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十日是國際廢除死刑日。值得我們警惕的是,二○○五年全世界只有廿二個國家執行死刑,台灣也仍然列名其中。對台灣而言,不論在國際形象上,乃至人權記錄上,這都是很嚴重的傷害。政府自二○○○年即一再聲稱將廢除死刑,卻常常以民意反對廢除死刑做為藉口,拖延廢除死刑政策的實施。

本文特就中研院一份最新的社會意向調查以及國際學界對死刑民意調查的重要觀點,對死刑民意與廢除死刑政策提出討論。

聯合國有關死刑與人權報告的撰寫人Hood指出:「民意常常被引用來做為是否決定廢除、維持、恢復施行死刑的主要因素、例如,日本、前蘇聯轄下的幾個國家、中國、泰國和其他國家的政府官員都指稱民意支持死刑而竭力反對廢除死刑。有時,甚至會論稱沒有民意支持會使得人民對國家法律失去信心,也許就會造成私人報仇現象。有時,有些政府更強調國家必須尊重『人民的的意向』,立法廢除死刑就是忽視強大的民意,是反民主的。」。廢除死刑變成是反民主的,而許多堅持反對死刑的國家卻又正是不民主的,而民主國家,例如歐盟所有國家,卻都廢除了死刑。於是以所謂民意做為反對廢除死刑的依據,甚至不民主的國家,以尊重民意為名反對廢除死刑,對死刑民意本身意義的推究是重要而必須的。

國際上許多長期研究死刑民意的重要學者指出,死刑的民意調查,特別是只採用一個類似「請問您是否贊成廢除死刑?」的簡單題目來做調查時,其實是很有問題的。約略而論:

(一)民意調查的題目太過簡化。常常只用一個題目問受訪者是否贊成廢除死刑或維持死刑。實際上民眾有關死刑的看法很複雜。通常在民意調查問另外一個有關死刑的問題,結果就很不一樣。

(二)民意調查所得的民意是受訪者一時立即的反應,大多也是在未被充分告知有關死刑資訊的狀況下,也就是民眾並無相關知識來回答問題。

(三)民意是可能改變的,確實也在改變中。如果民意是會改變的,死刑政策若依民意來做為重要依據,就很有問題。

(四)民意會被政府和媒體操弄。政府為堅持其反對廢除死刑的立場,習慣利用簡化的民意調查結果來強調,進而操弄民意。媒體在報導新聞時也都喜歡引用簡化的民意調查結果,就容易產生誤導,甚至進而又操弄了民意。

(五)廢除死刑政策會影響民意。在許多國家廢除死刑時,民眾多數還是反對廢除死刑的,但制度確定和執行後,民意也會隨著改變。

根據今年五、六月間中央研究院台灣社會意向調查,台灣民眾對廢除死刑態度確實是複雜的。雖然單單就對是否贊成廢除死刑這樣單刀直入而簡化的問題的回答,有七十六%的民眾反對廢除死刑,只有廿一%贊成。但是對「以終身監禁不得假釋替代死刑」,則贊成的已超過半數,即達五十三%,而不贊成者只有四十四%。也有更多的民眾,即六十二%的受訪者,贊成死刑犯如果表現好或悔改可以改判無期徒刑或長期徒刑,不贊成者更只有三十五%。

這在在都顯示民眾對死刑態度的複雜性。於是,政府對死刑民意調查的理解和解釋應該更明智一些,不能再只咬定大多數民眾反對廢除死刑這樣過於簡化的民意。至少,終身監禁與死緩是大數多民眾所支持的,顯示大多數民眾會有條件地支持廢除死刑。政府相關單位若能妥善規劃完整的配套制度,我國廢除死刑就指日可待了。

(作者為中央研究院社會所研究員,廢除死刑推動聯盟召集人)

http://news.chinatimes.com/Chinatimes/newslist/newslist-content/0,3546,110514+112006101000207,00.html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FguHistoryAlumn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