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波的電視創意大潮,共同為幾年後的電影新浪潮和80年代的香港電影黃金年代,培養了大批人材,那榮譽是應該由眾電視製作單位來分享的。

1970年代香港的電視,像是電影的孵化器。

71年10月1日,從美國回來的李小龍,在TVB直播綜藝節目《歡樂今宵》裡,表演功夫,我第一次看到有人可以一踢把練習對手踢到那麼遠。我想,他的神話那晚上就開始了,在《唐山大兄》10月底首演前,香港男生已通過電視成了李小龍迷。

《雙星報喜》、《七十三》、《歡樂今宵》趣劇等電視搞笑節目的影響也很大,兩部帶領潮流的喜劇片,《七十二家房客》和《鬼馬雙星》,都可以說是電視孵化的。73那年,李小龍有《龍爭虎鬥》,胡金銓有《迎春閣風波》,李翰祥有五部作品,張徹有四部,而楚原除《七十二家房客》外還有三部,都賣不過像電視趣劇的《七十二家房客》。

接著到74年,電影界好像為電視而瘋狂,一窩蜂請電視藝人當主角,除大賣特賣的《鬼馬雙星》外,還有很多跟風之作,往往連題材和片中人物都搬自電視趣劇。

那幾年香港電視帶動電影的情況,今天的觀眾會覺得不可思議。

70年代中,電視界本身風起雲湧,老牌的麗的電視台正由拍話劇轉拍動作單元劇如《十大奇案》和《十大刺客》,公營的香港電台電視部在拍公教單元劇《獅子山下》,廉政公署要拍反貪單元劇《ICAC》,銳不可當的第一大台TVB仍在摸索新劇種,如用16厘米膠片拍攝半小時節目《奇趣錄》和《群星譜》,而新的第三台佳視正在籌拍香港第一部自製歷史長篇連續劇《隋唐風雲》和第一部武俠長劇《射鵰英雄傳》──這些合在一起掀起了香港電視新浪潮。

這一波的電視創意大潮,共同為幾年後的電影新浪潮和80年代的香港電影黃金年代,培養了大批人材,那榮譽是應該由眾電視製作單位來分享的。

香港在有新浪潮電影之前,先有新浪潮電視。

當然,被談論最多的是TVB的菲林組。

那時候TVB尚未確立蠱惑人心的連續劇作為今後電視台的獨大節目,仍願意多方嘗試,掌節目製作大權的梁淑怡才會不按牌理出牌,76年成立菲林組,由劉芳剛主持,召集了一堆年青人,包括電視台學徒、英美電影學院的海歸、拍實驗電影的土炮、作者論影評人等等,用菲林(膠片)拍攝一小時單元劇,包括76年警匪片集《C.I.D.》、77年寫社會工作者的《北斗星》和寫現代女性的《七女性》,造就了不少後來的電影導演和攝影師,但這種實習機會──電視替電影置嫁衣裳──在80年代TVB制式化後不再出現。

電影新浪潮的先行者是76年由獨立公司繽繽出品、蕭芳芳編導演的警匪片《跳灰》,聯合導演梁普智是67年TVB開台期的導播。

山雨欲來,78年8月18日出版的電影雜誌《大特寫》發表了一篇文章,題目是《香港電影新浪潮:向傳統挑戰的革命者》,首次用新浪潮一詞來期待香港的新電影。

果然,緊接出現被認為是新浪潮電影標竿的四部片:78年底嚴浩的《茄哩啡》、79年徐克的《蝶變》、許鞍華的《瘋劫》和章國明的《點指兵兵》,四名導演皆曾待過TVB菲林組及拍過電視劇集。

不過曾幾何時,到70年代末,電視仍如日方中,對電影的影響卻迅速減弱,優勢不見得可以轉移,電視上成功不保證電影上也成功,例如當時演電視竄紅的一位藝人,在77年主演了一部電影《入冊》,78年主演《愛慾狂潮》,皆沒有火起來。那紅藝人叫周潤發。

http://news.chinatimes.com/Chinatimes/Philology/Philology-Coffee/0,3406,112006100900315+1105130102+20061009+news,00.html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FguHistoryAlumn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