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一年蔣渭水逝世七十週年,在他的母校台大醫學院大樓舉行他的追思會,那天大約有八百多位來賓參加,陳水扁總統發表了一篇文情並茂的紀念演講,追思這位台灣史上第一個政黨「台灣民眾黨」的催生者;今年八月五日,在他催生「台灣文化協會」的靜修女中現址舉行「蔣渭水逝世七十五週年」紀念時,呂秀蓮副總統推崇蔣渭水是真正愛台灣百分之百的台灣人,馬英九市長也讚譽蔣渭水的革新精神,而行政院長特別呼籲追隨蔣渭水「同胞須團結,團結真有力」的精神,共同為台灣的未來奮鬥;總之,朝野的政治領導者,似乎不分藍綠,都在推崇「蔣渭水精神」。

我雖然是宜蘭人,又比蔣渭水晚了半世紀畢業於他的母校,但在出國之前,我對蔣渭水的了解可以說非常少。一九七六年,我在美國讀到黃煌雄的「蔣渭水傳」後,才知台大醫學院曾產生過蔣渭水這樣的傑出人物,於是一九七七年的美東夏令營,我便開始在海外介紹「蔣渭水精神」。

亞洲四位偉大革命家之一

後來,我才發現蔣渭水是亞洲四位偉大的革命家之一,除了印度的甘地是律師之外,其他三位︰菲律賓的國父黎剎、中國的孫中山和台灣的蔣渭水都是醫生出身,像阿根廷革命先烈格瓦拉一樣,都是「上醫醫國」的典型。

蔣渭水本身雖然是孫中山先生的崇敬者,但是他有很多青出於藍的地方。在亞洲四位傑出的革命家中,蔣渭水與甘地、黎剎都是主張和平的民主革命,孫中山是唯一主張武力革命者,直到去世之前才覺悟到「和平奮鬥救中國」的重要;蔣渭水認為台灣人之所以無法出頭天,是因為台灣人普遍患了「智識上的營養不良症」,孫中山則認為中國人之積弱是因為「科學的落後」;蔣渭水的革命基礎主要在國內民眾,孫中山的革命基礎在海外華僑;蔣渭水的革命基金是靠他自己五年開業所得以及他的一些醫生同志挹注。孫中山一生只行醫一年,他雲遊四海的錢,都是憑三寸不爛之舌向別人募來的,其中以宋嘉樹(蔣宋美齡之父)貢獻最大。蔣渭水重視文化事業,所以才組織了「台灣文化協會」,開創了「文化書局」,大力支持「台灣民報」的創刊;孫中山較重視工業建設,因此他才做了袁世凱的鐵路部長,而孫的「建國大綱」、「建國方略」、「三民主義」完全忽略了文化方面的建設。

催生台灣第一個民主政黨

蔣渭水於一九二七年七月十日與林獻堂在台中催生台灣史上第一個民主政黨—台灣民眾黨,在三年七個月的奮戰過程中,他把日治時代台灣的政治社會運動推到最高潮,而蔣渭水做為民眾黨的思想指導者,表現他底崇高的犧牲精神與不妥協的奮戰精神,他自己的精神、肉體、時間、金錢完全為黨而奉獻。除了以身作則之外,他也要求黨員把「黨視為我們的愛妻,我們的宗教」。因此,台灣民眾黨確實變成了台灣人解放運動的總機關,並發展為「對內已獲得四百萬同胞的信賴與支持,對外已獲得日本、中國及國際的認識」。也正因為如此,才使日本總督府懾於形勢,在一九三一年二月十八日,終不得不加以禁止,使成立於苦難中的台灣人第一個政黨形同「光榮的戰死」,同時也間接地促成蔣渭水個人變成「壯志未酬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的下場,他在台灣民眾黨被禁後五個半月就病逝於傷寒症。而死後舉行的「蔣渭水氏之台灣大眾葬儀」,崇隆悲壯,約有十萬人參加,展現渭水先生的精神不死,威震當時的總督府,實況紀錄片也被禁絕。

宗教家奉獻精神從事政治

因此,蔣渭水可以說是日治時代台灣人理想主義的代表性人物,也可以說是四百年來台灣人民追求自由獨立的理想國底精神象徵。在台灣史上為自己的民族追求獨立、自由的偉大人物代代有人出,而蔣渭水是其中最傑出的一位,對甘地與蔣渭水而言,政治是一種純潔無私的奉獻,他們兩人都是以宗教家的奉獻精神在從事政治運動。

因此,蔣渭水精神便是代表民族反抗精神,代表殖民地歧視政策下被壓迫民眾的反抗精神,而蔣渭水一生的中心思想和奮鬥目標便是堅持台灣人的主體性,當年蔣氏為求台灣民族主體性而對抗日本,如果今天他還活著,為了凸顯台灣主體性,唯一的方法便是對抗打壓台灣的中國。

永不妥協的台灣主體意識

一九八六年成立的民進黨,比當年的台灣民眾黨幸運,經過十四年的奮鬥,終於在二○○○年開始執政,本來台灣人民對民進黨充滿了期待,但是因為民進黨對台灣文化的漠視,變成了一個沒有靈魂及中心思想的政黨,加上理想的失落與權力的傲慢,確實讓支持的選民失望而面臨空前的危機。看看蔣渭水,是百年來最重視台灣文化的政治領袖,他去世時唯一的財產便是一支電話。蔣渭水是一個無可救藥的理想主義者,他謙遜的風度、永不妥協的台灣主體意識,正是目前民進黨的唯一活路。事實上,只要民進黨有更多像蔣氏這種眼光遠大、人格崇高、犧牲奉獻精神的人出現,必將再度獲得全體台灣人民的信任,並以民主和平的方式帶領台灣人民走向更成熟自由、民主、繁榮的世紀。

(作者為台灣出版社發行人)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06/new/sep/17/today-s1.htm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FguHistoryAlumn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