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轉載-台灣教育問題 (141)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華碩電腦董事長 施崇棠5.4億捐台大【2006/06/19 聯合晚報】 記者林思宇/台北報導

華碩電腦董事長施崇棠回饋母校,一口氣捐給台灣大學五億四千萬元鉅款來建造人文館。此善行不但首創理工校友捐款給人文學院的首例,也是歷年來學界接獲最大的單筆捐款。施崇棠並以捐款數字,期許台大能再現北大的「五四」精神。

台灣大學校長同時也是台大電機系校友李嗣涔,上任就職近周年,台大就獲得鉅額捐款。原來施崇棠是李嗣涔的同班同學。施崇棠今天在捐款簽約致詞時特別說,未來電機系的校友將全力相挺,期望幫助台大盡速進入世界百大學校。

FguHistoryAlumn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

看到台灣的教育,我常常有這樣的聯想:難道教室是戰場、刑場、工廠?

今天,教室對台灣的學生而言有如工廠,這是因為學生有如生產線上的未完成品,知識則有如零件,被不斷地填鴨到學生身上。教室有如戰場是因為學生被要求「不能輸在起跑點」,從小就要過五關斬六將,國中沒畢業己是各樣比賽、考試的沙場老將。最後,教室也有如刑場是因為學生一犯小錯,責備、罰站無可避免,若犯大錯則各式匪夷所思的羞辱紛紛出籠。

然而,對老師而言,教室豈不也有如戰場、刑場與工廠?老師成為工廠裡忙祿的裝配員是因為老師每週要負責二十多小時的上課,每堂課面對近四十名的學生,並需將每年越來越多的教材塞到學生身上;教學有如作戰是因為學生在各樣比賽、考試的成績,或學生犯錯,都是傳統社會評鑑老師好壞的依據。而在今天校長怕民代,民代怕記者,及家長找民代、記者撐腰象的環境下,老師有稍微差錯,也要面臨羞辱的刑罰。

FguHistoryAlumn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七月十九日 海棠颱風

  中午赴上善人文基金會,在重慶南路二段75號,與寧波西街的交會口,黃老大文羿、趙偉伶比我先到。先見到了鄧美玲女士,我們在八樓的會議室裡聊了約一個多小時,瀏覽了一下王老師他們編的教案教材,也看了看上善的刊物《經典與人文》(網址http://www.sshcf.org.tw/,刊物可見於「上善怎麼說」)。中間又有一位翁老師(女)加入談話,然後我們一起出發去永和頂溪的王修亮老師家拜訪。到頂溪時,又來了另外一位王老師(女),加起來一行是六人。

  王修亮老師是女性,今年五十歲;她家不大,但是很乾淨,入門就是客廳,一張長桌(應該也是餐桌),有七八張椅子,靠窗處有兩台電腦,前後兩面牆壁都是書櫃,陳列各種國學書籍、教科書、工具書、動植物圖鑑、兒童文學、奇幻文學等。平常王老師的團隊就在這裡開教學會議,電腦裡則存放各種教學資料,一些上課的錄影,以及一些學生作業的照相。

FguHistoryAlumn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又是五月四日,這個深具歷史文化及政治意義的日子了。

  剛剛在新聞上看到「搶救國文聯盟」的余光中、張曉風等先生在開記者會,把政治人物姓名改成白話文來譏諷現行教育政策及教育部長,大失望。

這不是這樣玩的吧?當初別人譏諷胡適搞白話文運動,也是把他的姓名改成「到哪裡去」,可是這到底有什麼意思?你要守護的究竟是什麼,而你這樣搞法真能達到目的嗎?

FguHistoryAlumn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都市學校資源豐富,偏遠學校常受官方和民間企業特別關注,佔比例更多的鄉村學校卻深感資源分配不均,缺少重視,英語教學條件不足,連吃一頓營養午餐,同學們得像祈禱一樣朗誦「謝謝天、謝謝地、謝謝讓我們吃好這頓飯的人」。

新埔鎮北平國小一位學生家長,22日向該校該校教務主任呂誠敏憂心忡忡的指出,期待孩子們的英語教育環境趕快加強。

呂誠敏感觸很深的說,外表看起來,目前既定一般英語課程,鄉下與新都學生似乎都學得差不多,但是,沒有良好師資和教學環境等潛在的許多問題,仍然讓孩子們所學非常不足,即使鄉下學校第一名畢業,進入國、高中以後,與市區學生差距就顯現出來。

FguHistoryAlumn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孟子對梁惠王說,「庖有肥肉,廄有肥馬,民有饑色,野有餓莩:此率獸而食人也。」油價、糖價飆漲,電價、大眾運輸費用…蠢蠢欲動。嚴重的是,學生的營養午餐費也醞釀高漲,吃不起營養午餐的學生已超過十二萬人,再這樣下去,何異於「政府放任物價食人」?

國家圖書館今天推出「台灣古書契展」,其中有一份書契是日治時期彰化芬園鄉民石連終將自己親生十三歲女兒賣給別人當養女的字契,賣女的原因是「日食難度」。

沒飯吃就賣女兒,今人要慶幸沒有生長在那種環境,更慶幸台灣經過幾十年努力,躋身亞洲四小龍,多數民眾都過著豐衣足食的日子。

FguHistoryAlumn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孩子不應該被放棄!暨南大學教授李家同,率領一群熱心人深入南投縣埔里與信義鄉,為窮孩子課業輔導。短短三年,受惠學生人數竟已突破千人,不少人成績更從落後變成第一。讓貧童「用知識把幸福帶回家」,也許不再遙遠。

下午三點四十分,埔里某國小熱鬧放學,女社工珮菱準時到五年級教室門口等著。不久,小個頭男生「阿新」(化名)踱到跟前。就像「母雞帶小雞」,珮菱在落日餘暉中用機車載著阿新,伴著另一位騎腳踏車的小男生阿華(化名),朝下一處上課地點前行。這一趟是她每天例行的事,卻也是帶領阿新、阿華生命轉向的路途。

南投受惠學子 三年破千人

FguHistoryAlumn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鄉內的失學幼童滿山趴趴走」宜蘭縣南澳鄉長江明順說,讓人看了直想哭,可是家長失業,沒錢繳保育費、午餐費,鄉公所財政枯竭,也沒錢補貼鄉立托兒所,連縣政府都叫窮,鄉公所又能如何?

當都市幼童忙著讀美語、雙語幼教班時,以泰雅族原住民為主的宜蘭縣南澳鄉立托兒所,卻有一半的幼童,因家長繳不起保育和午餐費,只能待在家裡或隨父母下田、上山。而鄉內數所國小的營養午餐,也面臨斷炊。

江明順表示,公所在鄉內七個部落,都設有托兒所分班,幼童人數兩百餘人,過去繳不起費用的比率就很高,因此他在擔任縣議員的八年裡,將縣府同意由縣議員自行指定的小型工程補助款,每年兩百萬元,全部補助托兒所,問題才未爆發出來。

FguHistoryAlumn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民國八十三年四月十日,民間發起「四一○教改大遊行」。當時,曾發布了一分名為「希望的火花來自民間」的聲明書,指出:台灣雖已政治解嚴,但再許多領域如:環保、經濟、國防、教育……等方面的政策,無一不是由政府主動設計。由於民間缺乏參與決策的空間,因此希望藉由四一○教育改革運動,從結構面來改造台灣教育。至今,教改十二年過去了。

當時提出四大訴求:一、落實小班小校,二、廣設高中大學,三、推動教育現代化,四、制定教育基本法。回顧四一○實施迄今,毀譽參半,也從來沒有任何民間團體提出檢視。雖然表面上教育基本法於民國八十八年已經訂定,「教育現代化」、「提高教育品質」也不斷被強調,但是就在國內十多年來「廣設高中大學」,卻無法真正「落實小班小校」,出現教育頭重腳輕不正常教育發展現象。

從數量來看,我國近十二年來高等教育發展,無論從校數或人數上,都經歷前所未有擴張現象。大專院校學生人數從民國八十四年的三十一萬五千人,到民國九十三年八十九萬五千人;大專院校校數從民國八十四年六十所到民國九十三年一四五所。

FguHistoryAlumn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雲林縣口湖鄉過港國小因為地處偏僻,入學人數日趨減少,已經面臨廢校的命運;而根據教育部統計,與過港國小類似的小學在全台灣有535所。各地之教育主管單位口徑一致地說:「這些學校因為學生人數不足,從『經濟』規模來看,只好將這些學校裁併……。」是啊!從經營的效率來看,這些學校規模實在太小了,以過港國小來看,目前已經剩不到30位小朋友,仍然需要投入一定的老師,需要投入基本的經費開銷,若將這「為數少少」的幾個小朋友轉到附近村子的學校,即可為地方政府省下大筆的經費,以現在地方經費拮据的情形,這樣的作法便成為各地方政府的優先選擇。

然而這樣的思維與價值觀所做的廢小校政策其實是有很多值得進一步思考的空間……。首先,若仔細探究這些面臨廢校命運的小學,在地理位置上普遍都位處偏僻,近年來由於所鄰近的社區人口流失,青壯代為了工作機會不得已只好離鄉背井到大城市工作,當然也將他們的下一代帶離了所屬的故鄉。

少數留在當地讀書的小朋友,屬於隔代教養、單親家庭或是外籍母親的比例就較其他學校的情況來得多。這些孩子,先天上就比其他地區的小朋友在社經地位上屬弱勢,而今她們最基礎的教育過程,因為村子的學校沒了,遭併到其他學校後,每天上學的路途更遙遠了,是不是又對他們的求學意願形成更大的阻力?

FguHistoryAlumn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父親是資深評論家何凡(夏承楹),母親是文壇領袖林海音,夏祖焯說,「文學是我的天分,我流著文學的貴族血液」。不過他卻一直在美國工學領域發展,直到前幾年返台,才真正「接觸」文學,在世新、元智、清大教授近代中文小說、近代歐美日本文學課程。

這個月夏祖焯獲得「美國中國工程師學會」頒發「科技與人文獎」,他在工程領域任職20多年,五、六年前返台,是以工程博士和國家文藝獎得主身分,受聘成為「文學院」教授。

生長在文人家庭,夏祖焯說,他最大的興趣是當政治家、辯護律師,不過高三選組卻選擇「發展較好」的理工。他說,高三才轉念理工最大原因,「那時候還是白色恐怖時期,父母都以『文字報國』和政府處於對立狀態,父親說,念文法『腦袋可能被搞掉』。」

FguHistoryAlumn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經濟學人》指出,國際化已是全球大學發展趨勢,任何國家如果還想用政策來限制大學人才流動,不但會失去吸引外國優秀人才的機會,同時會造成國內優秀人才外流。 台灣不承認中國大學學歷,對外籍學生的簽證及工作又多所刁難,這樣的「鎖國政策」能撐多久呢?

建立世界一流大學整天掛在台灣人的嘴上,但是三位烏克蘭留學生,最近卻給新竹交通大學帶來一場「烏克蘭式震撼」。

打開上學期的成績單:包偉力──電物系1A班,總成績是全班第四名、微積分100分、物理98分;柯冶漢──電物系1A班,總成績全班第八名、微積分80分、物理98分;安昊宇──電信系1B班,總成績全班第十名、微積分85分、物理99分。

FguHistoryAlumn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眾所矚目的5年500億經費已撥給相關大學,台、成、清、交分別以「白紙黑字」誓言在5到10年躋身世界一流;另砸下數億元培養及增聘名師,諾貝爾級學者年薪據傳有數千萬到近億元天價。純金打造的學術競賽正式鳴槍起跑,成效如何,備受關注。

台、成、清、交各獲得30億、17億、10億及8億元經費,被外界視為實力較能擠近世界一流大學的希望所在。因公務預算程序,第1期先給各校約40%經費,目前前到位。「錢要怎麼花」是一門學問,上述4校在計畫書中,列出用錢方式及發展目標。

台大將衝刺10到15領域

FguHistoryAlumn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

聽到教育部計畫將「公民與社會」加入大學指考考科,我的頭皮開始發麻,也為女兒和兒子將來要繼續受到荼毒感到憂心。

自己大學時主修經濟學,對政治學有興趣,拿了社會學博士,曾經教授社會心理學,長期關心台灣社會,目前擔任社會科學院院長,對教育部這麼重視社會科學,豈非最應感到高興的人嗎?怎麼這麼不領情?

大學時代對經濟思想史、政治思想史、社會思想史最感興趣,並主動研讀許多思想家。有一天找到高中時代的公民課本,著實把我嚇了一跳。書中從重農學派、亞當斯密、李嘉圖、馬爾薩斯到凱恩斯都談,從馬基維利、盧梭、孟德斯鳩、洛克到傑佛遜學說無所不包,從孔德、涂爾幹、馬克斯、韋伯全都交代了。原來我們高中時讀的公民,是將西洋經濟思想史、政治思想史、社會思想史全都包括在內,再加上中國思想史合為一體。簡單說來,是將社會科學全部學科合在一起,讓高中生具有全人素養。這是何其龐大的工程,可是,重要的是,為什麼我連一點印象都沒有?讀完就全忘記了?

FguHistoryAlumn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are是be動詞,boys是複數名詞……」新竹市培英國中圖書館裡,一名老師像家教帶著兩名學生一句句慢慢地教;兩年來,培英至少有五十名學生,因為一名退休老師默默付出上百萬元,為他們聘請老師做特別輔導,把他們從失敗學習中救出來。

這名堅持不透露姓名的退休女老師,因教育生涯中看到許多弱勢孩子,在常態編班下,每位授課老師都有進度壓力,很難為學習落後的學生個別輔導,眼看有些學生因為基礎沒打好,跟不上同學,乾脆自我放棄,決定自費做「抽離輔導課程」。

做法是每小時三百元為報償,請學校的老師、實習老師或鄰近的清大、交大學生,為這些孩子做個別輔導,對象由全校各科的老師發現和推薦。例如某班有學生的數學科跟不上進度,數學老師就將他推薦出來,教務處代安排老師,在家長同意後,每到數學課時,這名學生就不必在教室鴨子聽雷或打瞌睡,而是到圖書館,由老師個別指導,直到把程度拉回來,再回班上上課。

FguHistoryAlumn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報載,全國公私立大學一半以上的大一新生,每天念書時間平均不足一個小時。上大一「普通物理」課時,半開玩笑向學生做了一回口頭調查。如果我們把「不足一小時」粗略訂為四十五分鐘,就我的了解,這個數字似乎仍高估了學生花在書本上的時間。

以筆者所任教的私立大學為例,大一新生的課餘生活被上網、交誼、社團活動、打工填滿。多數學生下課之後,書本即束之高閣,唯有考試前,才會拿來翻翻。簡單地說,學生念書,基本上可以「一曝十寒」來形容,所以如何估算每日的「讀書時間」,恐怕連學生自己都難以拿捏。

前陣子在課堂上做了一個實驗:我把一個物理定理以圖畫的方式表達在黑板上,仔細講解了一遍,然後請一位同學把這個定理用自己的話敘述一遍。這位同學的筆記本上畫了與黑板上相同的圖形,可是起身回答時,一臉錯愕茫然。為了鼓勵他,我把定理的大意重述一次。如此連續三遍,他才能以支離破碎的句子拼湊回答。有趣的是,期末考時,我出了一道簡答題,要求同學敘述該定理。我本以為課堂三問之後,所有學生必定刻骨銘心、永誌難忘。出乎意料之外,過半的同學該題交了白卷,包括當天起身回答的同學。

FguHistoryAlumn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請許流浪6年的成大台文系一個家 豆腐魚聽自言自語轉載

◆寫在連署前:台文系大學部的學弟妹們,今年就要畢業了,不過,成大校方講了六年的「台文系館」連個圖都沒看到。這四年來,第一屆的學弟妹們都在借用別系所的教室情形下渡過。

系所空間一直寄人籬下,是我們師生共同的痛。上學期中,國科會來做系所評鑑,我們幾個學部生、研究生,都抓緊機會,要跟人文評鑑小組反應我們在成大面臨的空間問題。

FguHistoryAlumn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那天遇到一位熟識的大學生,看她一臉疲憊原以為是前晚玩得太晚,一問才知,住在學校宿舍的她,因為忙著整理房務,所以沒睡好,「學校要內務檢查」她無奈地說。

當中學生的髮禁都解除了,大學生的閨房卻還停留在戒嚴年代,真不可思議!我的孩子目前一歲多,如果哪天他告訴我,他的宿舍要房務檢查,我一定支持他在校園裡拉白布條,父母都沒有權利擅進他的臥房了,校方憑什麼能夠以房務檢查名義的進出他的房間呢?學校連房務這種小事都要管,豈不是把大學生當成小學生來管理了?

房務檢查之荒謬,除了學校宿舍管理人員該被苛責以外,這些甘於被當成未成年孩子來管理的大學生也應該被譴責,為什麼有人要隨意進出你的臥房而且要按照他的標準來評價你的時候,你為什麼不生氣?臥房是每個人最終極的隱私之所在,學校除了無權進入以外也沒有權力加以評價,我們的大學生究竟是怎麼了,為何甘願讓自己被當成小孩子來對待而不會生氣?

FguHistoryAlumn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半年了,住在台東市建和部落、72歲的林昇德,每天睜開眼的第一件事,就是坐在電腦前學習上網,面對生澀的電腦鍵盤,儘管不懂英文,他還是強記前一晚上老師教過的指令,練習上網找資料。

建和部落住的都是卑南族原住民,部落裡像林昇德這樣苦學電腦的民眾就有近百人,教育部去年10月底推出的「數位機會中心」計畫,開啟了偏遠鄉鎮民眾認識、接觸電腦的窗口。

林昇德說,年輕人對自己族群的發展歷史愈來愈漠視,存在他腦海裡許多關於老祖宗來到建和部落「落葉生根」的故事、神話,如果不能留下紀錄,等部落老人全走光了,年輕人想了解可能連個線頭都找不到。

FguHistoryAlumn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一位山地鄉的老師憂心忡忡地打電話給我,開學才兩周,一個小學六年級的女生就已經逃學三次了,每一次他們都能及時把她找回來,但是他擔心這種事會不斷上演,防不勝防。我聽了也很難過,因為這個女孩子長得很漂亮,又早熟,每次去她的學校,她都會跑過來緊緊地抱住我,把頭貼在我的腰上,讓人覺得她很渴望有人愛。問她的老師,果然是從小沒有母親,隨著阿公、阿嬤長大。去年阿嬤過世後,這個孩子沒人管了,現在就是別人要管她也管不動了。幸好她的部落很團結,做到了希拉蕊.柯林頓所說的「同村協力」(It takes a village.),一發現她沒來上學,全村的人,外加管區警員,都出動,把她找回來,但是找回人找不回心,我也擔心這種事會再發生。中輟生是一個千頭萬緒的社會和家庭問題,在現在講求立竿見影的政治生態中,大家都選擇把頭埋在沙裡,不去看它,美國Vandelbilt大學計算出一個中輟生的社會成本是一百三十萬美金,這是一個沒有選擇餘地,必須要面對的事,我們必須防患於未然。

金門縣政府社會局最近發放全職媽媽的補助金,雖然三千元不多,但是這是一個開始,表示政府重視家庭教育,鼓勵媽媽在家帶孩子。我們都知道模仿是最早的學習,家庭是最早的學習場所,齊家才能治國平天下,家庭若是瓦解,社會也跟著崩盤。從研究上得知,情緒的窗口關得很早,童年若沒有安全感會影響孩子以後的人格發展。童年是一個人一生最快速學習的時候,一個嬰兒在十個月大時,他大腦活化的程度就已到達成人的地步,到五歲時,更到達成人的兩倍半,嬰兒一睜開眼睛就不停地把外界訊息內化進來,也改變自己去適應外界,這個時候的學習叫作內隱的學習,是直接儲存在神經連接的突觸上,一點一滴形成我們的人格。父母若是能自己在家帶孩子,對孩子的發展最有利,只有親自帶孩子,才能在第一時間內把壞行為改正,不致成為壞習慣,也能在孩子做出好行為時,立即獎勵他,養成好習慣。一九○四年諾貝爾生醫獎得主巴夫洛夫的古典制約實驗,就發現一個壞習慣養成後,不易戒掉,就算消除了,三不五時還會自然回復,所以從小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與紀律非常重要,他一生會受用不盡。

從演化上來說,親代的成功不是成功,一定要子代的成功才是成功,所謂「青,取之於藍而青於藍;冰,水為之而寒於水」,孩子一定要教,「木受繩則直,金就礪則利」。孩子是我們一生最重要的投資,當孩子小的時候,不妨降低生活的欲望,把時間用來陪伴他,教育他,讓他成長為一個正直的人。錢可以慢慢賺,童年只有一次,錯過了無法彌補。人生的順序應該是健康、家庭、事業,若是為事業賠掉家庭和健康,到頭來是一場空。

FguHistoryAlumn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