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底發生的南亞大海嘯明天即將屆滿周年,這場巨災的倖存者與罹難者親友今、明兩天聚集環印度洋各國舉行各項儀式,哀悼往生者。

受海嘯侵襲最嚴重的印尼亞齊省,紀念典禮籌備官員表示,包括東帝汶總統古斯毛,大約四十國政府特使團將抵達當地,參加悼念典禮;大海嘯造成約十六萬八千印尼人喪生或失蹤。

印尼總統尤多約諾將在台灣時間明天上午八時十六分,於遭海嘯夷平的蘭邦漁村附近主持追思典禮,即一年前第一波海嘯沖擊陸地之際。海嘯餘生者則準備守夜悼念。尤多約諾明晚另將前往亞齊省首府班達亞齊主清真寺參加集體祈禱會;去年班達亞齊罹遭橫禍時,由大街小巷找到的死者屍身便堆疊在寺內。

在斯里蘭卡,拉加帕克斯總統明天將主持追思典禮,並由去年一整列火車遭海嘯吞噬、上千乘客罹難的地點,向全國發表演說。可倫坡當局已邀請佛教、印度教、基督教及回教神職人員,為該國官方統計的三萬一千海嘯罹難者舉行追思法事。

在印度本土,遭海嘯侵襲最嚴重的塔米爾納都省,明天將舉行燭光守夜紀念典禮;總理辛赫則將前往首當海嘯衝擊的阿達曼與尼科巴群島,主持追思儀式。

在泰國,海嘯餘生者及死者親戚今天已前往度假勝地普吉島放置花圈,舉行禱告,紀念大劫屆滿一年。大約一百五十名挪威人則聚集在卡達海灘的花園教堂舉行彌撒,悼念八十四名去年死於海嘯的國人;海嘯沖上泰國安達曼海岸區時,造成五千三百九十五人死亡,其中包括來自卅七國約二千四百卅六名觀光客。明日下午,泰國總理戴克辛將在該國海嘯受災最嚴重的攀牙省放下奠基石,準備興建紀念碑。



2005.12.26  中國時報

海嘯周年 亞齊災民還在蹲帳棚

梁東屏/專題報導


發生於去年十二月二十六日的大海嘯,為區域內的泰國、印尼帶來巨大的災難與人命損失,泰國南方的海濱旅遊勝地共有六千多人死亡,印尼的亞齊省死亡人數高達十七萬人,堪稱一場世紀大災難。

海嘯侵襲前後不過肆虐半個小時,但事後的修復重建卻工程浩大。泰國政府將於二十六日當天舉辦海嘯周年祭,而且大手筆免費招待六千位海嘯受難者家屬、倖存者出席,兩天活動的經費高達三億泰銖(七百五十萬美金)。泰國政府之所以肯這麼大的手筆,主要是想宣示普吉島早已恢復常態,希望觀光客早日回流。

其實普吉本島受災並不嚴重,事後政府的重建重點也很自然地放在旅遊門面的普吉島,因此在很短的時間內就已恢復舊觀,只不過外界並不瞭解。

盼觀光客回流 普吉重建快

相對而言,受創較重的披披島以及攀牙府的考那地區就沒有這麼幸運了。在考那海灘經營「提普塔羅」度假旅館的裘力朋就表示,今年二月泰國總理戴克辛到訪,對當地旅遊業者承諾政府將全力協助重建。「可是到現在為止,證明全都是空話,考那區本來有六千個旅館房間,現在大約只有二成可以重新營業」。

裘力朋指出,最大的問題就是他們無法獲得貸款進行重建。因為考那區的旅館幾乎都是這兩、三年間新建,先前的貸款都還沒還清,哪裡有銀行願意再借貸?泰國旅遊局普吉辦公室主任蘇瓦來也坦言,今年確實沒有為考那區作任何推廣宣傳。

披披島的情況也好不到哪裡去,雖然不少旅館、商店、餐館已經重開營業,但都是自力更生,跟政府的幫忙扯不上邊。在披披島上經營小商店的納塔梧就不客氣地對《民族報》表示,他們等了一陣子之後,對政府不再寄以希望,所以都是自己籌錢重建。

甚至於泰國政府興建預警系統也有「大小眼」的嫌疑。譬如受災甚重的班南坎就因為地處偏僻,各種預警設施頗有不足之嫌,村民要求將村中唯一的聯外道路延長、建造地勢較高的避難所,至今也無下文。更嚴重的問題是,有近八○%的人不相信現在建好的預警系統真的有效。最近,還發生了工作人員誤觸按鈕施放警報的烏龍,如驚弓之鳥的班南坎村村民足足躲了幾個小時,才在政府人員一再保證無事之下回村子。

泰國海嘯喪生的六千人中,有一千多人是外國遊客,加上普吉島是全球知名的旅遊勝地,所以獲得國際媒體大量報導,相形之下,受災情況幾十倍於普吉島的印尼亞齊省,就沒那麼幸運了。

印尼政府貪腐 私吞救援款

根據估計,亞齊省在海嘯中喪生的人數至少十七萬人,但國際媒體對亞齊災情的報導,與其真正災情不成比例。印尼政府又是世界上知名的貪腐盛行,災難發生之後,就不斷有救援物資遭侵吞之說,甚至傳出救援款被移到國外購屋置產。

在亞齊省首都大亞齊市開設棉蘭酒店的陳貽華就表示,大亞齊市基本上已經清理乾淨了,但是很多毀掉的建築只是拆掉,至今都沒有重建,真正恢復舊觀的比例,大概只有一成。

一年以來,當局在各處興建了許多木造臨時收容所,估計目前至少還有四十萬人居住在此類收容所或帳篷中。至於永久的居所,很多難民都已經不抱希望了。一位印尼記者表示,「我真的覺得很疲倦,我已寫了太多有關重建的報導,外界對亞齊重建的挹注已經這麼多了,可是整個過程還是慢如牛步」。




2005.12.26  中國時報

如今 廢墟中仍見屍體

閻紀宇


東南亞、南亞強烈地震與大海嘯浩劫已事過一年,但國際救援機構與各國政府對於死難與失蹤人數,仍然莫衷一是,死亡人數從廿二萬人到四十萬人都有可能,失蹤人數的統計也頗有出入。此外,辨識罹難者身分也是一項艱鉅工程,目前只有泰國較具成效。許多受災地區原本就是發展落後或戰亂連年,欠缺完備的人口資料。災區不少村落地處海濱,完全被海嘯吞沒席捲,居民了無孓遺,死難人數根本無從統計。此外災區屬於熱帶氣候,高溫潮濕,又欠缺冷凍設施,因此在救災工作展開時,大批屍體只能儘快草草掩埋,無暇顧及死難人數統計與失蹤人口追查。

在受災最重的印尼蘇門答臘亞齊省特別行政區,救災人員直到現在仍然會在廢墟中找到屍體。

對於無數在海嘯浩劫中失去親屬的民眾而言,尋找失蹤親人遺體的悲愴過程,不僅深具倫理與宗教意義,同時也對現實生活有重大影響。例如泰國政府就規定,法院要等到一個人失蹤滿兩年後才能宣告他死亡,印度的規定更長達七年;許多家庭因此遲遲無法領取災難補助,生活無著。泰國婦女俞萍一年來飽受煎熬,她九歲大的兒子始終音訊全無,儘管先後送交了五份DNA檢體,但至今等不到任何結果。




2005.12.26  中國時報

建立預警網絡 25國群策群力

潘勛


去年十二月廿六日印尼外海大地震,引發海嘯席捲印度洋周邊十一國海岸地區,造成慘重傷亡,而為防範於未然,有廿五個國家的官員和科學家上星期在印度海得拉巴市集會,討論建立印度洋地區海嘯預警系統的進展,而各國雖期盼系統明年可以運作,但某些地區的進度實不令人樂觀。

比如去年有三萬一千人死於海嘯的斯里蘭卡,政府今年確曾倡議立法以預防未來的天災,但實質預警系統並未建立。

除了群策群力外,個別國家也努力建構自己的海嘯預警系統。泰國已在今年五月設立「全國災難預警中心」,除了處理去年天災善後事宜,另對未來類似的災難提出預報。泰國的全國預警統很快便可以就位,而曼谷當局今年底前將在度假勝地普吉島設立預警塔,也預定明年三月前,在安達曼海岸另設卅二個預警塔。

自去年底大海嘯造成至少廿一萬六千人死亡或失蹤以來,本地區便致力於打造一套預警系統,類似座落在夏威夷群島而保護太平洋地區的那一套。除泰國以外,印度也已設立海嘯預警中心,澳洲也打算建構一個。各地地震監測站也都大幅翻新,配備新型電腦及通訊設備,期迅速了解海底地震的強度,評估是否有海嘯的威脅。

印尼與德國科學家正在印尼蘇門答臘島外海安裝預警系統,他們表示,海嘯預警浮球下個月便可以開始運作,能在地震發生十分鐘內向當局發出警報。但是,印尼地質科學專家哈賈迪表示,要把強震與大海嘯資訊傳遍遼遠的海岸地區並向居民示警,其有效系統猶待設立。

蘇門答臘島距離去年大地震震央太近,早期預警系統能發揮的功效有限,但是比如斯里蘭卡及泰國的受災民眾,若能及早接獲警報,原本是可以逃往高地而倖免於難的。

依新的預警網絡,強烈地震如果發生,觀測器會透過人造衛星而把資訊傳送到研判中心,並進行分析。大洋海床及其他波濤觀察設備會分散各地。發生大規模海底地震時,警報會立即利用電視、廣播及警報系統,告知沿海民眾。印尼受災區重建首長魯斯麥札表示,目前雖然沒有全面預警系統,但低科技的經驗也可拯救許多人性命;比如大家已經了解,海嘯發生以前,海水水位會先降低退卻,如果出現這種跡象,那麼大家就該逃跑了。




2005.12.26  中國時報

台灣學者新發現 地球海嘯波 震撼外太空

李宗祐


地球發生大海嘯,連外太空都受到衝擊!中央大學教授劉正彥、蔡義本和馬國鳳等人,根據全球衛星定位系統(GPS)地面站監測數據發現,南亞大海嘯發生當時,外太空電離層出現異常劇烈擾動現象,以一年時間追蹤分析,證實在外太空引發形同海嘯般的劇烈擾動。

這項研究發現首度證實南亞大海嘯與電層離海嘯為「同震同源」,也首度提出強烈地震引、海嘯、電離層海嘯三者間有連鎖效應。劉正彥等人共同撰寫的研究論文已通過美國《地球物理期刊》審查,可望近期內發表。

劉正彥近年積極投入太空電離層濃度變化與地震前兆間互動關係,去年十二月廿六日南亞大地震引發大海嘯後,他透過網路蒐集GPS全球各地面站接收的監測資料發現,設於澳洲椰子島的地面站接出現異常訊號,顯示大海嘯發生當時,附近的太空電離層濃度明顯減少。他又以椰子島地面站為中心,分析周遭十一個地面站資料,發現每個地面站附近太空電離層濃度都有減少現象,且呈現規則性變化,在外太空引發巨大電離層海嘯。

劉正彥等人根據各GPS地面接收站觀測到的電離層濃度時間濃度變化,推算出電離層海嘯起源點非常接近南亞大地震震央,也計算出電離層海嘯傳遞速度與地球海嘯非常接近。研究團隊也比對環印度洋各國出現海嘯的時間發現,電離層海嘯比南亞大海嘯延遲八分鐘發生,並從電離層距離地表約三百五十公里的高度,算出海嘯引起的「某種因素」以每小時二千七百公里的速度直衝外太空,在電離層引發巨大海嘯。此「衝速」非常接近地球大氣重力波傳遞速度,研究團隊因而推論這是海嘯波引起電離層海嘯的最佳證據。

馬國鳳指出,由於地球大氣重力波向上傳遞到電離層的速度是海嘯在海洋中擴散速度的三倍多,若海嘯預警單位改以GPS監測電離層濃度變化,很可能取代目前在海底設置地震儀和沿岸潮位監測儀作為發布海嘯警報的方式。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FguHistoryAlumn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