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部投資處6日表示,今年1至8月累計核准的直接外來投資(非進入股市等短期投資者)達到85.4億美元,較去年同期增加370%。依此狀況,今年的直接外來投資將創「歷史紀錄」!即使扣除荷商菲利浦取得台積電股權一案,仍高達47.8億美元,較去年同期增加208%。依照經濟部的說法,「顯示政府國際招商已有成效」;這種正面發展讓關心台灣經濟的有識之士都打了一劑強心針!
海外掛牌移資產
然而就在同一天,媒體卻又報導著名的台商旺旺集團,將台灣母公司宜蘭食品進行大規模減資,將原來的四億五千七百萬元台幣減少為一千萬元台幣;公司負責人也改為集團總處長。原因是旺旺為了發展中國市場,在新加坡成立了控股公司掛牌上市,並已全部收購宜蘭食品的股權,完全規避了政府對企業赴大陸投資不得超過淨值40%的限制;而且營運總部也早已移到了上海。
對照這兩則完全不搭調的新聞,加上我國實際流入的外來直接投資金額自2000年達到高峰49億美元之後就快速下滑,到去年只有16億美元的情況,又以目前國內政經環境不穩的背景,到底政府使出了什麼「渾身解數」,能夠突然間吸引到如此多的直接外來投資,委實令人納悶。於是筆者查閱近來經濟部核准的「外資」資料,不看則已,看了實在令人觸目驚心。在所謂的「重要核准案」中,幾乎沒有全新的投資案,主要是金融、服務業由外資對本國公司的股權投資或併購,如荷商SIPF B.V.投資日盛金控3.48億美元、荷商卡萊爾集團投資東森媒體4.13億美元等。
其次是外商公司本身的股權移轉,如新加坡富士全錄投資台灣全錄、英商摩根史丹利投資台灣摩根史丹利證券、荷商史丹利集團投資史丹利投資公司、日商小松電子投資台灣小松電子、美商英特維投資英特維數位科技等等。再來就是一堆來自於加勒比海租稅天堂對台商的投資案,沒有人弄得清楚這些投資是真的外來投資、「紅色」投資,還是所謂的「假外資」!
筆者合理的懷疑,除了真正外商對本國的金融服務業的投資、併購,許多外來投資極可能是外商透過本身的股權移轉,以及台商將本國母公司股權移轉為外資,來規避政府對台商大陸投資的限制,就如同旺旺集團的作法。事實上,太陽底下沒有新的事物,長榮海運十幾年前不就已經成為巴拿馬長榮國際公司的「子公司」嗎?
假外資規避限制
上有政策,下有對策。當經濟部祭出「在大陸地區從事投資或技術合作許可辦法」第四條,強調台灣人民投資第三地再投資大陸亦屬大陸投資,必須受投資限制時,有沒有想到像旺旺將負責人更改,或一旦這些老闆都變成「外國人」時,政府又如何限制他們?經濟部在今後的外來直接投資統計中,有必要公布外來投資中真正的「新投資」,以免魚目混珠、膨脹邀功。
不按經濟規律辦事者,當然要付出經濟成長的代價,政府必須勇敢面對!
作者為台灣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副教授、美國約翰霍浦金斯大學經濟學博士
- Sep 13 Wed 2006 21:53
旺旺「金蟬脫殼」的警訊 杜震華 2006年9月13日蘋果日報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