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週我談到「媒體自律,就從王建民拒訪做起」,這篇文章收到很多網友和讀者的回應。有讀者認為我畢竟是媒體人,文章都替媒體說話,竟然不自己努力,還妄想民眾加入改革的力量;有讀者幫我把標題改的更妙,「拒絕台灣媒體,就從王建民拒訪做起」。最近又發生李家同和龍應台不支持倒扁運動而被許多人嚴厲指責的事件,讓我很想談談近年來台灣社會在思考邏輯上陷入簡單的二分法這件事。

何謂簡單的二分法呢?就是對任何事物都會很快的下定義,不認同我的理念就等於敵人,認同我的理念才是朋友。「非我族類,其心必異」這種偏執的觀念甚為盛行,族群撕裂的狀況也日趨嚴重,不但要分本省、外省,要分藍綠,還要分反扁還是挺扁。任何其他想法和立場,都沒有生存的空間。

為什麼台灣社會的思考模式會變成這麼簡單呢?我認為是在民主政治的發展過程中,兩黨制逐漸形成,兩個陣營為了鞏固票源、強化信仰,不斷用口號教育(難聽的話叫做洗腦)群眾是很重要的原因之一,比方說:本土意識就是愛台灣,不尊重本土意識就是不愛台灣,久而久之,這句話似乎言之成理。但實際上,它卻像是個緊箍咒,硬要套到每個人頭上。

其實民主政治的可貴正在於尊重多元。伏爾泰曾說:「雖然我不同意你的觀點,但我要以生命捍衛你說話的權利。」,伏爾泰在十八世紀時說出這句話,幾百年過去了,台灣社會距離這種境界不但非常遙遠,而且似乎沒人覺得應該要朝這種方向前進。

王建民拒訪事件中,有人為文反對,馬上被抗議的聲浪淹沒,罵寫文章的人腦殘,但是這些罵人的人有沒有仔細看文章的內容和想要傳達的意念呢?我不知道,但是我只看見一種集體性的行為,這些人應用了簡單的二分法:王建民為國爭光,所以反對王建民就是不對。不管文章的內容有沒有問題,那是作者的意見,應該予以尊重。每個人當然也都有反對的權力,但絕非以流於網路小白的方式辱罵和抹黑。

龍應台、李家同事件也是如此。這兩位學者明白表示不擁護陳水扁總統,他們只是認為有更多重要事情需要去關注。但是這種立場卻難以被激情的群眾的接受,於是辱罵、抹黑的聲浪再度出現。

我不清楚每一位加入反扁運動的群眾的出發點為何?但如果完全只是因為對當前政治局勢的失望,對阿扁欲除之而後快,那跟當初大家急著把國民黨拉下台又有何不同?

我不知道大家對於這種簡單二分法所形成的社會喜不喜歡?如果不喜歡,希望你也加入尊重多元聲音的行列。對於不認同的聲音,請深入瞭解對方的想法,理性討論溝通觀念,如果實在無法認同,也請尊重這些意見,但不妨阿Q一點在心裡槍斃他。

引用:http://blog.chinatimes.com/alex/archive/2006/08/25/95047.html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FguHistoryAlumn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