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繼中國大陸當局宣布台生學費將比照內地學生後,學費大約只要台灣大專院校的一半,而此一利多政策,已燒起一把台生前往大陸求學的野火。事實上,台生前進大陸的考量,在這些年當中其實早就悄悄地「質變」,台灣菁英人才流失的速度可能比預期更快。

一九八九年間,可謂兩岸關係最高度發展的年代,當時的國民黨政府雖然尚未開放承認大陸學歷,但許多看好兩岸關係正常發展的台生,已經悄悄地「登陸」就學深造,為的是有一天能夠「衣錦還鄉」,回到台灣發展貢獻所長。

等著政府承認 等到心灰意冷

目前負責國民黨青年學生工作且身兼台灣學生留學大陸發展協會理事長的朱榮彬,一九九九年就在這樣的思考邏輯下,毅然離開立法院的助理工作,前往北京大學政府管理學院,攻讀政治學暨行政管理博士學位。

當時的朱榮彬,對兩岸關係抱持著「樂觀」的態度,認為台灣政府終有一天會承認大陸學歷,等他拿到學位的同時,這樣的「期待」應該剛好得以實現,屆時拿到博士學位的他,可以回到台灣擔任教職,貢獻所長。

隔年,政黨輪替,接續二年,兩岸關係竟跌到谷底,扁政府對大陸學歷認證始終持保留態度。朱榮斌「放慢」論文進度,先把北大學分修完,再回台灣「玩票」找個工作。選擇讓論文一再延後的朱榮彬表示,且看且走到了今年,他終於在陳總統重申任內絕不承認大陸學歷的談話中,真正「粉粹」自己想在台灣發展的心願。現在朱榮彬決定在明年發表論文,拿到學位後留在北大教書,往後再以「交換學者」身分出國再深造、發展。

先去拓展人脈 伺機觀望局勢

政治形勢的轉移,此時選擇到大陸念書的人,已不若先前的台生,是一心想拿到學位回台發展,而是想先到大陸去「拓展人脈」,伺機觀望兩岸局勢發展。

目前就讀廈門大學南洋研究院博士班三年級的芙蓉(化名),二○○三年就是持著這樣的心態前進大陸。因為察覺兩岸局勢近幾年內不會明朗,所以對自己最有保障的方式就是「不要一下子到太遠的地方」,在這樣的前提下,芙蓉選擇報考在東南亞問題研究上,排名全大陸第一的廈門大學南洋研究院,考上之後,她立即將戶籍遷到金門朋友家中,六個月過後成為金門人,名正言順採「小三通」模式,前往就讀,省錢又省時,又可保留在台灣的工作。芙蓉說,拿到學位後「進可攻、退可守」。

同樣也在二○○三年到南京中醫大學念中醫系的何文凱,從小就對中醫有興趣,但台灣中醫學校又不多,所以他在退伍後,經過多方探察,認為南京是一個治安良好的地方,生活環境也比北京、上海淳樸,生活費也比較便宜,更適合讀書,所以他選擇到南京中醫大學參加考試。

承認大陸學歷 台灣遲早要做

學中醫的何文凱認為,台灣政府承不承認大陸學歷對他來說,基本上「沒有關係」,因為打從一開始就沒有打算要在台灣發展。不過,他相信,台灣政府承認是早晚的問題,只是怎麼個承認法而已。

何文凱還說,大陸的學歷是世界上承認的,既然台灣「不歡迎」,那他預計拿到學位後,直接到除了台灣以外的許多國家考執照,在哪個國家考上執照就馬上辦理移民手續,在那裡落地生根。

另外,同年到大陸、目前就讀廈門大學新聞學系三年級的洪吟秋與同級英文系的許茵姍同是金門人,她倆都因廈門大學與金門有地緣之便,廈門大學成為金門人最嚮往的大陸學府,被認為是金門人升大學的「第一志願」。

在廈門已三年的洪吟秋,回想當初隻身來到廈門念書時的心情,她說,「壓力真的很大」,尤其在一大清早看到許多學生在學校的湖畔邊,拿著英文猛背,就足以讓她膽戰心驚,驚覺自己是不是「睡太多了」。而兩岸學生在這種「學習」上差異的例子,在洪吟秋兩年多的本科生涯可說是不勝枚舉。

大陸學生用功 台生備感壓力

其中,讓洪吟秋印象最深的橋段,是有次新聞理論課程,老師要求同學每人交一份關於社會新聞事件媒體處理的「缺失」,她很自然地選擇當時引起台灣社會轟動的「非常光碟」事件,進行比較與研究。沒想到,在課堂上,大家輪番上陣表達自己的「報告」時,她才發現,她在選擇新聞的個案上就已經「輸了」,大陸同學們選擇的個案,幾乎清一色都是國外的例子,報告起來架式十足,論點與蒐集的資料都很「國際化」,讓她當場羞紅臉,自慚形穢不敢把自己的報告拿出來。

就讀英文系的許茵姍對大陸同學為求分數,積極表現的情況,也感同身受。她表示,大陸的學生都很用功,但由於當地考試競爭本來就激烈,能進廈大的大陸同學,都是「千萬中選一」的結果,大陸同學們個個都很「計較」分數,常讓她倍感無奈與壓力。

目前與洪吟秋一起在外租屋居住的許茵姍表示,雖然她跟洪吟秋兩人所念的專業不同,但選擇到廈門念大學的初衷都很一致,事實上,就她所知,近幾年來金門人到廈門大學的人已經越來越多,廈大還因此在今年為台生們成立「台生會」。

她們表示,畢業之後,「原則上」會留在廈門。洪吟秋以升學為主,將繼續參加大陸的研究所考試,而許茵姍則希望以念英文系及「台灣人」的優勢,先進台商企業工作。




2005.12.26  中國時報

政府設限 資訊封閉 台生選校盲點多

本報訊


雖目前台灣學子赴大陸念書的意願日增,但因政府對大陸教育推廣設限,在不得印製宣傳品、廣告等限制下,想去大陸當台生的台灣學子在選校上,往往只能憑藉著有限的「印象」來選學校,選來選去不是北京大學就是復旦、清華等校。

事實上,在大陸的高校評鑑上,不只是看學校排名,還要看所謂「重點學科」等其他類型的指標。舉例來說,廈門大學雖然名氣與排名不及北大、復旦等校,但是廈大卻有五個國家文科重點研究基地(東南亞研究中心、高等教育發展研究中心、會計發展研究中心、台灣研究中心及宏觀經濟研究中心)。換句話說,若想要攻讀以上相關學科,念北大、清華或復旦都不會是「全國第一」,而是應該念廈大。

不僅如此,很多台灣人一方面對於大陸高校瞭解程度不夠,二來是只想「不費力」考進高校,所以一窩蜂以「口耳相傳」、「直銷手法」,一個帶一個到暨南大學、華僑大學就讀。事實上,這兩所學校在中國高校水準只能屬三流,其文憑在中國大陸「並不吃香」。

大陸與台灣的學制上,也存在一些概念上的差別,例如台灣的大學是大陸的本科高校、台灣二技是大陸的「專插本」、台灣的二專在大陸叫專科、台灣的高等技職教育在大陸是高等「職業」教育、台灣的專科技職院校則是大陸的職業大學或職業技術學院。台灣的高職在大陸叫做職業高中、台灣的職業教育在大陸稱「中等職業教育」、台灣的建教合作在大陸則稱為「產學合作」。

大陸經濟起飛 高校發展迅速

台灣為了五年五百億高教預算爭議不休,大陸則從一九九九年開始,就啟動「九八五工程」,其中北京大學、清華大學率先獲得國家全力栽培。第一期計畫學校共有卅四所;二○○四年二期計畫中又增加四所學校,達到卅八所,其挹注目標是國際高水準的大學。

廈大高教研究所教授史秋衡表示,「九八五工程」院校一期計畫的卅四所學校共分三個層次,第一層次目標為「世界一流大學」,清華大學及北京大學名列其中;第二層次目標則為「國內一流、國際知名高水準大學」,包括浙江大學、復旦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南京大學、北京師範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北京理工大學、西安交通大學、中國科技大學、中國人民大學等十校。

第三層次目標則為「國內外知名的高水準大學」,包括北京航空航太大學、西北工業大學、南開大學、天津大學、武漢大學、四川大學、吉林大學、中山大學、山東大學、廈門大學、同濟大學、華中科技大學、蘭州大學、重慶大學、大連理工大學、東北大學、華南理工大學、中南大學、東南大學、湖南大學、成都電子科技大學、中國海洋大學等廿二校。

二○○四年新增的則是農業大學、國防科技大學、中央民族大學、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等四所。

光看排名選校 難免偏頗冒險

史秋衡指出,大學排名實際上是一種比較新的評鑑指標,在美國因學生瞭解大學相關資訊管道很多,所以並不會把學校排名等同於自己的選擇。

史秋衡也認為,每一個排名體系都會因不同指標而使大學排名產生「出入」,學生光憑這種評估方式選擇學校,其實是一種偏頗與冒險,像美國這樣完全開放學校資訊管道,讓學生得以同時應用不同層面去看一個學校的作法才是正軌,選校基準才較為客觀。

他舉例說,排名體系對文、理、工三類的不同側重,都會影響學校的排名位次,而同樣是清華、北大、廈大,若以工科為基礎的排名結果,當然是清華第一、北大居次;但若以文科為排名體系來排,則結果變為北大第一、清華居後、廈大排名第六。也因此,史秋衡提醒學生在選擇學校時,除了看學校排名之外,也應留意學校「重點學科」與「優勢」,應用多種評估方式選擇,才不致「輸在起跑點」。




2005.12.26  中國時報

大陸高校碩、博士聯合招生

本報訊


大陸高校港、澳、台生碩、博士聯合招生考試從十二月一日起開始報名,為期一個月至卅日為止。入學考試分初試、複試兩個階段,考試日期訂在二○○六年四月八、九日,考試地點則依考生選擇,擇一在香港、澳門、廣州或北京報名及考試。

考試科目方面,報考碩士生須報考專業指定的兩科專業科目及外國語文;博士生則須應試專業指定兩科或以上的專業科目與外國語文,均為筆試。

簡章中規定,報考者必須是香港、澳門或台灣的永久居民,包括持單程證來香港定居的人士。簡章中也明確規定,報考碩士學位課程者,年齡一般在四十歲以下;報考博士學位課程者,年齡一般在四十五歲以下。而報考碩士課程學位者,需具有與中國大陸學士學位相當或同等學歷;報考博士課程學位者,則必須具有與中國大陸碩士學位相當或同等學歷,且須由兩名副教授或以上職稱的學者書面推薦,才有報考資格。相關資訊請可上網查詢。(網址:http://edusolution.bravehost.com/)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FguHistoryAlumn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