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話變成了真實神話成真,是因為沒有放棄夢想!

愛琴海,美與絕望之海


我總覺得:希臘的文明,不是海洋包圍的陸地;而是陸地包圍的海洋。
愛琴海,被四周的陸地包圍著,一座一座星羅棋布的小小島嶼,像海浪激盪出的浪花,島嶼上潔淨雪白的房子,映照著湛藍的天空和大海,遠遠看去,真像一朵一朵綻放開來的白色浪花。

古希臘的傳說故事,充滿著關聯著海洋的夢想與記憶。

直至今日,希臘地圖上標示的名字仍然延續著古老神話傳說的回憶。

我在愛琴海上航行,「愛琴」,是一個絕望父親的名字。

據說,雅典的英雄提修斯要出發往克里特島去了。

提修斯的船上載著童男童女,要進貢給克里特島的牛頭人身的怪物米諾托(Minotaur)。

米諾托住在迷宮裡,沒有人進得去,牠有兩支尖長的牛角,凶狠殘暴,把童男童女作美餚享用。

提修斯假借運送童男童女掩護,真正的目的是要潛進迷宮,殺死牛頭怪物米諾托,使雅典不再受克里特島城邦的蹂躪。

任務艱鉅,提修斯沒有把握能成功,出發時憂心重重。

提修斯的父親「愛琴」也為兒子擔心,生離死別,難捨難分。

父親「愛琴」看著船上張起黑帆,船將啟航,他緊緊擁抱提修斯,叮嚀再三,要一路小心,平安歸來。他說:我會日日夜夜守在港邊,等你歸來,記得啊,如果你成功回航,一定要揚起白帆,讓我站在岸邊可以遠遠望見,知道你一路平安。如果我看見黑帆,就是你已殉難,我也不想活在人間。

提修斯出發了,一路向南,到了克里特島,得到了公主的幫助,潛入迷宮,殺死了米諾托。

看來故事有了美好結局,提修斯帶著公主成功回航。

但他忘記了父親的叮嚀,換上白帆,船上依舊掛著黑帆。可憐的父親佇立雅典的海邊,遠遠眺望,終於望見兒子歸來,但一見船上掛著黑帆,誤以為兒子遇難,傷心欲絕的父親,縱身跳入大海,身體瞬間為大海淹沒,無影無蹤。數千年來,人們看著那片美麗又絕望的藍色大海,傳說著「愛琴」的哀傷,便把那一片海域命名為愛琴海。

一個地名會被記憶,往往還是因為有人的故事。

我正經過愛琴海,回想著故事中提修斯的年輕、大膽、熱情與勇敢;回想他在生命成功的巔峰意氣飛揚的俊美狂喜。我也回想著父親「愛琴」的焦慮不安,感覺著他日日夜夜盼望兒子歸來的希望破滅時心靈的劇痛絕望。

今日的愛琴海特別平靜,好像數千年來,愛恨生死都過去了,喜悅與憂傷,成功與失敗也都過去了,生命終於有了靜觀一切的寬容。

柯林斯,傷痛之泉

從雅典向西,大約不到一百公里,到柯林斯地峽,窄長的一條陸地,連接著另一個半島──比羅奔尼撒。

地峽控制著西邊的柯林斯海灣和東邊的愛琴海,自古以來,東西方的交通,都要從此經過,否則就要繞行遠路,多出好幾倍的時間。

古代的船艦,停靠在柯林斯灣,眼看著只有大約六千公尺的地峽阻隔,船過不去,便想了一個辦法,在地峽上鋪設軌道,把整艘船架在軌道上,用滾木運送到另一邊。

窄窄的柯林斯地峽變成重要的交通孔道,戰爭、貿易都需要從這裡過,柯林斯也就變成了富有繁榮的城邦。

柯林斯古城邦的遺址在19世紀末已經考古學家挖掘出來,就在柯林斯山丘下。柯林斯山丘只有五百多公尺高,但是剛好控制住地峽的咽喉,居高臨下,自古以來,也是兵家必爭之地。羅馬帝國,以後的中古時代十字軍東征,再至鄂圖曼土耳其帝國崛起,這裡都有修築城堡。城堡已成斷瓦殘垣,在廢墟中緩步上山,山頂可以眺望仍然藍得驚人的大海,一片蒼綠的橄欖樹林,在風中搖曳。戰爭的英雄都已逝去,江山依舊平靜無事。

柯林斯地峽一直到1893年才由法國人開通成運河。運河長6343公尺,寬23公尺,深度有8公尺。曾經一度是連結歐亞之間的重要通道,如今功能消退,只是觀光客來遊覽憑悼的景點而已。

古代的柯林斯人,向東航行到雅典,向南走陸路到邁錫尼、亞各斯、斯巴達;向西到宙斯大神的聖地奧林匹亞,北端則可以橫渡柯林斯灣,到岱爾菲求祈阿波羅大神的神諭。

這樣四通八達的地理位置,使柯林斯不斷在古代傳說中出現,南來北往,東方與西方的過客都在這裡停留歇腳,柯林斯城裡就多了許多不同的傳說與故事。

柯林斯古遺址裡挖掘出了非常完整的劇場和音樂廳。城市的中心是阿波羅神殿,有極講究的市集商業區,可見當年商業貿易的繁榮。商業的興盛或許帶來了物質的慾望貪婪,帶來了人性的狡詐浮華,公元一世紀耶穌最重要的門徒保羅就在這裡留下了他講述生命真理的開示講壇。

可以想像,站在人群擁擠的市集中,人聲喧嘩吵雜,保羅如何用篤定的聲音宣講他心靈樸素的道理。

柯林斯有市集,有神殿,有公民集會的會堂,有劇場與音樂廳,有思考生命的修行者可以立足的講壇。

我在古柯林斯的遺址中行走,思考我自己居住的城市,是否比柯林斯兩千年有了更多進步。

遺址中有一處名叫「葛拉窟」的泉口,泉水從山巖中鑿開。「葛拉窟」的命名是米狄亞故事中容易被忽略的人物。米狄亞是有法術的女人,一心一意幫助愛人傑森尋找金羊毛,歷經千辛萬苦,生了三個兒子,好不容易找了金羊毛。到了柯林斯,傑森卻愛上了柯林斯的公主葛拉庫斯(Glafkous)。米狄亞嫉恨交加,製作了一件精美的新娘禮服,裡面塗滿毒藥,新婚的夜晚,葛拉庫斯一穿上禮服,全身灼傷。她在劇痛中投向清泉,便化身為數千年來不斷的淚水。

米狄亞的故事一演再演,大多集中在表現米狄亞被遺棄的痛苦,尤其是她親手殺死兒子,對傑森報復,成為女性失去愛之後最驚人的絕望本能的顯露。

然而在柯林斯的廢墟中,卻有一口清泉,紀念著故事裡的另一個悲哀的女性,死在華麗燦爛的新婚禮服的詛咒之中,成為另一種解說不完的哀傷。

邁錫尼的亞格曼儂

從柯林斯地峽向西南行,不多久,就是古代邁錫尼的城邦舊址了。

邁錫尼(Mycenae)的名字一直在傳說中,讀荷馬史詩,總是出現一個陰鬱充滿了近親亂倫與謀殺的王城,好像好幾代受到神的詛咒,解脫不了罪愆命運的糾纏懲罰。

邁錫尼原來只是傳說裡的名字,城邦的國王亞格曼儂(Agamemnon)帶領希臘大軍要出發遠征特洛伊。出發前,大海呼嘯,驚濤駭浪,為了要平息海神震怒,亞格曼儂殘酷地以親生女兒伊菲涅雅(Iphigenia)做為祭獻,活生生拋入海中。

亞格曼儂一去十年,他的妻子克麗妲(Clytemnestra)憎恨丈夫殺死女兒,與亞格曼儂的堂兄亞格斯托(Agesthus)通姦,在亞格曼儂凱旋回來時,趁著慶功的宴會之後,兩人合謀,殺死了亞格曼儂。

邁錫尼家族近親相姦與屠殺的故事沒有終結,亞格曼儂的兒子奧瑞斯特(Orestes)多年後又與姐妹合謀,殺死了母親,為父親報仇。

這些故事傳唱了兩千多年,荷馬吟唱的詩句,變成西方文學的經典,「邁錫尼」、「亞格曼儂」成為永遠不會被忘記的名字。

「邁錫尼」真的存在嗎?或者只是一個文學上傳說的名字?

十九世紀,一個德國人席里曼(Schliemann),兒童時聽了大人詠唱荷馬史詩,聽到「特洛伊」,聽到「邁錫尼」,那些傳說裡的地方,對一個迷戀故事的孩子是這麼真實,真實到他有一天要發願去尋找。

席里曼做了商人,賺了不少錢,同時自修了好幾國語言,蒐集古代荷馬史詩的相關資料,學習考古挖掘的知識,把商場上賺的錢,雇用了工人,通通用在遺址考古上。

當時主流的考古知識界把席里曼的行徑當作是瘋子來嘲笑。

相信傳說是真實的人不就是瘋子嗎?

一次一次的失敗,嘲笑的聲音越來越大。

席里曼專心在自己的夢想中,投資的錢用完了,他再回到商場,賺了錢,又全部投入考古遺址挖掘。

1871年,席里曼終於在今天土耳其地中海沿岸挖掘出了特洛伊城的遺址。

1876年,席里曼鍥而不捨,在比羅奔尼撒半島挖掘出了邁錫尼遺址,荷馬史詩裡的兩個主要城邦都被證明,不再只是傳說。

邁錫尼的墓葬中出土了一件精美的黃金面罩,一張完整深沉的男子的面容,濃眉、閉著雙眼,從鬢角到下巴,圍著一圈濃密的鬍鬚。

緊閉的眼睛,不想再看什麼,緊閉的嘴唇,也再說不出什麼。這是王室的墓葬,這是王者死亡時覆蓋在臉上的面罩,席里曼凝視這張憂傷深沉、滿是滄桑的面容,他說:我終於見到了亞格曼儂!

神話變成了真實,神話成真,是因為沒有放棄夢想!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FguHistoryAlumn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