口店,以及著重養生、兒童書的漢中路社區書店。而廣州路上這家,擁有「南大第二圖書館」的美譽,除了因為書店面積寬大且鄰近南京大學、南京師範大學外,也因為先鋒書店以書種齊全見稱,經常保持將近8萬種的書量。

現場所見,單是傳記類書,便放滿4個7層書架、書桌11張,從《碧咸畫傳》、《高倉健傳》,到《江澤民傳》、《我這七十年:謝芳回憶錄》,以至從一世到十二世的《達賴喇嘛傳》、《佛洛伊德自傳》,不論古今中外暢銷與否,皆有。先鋒是大陸民營書店中最早推行會員制的,至今已有註冊會員3萬多人,除了享有購書優惠,先鋒還提供訂書服務,代尋稀有書刊。此外,會員可以透過手機短訊,或閱讀報上的消息,獲得先鋒書店每月更新主題的藝文活動訊息,例如讀書會、詩歌朗誦,譬如前一陣子邀請南京大學的戲曲專家解玉峰演講,並現場演唱了崑曲。

至於,咖啡座的設置、舉辦圖片展、影片播放等活動,甚至到大學裡舉辦徵文比賽、推廣閱讀文化,先鋒的諸多活動都透著大陸民營書店的活力。

在嘗試中碰撞

其實,自10年前先鋒書店創辦開始,便側映了大陸民營書店在市場中與讀者交流對話的過程。

先鋒書店的slogan是「大地上的異鄉者」,一句話盡顯書店創辦人錢曉華的善感與多情。

錢曉華並不吝嗇於將經驗分享,不論是成功或失敗的。10年前,他經營茶葉生意失敗後,因為自小喜歡讀書,便用六、七萬元人民幣的資金,與堂弟在南京太平南路的聖保羅教堂對面,開起一家只有170平方呎的小書店來。書架只有10個、裝修亦簡陋,但為了確立自己的路線,錢曉華別出心裁地,特意要做舊版圖書。他帶著3萬人民幣,飛到昆明、桂林、上海,4天裡跑3個城市,採購了一批三折書,如漓江出版社的諾貝爾文學獎叢書、法國龔固爾文學獎叢書等等;同時,他也記下顧客的電話,進了新書後就主動相告,過年過節也會致電問候。一下子時間內,書店定下了親切而具有人文關懷的風格,擦亮了品牌。

規模漸備之後,先鋒書店先後搬過6次家,在南京大學附近設店時,尤其備受歡迎。2003年,錢曉華計劃將書店設到南京的旅遊及商業中心夫子廟去,借商業發展的契機,發展文化市場的潛力。但這一次他卻遭遇了滑鐵盧。

夫子廟分店是一個長160公尺的地下室,錢曉華在那裡,堅持一貫先鋒的格調。可惜的是,那跟夫子廟龍蛇混雜的市井生活太不相融了,偷書的情況以及秩序失控的情況頻生,使這家當時號稱全國最長的書店,終究辦不下去。

充分授權、管理創新

錢曉華曾經提出,民營書店應該聯合起來、相互合作,以共享資源。他也真的在1999年實踐了這個理想。可是3年後,他發現目前中國普遍缺乏監管、而誠信道德水準也不足,使得這項計劃無法再施行下去。

然而,挫折並無損錢曉華事業上的創見。每到一個城市,他都會參觀當地的書店,從中學習和獲取靈感。他曾經來過台灣,8天裡走訪了100家書店。目前,他心中便有在雲南香格里拉開設客棧加書店的美麗構想。而他相信,這樣的創新能力、創意夢,應該是全店60位員工都有的。

先鋒在管理上採用扁平管理的方式,「我們不搞多層領導,充分授權、分而治之,人人都當老闆,所以,我出去半個月、一個月,書店都不會有問題。這樣,下面的人都有出頭之日。」他甚至表示,明年先鋒書店將會有所改革,推行純利認股,讓員工可以分紅。

錢曉華表示,10年了,先鋒目前正在轉型,需要變革了:「前幾年,先鋒在發展,目前可謂比較穩定,要進入調整期:第一,書要做精、做專,為了會員做高端的會社式的書店;第二,做看不到的書店,尋找無形的市場,比方到企業、事業單位裡去找、到房地產、到學校、銀行以至各大商場上,去開發潛在的會員;而第三,則是建立未來的書店。加強和房地產的合作,以做成複合的書店,像咖啡廳、餐廳等加在一起,會是將來書店的模式,單單書店的話,將會營業不了。」

錢曉華念念不忘的是提高先鋒的市場占有率。也許,唯有在民營書店的惡浪裡翻滾過,才會有此精益求精的毅力。

http://news.chinatimes.com/Chinatimes/newslist/newslist-content-forprint/0,4066,11051303+112006111900278,00.html



2006.11.19  中國時報   開卷周報---屬於先鋒的一本專書  鄭依依

去年,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特地為先鋒書店出版了專書,書名就叫《先鋒書店:大地上的異鄉者》。

書中除了錢曉華的自序、訪談及3篇談論先鋒的文章外,主要收錄學者、作家、媒體及讀者對先鋒書店的看法。例如作家蘇童是這麼說的:「先鋒書店在南京乃至外省都有知名度,與小錢經營圖書的格調品味一定有很大的關系,即使最初在楊公井的小書店,走進去也絕不會撞見市面上流行的卻又是亂七八糟令人頭痛的圖書垃圾,小錢選書是唯『格調』論,唯『品格』論,這種堅定的經營使先鋒書店在南京獨樹一幟。」

詩人劉立杆則這麼形容錢曉華:「那裡必須還要有一個熱情的老闆,他熟悉你皂台味就像熟悉每天的帳冊(此刻,一本被推介的書正因為他滑稽的口音被賦予了奇特的韻律),他的書店陳設雖然簡單,但仍比它以外的世界壯觀」。

然而,最叫人動容的,或許是書中錢曉華的訪談。他坦率地說起經營書店的起伏,與人生歷程互相觀照,銘誌了先鋒十年來走過的路。

http://news.chinatimes.com/Chinatimes/newslist/newslist-content-forprint/0,4066,11051303+112006111900279,00.html




2006.11.19  中國時報   辦書店,像在積德  鄭依依

周三夜裡,任職燃油公司的顧紅平,在五台山先鋒書店寬廣的咖啡座,抱著數本歷史、管理學的書,獨坐到晚上九點半。

他說,因為先鋒離家近,而且這裡的休閒氣氛是其他地方沒有的。他每星期來5天,下班後吃過晚飯,七點半左右便來這裡逗留兩個小時。他指著桌上的《易中天品讀漢代風雲人物》說:「像這樣的書,我一個晚上就能讀完一本。」

錢曉華並不介意讀者只看不買,甚至表示感謝他們:「做書店也好,做生意也好,如果沒有人氣,就不能聚財氣。讀者儘管不買書,但他幫我造人氣、造氣氛了。」

不過顧紅平也並非絕對不掏腰包購書的「奧客」。他擁有先鋒已經不再派發的七五折會員卡,每年平均花1000元人民幣購書,主要購買管理學、歷史、美學等類書籍。他認為:「先鋒進貨,對書的文化內涵挺有把握的,而且思路也對。」雖然他特別有興趣的佛哲玄學書,譬如易學預言書《皇極經世》,這裡沒賣,「畢竟這類宗教書太小眾」,但他依然認為,辦先鋒,「老闆是在積德。」即使顧紅平甚少參與書店的活動,但書店「予人便利,功德就像在傳播《金剛經》一樣,我對這是很有感激之情的。」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FguHistoryAlumn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