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主教教宗本篤十六世去年四月上任以來,雖然一路走來大致平順,然而他的公開發言偶爾會令人捏把冷汗,甚至引發風波。這位七十八歲高齡才即位的教宗,似乎還沒有完全擺脫神學教授的身段,適應全球天主教會最高領導人的新角色;近來他關於伊斯蘭教的發言爭議,就是一個適應不良的例子。
本篤十六世卅歲就拿到神學博士學位,當了近卅年大學教授,一九八一年接掌教廷信理部,一直到若望保祿二世病逝,他都是天主教會意識型態的代言人,為教廷固守陣地、撻伐異端,甚至被戲稱為「裝甲師樞機主教」、「上帝的諾威拿猛犬」。
形象仁慈親切的若望保祿二世,是歷來最善於運用媒體力量的教宗之一,贏得「偉大的溝通者」的稱號。相較之下,本篤十六世在這方面的著力仍嫌不足,技巧有待磨練,表現亦不如預期,連帶使得梵蒂岡官員不時要出面收拾善後。
今年七月廿四日,本篤十六世發表談話,感嘆近來一連串恐怖攻擊行動,並提到埃及、土耳其、伊拉克、英國等國家,卻「獨漏」了十二天前才遭到攻擊、五名國人喪命的以色列,氣得耶路撒冷當局立刻召見梵蒂岡大使,質問是否意味「對猶太人的恐怖攻擊具合理性」。
今年五月本篤十六世走訪東歐天主教重鎮波蘭,特別前往奧許維茨集中營,悼念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慘遭納粹屠殺的犧牲者,然而他在致詞時指出,德國當年是被「一群罪犯」把持,才會犯下滔天暴行。這番說法也引發質疑,認為本篤十六世似乎有意為同胞洗刷罪名。
本篤十六世上任以來,一直以改善天主教與猶太教、伊斯蘭教、俄羅斯東正教的關係為當務之急,第一次出國訪問時,就在德國科隆會見猶太教與伊斯蘭教的代表,然而教廷在宗教溝通對話方面,至今進展有限,今年五月的一項人事調動,尤其令人不解。
原任「宗教協談委員會」主席的英國籍大主教費茲傑羅,原本被各界看好可望晉升樞機主教,但今年五月他不但晉升落空,而且離開教廷權力中樞,被改派為駐埃及大使與駐阿拉伯聯盟代表。
費茲傑羅能操流利的阿拉伯語,是梵蒂岡首屈一指的伊斯蘭教專家,雖說接任新職游刃有餘,但他留下的空缺畢竟難以填補。許多分析家指出,如今教廷與伊斯蘭的關係再度緊繃,本篤十六世身邊恐怕還是需要像費茲傑羅這樣的人才。
http://news.chinatimes.com/Chinatimes/newslist/newslist-content/0,3546,110504+112006091700063,00.html
- Sep 17 Sun 2006 17:07
2006.09.17 中國時報 未脫學者身段 教宗角色猶待適應 閻紀宇/新聞分析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
禁止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