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委會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與國立中興大學森林系副教授廖天賜三年調查證實,繼小花蔓澤蘭危害全台,與蔓澤蘭同科、原產中南美洲的香澤蘭,也快速侵犯全台,而且在台灣創「新高紀錄」,往中海拔山區蔓延。
「蔓澤蘭、香澤蘭相繼入侵,簡直是台灣植物生態的浩劫!」參與調查的特生中心助理研究員黃士元博士說,南自屏東、北到苗栗,都有被世界植物學界評為「極具威脅性的世界級惡性雜草」的香澤蘭蹤跡。
黃士元說,國外文獻香澤蘭多生長在一千公尺以下低海拔地區,台灣卻在海拔一千四百公尺的高雄縣桃源鄉藤枝地區出現,是首次在中海拔發現香澤蘭蹤跡;南橫從低海拔甲仙、六龜至桃源一帶,沿途蔓延嚴重,已侵入玉山國家公園範圍內,顯示香澤蘭的擴散力會「上下爬升」。
「廢耕政策給了香澤蘭攻城掠地最好機會」,黃士元與廖天賜表示,小花蔓澤蘭約於廿年入侵馴化全面蔓延;香澤蘭正式侵入台灣年代及途徑不明,他們懷疑香澤蘭因被當做中藥消腫、止血用藥,而被悄悄引進,因具極強環境適應力及競爭力,造成原生植物被取代。香澤蘭約自十二年前馴化,成為繼蔓澤蘭後,對農村最具威脅性的外來種。
黃士元說,蔓澤蘭會全面覆蓋地面植物,接近樹木時採纏繞方式,循植株上爬,大片遮住陽光致植株枯死;香澤蘭則能獨立生長到三公尺,接近樹木時以攀附方式上爬,一樣讓植株枯死。
香澤蘭原產於中南美洲,二次世界大戰被引進大陸雲南、海南島當綠肥。調查發現香澤蘭在台灣蔓延面積,已達六千三百廿六公頃,主要出現在路旁、邊坡及荒廢地。
他指出,嘉義以南平地或低海拔地區大量分布,其中以高雄、屏東兩縣最多,最近快速向中部擴散,雲林縣境內,主要沿著國道三號高速公路邊坡分布,彰化縣花壇鄉、彰化市及八卦山台地,可見大量分布;南投縣竹山鎮、名間鄉、南投市、信義鄉、集集鎮、草屯鎮均有零星入侵,最北已入侵苗栗縣卓蘭鎮上坪地區。
調查指出,多年生的香澤蘭,種子數量大又輕,能藉風力及沾黏人畜或運輸器具而傳播,是短短數年時間快速蔓延的主因。在淪陷縣市地區,包括林緣、路邊、田埂、果園、森林內空曠地、荒廢地都有其蹤跡,尤其是廢耕地、廢果園,更容易被入侵。
http://www.udn.com/2007/1/21/NEWS/NATIONAL/NATS3/3696984.shtml
滿山小紫花… 悶死果樹兇手
【聯合報/記者翁禎霞、簡慧珍、陳紹聖、林順良/連線報導】 2007.01.21 03:16 am
「真是無所不在的魔鬼」,走進屏東縣泰武山區,滿山的白花、紫花很漂亮,卻可能是小花蔓澤蘭或是香澤蘭正在「攻城掠地」,有荒廢果園整個被覆蓋,農民搖頭說砍了又來,連「裝進垃圾袋都可能死而復生」。
泰武鄉長孫萬教表示,山區常有高大的樹木,硬被小花蔓澤蘭覆蓋得窒息而死,「這些小東西厲害得很」,與「兄弟檔」香澤蘭聯手入侵。
屏東縣的瑪家、泰武、來義、三地門一帶處處可見香澤蘭與小花蔓澤蘭的蹤跡,其中三地門鄉青山部落上方的沙溪林道,兩旁盡是香澤蘭。鄉公所觀光課長潘勝富無奈說,「綠癌長在私人土地上,民眾不配合防治,公家單位也莫可奈何。」
林務局屏東林管處作業課長洪寶林最近才針對香澤蘭防治提報告,「現在只要沒有人管的農地,幾乎就是綠癌的占領地」。他說,根據研究,香澤蘭每一平方公尺就可以產出十七萬顆種籽,繁殖力超強。
屏東朱姓農民無奈說,「沒有人照顧的農地,都被綠癌吃了」。泰武鄉承辦砍伐業務的村幹事劉美英也說,前兩年擴大公共就業方案中,還有人力投注砍伐工作,但是現在缺人缺錢,「小花蔓澤蘭及香澤蘭就又來了」。
為防治「綠癌」入侵國有林班地,林務局屏林管處去年就花了五百多萬元防治,林管處同時在高屏的六龜、桃源、三地門等地區選擇示範區防治,防治面積達七百公頃。
「北彰化八卦山脈已遭香澤蘭侵入」,八卦山昆蟲生態農場園主莊水木指著大彰路(一三九線)路邊說,香澤蘭從屏東一路北上肆虐。
國立彰化師大生物系教授林忠毅觀察,香澤蘭搶奪大地資源的速度大於小花蔓澤蘭,台灣本土種植物將在不知不覺中被消滅。
農委會特生中心與中興大學森林系共同調查發現,部分地區不但遭香澤蘭侵襲,小花蔓澤蘭也湊熱鬧,南投縣竹山鎮福興里堤防旁廢耕田,是典型遭雙重破壞的農田。
附近農民石榮通說,廢耕農田早就可見小花蔓澤蘭,去年間大量的香澤蘭突然冒出,區內植物很快被覆蓋致死,除非連根拔起,否則蔓延面積會逐漸加大。
http://www.udn.com/2007/1/21/NEWS/NATIONAL/NATS3/3696971.shtml
引天敵 趕不上蔓延速度 【聯合報/記者許麗珍、林順良/連線報導】 2007.01.21 03:16 am
森林之癌小花蔓澤蘭、香澤蘭正吞噬台灣山林,屏科大熱帶農業暨國際合作系教授賴博永已著手培育「天敵」蔓澤蘭蟲癭蠅與燈蛾,前者培育失敗,還要從關島進口復育。
農委會林務局也自英國引進小花蔓澤蘭天敵銹病菌,尚需一至兩年實驗評估,目前只能以傳統砍除方式,一年約砍除兩千公頃來除害。
擔任國內除蔓澤蘭計畫主持人的賴博永說,蟲癭蠅可讓小花蔓澤蘭葉片枯萎,燈蛾則啃噬葉片,儘管蟲癭蠅的培育工作不如理想,但燈蛾卻培育成功。待蟲癭蠅復育成功後,未來與燈蛾同時在山林中放出,有相輔相成功效,加速小花蔓澤蘭、香澤蘭枯萎與被吃,防堵肆虐。
台大植物病理與微生物學系暨研究所教授曾顯雄說,銹病菌是小花蔓澤蘭的天敵,可讓小花蔓澤蘭枯萎而死,印度已成功進行田間釋放,國內還在實驗評估階段,須確定不會感染或危害其他本土重要作物。
林務局指出,澳洲、美國以「One day a mile」形容小花蔓澤蘭蔓延迅速的「凶狠」程度,若以傳統砍除法,平均一公頃須花費兩萬五千元計算,可能花十億都不夠剷除。
農委會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助理研究員黃士元表示,一般植物若在開花期砍除,通常重生到開花需一年,但試驗發現,在香澤蘭開花期前兩個月砍除,香澤蘭還是能趕上花期開花,生長力驚人。建議在香澤蘭開花前兩個月,至少要砍除兩次或拔根。
http://www.udn.com/2007/1/21/NEWS/NATIONAL/NATS3/3696971.shtml
香澤蘭 可治外傷 少人藥用
【聯合報/記者陳紹聖/南投縣報導】 2007.01.21 03:16 am
「八年前曾在台南縣找到香澤蘭植栽」,住南投縣竹山鎮的台灣省民間藥用植物研究會理事長石榮通說,香澤蘭係跌打損傷用藥,卻非最佳藥材。
石榮通說,香澤蘭捶打或榨汁後,包覆外傷腫處,可以消腫,但目前台灣多種常見跌打損傷外用中草藥,都勝過香澤蘭,不少研究藥草植物者,多半把香澤蘭當觀賞植物,很少人用來當藥。
他說,早年香澤蘭不多見,八年前須赴台南縣楠西鄉,才找到香澤蘭帶回種植,最近竹山鎮能找到所需數量,可見蔓延迅速。
http://www.udn.com/2007/1/21/NEWS/NATIONAL/NATS3/3696988.shtml
廢耕地多少? 沒人管理
【聯合報/記者許麗珍/台北報導】 2007.01.21 03:16 am
廢耕地因無人管,成為外來種植物擴散的溫床,不過農糧署官員表示「目前沒有針對廢耕地的任何調查資料」,倒是林務局造林生產組已察覺事態嚴重,對小花蔓澤蘭、香澤蘭入侵問題進行監測、砍除作業。
農糧署官員表示,全台有八十萬公頃耕地,其中廿二萬公頃休耕,農地休耕農民可領到三、四萬元補助金,至於廢耕農地,並未做過詳細的調查資料,也無人管理。
官員表示,荒廢農地有的是都市計畫區農地,牽涉區域計畫法規,此也非農糧署的管轄,若因天災、法令、汙染等因素而停止耕種的農地,農糧署有單筆紀錄,但這些土地並不是廢耕地,廢耕地是指實際可耕作卻未耕作的農地。
http://www.udn.com/2007/1/21/NEWS/NATIONAL/NATS3/3696973.shtml
外來種沙氏變色蜥 你被通緝了
【聯合報/記者唐秀麗、謝恩得、許麗珍/連線報導】 2007.01.21 03:51 am
學者調查,外來種沙氏變色蜥單單在嘉義地區的數量就有上萬隻且逐漸向外發展,林務局野生動物保育科長夏榮生表示,牠們族群並未向外擴張,對本土原生種蜥蝪是否影響則還要觀察。
林務局推測,可能是苗圃業者進口原木時,跟著搭船進入台灣,為持續觀察,請民眾發現沙氏變色蜥,也通報學術單位或林務局。
入侵台灣的沙氏變色蜥在二○○○年首度被採集到,是南非大學研究生海瑞在嘉義縣水上鄉三界埔採集到二雄一雌,經與國外學者一起比對、探討,終於在二年後鑑定出是新出現的外來種沙氏變色蜥。
成大、師大、宜蘭大學的侯平君、杜銘章、毛俊傑等學者,針對沙氏變色蜥研究的期中報告指出,沙氏變色蜥原產古巴、巴哈馬列島,可適應地面、樹幹或灌木叢間,這種蜥蜴很特別的是,對不同棲地可彈性調整體型或生殖策略。
沙氏變色蜥長約四點八到六點四公分,屬中小型變色蜥,最大特徵是求偶或示警時,會突起橘紅色喉囊。沙氏變色蜥對環境適應力超強,很容易擴散入侵各地,牠的蛋可在海水中浸六小時,卻不會影響孵化,目前已知成功入侵墨西哥、牙買加、貝里斯和美國等地,學者們認為入侵台灣的沙氏變色蜥,可能來自美國。
去年起,學者們到水上鄉三界埔研究,發現沙氏變色蜥數量相當多,且逐漸擴散到鄰近果園,去年六月到十月間,在三界埔四十一個取樣區,目視結果共有一百廿三隻,居當地爬行動物數量之冠。
國立嘉義大學生物資源系教授蕭文鳳說,她發現沙氏變色蜥與台灣原生種攀木蜥蜴相互競爭且領域性強,有捕食台灣原生種蜥蜴幼蜥的紀錄。
也有學者曾解剖沙氏變色蜥的胃,發現胃內含物十分之一是蜘蛛,十分之九是螞蟻,因此只要有沙氏變色蜥存在地方,螞蟻數量就銳減一半以上,而螞蟻具有分解落葉等生態功能,如果螞蟻減少,將衝擊當地生態。
農委會決定先廣發宣傳海報「追緝沙氏變色蜥」,民眾若發現牠的蹤跡,希望能和宜蘭大學自然資源系、師大生命科學系、成功大學生物系和嘉義縣政府農業局聯繫。
http://www.udn.com/2007/1/21/NEWS/NATIONAL/NATS3/3697055.shtml
南非研究生海瑞 為牠廢寢忘食 【聯合報/本報記者唐秀麗、謝恩得】 2007.01.21 03:16 am
台灣第一個發現沙氏變色蜥外來種的人,是南非大學研究生海瑞,他熱愛生態,為了研究沙氏變色蜥廢寢忘食,至今已在台灣參與十餘個自然保育的研究計畫。
海瑞,從小就喜歡大自然,觀察生態、動物行為,讀大學要選擇科系時,沒理會父親的想法卻聽了友人建議,「讀生態、自然那些東西不會賺錢,沒前途」,因此選擇了生產管理科系,海瑞說:「那時真的很笨! 」
海瑞九年前透過友人介紹來到台灣,在嘉義市一家美日語補習班教英文,二年後他想再進修,對大自然依然有深刻喜愛,申請到南非大學以視訊方式當研究生,做蛇類、蜥蜴等生態研究,他和台灣學生聊閒時,常會談到他觀察大自然的心得,深受學生喜愛,所以大夥都稱他「動物老師」。
學生們知道他的興趣,在野外看奇特動物,會拍照或拿給海瑞研究,海瑞所以會發現台灣首見的外來種沙氏變色蜥,就是學生提供捉到的樣本。他的研究報告在中央研究院的期刊Zoological Studies發表,引起學術界重視,開啟學界對沙氏變色蜥的持續觀察和研究。
日前學者們到三界埔觀察,天候寒且下雨,喜愛在大熱天出現的沙氏變色蜥全躲起來,只見海瑞翻起橫倒的枯樹幹、剝開樹皮,雙手沾滿泥巴和枯草,沒多久在旁人驚呼聲中,順利抓到一隻沙氏變色蜥。
海瑞目前仍是一邊教美語,一邊研究蛇、蜥蜴等爬蟲類,他卻樂此不疲,海瑞說,投身大自然和動物相處,是他放鬆身心最好的方法,但他也感概台灣民眾對野生動物的知識很少。
http://www.udn.com/2007/1/21/NEWS/NATIONAL/NATS3/3697061.shtml
- Jan 25 Thu 2007 13:34
生態浩劫 香澤蘭攻上中海拔 【聯合報/記者陳紹聖、許麗珍/連線報導】 2007.01.21 03:16 am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