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靜靜地闔上書頁,罪惡感升起,像是偷看了一位陌生人的日記。我揣測著那些意味深長、引人遐思而纏綿的詩句……

無意間在書房發現一本余光中詩集,是爺爺幫鄰居清理書房時,從抽屜裡清出來的。發行於民國五十三年,它足足大了我近三十載的歲月,紙張早已泛黃,看看定價──十八元!若現在一本詩集仍以此般賤價出售,應沒有人立志作詩人了。

我能想像他在子夜

思念心儀女子的瘋狂之心

這本《蓮的聯想》如果只是一本普通舊書,就不會引起我太大的興致了。掀開扉頁,題著一首可能是這本書的擁有者寫給他愛戀女子的情詩,這挑起我的「愛情味蕾」,使我迫不及待地向下翻。看來他頗用心,將所有感動的詩句畫記,並在空白處也作起一首首情詩。

他的詩,用字和意境當然不能和大詩人相比,但是,透過這位愛詩人一筆一畫「刻」在書頁間的字跡,我能想像他在子夜思念著心儀女子的瘋狂之心,和大詩人無異。那些詩句,句句都是出自內心深處的掙扎與吶喊。

我靜靜地闔上書頁,罪惡感升起,像是偷看了一位陌生人的日記,而因反覆推測,又如同翻讀完一本偵探小說。我揣測著那些意味深長、引人遐思而纏綿的詩句,不知不覺墜入我的記憶長流。

去年到美國旅行時,曾到一家「一元商店」,所有商品從舊衣到各類雜物都只需一塊錢。有個小角落堆疊著舊書,我毫不猶豫地窩在那兒了。那次真可說是「如獲至寶」,買了不少莎士比亞和一本喬叟,欣喜得不得了。回到家後,將戰利品攤放在書桌上,一本本地檢視起來,從端詳其封面、撫其紙張,到嗅其書香,像是位古董鑑定商。

最令我目光駐足的,是讀者在字裡行間所做的筆記。我揣測著這些舊書讀者的性別、時空,以及當時的天氣。

那位努力在《哈姆雷特》上做筆記的女子現在幾歲了?結婚了嗎?是主修或選修英國文學?她對莎翁的悲劇有什麼想法?……我不知道,但我任由想像帶著我到一個又一個的世界,一個自由又無邊際的世界,一個給人愉悅又悵惘的世界。

那些被折起的書角、

令人好奇的記號,

都藏蘊著前人的靈魂……

這些看似無生命的舊書,其實都有它們的故事,或平凡,或悲悽,或激昂,而在我們閱讀的同時,可享受著、幻想著那些愛書人的心思。

那些被折起的書角、令人好奇的記號、夾著餅乾屑的書頁……,藏蘊著前人的靈魂,在不經意間巧妙地記錄轉載著,那是一種跨越時空偶然卻又有某種機緣的對話,一種無價的對話。

我將這些靈魂恭敬地放回櫃裡,供奉著,並想像著,它們下一個藏書人。

http://news.chinatimes.com/Chinatimes/newslist/newslist-content/0,3546,11051302+112006091300519,00.html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FguHistoryAlumn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