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人喜歡聽老歌,原因不一而足:據說年輕人喜歡的原因可能是因為,每個時代的曲風不同,造成它的旋律、節奏與時下的流行音樂相比,老歌反倒因為「稀奇」而變得「新鮮」了;而對於年紀稍長的老歌愛好者而言,則可能是因為它們總能將時光一下子拉到過去(通常是青春正盛的過去),讓人回想起某些屬於那個時代(當老歌還是流行歌曲時)的人、事、物,或是想起自己當時正在做什麼?想什麼?

不知道是不是因為上述的原因,這次的北高市長選舉,國民黨提名的兩位候選人,不約而同地都選用了老歌來當競選歌曲:郝龍斌陣營選了王芷雷的「台北的天空」(一九八四),而黃俊英陣營則挑了羅大佑與ok男女合唱團的「台灣進行曲」(一九九五)。

先不論該兩陣營對於選民結構及偏好的「想像」正不正確?(北市用國語歌曲,高雄則用台語歌曲)假設競選陣營選擇歌曲自會有其「戰略」上考量,那麼我們或許可以從歌曲的本身,來檢視該陣營所欲塑造的形象及所提出的願景。

先說「台北的天空」,歌名本身便非常「切題」(這可不是其他城市可以用的),據說這首歌更是海外僑胞每次聚會時所必唱,而彼時(這首歌曲正流行約是一九八四、五年間)國民黨內蔣經國的權力佈局已十分穩固,黨外偶有雜音卻還不致構成太大威脅,整個社會經濟、國民所得也還持續「起飛」--這或許才是國民黨所緬懷(或希望黨內同志記得)的那個還是執政黨的美好年代吧!

但是有沒有可能,聽到這首歌所回想的「過去」會和國民黨所緬懷的不同?例如「五年級」以前的人,聽到這首歌可能會想起,那時台北(台灣)的天空除了有我們年輕的笑容(因為對外資訊仍十分封閉,所以顯得有點不知死活)外,其實正籠罩著兩團「烏雲」:外有「江南案」,內有「十信案」--如果選民回想到的是這個,那國民黨很顯然是「失策」了。

同樣的情況可能也會出現在「台灣進行曲」上,而從歷史脈絡觀之,將「台灣進行曲」放在今年高雄市長選戰中, 不禁讓人有種「時空錯置」、甚至「角色錯亂」感覺:一九九六年拿這首當成競選歌曲並誓言要帶領台灣走出悲情的李連陣營,如今一位已被逐出該黨卻仍穩坐「台灣之父」寶座,另一位雖成了該黨榮譽主席卻往相反方向--跑到對岸宣稱要「聯共制台獨」去了。而當初創作這首具有濃厚「捍衛土本」色彩、曲風頗似「日本軍歌」、並被許多土本電台拿來當台歌的曲子的羅大佑,如今卻是在中國內地的演唱會高聲宣稱他來自「中國台北」。

但坦白說,和彼一時期其他陣營的歌曲相比(彭明敏陣營的「心內一個小願望」、林洋港陣營的「Young Gun」),這首「台灣進行曲」的確是比較令人印象深刻。至於「效果」--有時候是「形勢比人強」,我們可能將一場選舉的功過,歸結到某一首歌曲嗎?如果所有參與選戰的「策士」們都能看清這點(對自己所扮演的角色有所認知),可能就會對選舉的成敗較能釋懷,較不會錯估自己對社會的「影響力」,進而在多年以後,面對政治人物的「品格」如何轉變,就不會感到那麼難以接受而要他們下台了。

(作者為自由作家)

http://news.chinatimes.com/Chinatimes/newslist/newslist-content-forprint/0,4066,110514+112006112600204,00.html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FguHistoryAlumn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