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有些人曾對社會主義國家有複雜情結。以為蘇聯、以為中國文革、以為卡斯楚的古巴是真正社會主義的實踐,是代表反美帝鬥爭的勝利。然後,許多人看到了這些國家的獨裁而開始反省,許多人卻仍停留在意識形態盲點中,拒絕面對現實問題。

我們該如何面對古巴這個當前少數僅存的社會主義國家呢?該如何去穿越那些政治和意識形態的重重海上迷霧,去思索籠罩著這個美麗國度的制度?我很尊敬的資深記者張翠容小姐(及馮建三教授)近日在本版對本人關於古巴的文章及中時古巴專題提出若干批評。針對張小姐文章的觀點提出進一步討論,將有益於我們對於這些議題的更深刻理解。

首先,關於人權與政治自由,張文(以及馮教授的文章)雖然提及人權重要性,但卻一再強調我文中所說獨裁統治、打壓人權是老掉牙的論調,或是不應開口閉口談。然而,一個值得追求與堅持的價值為何不能一再提?難道因為中國的人權問題是老掉牙的論調,所以我們不應該一直談?而且,張文所說美國的禁運,恐怕也難以合理化古巴對人權的鎮壓。至於認為批評古巴人權問題是忽視他們在其他方面努力的成就,筆者也不能苟同。

其次,張文說古巴人民能夠吃的飽,已比別的地方好,所以說認為他們應該吃的更好是一種無知看法。然而,誰有資格跟古巴人民說,你們能吃飽就該知足?我們在當地確實聽到不少計程車司機和路邊小販不滿他們的薪資,希望努力賺點外快,來讓家人吃的更好。這是一種真實的吶喊,雖可能只是聲音之一。所以,認為批評古巴物質生活不足是污名化古巴的立場,看似同情古巴,但其實只是保守地捍衛既行制度和實行制度的獨裁政權,是把社會主義收藏在博物館欣賞,而不是站在人民立場出發,去思考他們是否能過的更好。批評現行制度的不足不是要完全否定古巴社會主義的實踐,而是要去應該是這些制度完成了何種成就,但又有何不足,可以進一步改善人民生活。

第三、張文說美國的禁運政策使得古巴必須分配糧食和實行計畫經濟。但計畫經濟的分配體制不是社會主義的特徵之一嗎?何以這是禁運造成的?我們可以同意的是,如果不禁運的話,古巴會有更豐富的物資可以分配,但不是說就不會有配給制度。更進一步的問題是,到底古巴的貧窮是完全美國禁運嗎?作為一個嚴肅的社會科學研究者,我只能說美國制裁是關鍵性原因,但相信只要取消禁運,古巴就可以在透過計畫經濟中帶給人民美好生活卻也是一廂情願。

我個人以政治學作為一生研究的志業,就是希冀尋找世界上理想又可行的政治經濟體制。人類當然還沒有找到最終的答案,但我同意分析派馬克思主義者普史瓦斯基所說的:資本主義是可行的但不理想,而社會主義是理想的卻在實踐上有困難。所以在這兩者之間的市場社會主義和福利國家,都比純粹自由放任的資本主義和計畫經濟的社會主義好。

今天古巴的社會主義證明了他們可以提供好的醫療、教育等人類發展指標(我在觀念平台文章中均有提及),讓我們看到了社會主義實踐的一種可能信,但顯然這個制度有其不足之處。關注社會主義實踐的人,應該要去思考即使沒有美國制裁,社會主義經濟制度還有哪些本質問題可以被改善(當然不是換成新自由主義),以實現那些我們相信的的終極理想。但不能認為只要有人反省古巴的社會主義制度,就是無知、犬儒或是與美國右派共謀。

我想,大部分哈瓦那城市的居民的態度是對生活不滿意,覺得薪資不能讓家人過的好,但是他們仍然支持卡斯楚,他們仍然不相信美國那一套新自由主義。但他們想知道,如果要讓生活更好一些,到底制度要做多大改變?國內引進一些市場機制會不會是一條路?這是他們對後卡斯楚時期,他弟弟勞爾執政的期待。這,也是我的好奇與困惑。

(作者為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政治學博士候選人)

http://news.chinatimes.com/2007Cti/2007Cti-News/2007Cti-News-Content/0,4521,110514+112007020400204,00.html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FguHistoryAlumn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